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我陪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什麼時候,你突然發現,自己在娘家成了外人?
雖然我們國家一直都在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樣,許多家庭都會男女平等,女兒和兒子一樣的待遇,一起照顧老人,遺產也是平等的分配。
但我還是經常聽到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我對這句話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現實生活中,把女兒當作外人的應該是極少數吧!
當然有些老人固執地堅持他們的封建思想,認為女兒結婚了,就不能再經常回娘家了,也不可以再過問娘家的事了。
好像結婚後丈夫依然是婆婆的兒子,而自己就不再是媽媽的女兒了。
好友周婷離婚了,離婚後她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家裡還有個弟弟,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回去,也就逢年過節回家住幾天。
周婷平時總是誇她父母明智,說父母對她還和以前一樣,直到春節時發生的事,讓周婷決定從家裡搬出去。
春節之前,周婷單位早早放了假,周婷就幫父母在家裡忙著過年的事,除夕的前一天,周婷的弟弟帶女朋友回來了。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了飯,周婷看著從小帶到大的弟弟,長大成人,有了歸宿,心裡也由衷的替他高興。
吃完飯,周婷的媽媽突然把她拉到房間裡對她說:「你明天出去呆一天吧。
「啊?明天除夕,我去哪啊?」周婷不可思議地問。
「你小點聲,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了婚的女人不能在娘家過節,會影響我們家的香火和運道,你明天出去住吧」。
「媽,什麼年代了,你還信這些。」
「我信不信不重要,但是總得為你弟弟著想吧,而且你弟弟還帶著女朋友,不能讓她覺得你這個做姐姐的沒規矩,這不是都是為了你弟弟嗎,你就委屈一天,怕什麼。」
周婷轉過身,偷偷擦眼淚,她蒼白無力的問:「那你讓我去哪」
「你去哪都行,反正就一天」。
聽完媽媽說的話,周婷只覺得寒心,從小到大,事事讓著弟弟,以弟弟為主,現在長大了,為了不影響弟弟的運氣,在春節這天,她就得被趕出家。
除夕早上,天還沒亮,周婷就從家裡出來了。
她茫然無措地在大街上轉了一天,形單影隻,顧影自憐。
到了晚上,她找了個賓館住下,給自己泡了個泡麵。
周婷一晚上,都在等家裡人的電話或是消息,她希望還有人記得她,關心她,安慰她。
可是一直沒有,就在她即將絕望的時候,媽媽給她發了個消息,周婷迫不及待地打開,卻看到上面寫著:「明天你也別回來了,習俗是閨女初二回來,你在外面再多住一天,後天回來」。
周婷所有的希望在瞬間湮滅,她仿佛聽見自己心碎的聲音,她覺得這個春節寒冷無比。
雖然後來周婷的家裡人對她還是和以前一樣,可周婷再也找不回之前的感覺了。
沒過多久,她就在外面租了房子,從家裡搬了出來。
結婚後,女性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時都能回娘家,因為有些地方就比較注重這些風俗,像過春節,有些地方就不允許嫁出去的女兒回來過年。
可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難道比不上錯誤的封建思想嗎?
更何況,那些禁忌本來就是荒謬和可笑的。
有些人對於錯誤的傳統觀念總是禁錮不前,他們認為女兒結了婚,就是外人了,所以他們重男輕女,事事以兒子的想法為前提,他們為兒子勞累一生,把攢下的基業留給兒子,對女兒苛責又貪婪,到了最後養老的時候,卻希望女兒可以和兒子一起分擔,有些女性,不是不想養老,是她們真的被父母傷透了心。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他們都一樣,都是自己的孩子,等他們長大成人都會有屬於各自的家庭。
至於所謂的香火,還有姓氏,那只是一種執念。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孝順的才是好兒女。
我們常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兒女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就應該同等對待,而不是厚此薄彼。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結婚,因為她們害怕,她們怕結了婚,娘家回不去,婆家靠不住。
有些離了婚的女人,就像是蒲公英一樣,婆家趕她出門,娘家嫌她丟人。
沒有人天生想流浪,如果不是無家可歸,誰會想要一生漂泊無依?
好的父母,他們從來不把嫁出去的女人,當作潑出去的水,
無論女兒過的什麼樣子,他們都時時刻刻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在女兒幸福時,選擇不打擾,在女兒不幸福時,選擇給女兒一個溫暖的懷抱。
娘家人能給女人最好的嫁妝,就是告訴她:「這裡永遠都是你的家,無論什麼時候回來,爸媽都在家裡等著你。」
外面風雨飄搖,但願你永遠是爸媽的掌上明珠。
我是敏兒,每天用一段文字溫暖你。
本期話題: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在娘家成了外人?評論說出你的觀點吧!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是「低配版」顧佳?別鬧了,她比顧佳差遠了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教育不只是學習,還有心靈30多歲沒結婚、沒工作:成年人的失敗憑什麼怨父母?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你最想見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