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護好長江運河中展現「揚州作為」

2020-12-12 荔枝網新聞

  揚州是個好地方。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中,揚州是一座不可或缺繞不開的重要城市。人文、生態、精緻、宜居的揚州,也是一座從唐詩宋詞中走來、讓許多海內外華人耳熟能詳的文化名城。直到今天,揚州的文明、文化和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份量。

  在揚州,至少有兩個地方與全國發展大局密切關聯:一個是江都水利樞紐,這裡是我國南水北調東線的標誌性工程、源頭性工程;一個是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這裡所擁有的體現古老水工智慧的文化遺存,以及將建成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屬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先導段與示範區工程,也是中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標誌性工程、起源地工程。

  在中國,很少有哪一座城市像揚州這樣與長江、運河高度相關:揚州是萬裡長江與千年大運河的交匯點,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大運河文化帶的原點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城市,是江淮生態大走廊保護的率先倡導與行動的城市,也是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的牽頭城市、大運河沿線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和全國唯一全域納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是運河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的城市。這些都疊加放大了揚州在長江運河保護中的獨特地位與優勢,為揚州發揮獨特作用奠定了現實而堅實的基礎。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水而興、緣水而發的揚州,正是得益於長江、大運河兩大「母親河」的哺育與滋養,才創造了數度輝煌。歷史上,揚州一地之盛衰,可以乩國運。揚州的發展繫於國家的發展。如今,長江、大運河成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戰略資源。揚州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戰略性機遇。揚州只有在服從服務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中借勢借力,才能加快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為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的「戰略連結」,揚州當應在推動「雙帶」聯動中發揮好示範作用,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在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和「一江清水向北送」中展現「揚州作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優先,就是堅持保護優先。無論是對長江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還是對大運河的「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都是把「保護」放在最前面。保護長江運河,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民生福祉、保護生產力、保護可持續發展,就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最好實踐。

  抓好綠色發展,就是對長江運河的最大保護,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運河已融入自然,成為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成功典範。千百年來,生息於長江兩岸的人民,靠飲長江水、炊長江蘆、食長江魚,繁衍生息。但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尤其是傳統發展理念的影響,長江的生態一度嚴重退化。我們要在還長江於自然的同時,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綠色發展。要在再現揚州百裡江河風光帶的同時,結合釋放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品牌效應,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結合建設新興科創名城,大力發展科創產業,全面提升產業含「綠」量。

  江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只要人不負江河,江河定不負人。只要我們持續之以恆用心呵護好長江、大運河,促進人水和諧,就一定會獲得兩大「母親河」更多的「綠色回饋」。

(來源:揚州發布)

相關焦點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一:揚州運河的開發與保護
    作為隋唐大運河流經的重要城市,水與揚州已經不能分開了,它孕育了揚州城,並滋養了揚州人。近年來,揚州作為運河申遺的發起城市,對運河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做了非常系統的工作,已經成為了運河申遺城市的樣板。2016年6月下旬,「行走隋唐大運河考察組」來到揚州考察,自然不得不學習先進的保護程序,與以利用與開發的寶貴經驗。圖為揚州大運河文化展示館內景。
  • ...總書記誇讚「揚州是個好地方」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 使運河永遠...
    「總書記說保護好大運河,說到揚州人心頭上了」千百年來,揚州城與古運河同生共長。守護好大運河,是縈繞在揚州人心頭的夢想,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深深的牽掛。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時,總書記深情地說,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 「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在揚州舉行 聚焦運河文化
    11月28日,揚州大學舉辦「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 助力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王磊 攝中新網揚州11月28日電 (記者 崔佳明)28日,揚州大學舉辦「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中國大運河,不僅是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產,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張生動名片,展現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各方聯合與聯動,其中加強地校合作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 生態優先 保護利用好長江岸線
    作者:揚州市水利局 楊玉衡、臧光輝、黃永輝、徐炳順、陳香香長江對揚州人來說再熟悉不過,我們的前人在開發利用長江岸線資源方面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也留下了有益的教訓。長江流經揚州市的河段,古稱大江、揚子江,又有「黃金水道」之稱。
  • 唱響新時代的「運河號子」 書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答卷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習近平指出,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習近平講故事)
    13日,習近平來到揚州考察調研。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近年來,經過清理違建、水系疏浚等整治,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揚州用全球視野樹立運河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承「樣本」
    中國江蘇網12月7日訊 昨天,「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大運河江蘇段保護和文化傳承採訪活動來到揚州。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新華日報等20多家中央媒體以及省級媒體記者,赴多地就揚州大運河保護與文化傳承展開採訪。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揚州:護好千年運河 潤澤造福人民
    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來到當地運河三灣,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今天的《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專欄,讓我們一起走進揚州。
  • 運河故事:大運河的「生長原點」——揚州
    而古運河揚州段可以說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一部揚州運河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古代揚州發展史。   揚州城北,黃金壩橋下,河流靜靜地流淌,匯入東側的古運河。河的南岸有一座碑亭,中立一塊大石碑,上寫「古邗溝」三個大字。有專家將古邗溝稱為「中國大運河生長的原點」。邗溝的開鑿,翻開了中國大運河的第一鍬土,也使揚州成為中國大運河的發祥地。
  • 揚州·開挖運河第一鍬土(組圖)
    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挖邗溝的第一鑿開始,揚州就註定了會描繪出一幅活脫脫的中國商業風情畫、一段中國歷史、一部運河歷史。「這是古運河最早的一段,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揚州市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稱之為「活著的遺蹟」。而在京杭大運河的申遺中,揚州同樣是承接古今、連接南北的關鍵。
  • 揚州搭建全球運河合作平臺 用「世界語」講好運河故事
    大運河江蘇段大型主題採訪②大運河江蘇段保護和文化傳承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昨天來到第二站揚州。站在位於黃金壩的吳王夫差廣場的二層觀景平臺上,記者看到古邗溝自1.45公裡外的螺螄灣逶迤而來,匯入古運河後北上至茱萸灣併入京杭運河,南下流往瓜洲渡進入長江。
  • 揚州激揚"運河文化" 2500年歷史呈現世人
    上午10點整,在揚州古運河與古邗溝的結合點大王廟,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拉開了為時4小時的「2009中國記憶」大型直播活動,央視在大運河沿線設立了揚州、杭州和北京3個直播現場。此外,還派出5路報導組,分別在淮北、洛陽、濟寧、滄州、天津作現場連線。揚州直播內容分6個段落36分鐘,東門遺址成為節目中唯一有清理保護畫面的歷史遺存。
  • 聚焦聚力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打造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揚州是大運河沿線35座城市中唯一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也是運河沿線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全國唯一全境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揚州將以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為定位,建設世界人民嚮往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 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殷殷期望 把揚州這個「好地方」建設好發展好
    要努力把揚州這個「好地方」建設好發展好,不僅要在文明文化、歷史古城上展現「有分量」,也要在經濟發展、百姓富裕、社會治理、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幹出實績、走在前列,聚焦建設新興科創名城、生態宜居名城、文化旅遊名城,奮力爭創揚州發展的新輝煌。要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確立揚州行動。
  • 揚州:從運河碼頭跨上高鐵站臺
    從揚州往北,鐵路基本上沿著運河的軌跡延伸至北京。當時,火車已經成為英國等國家的新興交通工具,但此時多數中國人尚不知火車長什麼樣子。清政府正全力以赴投入到剿滅太平天國起義軍的戰爭中,根本無暇考慮這些「熱心」建議。史蒂芬森失望地留下了精心繪製的鐵路圖,回英國了。
  • 江蘇揚州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自此,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也邁上了新臺階。4月中旬的傍晚,瘦西湖景區內燈光璀璨,江南園林實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揚州》如期上演。3600秒,一幕幕歷史場景的藝術還原,展現了揚州2500多年燦爛的文化。環形階梯座席上的觀眾,大多是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國際友人。
  • 考察調研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總書記誇讚「揚州是個好地方」
    「總書記說保護好大運河,說到揚州人心頭上了」  千百年來,揚州城與古運河同生共長。守護好大運河,是縈繞在揚州人心頭的夢想,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深深的牽掛。  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時,總書記深情地說,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 展覽+互動+文旅表演,揚州館展現運河城市文化旅遊資源
    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和申遺牽頭城市,又是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的舉辦城市,在今年的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文化創意展、美食文化展上,獨具特色的揚州元素引人注目,亮點紛呈。昨日下午,記者提前探營了解到,展會主要設立了國內運河城市館、江蘇序館和13個設區市展區在內的省內運河城市館等。揚州館位於整個省內運河城市館的中心位置,古運河夜景、運河三灣景區、馬可波羅花世界等美景在展館內一一展示。開館三天內將會有揚州雕版印刷、通草花等非遺技藝的表演,同時還將有琴箏、歌舞、香道與茶藝的表演,以及瘦西湖遊禮和揚州漆器、玉器等文創商品的展示。
  • 江蘇揚州 千年運河一橋牽
    本期《運河揚州》要說的也是橋,不是長江上的橋,而是揚州古運河上的橋。1935年,揚州古運河上終於再次出現了橫跨的橋梁——通揚橋。1935年秋,國民政府七省公路網中重要的省道之一——浦啟公路築到了揚州城西南郊,被古運河擋住去路,必須要在河上架一座橋。這座橋的建造既要考慮橋上通車,又要考慮橋下密集的船隻航行,經過方案比較,最終選擇了橋梁專家茅以升的「平旋開啟式活動橋」方案。
  • 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董輝 攝作為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揚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將感恩運河、守護運河、反哺運河的綿綿情懷融入城市血液和基因,以責無旁貸的使命與擔當,努力譜寫新時代揚州運河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