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影星洪學敏,敢愛敢恨的「金配角」,80年代紅極一時

2020-12-19 丫丫大電影

洪學敏,出生於1958年11月4日,原籍安徽涇縣榔橋鎮黃田村,生於江蘇南京。1974年在影片《海霞》中飾演角色。同年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而後相繼在《海之戀》、《檢察官》、《白鴿》、《甜女》、《黃河之濱》等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或重 要角色。

並主演電視連續劇《張露萍》、《紅娘子》、《山杜鵑》與電視劇《無事生非》、《女子監獄》、《 霧城,人民的思念》等。1985年因在 電視連續劇《故土》中飾演葉倩如,獲第三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 

上世紀80年代初,許多觀眾都會被洪學敏潑辣又不失可愛的銀幕形象所吸引。《天雲山傳奇》、《喜盈門》、《甜女》、《田野又是青紗帳》中,都留下了她天真無邪的身影。

80年代末,洪學敏主演完電影《女教官的報告》後便絕跡影視圈。談到近幾年的動向,洪學敏坦言自己已棄影從商,定居香港並在那邊開了一家財務公司,經常在香港和北京兩地來回走動。

洪學敏,在80年代紅極一時,被譽為「金牌女配角」。因在上世紀80年代出演電影《喜盈門》中「小姑子」仁芳一角走紅全國。面對現今紛繁耀眼的演藝圈,洪學敏以旁觀者和前輩的身份自有一番感悟:「相對而言,我們那些七八十年代的演員已是流星,是過時的人物,但同時我們又是幸運的,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們對電影很衷情,那種純粹的熱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洪學敏是上世紀80年代以爽朗、敢愛敢恨的個性魅力而著稱的演員,據說,她因為演配角比演主角更討人喜歡,竟享有「金配角」稱呼。

洪學敏屬於個頭不高但非常靚的那種女明星。最後的印象是電視劇《故土》,那個純真執著美麗奔放熱烈的葉倩茹,永遠活在影迷的心中。

相關焦點

  • 80年代「歌壇女神」,曾與李谷一齊名,今成《大江大河》小配角
    80年代「歌壇女神」,曾與李谷一齊名,今成《大江大河》小配角如今由小時候小說《大江東去》改編的電視劇《大江大河》終於和觀眾們見面了,該劇剛開播就獲得很好的收視紀錄。當然該劇在開播之前就獲得很多觀眾的期待,也算是未播先火的局面。
  •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
    【珍貴老照片:80年代的西安,8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廣州!】1985,北京,跨箱車,這是80後北京人小時候的座駕。80年代的北京,車不堵,房不貴! 80年代的西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西安的一個棚戶區,這塊地區如今已經成了高樓大廈,也成了很多買不起的地方
  • 盤點那些8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現狀
    原標題:盤點那些8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現狀   歌壇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現在歌壇巨星際會,新人輩出的情況下,想要成為經典真的很難。但當我們回首過去,總有那麼幾個名字如繁星般閃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80年代曾紅極一時的女歌手吧!
  • 致敬那些漸漸老去的80後!致敬那些曾紅極一時的90年代歌手!
    還記得那些曾紅極一時的90年代歌手麼?致敬那些漸漸老去的80後!致敬那些曾紅極一時的90年代歌手!動力火車,於臺灣竄起的搖滾流行歌曲合唱團體,代表作《當》、《第一滴淚》、《背叛情歌》、《那就這樣吧》,作為90年代新生代的搖滾歌手,動力火車的歌曲卻不是完全重金屬味,他們的歌聲滄桑嘶啞,想一個經歷了很多故事的男人,講出了對現實的坦然與無奈。
  • 這些人,曾是上世紀80-90年代韓國音樂的領導者
    這些人,曾是上世紀80-90年代韓國音樂的領導者上世紀80-90年代紅遍韓國的歌手都有誰?一起老看看吧。趙容弼韓國的「國民歌手」趙容弼,樂隊出身,首次出道專輯是1979年專輯「窗外的女子」。趙容弼在1980年代曾紅極一時,1987年至1990年還四度於NHK紅白歌唱大賽出場。
  • 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歌手,迪斯科女王張薔,她的歌聲貫穿80年代
    張薔這個名字可能現如今有很多年輕人並不熟悉,但對於在胡同長大的80後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她是一個地道的北京大妞兒同時也是8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說起她的代表作就太多了,比方說《愛你在心》《北京女孩》《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都是大伙兒耳熟能詳的經典老歌兒,她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在80
  • 老照片:80年代女星顏值高
    彎彎的細眉,大大的眼睛,小巧的嘴唇,無一不代表著那個年代的美女標準。直到現在,大家只要說到龔雪,首先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女神。80年代龔雪主演的電影有很多,如《好事多磨、《子夜》、《七月流火》、《楚天風雲》、《張衡》、《華佗與曹操》、《快樂的單身漢》、《多彩的晨光》等。而在《大橋下面》中,她的演藝事業達到巔峰,她同時榮獲了當年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影后稱號。
  • 80年代最紅女星李秀明,劉曉慶都給她當配角,40歲成億萬富婆
    2020-12-17 14:56:24 來源: 愛旅遊的白果 舉報   80
  • 盤點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港式「鬼片」看似恐怖其則暗藏溫暖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林振穎所代表的香港式恐怖喜劇,雖然這些電影很簡單,但卻充滿了新的想法。這些場景看起來很恐怖,但卻隱藏著溫暖。更重要的是,在無意義的喜劇和恐怖元素之間巧妙的平衡,使得這樣的電影不僅嚇壞了觀眾,也帶來了無盡的笑聲。不幸的是,隨著香港電影的衰落,香港風格的恐怖喜劇也逐漸淡出螢屏。
  • 老照片:80、90年代的廣東,很有懷舊感
    當年的的士,現在的你可能感覺這種轎車很普通,但在八九十年代,這種車可是非常珍貴的。隨便一輛車,甚至比當時廣州的一套房子還要貴,普通家庭根本買不起。80年代,最時髦的消費就是穿件寬鬆墊肩的西裝,走進五星級酒店,聽音樂茶座,很有那個時代的畫面感。
  • 80年代的5元錢,如今購買力高達「這個數」?很多人不敢相信!
    那麼,現如今的5元錢,在80年代的時候購買力如何呢?縱觀國內的發展,經濟在快速地增長,人們的收入水平在提升,不少商品的價格也翻了幾番,要想知道80年代5元錢的購買力,就必須有一個特定的參照物,因為不同的參照物,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首先,在80年代的時候,人們的收入普遍在30元至50元之間,現如今人們的平均收入水平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
  • 《奔騰年代》捧紅兩個配角,一個讓人又愛又恨,一個被贊真男人
    《奔騰年代》捧紅兩個配角,一個讓人又愛又恨,一個被贊真男人。 由佟大為蔣欣主演的電視劇《奔騰年代》在觀眾的意猶未盡中結束了。這部劇無論老演員還是年輕演員,都展現出令人滿意的演技,堪為一部優秀的年代劇。
  • 談談80年代
    對80年代,他們有歌唱,也有批判;有眷戀,也有訣別。  四五年前出版的《八十年代訪談錄》,依然在熱銷。作家查建英與阿成、北島、陳丹青、陳平原、崔健、甘陽、李陀、慄憲庭、林旭東、劉索拉、田壯壯、劉奮鬥坦誠交談。他們重拾當年的熱點,在新的場景和氛圍中進行反思。  而攝影家任曙林,則把鏡頭對準80年代的中學生,在《八十年代中學生》中試圖凸顯那個年代的笑容和某種使命感。
  • 80年代
    (三)    迪斯科和蝙蝠衫    80年代初,卡式錄音機開始在我國興起,馬路上常見留著長發、穿著喇叭褲、拎著錄音機的「新青年」,他們是當時的時尚先鋒,也是改革開放以後最早的「追星族」。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錄音機進入千家萬戶。
  • 80年代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百聽不厭的經典!
    80年代,湧現了太多的經典歌曲,我們在各種舒緩、悠揚、煽情、經典的歌曲陪伴下走過了孩提時代,經歷了少年時代,進入了青年時代。曾經的流行,今日的經典,有多少首歌是刻著你青春記憶的?這期跟大家分享十首小編珍藏的經典,歌曲排名不分先後,歡迎大家補充!
  • 80年代日本絕色女星,最後一位是大家公認的最美女星
    導語80年代,改革開放的初期,經濟市場的開放也帶動了影視市場。那個時期大部分人開始接觸國外的影視作品,特別是彩色電視的普及,其中的譯製片《巴黎聖母家園》、《佐羅》、 《尼羅河上的慘案》、《悲慘世界》甚是流行,而日本的一些電影《望鄉》、《生死戀》、《追捕》、《遠山的呼喚》也是為眾人所知。
  • 在80年代紅極一時,影響力不遜於港臺歌星,他就是流行巨星周峰
    對於上世紀80年代的流行樂壇來說,他是一如雷貫耳的名字,很多人是因為聽了他的歌才知道有個城市叫深圳!他走紅時,那英還只是他的伴唱,他就是周峰。後來被熟知的《我祈禱》、《朋友》、《我的愛神》、《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又名《算了、算了》)也曾紅極一時。但86年還處於鼎盛期的周峰放棄國內事業,在出國大潮中毅然奔赴倫敦,此後幾乎與國內音樂界隔絕,對於他出國後的蹤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80年代的美好記憶,中外影星漫畫像欣賞,哪張最像?
    原創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上個世紀80年代,由著名雕塑家、漫畫家王維力先生所創作的中外影星漫畫作品,被《大眾電影》、《電影畫報》等電影雜誌刊登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每次這些神態各異的漫畫作品刊登出來,都會令很多影迷流連忘返,甚至愛不釋手。
  • 封面女郎,靈氣逼人的影星,80年代女星影視雜誌老照片欣賞
    封面女郎,靈氣逼人的影星,80年代女星影視雜誌老照片欣賞《人民畫報》自創刊之日起就不乏文藝情懷,不少帶著時代氣息的演員、名角兒曾登上封面,能入圍的可見其知名度。
  • 80年代初他在香港已賺100多億,卻跑到歐洲抄底,不敢來內地投資
    其實在80年代的時候,李嘉誠在香港已經非常有錢了。當時李嘉誠剛剛收購了和記黃埔,實力大增。當時內地的經濟才開始發展,跟香港的差距非常大。當時內地也一直在出臺各種政策吸引香港富豪回來內地投資建設。當時李嘉誠的身家已經有100多億,他旗下已經有3家上市公司了,分別是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