書法模糊美學淺論/慕遊

2020-10-12 陶然漁樵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如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 作為已經形成絢麗繽紛的各種書法流派的中國漢字,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她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在古今,無可懷疑的在將來久遠的年代因系華夏民族文明標誌符而無限風光。巨大的美學價值不但不使表情達意的功能下降,相反使其文化的傳播功能無限增加。遠在唐朝徵服日本近在當代傾倒歐美,儒道佛思想隨其美妙絕倫的載體浸淫傳播開來,對人類影響之深遠相較於拼音文字不可同日而語。那麼中國書法究竟魅力無窮的奧秘是什麼呢?

倉頡造字,「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依象造形,將世界紛繁與複雜的萬事萬物符號之,這是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這個過程無可置疑的必然忽略她的精彩和美妙之處。當然如果倉頡沒有包容萬物囊括宇宙的心胸和雙瞳四目化繁為簡的天才,漢字可能是另一種樣子,漢字書法也就無從談起。日眼大神抑或驢唇仙人與之失之交臂,把字造成了蝌蚪(英文或其它字母拼音文字),徒令其千萬子孫對我龍飛鳳舞筆走龍蛇頂禮膜拜,佩服的五體投地。

有個故事順帶一提。國外有個婦女得病,大腦失去文字辨識認知能力。醫生想盡一切辦法讓她學習拼音字母文字和詞意。但機械的訓練但她毫無反應,她的大腦建立不起來字意和字母之間的對應關係。很偶然,也很幸運,當大夫讓她學習漢字,奇蹟的事情發生了。她很快能夠建立起這種對應關係,恢復了大腦語言區功能。她學會了漢字並最終也學會了她的母語。其奧秘就在於漢字的高度的象形。在她受損的腦神經末梢,漢字的佳構讓她很快短路捷徑了觸突,腦神經細胞的無時不刻的放電讓漢字成了她最後口吐蓮花的最後稻草。

記得初中剛學英語時,用盡了各種聯想記憶單詞。但生硬的死拉硬拽全然是一種生吞活剝。當然後來為了高考一夜愁白頭,也沒記住幾個單詞。可嘆清華北大夢成空。而我的一位涿州的大學同學現在會好幾國語言,國外講座演說行雲流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他是如何擺脫了象形的魔咒直接讓字母在他心裡開著不同顏色的語言花朵。

淺論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徐冰教授。特別難能可貴的和最有創意是他把英語字母漢字化,令人拍案叫絕。可以說徐冰教授特別精通中國象形文字的獨特美學才能夠遊刃有餘把英語字母模糊學的巧妙變形使之建築結構化,直觀衝擊人大腦語言區的視覺功能,大大彌補西方文化離不開字母蝌蚪的惰性與弊端。誰又能預測,他的這種「天書」在未來的未來不能成為傲慢的所謂英格蘭人乃至全世界的英語系國家奉為圭臬至寶。徐教授架起來何止是中西文字的橋梁,而是架起了人類文明交融互鑑共同發展的橋梁。完全可以想像,同樣作為地球人,當未來的金髮藍眼的歐美人也手執狼毫龍飛鳳舞書寫著已屬於他們文化的一部分的天書,應是他們返璞歸真最興奮和幸福的時刻。而這一切,單憑蝌蚪般的字母全然做不到,它永不可企及筆走龍蛇吞吐風雲的境界。而這種境界遠非幽微一詞可以比喻。那是一種化境,讓你握筆的手可以觸摸到你想也不曾想的一種微妙的東西。這個東西玄之又玄,差強可擬系在馬尾的風。如果心中的馬兒不絕影飛奔,那風又在哪裡。

傳達信息和知識,存儲知識和再現歷史。當滿足了文字這些最基本的功能以後,更準確的說是在商周甲骨文流行天下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的中國已經風靡電腦文字,各個文字歷史時期無不面臨著文字固化問題,印刷體的出現讓這種固化死板達到極致。象形文字尤其繼而在此基礎上出現的指事、會意、形聲等繁衍成洋洋大觀後,漢字的先天不足與先天優勢此時展開了較量。死則漢字失去原初鮮活與精彩的信息與拼音字母毫無二致,僵化沉澱,純為符號;活則復原紛繁、升華樸素、飛揚靈性而錦上添花成為獨一無二的視覺藝術。當然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象形文字以其原始記事方法中孕育的符號的可視性、組合性和平面化、線條化,為書法的產生與成熟提供了準備。這個過程正是由抽象到具象的擴展螺旋式還原。這個還原是高維度空間的開拓與穿行,最大限度的接近了事物的幽微玄妙。其還原機理純粹歸功於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天才般的想像力,將倉頡造字遺失的東西在書法中得以絢麗生輝,涅槃再生。這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大自然的本真實質。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沒有書法的再創造,再生發,何談中華漢字的風華絕代——她自誕生就有一顆顆自由的靈魂的獨特稟賦。在當今電腦手機盛行的速食文化時代,用了幾千年魚雁傳書先是毛筆文字,繼之硬筆文字,現在已是虛擬文字了,帶來的諸如情緒情感的信息的損失無法估量。但漢字書法生命力在現代科技貌似強大的衝擊下愈顯綽約風姿,獨立於世界文化藝術之林。

書法美學無疑應該歸於模糊美學的範疇。中國漢字書法再從抽象到具象的還原過程中,極盡其能。漢字的基本筆畫,僅僅是橫豎撇捺鉤,信息量有限。為了擴充豐富她們的信息容量,橫豎撇捺變化萬端,豎可橫,橫可豎;捺可撇,撇可捺。尤其草書,柔蹤不可猜度,神跡縹緲無定。連書寫者自己也未料其詳。這樣,賦予橫豎撇捺的內涵大大增加了,而從楷隸草的演變之中可以看出,這個演變過程是一個信息負載逐漸增加的過程。這個信息是什麼?就是大到中國文化的儒道禪,小到個人的修養情趣天分,渾融一體,幽境再造。單純的篆字已不足以負擔起諸如驚蛇入草,高峰墜石之類的任務了,於是便有了「楚僧懷素工草書,古法盡能新有餘。神清骨竦意真率,醉來為我揮健筆。始從破體變風姿,一一花開春景遲。忽為壯麗就枯澀,龍蛇騰盤獸屹立。馳毫驟墨劇奔駟,滿坐失聲看不及。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人人細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這樣無與倫比的絕妙享受。

江山代有才人出。程邈之篆隸之變的改革創新、王羲之之兼善各體的魏晉風韻、顏真卿柳公權「顏筋柳骨」之莊重雄偉氣勢遒勁大唐風度、旭顛素狂之精妙飄逸的自由率性,蘇黃米蔡之集歷代書法之大成高古蕭散的宋人筆意等等不可勝數。模糊學在中國書法精彩紛呈尤其在草書的登峰造極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這種現象的必然發生又與中國哲學和美學密切相關。尤其易學之陰陽學說在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中庸平衡著它的發展方向。中國書法的用筆之線條粗細變化、筆勢方圓協調,用墨之濃淡乾枯,章法之疏與密白與黑以及通篇布局的和諧等,無不全息著朝代更迭歷史變遷中的哲學辯證統一和美學的兼容並蓄。今天從書法繼承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骨子裡先天就有改革開放的氣度和胸襟。所以說,不必擔心漢字書法到了這一代人手裡就式微沉淪,相反,隨著現代中國在世界的崛起,必然在書法上有人一領風騷。

中國漢字書法的寫法,尤其草書無法統計,可以說N次方也不誇張。橫撇豎捺鉤結合築起漢字的結構,形成一個文字之後,剩下的巨大空間就任其瀟灑了,模糊的功能在此時便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這種書寫角度、趨勢、力道、奇正、疏密、參差虛實、向背等等次不確定性從每個筆劃到整個漢字架構都是無法窮盡其極限的,與生俱來的象形便可以婉轉其美,奔騰其勢,流暢其韻。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她還是漢字就足夠了。書法家們可以帶著他們自由馳騁的情緒抒發個人浪漫的理想,或者秉持節制有度的理性闡述治國濟民的經綸。中國書法的字體穩定性和美學模糊性二重性在此得到充分證明。

當然現在醜書大行其道。本不在淺論之內範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以肯定地說,醜書的胡亂塗抹正在於書者利用了漢字書法的模糊學特性,尤其貪婪的利用了人們對中國漢字書法創作的審美模糊作妖興怪,在書壇颳起一股股邪風。簡直不可思議。他們能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是名與利的驅使讓他們失去理智,也讓很多書家失去了正確的判定標準。不但是對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文化的褻瀆,也是逆潮流而動對漢字正確傳承瘋狂的犯罪。醜書醜陋至極,卻美其名曰創新,實際是一種對人們極大的愚弄,也是對古人歷代大家的大不敬。真的不敢想假使王羲之懷素王鐸徐渭再生,不知他們會多麼吃驚。江山代有才人出,這都是些什麼玩意。而這種愚弄發生在文化極其博大精深歷史厚重的現代中國,其反應的深層次問題令人特別擔憂。

人類生來具有藝術的細胞,當唐玄宗陶醉在蕭散灑落遒勁舒展的《鶺鴒頌》帖裡,他那天馬行空的天才便付諸一統江山了;當毛澤東在馬上巨椽揮灑《沁園春.雪》時,他那開天闢地的氣概便已敗蔣家王朝於萬裡之外了。從行書,行草,草書,大草,狂草,隨著筆畫的繚亂,五彩繽紛的文字之花便朵朵開放,搖曳的墨香,從古到今彌散開來,醉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漢文字蘊含中國古老建築學、哲學等各種智慧。這種審美實踐和體驗帶給了人們多少想像力與創造力,未可估量,甚至可以間接影響一國興亡之命脈。至今有多少人生活在書法藝術的王國裡痴迷瘋狂,享受著激情與高潮。他們甚至忘記了忽略了血淋淋的現實本身。在這忠實的迷戀狀態中,回歸了文字中原來隱含著的大自然之趣,桃花源中,嘯之吟之,不亦樂乎。

巨大的原始創作模糊空間與審美鑑賞的模糊空間是漢字書法魅力的源泉所在。

相關焦點

  • 杭州灣大橋/慕遊
    (慕遊自解)莊兄不吝廓清慕遊自迷,反觀拙文當愧。莊兄所言蒼龍虹霓之喻,遊力所限不逃樊籠,無所作為。
  • 淺論書法選帖
    淺論書法選帖陳能雄/文俗語說:「字如其人」,書法就像是人的第二張臉,人們可以通過相貌識人,也能通過他的字認識他的涵養。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也是古往今來很多文人修煉的一門課程。寫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夢想,有些人半途而廢,有些人堅持到最後,書法造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深厚。那麼,如何學好書法呢?「書法」二字拆開來,「書」為書寫,「法」為技法。動筆書寫誰都會,能把毛筆使得筆走龍蛇,把字寫得神採奕奕,這就要從「法」上面下功夫。「法」不是憑空而來,是經過歷代書法家不斷錘鍊、積累出的用筆方法。
  • 中國學界「美學」概念模糊,而世界美學研究已從藝術轉向文化
    中國學界「美學」概念模糊,而世界美學研究已從藝術轉向文化 王傑/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 阿列西·艾爾雅維奇/國際美學學會前會長 2017
  • 書法美學與書法哲學
    書法美學「書法美學」是以美學的基本原理、主客觀關係為基礎書法哲學歷史上及當代一些論著將美學歸入哲學範疇書法哲學是書法學方法論的理論基礎,它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書法雖然有其特殊性,但它脫離不了這個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規律。沒有哲學,書法形成不了自己完整的體系。它貫穿在整個書法實踐中,並自始至終影響和制約著書法的創作,包括創作思想、方法和審美觀等。成功的書法家,其思想必定深人到哲學中去,由此明了世界的本源、藝術的本源、書法的本源。
  • 書品如梅傲雪霜——淺論王屹峰仁兄的書法
    書品如梅傲雪霜——淺論王屹峰仁兄的書法去年子月二十三日是我的生日,屹峰兄書寫了偉人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做賀禮送給我,田坪的前一天還大雪紛飛,到了二十三日便射出幾道陽光這些飄逸的思維都得自於屹峰兄飄逸而大氣的書法。寫個五十多年書法的屹峰兄是個馬不停蹄的大學者,天文地理易數無一不涉。國學根基非常厚實。在書法上早有造詣。但王兄依然天天練習演變各種字體,試圖在古人的書法林裡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棵能撐起一片雲霞的藝術之樹!我與屹峰先生一直沒見過面。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書法美學≠書法+美學!它作為一種技能,反覆臨習才可熟能生巧
    陳振濂先後著有三部書法美學著作:《書法美學》旨在為這一學科建立起最基礎的規範和要領;《書法美學教程》以問題、範疇、主題組成,對美學課題進行分類有序的研究;》,並沒有按照西方美學家的立場,將美學填充至書法中,而是從書法的土壤中尋找,並提出問題,系統地闡述了書法美學的基本原理、形式法則,尤其著重探討了線條、筆法、文字、筆力、逆留蓄三原則、筆順、勢、先質後文、品評、學問氣、神與形等書法獨有的學術問題,並與其他藝術門類進行比較研究,幫助讀者對書法美的存在、價值以及書法與生活的關系所擁有的文化含義等建立較全面的認識。
  • 書法美學述要(上)
    近些年來 , 在傳統的哲學美學、心理學美學、藝術美學的基礎上 , 進一步發展起應用美學 ( 如服裝美學、技術美學 ) 和部門藝術美學 ( 如繪畫美學、電影美學 ) 等美學分支。在書法領域 , 書法美學的研究也初具規模。經過多年的爭鳴、討論 , 對書法美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做出了較充分的闡述, 且有不少書法美學方面的專著問世。
  • 書法 | 李鋒:淺論書法創作與詩文藝術關係
    出版有《李鋒書法藝術》、《李鋒書法作品集》。淺論書法創作與詩文藝術關係因此說,情感在藝術創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動,書法作品作為一種物象與精神結合的產物,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感受主要是因為情的感染,在書法創作過程中,因為有了情感因素的參與、滲透,更因為書法家具備了深厚學養、人格品位、書寫技巧和審美構思,才會出現揮筆作書,意與神會,筆與妙通的境界。成熟的書法家通過書法創作進行激情表達,展現書法藝術的魅力,展現一種幽雅、飄逸風度。
  • 書法美學淺談——連載一
    書法美學引論在中國藝術史上,書法是最早取得重要地位的藝術。當繪畫還被認為是工匠的製作時,書法便早已被當作重要的藝術形式。遠在東漢,人們學習書法就曾達到「夕惕不息,仄不暇食」(趙壹《非草書》)的程度。從那時以來,書法逐漸成為一切文化階層必備的修養,成為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伴隨終生的事業。書法便在這種基礎上不斷發展,與每個時代的文化、思想、生活產生廣泛而深刻的聯繫。
  • 靜怡的時光,她的作品模糊了攝影與油畫的界限,充滿古典美學的意境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俄羅斯攝影師Andreeva Svoboda的靜物攝影,她的作品模糊了攝影與油畫的界限,充滿古典美學的意境。一張張地細品,動與靜只是相對問題。當它們靜靜的與你相對的時候,空氣在緩緩流動,你的思想也一刻未曾停止。你與它們之間的神交最後的結局,將出現在影像世界,悲亦好,喜也罷。
  • 陝西元博書法美學研究院成立
    陝西元博書法美學研究院是以陝西省文學藝術聯合會為上級業務主管單位,經陝西省民政廳審核批准的非營利性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其建院宗旨和目的是:堅持思想理論先導,創新書法美學理論研究,以黑格爾美學思想為依託,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解析中國書法,用全人類的共識接通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對書法的一致性認知,進而用推廣和普及書法美學理論研究成果,全面推進中國書法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 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不但社會公眾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也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只有先具備了書法美的基本常識,才可能對全體國民進行書法美育的普及。但是目前,專業書法工作者由於缺乏專門的美學訓練,對書法美尤其是藝術美學原理還缺乏根本性認知,導致各說各話,各執一端,非此即彼,乃至互成隔膜,至為可憾。其實,美育未必需要多麼高深龐雜的知識譜系,而是需要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的啟蒙。
  • 清代「館閣體」的書法美學
    清代「館閣體」書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中承載著統治階級所賦予的功利化與實用化的功能。作為一種具有官方審美基調的書法範式,「館閣體」在筆法、字法和章法上均遵循嚴謹的法度,彰顯著嚴整、雅正的精神意味。永瑆是乾隆皇帝十一子,封成親王,初學趙孟,後取法歐陽詢,並廣泛臨摹晉、唐、宋、明等法書經典,形成了端正清麗的風格,在用筆和體勢方面體現了方正的書法美學意蘊。2. 裝束嚴密、斂放自如的緊結之美「緊結」作為一種美學範疇的風格特徵,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有分析闡述,其認為「緊結」是與「寬博」相對的。
  • 林語堂:書法,是中國美學的基礎
    一提一按,激發東方哲思 著名作家、學者林語堂曾言 「書法,是中國美學的基礎」 撰文而論,值得細品 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種快感,就非懂得中國書法藝術的原則不可。學習書法藝術,實則學習形式與韻律的理論,由此可見書法在中國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我們甚至可以說,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中國人民就是通過書法才學會線條和形體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
  •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和現代書法教育
    這篇文章就是要探討新的書法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們以漢字美為切入點,以現代美學的概念對漢字美作系統分析,從造字到架構再到其藝術性,有序地揭示漢字美學特徵的各個層次及其關係,最終演繹出一個漢字的美學三角形。這個美學三角形可以作為書法作品審美的參考,更重要的是為如何更有序、髙效地進行現代書法教育提供清晰的指導思想。
  • 林語堂:韻律美學發端於書法
    很奇怪,這種對韻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國書法藝術中發展起來的。一幅寥寥幾筆畫出的頑石圖,掛在牆上,供人日夜觀賞。人們面對它沉思冥想,並得到一種奇異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種快感,就非懂得中國書法藝術的原則不可。學習書法藝術,實則學習形式與韻律的理論,由此可見書法在中國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 「學而」講壇:書法屬性的當代叩問——書法的美學認知及解析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李元博先生為交大師生帶來了以「書法屬性的當代叩問——書法的美學認知及解析」為主題的講座。 李元博以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來解說中國書法,闡述了全新的書法體系。他從多個視角,由對至今流行的幾個傳統觀點的反思入手,以書法的產生發展、書體演進、書法藝術類型的更替為基本線索,縷析出中國書法的本質、發展規律以及書法作為藝術其內在精神內容與外在表現形式的根本關係,完成對書法作為藝術的美學認知問題。
  • 書法的美學標準變了嗎
    書法的美學標準發生變化了嗎?我們應該如何建立符合時代精神的書法規範?近年來在專家學者的強烈呼籲下,書法課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儘管書法課的開展面臨教師稀缺等諸多問題,但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開始接觸書法藝術,慢慢開始理解「永字八法」「蠶頭燕尾」,開始感受蘊含於書法點畫之中的生命之美。
  • 書法美學元素與當代書壇流弊
    圓在中國書法的審美因素中,布白結構固然重要,而線條則更重要。書法是作者通過筆墨,把思想感情融合在內而形成的獨特的線條藝術。線條的運動、組合,承載著千百年來華夏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國書法之基本要求是線條力度的和諧。力度在傳統書法美學中被稱為 「筆力」。 「筆力」主要來自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是書法線條的根本所在,但也不排斥側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