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一定的年紀,遇到了想要陪伴一生的人,很多人都選擇了走進婚姻殿堂。
都說娶媳婦是父母最高興的事情,因為家裡添了一口人,將來還會再添丁進口。
人丁興旺,一直是中國人追求的。
相對應的,要嫁女兒的父母,就不太能高興得起來,因為屬於自己的小棉襖要成為別人家的人了。
而且自古以來,就有一句俗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卻不太喜歡這句話。
因為還有一句話,叫覆水難收。
每當別人說起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都有一種嫁人了就被家人拋棄的感覺。
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我出嫁坐上婚車的那一刻,大姑媽拉著我的手,紅著眼眶跟我說,以後一定要多回家看看。
被她的情緒感染的我,不明所以的點點頭,心裡有種莫名其妙又微妙的感覺。
而後,在知道了我坐上婚車離開,平日裡不善言辭的父親更是紅著眼眶避開眾人回房去了的時候,我的心裡更有一種說不上來是難過還是感動的情緒。
對於我自己來說,結婚不過就如同我外出求學一般,是為了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選擇了一條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路。
這條路通向遠方,但路的盡頭不是他鄉,而是我的新生活。
可新生活的源頭,永遠都是我的家鄉,無論我走到哪裡,擁有了怎樣的新生活,源頭的故鄉永遠都不會被我遺忘,更不會被我拋之腦後,當作從此和我沒有任何關係的一個地方。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說是一位女性懷孕了,但因為小姑子也懷孕了,並且要到他們家裡來做月子。
這位寶媽覺得不好,家裡兩位要做月子的產婦,再加上孩子,根本休息不好,但家裡其他人都沒有提出異議。
她做為兒媳婦也不好多說什麼,於是她給自己親媽打電話,說是想回娘家做月子,沒想到遭到了親媽的無情拒絕。
親媽的意思是,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坐月子的,這樣會帶走娘家的運氣。
這位寶媽瞬間覺得心涼了一半。
婆家不關心她的意見,娘家唯恐她帶走氣運,在這一刻,她充分感受到了出嫁的女人有多為難。
似乎沒有一個地方是她真正的家。
在我所看到的範圍內,很多家庭真的就是秉承著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這種觀念。
仿佛只要女兒嫁出去了,從此以後她就不再是他們的女兒了,而是這個家庭的親戚朋友,回娘家了,都是一種親戚來了,客客氣氣的感覺。
親情還在,但其中又夾雜了很多其他從前沒有的東西。
因為出嫁的女兒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新的生活,她將來為之操勞和奉獻的,都將是另一個家庭,所以對於出嫁的女兒,已經很難回到從前那種親情狀態了嗎?
我不太明白。
就如同我當初結婚對象是個外地人,家裡一開始不太同意,覺得太遠了不好。
我卻不以為然,覺得找個外地人沒什麼區別,就好像我自己在外地打工一般,一年也就能回家兩三次,和外地人結婚就和在外地打工差不多。
而結婚,也大致就是這種感覺。
結婚對我來說,就是有了一個可以陪伴的人,有了一個可以攜手終老的人,除此之外,在找到這個人之前的一切都不會變,之後的一切也不會變。
我依然是父母的女兒,依然是這片山水養大的孩子,依然可以和從前一樣有空的時候回到自己的家鄉,看望家鄉的父老鄉親,在大山的懷抱裡撒歡兒。
但好像父母和親人們都不這麼認為。
他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和從前裝在自家盆裡是不一樣的。
慢慢的我忽然就懂了。
不是父母對我們的感情變了,覺得出嫁的女兒就不再是一家人了,而是他們希望你能好好經營自己的新家庭,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你自己的小家庭中。
他們不希望分走你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讓你有太多的負擔和壓力。
做父母的,永遠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過的開開心心,尤其是嫁出去的女兒,更是希望你能在自己的小家庭中開心快樂,和新家庭的成員和諧相處。
所以,他們再面對你時,就是一種很微妙的,透著親暱,又夾雜著幾分客氣的感情在其中,因為他們希望你再回家的時候,能夠像個甩手掌柜,什麼多不用做,就在家裡享受幾天無拘無束又悠閒的時光。
嫁出去的女兒,在父母心裡,永遠都不會是潑出去的水,而是被另一個家庭接走的小公主。
他們對你親暱又客氣,是想要你的婆家對你也像對待小公主一般,親暱中又有三分尊重,而不是把你當做免費的傭人。
所以,嫁出去的姑娘們,不要懷疑父母對你的心,在婆家自己也要立得起來,如此這般,才能在娘家和婆家,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