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的生活水平如何?

2020-12-04 明智之史

前言:《水滸傳》是一部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文學作品,書中有個非常出名的人物武大郎,他所代表的也是宋朝時期一個走街串巷的普通小販。至於發生在武大郎身上的種種劇情故事我們不去討論,單單來看武大郎的生活水平是什麼樣的?也以武大郎為例,看一下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生活水平到底如何?

武大郎劇照


武大郎兩口之家,夫妻經營,租房而住‍

首先我們看一下武大郎在文學作品中被描繪的生活,武大郎屬於兩口之家,職業的話屬於夫妻二人共同經營,妻子潘金蓮負責在家從事生產方面的工作,武大郎則是負責在市場上售賣。

至於住的地方,也算是屬於城鎮中心臨街的二層小樓,不過這二層小樓在小說中明顯被提到了是「搬來這陽穀縣紫石街賃居住」,也就是租來的,這差不多就是武大郎工作、家庭以及居住環境,生活的方方面面看起來還不錯。

潘金蓮劇照


當然這只是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但武大郎本身反映的就是北宋末年的一個普通小販。下邊我們依據歷史來看一下,武大郎這樣的工作能夠支撐起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嗎?或者說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的日常生活水平是什麼樣的?

要想看「武大郎」式人物的生活水平,首先得知道他們的日常收入和日常生活成本。相信一提到宋朝,可能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富裕,無論是《清明上河圖》中描繪出來的熱鬧,還是《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繁華,無一不在彰顯著宋朝時期的市場經濟繁榮。

清明上河圖一角


富商年入數十萬貫,小販日入百餘文‍

而「武大郎」式的人物就是這龐大市場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商販。先來看一下這個龐大市場中那些商人的收入,建康府的「房廊之家,少者掠錢三十二錢」,意思就是那些大城市中的商人,光是靠自己名下房產每日收來的房租就有二三十貫錢,一貫等於一千文,一年光依靠收租也能掙個近萬貫錢財。還有更厲害的,記載中有個叫申師孟的,是個經商奇才,利用別的富商對自己的「項目」進行投資,三年下來用十萬貫賺到了二十萬貫。

古代商人圖


當然這些都是富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武大郎」式的人物當然無法與他們相比,但同樣都是做生意,同樣都是在經濟市場中求生活。常言說「大哥吃肉,小弟喝湯」,北宋這麼繁華的市場經濟,「武大郎」式的人物自然也能跟著沾點光,下邊我們就看一下宋朝時,龐大市場中這些小商販的收入情況。

史料記載中「南宋慶元初年,饒州小商販魯四公,煮豬羊血為羹售人,日所得不能過二百錢。」意思就是靠著賣豬羊血煮出來的羹,每日的收入不到二百文。

古代小販圖


吳中兩名商販,「同以鬻鱔為業,日贏三百錢」,就是兩個人靠著賣黃鱔,一天也能賺300文錢。還有個叫樂生的小販,比較知足,有生活格調,「每日得百錢即罷休」,早早回家吹笛唱歌、享受生活去了。

通過這些普通的商販我們能看出,宋朝時期的小販們日常經營售賣的話,每天賺個一兩百文錢是沒問題的,甚至如果加班加點的幹,可能還會掙得更多。知曉了這些商販的日常收入,我們再去對比一下同時期、不同行業,底層普通百姓的收入。

古代小販圖


底層各行各業皆日入百餘文,百文為檻‍

同時期的那些工匠,或是被僱傭的工人日常的收入與這些小販們也相差不多,北宋中期的「淮西達傭,日致百錢」,就是用自己勞動力賺錢的工人每日少說也能賺100文錢。像是酒店打雜的,「每名日支工食錢貳佰五十文省」。修建城牆的「日須支工錢三百」,由此可見宋朝時期普通的工人根據工作的不同也能日賺最少100文錢,乃至更多。

另外其他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日常收入也能有個一百文錢,例如北宋張耒在一首詩中寫到了普通山民上山砍柴的收入「負薪人市得百錢」。南宋袁說友,在一首詩中描寫了靠水的漁民則是「賣魚日不滿百錢」。

漁民圖


至於普通的農民,有的學者曾經統計過農村「第四等戶」的收入,也就是自己擁有少量土地的「下戶」,扣除掉他們每年需要上交的賦稅,餘糧還能剩餘70石左右,但糧食的價格每個時期都不固定,為了方便,我們統一按照宋英宗時期的糧食價格約為700文左右一石,平均算下來農民每日的收入也大概能有個一百三四十文錢左右。甚至就連日常行乞的乞丐運氣好也能「每日求丐得百錢」。

古代農民圖

通過對比宋朝時期這些各行各業人的收入會發現,他們的收入基本沒有低於「日入百文」的。由此也能看出,日收入100文錢這個水平應該是宋朝時期底層人士的一個門檻,如果高於這個收入,起碼日常的溫飽問題不用擔心,但如果低於這個門檻,日常的生活水平就比較艱難。甚至在南宋時期,有位知縣的公告也驗證了「日入百文」這個門檻,「農工商販之家,朝得百金,暮必盡用。」

通過這個門檻也能看出,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只要手腳勤快點,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日賺個一百文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我們以「武大郎」式的人物日賺100文為例,看看他們能過上什麼水平的生活。

武大郎劇照


「衣食」所需,上高下低,維持基本需二十文‍

想知道他們的生活水平,得需要了解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成本,說到生活成本,無非也離不開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南宋時期有位士大夫曾經說過:「人之一身,每日所食不過米一升,終年所衣不過一兩匹,若酒食雜費,歲計不過百千。」意思就是他的日常生標準,包括吃飯、喝酒、穿衣等等雜七亂八的費用,一年下來也花不了一百貫錢,平均算下來的話每天需要消費270多文錢。

宋朝士大夫劇照


司馬光曾經說過:「十口之家,歲收百石,足供口食,月掠房錢十五貫,足供日用。」按照人均算下來,一個人每天的花費也不過是50文。但是這兩種消費水平,一個是處在社會上層的士大夫,另一個也是「十口之家」,家大業大,算是當時社會的中產階層,處在社會底層的「武大郎們」肯定不需要這麼高的日常消費。

宋朝時期有個救助貧民的政策,這個政策當時的標準約為「日給錢二十」,而宋朝官方給出的這個「二十」,我們也可以將其視作一個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剛好差不多夠每年買一匹布,每日買兩升米,維持最基本的「衣」與「食」。換句話說,假如宋朝時期一個社會底層的商販,能夠做到日賺百文,這樣大約是可以養活一個五口之家的,毫無疑問的是這樣的一個家庭每天的日子會過的非常艱難,酒肉的話幾乎沒有,新衣服一年也填不了幾件,也就是勉強維持溫飽的情況。

古代窮人圖


酒肉副食,人均三十,日常所「住」,花費不多‍

如果想日子稍微過的好點,除了滿足日常的溫飽之外,起碼一日三餐中總不能頓頓吃素,多少也得來點肉來點酒吧。南宋時期,「寶祐年間,實濟局鹽菜錢。每日每口約三十文錢。」意思就是一個成年人,正常每日的酒肉副食大概需要花費30文錢。

吃穿的花費都了解過後,再說「住」的方面,由於文學作品中武大郎住的二層小樓是租的,那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我們統一給他們按照租房算。房租費用的高低根據所處位置的不同肯定也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就是越大的城市費用越高。

類似影視劇中武大郎租賃的房屋


北宋時期開德府地區「每間賃錢有一百至二百文足」,這些都是那些大戶人家人家或是富裕家庭臨時租住的,很明顯「武大郎們」也不需要住這種房屋。他們住的是「其后街小巷閒慢房屋,多是下戶些小物業,每間只賃得三文或五文」。按照這個房租水平來看,每天不過才三五文錢,還是相當便宜的。

就算是在北宋的京都開封府,朝廷管理的「公租房」,每日的租金也不過才15文錢,相比較「日賺百文」這個門檻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當然武大郎所在的陽穀縣肯定沒法與京都的開封府相比,即使住的是臨街的二層小樓,也未必能比開封的「公租房」貴,因此「住」的花費我們就按照「公租房」的15文來計算即可。

古代「公租房」

宋朝小販,生活不錯‍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的日常消費已經大體估算出來,至於「行」,這些小商販們一般也不會出遠門,暫且不算。還是以武大郎為例,二口之家,夫妻二人共同經營,每日吃的以及布料共需要40文錢,酒肉副食需要60文,每日房租需要15文,合計下來115文錢,再加上日常雜七亂八購置家具或工具的花費,按照合計150文錢計算即可。

武大郎劇照


這樣來看的話,武大郎如果出去賣麵食每日能夠賺到150文錢往上,那他的家庭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就算是每日只能賺100文錢,也足夠他養家餬口的,只是可能日子會稍微拮据一點,如果努努力,手腳勤快點賺得更多,每日還可能攢下一部分錢備用。根據前邊所說的宋朝小販的收入情況,每日賺個一兩百文沒問題,由此可見宋朝時期「武大郎」式人物的生活狀態還是不錯的。

武大郎劇照


當然還得考慮到這些商販日後得有孩子,從兩口之家變為三口或是四口之家等等,這時候可能這些商販就需要更加努力了。但是古代時養活一個孩子的成本遠沒有現在這麼高,也花費不了很多錢,因此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的生活水平總體來說還算是不錯的。


  • 參考文獻
  • 《宋史》
  • 《東京夢華錄》
  • 《宋代物價研究》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相關焦點

  • 武大郎在宋朝到底過得怎麼樣?
    現在人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了,當然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民生活開銷也很大,那回到很多年前的宋朝,普通宋朝平民的生活水平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網上有一則故事,講的是:「一個矮而壯實的年輕人,每日在繁華的市區中靠麥餅為生,就這樣還能取得了漂亮媳婦」,這個人的原型就是武大郎,雖然武大郎是人們虛構出來的人物形象,但是他確實是設定為宋朝普通底層人民的原型。那麼話說回來,像武大郎這樣的人,在宋朝到底過得怎麼樣呢?
  • 從武大郎的生活 看我們和宋朝的差距
    「宋朝是個美好的時代,看水滸,一個殘疾人,靠賣燒餅,還是沒自己鋪面的那種低級小販。能有自己的房子,能養活不工作的漂亮老婆。」曾經在《新水滸傳》熱播期間,潘石屹轉發這一微博並發感慨「嚮往宋朝」,而任志強則拿潘石屹的身高開起玩笑,評論其道「是想當武大郎嗎?」。
  • 宋朝小販有多幸福:武大郎過的是「小康生活」
    儘管武大郎老婆偷人,導致家破人亡,但作為一個宋朝的賣炊餅(饅頭)的小販,武大郎過的是小康生活:租得起臨街兩層小樓,平時酒肉不愁。這樣的生活不過是由武大每日挑兩筐饅頭沿街販賣掙來的,他一沒被收重稅,二沒有衙役踢攤子,日子過得平靜悠然。如若不是登徒子西門慶,恐怕這一家人也能安樂祥和地把小日子過下去。在明代小說中,並非只有這一個宋代小販形象。
  • 武大郎賣個炊餅,就能住別墅養嬌妻,在真實的宋朝可能嗎?
    一個走街串巷賣炊餅的商販,生活條件卻那麼好,靠的是什麼?當今的人們對武大郎的嫉妒不言而喻。武大郎真的很讓人羨慕嗎?這個來自清河縣、著名的點心大師、一個身殘志堅的宋代青年武大郎先生在宋代的生活如何?宋朝應該沒有抵押貸款這一說,可以確定的是武大郎買這所房子肯定是全額支付的。人們都說宋朝積貧積弱,但從這一點來看宋代社會似乎應該很富有,社會保障體系也做得很好,房價不是很高,就算窮人也負擔得起一個房子。所以,儘管《水滸傳》創作於元末明初,但小說中的收入和物價水平還是按宋朝的實際情況來的。
  • 相貌醜陋的武大郎,憑什麼能娶到潘金蓮?別小瞧宋朝做生意的人
    但其實還有一位,他算不上是主角人物,但也給大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就是武大郎。宋朝的商業發展畢竟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業發展最為發達的朝代。由於當時的市集非常大,所以你只要是敢賣,他們就敢讓你賺,就有人會捧你的場。如果你穿越回去,那對於你這個消費者來說,宋朝的集市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賣不了的。用現在的的話來說,那就是宋朝的某寶某多多,所以你們還認為武大郎只是個身材矮小的屌絲嗎?
  • 通過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愛屋雙層小洋樓看宋朝的經濟是多麼的繁榮
    我們先拋開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愛恨情仇,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愛情小屋,他們愛情小屋是很讓我們期盼與擁有的.武大郎是賣燒餅的,並且從《水滸傳》來看即不是富二代與不是官二代,到了他的弟弟武松那裡才有個小官,叫都督,他們的父母無從考究,應當不是很富,賣燒餅在當下是很難買得起別墅的.我們看看武大郎的雙層小洋樓.
  • 武大郎賣個炊餅就能住小樓養嬌妻,在真實的宋朝有可能嗎?
    武大郎和潘金蓮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人物,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其實是個身高八尺的清官,當然,這是後話。按照《水滸傳》的故事情節,武大郎是個賣炊餅的小攤販,但就是這樣一個走街串巷的小販,卻住在臨街的二層小樓裡,甚至還可以養一個全職嬌妻,吃穿不愁。宋朝的生活真這麼愜意嗎?
  • 武大郎一天可以賺多少錢,能在宋朝養得起「全職太太」嗎?
    甚至還有的人在讀《水滸傳》的時候都會羨慕武大郎,因為武大郎不僅有一個非常漂亮的老婆,而且他就一個賣炊餅的矮子,居然還能夠讓自己的老婆成為全職太太,不用出去工作。那麼,武大郎的生活真的值得羨慕嗎?他一天可以賺多少錢?能在宋朝養得起「全職太太」嗎?
  • 宋朝人住豪宅有多容易?看武大郎如何利用典房制度搬進兩層小別墅
    由於房主出售的僅是田宅在一段時期內的使用權,所以典房時的交易價格普遍要低于田宅的實際價值。等合約到期時,典房者拿回當初交付的房款,房主收回房子,雙方都沒有損失,還都能從中獲利。這也是為什麼武大郎這樣一個低收入群體,卻能住進環境優雅、地段良好的小別墅。我們不難看出,典房市交易的是田宅地使用權。
  • 看鑑·拍一拍宋朝:武大郎的炊餅小樓,吊打北京CBD?
    那麼宋朝時期的杭州又是怎樣一番獨特的景象呢? 01 杭州人口比西方城市多出十倍? 宋朝就開始人口普查了?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杭州並不是最適合定都的城市。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潘金蓮和武大郎?他們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歷史有時候就是任人拿捏的小角色,隨著歲月變遷,我們所了解的很多歷史人物已經嚴重變形失真,甚至醜化了,比如武植(武大郎)和潘金蓮,居然成了矮醜拙和蕩婦的象徵性人物,不得不說,《水滸傳》和《金瓶梅》的流傳實在是太成功了,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 三大原因揭秘武大郎去世後,潘金蓮為什麼要將其火葬
    在羅貫中先生的濃筆重彩下,一個個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人聞之如在眼前。諸如人人痛恨疾首的高俅、義薄雲天託塔天王晁蓋、仗義疏財的及時雨宋江、愛打抱不平的花和尚魯智深、血濺鴛鴦樓的打虎英雄武松——武二郎等。查詢相關資料,我們得知武大郎「湊了十數兩銀子,典得縣衙門前樓上下二層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乾淨」。也就是說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房子是典來的,而非自有房產,所以說武大郎家境貧寒也合乎正常推理。宋朝時期,貧苦人家死了人,多數選擇火葬。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家境貧寒沒有土地。有土地的人家誰讓你埋一個不相干的人。
  • 《宋朝來客之鐵鍋英雄》來襲 鮮肉版武大郎
    騰訊娛樂訊 網絡穿越爆笑喜劇大電影《宋朝來客之鐵鍋英雄》由美亞娛樂、鵬程兄弟(深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七祖影業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啟宇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圳知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投資拍攝。  影片以主人公武大郎作為切入點,加入穿越、奇幻、懸疑的網絡新元素,為他開啟了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其路上充滿勵志、愛情、友情、追求以及人性貪慾的揭露,打破人們對他的歷史印象。經典IP經過全新的包裝和創作,鮮肉級顏值+平底鍋神技能+穿越性別錯位人設打造了全面升級版「武大郎」。由《西遊·降魔篇》中豬剛鬣的扮演者陳炳強出演武大郎。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真實歷史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什麼形象呢?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武大郎是水滸傳中虛構的人物,其實水滸傳的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例如確實發生過宋江起義。武大郎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相反,他並非是宋朝時期的人物。
  • 武大郎養得起潘金蓮嗎?
    這不是夢,這事就發生在中國,青年名叫武大郎。」假如宋朝確實有一個武大郎,他可能過上段子所形容的生活嗎?宋朝平民的收入武大郎是一名在城市街巷叫賣炊餅(饅頭)的小商販。那麼宋代的商人群體收入幾何呢?當年,大城市的富商,每日單房租的收入就有二三十貫,一年下來近萬貫。
  • 宋朝時期的宴飲文化是如何興起的?以飲酒為主導的市場消費
    要說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一個朝代,那麼就是宋朝了,宋朝時期統治者們對於商業上的政策有所放寬,這也使得民間開始出現了更多的商業活動。宋朝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百姓們的生活一片祥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除了平時的衣食住行外,他們也開始追求一些其他的精神上的生活。
  • 進士出身,當過縣長的武大郎為何被施耐庵抹黑?
    因此,書中所寫的武松的哥哥武大郎,也被很多人記住。武大郎這個人物到底有沒有原形,多年來,一直備受爭論。事實上,武大郎是真有原型的,因為武松有個哥哥叫武植。武植可不是施耐庵筆下的「三寸丁谷樹皮」、靠賣燒餅為生的社會底層人物。他大有來頭。
  • 水滸中的武松、武大郎與歷史上的武松、武大郎有什麼區別?
    武松和武大郎究竟是不是兄弟關係?武松身高八尺,英俊威武,而武大郎卻身材矮小,醜陋猥瑣;武松渾身是膽,武大郎卻膽小怕事,他們如何是兄弟呢?歷史上的武大郎是不是真的被施耐庵黑了?如果不是,武大郎究竟是被誰黑了?欲知端的,本期分解。
  • 武大郎的原型是誰?年輕有為身材姣好,怎麼就成了賣炊餅的了
    那麼武大郎這個名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武大郎其實是武值小時候的名字,也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小名,所以也就有了武大郎的名字啦。武值是河北清河縣人,武值並不是像剛才武大郎的那個形象,歷史上的武值可是一個大帥哥,在古代當然也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年輕有為,身材姣好,在現在也是萬千少女夢寐以求的大好青年。
  • 暴漲的房租:孫悟空與武大郎
    直到一身疲憊的他們得知,房租要漲了。 那一刻,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在現實面前,理想脆弱得掉渣。本來想做孫悟空,到頭來只剩下一個「孫」字。難怪孔子曾經說過,北京孫子太多,你很難成為大爺。九九八十一難,房租成了最大的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