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是個好地方。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中,揚州是一座不可或缺繞不開的重要城市。人文、生態、精緻、宜居的揚州,也是一座從唐詩宋詞中走來、讓許多海內外華人耳熟能詳的文化名城。直到今天,揚州的文明、文化和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份量。
在揚州,至少有兩個地方與全國發展大局密切關聯:一個是江都水利樞紐,這裡是我國南水北調東線的標誌性工程、源頭性工程;一個是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這裡所擁有的體現古老水工智慧的文化遺存,以及將建成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屬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先導段與示範區工程,也是中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標誌性工程、起源地工程。
在中國,很少有哪一座城市像揚州這樣與長江、運河高度相關:揚州是萬裡長江與千年大運河的交匯點,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大運河文化帶的原點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城市,是江淮生態大走廊保護的率先倡導與行動的城市,也是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的牽頭城市、大運河沿線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和全國唯一全域納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是運河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的城市。這些都疊加放大了揚州在長江運河保護中的獨特地位與優勢,為揚州發揮獨特作用奠定了現實而堅實的基礎。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水而興、緣水而發的揚州,正是得益於長江、大運河兩大「母親河」的哺育與滋養,才創造了數度輝煌。歷史上,揚州一地之盛衰,可以乩國運。揚州的發展繫於國家的發展。如今,長江、大運河成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戰略資源。揚州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戰略性機遇。揚州只有在服從服務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中借勢借力,才能加快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為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的「戰略連結」,揚州當應在推動「雙帶」聯動中發揮好示範作用,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在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和「一江清水向北送」中展現「揚州作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優先,就是堅持保護優先。無論是對長江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還是對大運河的「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都是把「保護」放在最前面。保護長江運河,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民生福祉、保護生產力、保護可持續發展,就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最好實踐。
抓好綠色發展,就是對長江運河的最大保護,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運河已融入自然,成為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成功典範。千百年來,生息於長江兩岸的人民,靠飲長江水、炊長江蘆、食長江魚,繁衍生息。但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尤其是傳統發展理念的影響,長江的生態一度嚴重退化。我們要在還長江於自然的同時,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綠色發展。要在再現揚州百裡江河風光帶的同時,結合釋放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品牌效應,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結合建設新興科創名城,大力發展科創產業,全面提升產業含「綠」量。
江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只要人不負江河,江河定不負人。只要我們持續之以恆用心呵護好長江、大運河,促進人水和諧,就一定會獲得兩大「母親河」更多的「綠色回饋」。
(來源:揚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