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在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別讓迷信毀掉親情

2020-12-21 敏兒的情感世界

點擊上方【關注,我陪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什麼時候,你突然發現,自己在娘家成了外人?

雖然我們國家一直都在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樣,許多家庭都會男女平等,女兒和兒子一樣的待遇,一起照顧老人,遺產也是平等的分配。

但我還是經常聽到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我對這句話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現實生活中,把女兒當作外人的應該是極少數吧!

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有些老人固執地堅持他們的封建思想,認為女兒結婚了,就不能再經常回娘家了,也不可以再過問娘家的事了。

好像結婚後丈夫依然是婆婆的兒子,而自己就不再是媽媽的女兒了。

好友周婷離婚了,離婚後她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家裡還有個弟弟,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回去,也就逢年過節回家住幾天。

周婷平時總是誇她父母明智,說父母對她還和以前一樣,直到春節時發生的事,讓周婷決定從家裡搬出去。

圖片來自網絡

春節之前,周婷單位早早放了假,周婷就幫父母在家裡忙著過年的事,除夕的前一天,周婷的弟弟帶女朋友回來了。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了飯,周婷看著從小帶到大的弟弟,長大成人,有了歸宿,心裡也由衷的替他高興。

吃完飯,周婷的媽媽突然把她拉到房間裡對她說:「你明天出去呆一天吧。

「啊?明天除夕,我去哪啊?」周婷不可思議地問。

「你小點聲,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了婚的女人不能在娘家過節,會影響我們家的香火和運道,你明天出去住吧」。

「媽,什麼年代了,你還信這些。」

「我信不信不重要,但是總得為你弟弟著想吧,而且你弟弟還帶著女朋友,不能讓她覺得你這個做姐姐的沒規矩,這不是都是為了你弟弟嗎,你就委屈一天,怕什麼。」

周婷轉過身,偷偷擦眼淚,她蒼白無力的問:「那你讓我去哪」

「你去哪都行,反正就一天」。

聽完媽媽說的話,周婷只覺得寒心,從小到大,事事讓著弟弟,以弟弟為主,現在長大了,為了不影響弟弟的運氣,在春節這天,她就得被趕出家。

圖片來自網絡

除夕早上,天還沒亮,周婷就從家裡出來了。

她茫然無措地在大街上轉了一天,形單影隻,顧影自憐。

到了晚上,她找了個賓館住下,給自己泡了個泡麵。

周婷一晚上,都在等家裡人的電話或是消息,她希望還有人記得她,關心她,安慰她。

圖片來自網絡

可是一直沒有,就在她即將絕望的時候,媽媽給她發了個消息,周婷迫不及待地打開,卻看到上面寫著:「明天你也別回來了,習俗是閨女初二回來,你在外面再多住一天,後天回來」。

周婷所有的希望在瞬間湮滅,她仿佛聽見自己心碎的聲音,她覺得這個春節寒冷無比。

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後來周婷的家裡人對她還是和以前一樣,可周婷再也找不回之前的感覺了。

沒過多久,她就在外面租了房子,從家裡搬了出來。

結婚後,女性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時都能回娘家,因為有些地方就比較注重這些風俗,像過春節,有些地方就不允許嫁出去的女兒回來過年。

可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難道比不上錯誤的封建思想嗎?

更何況,那些禁忌本來就是荒謬和可笑的。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些人對於錯誤的傳統觀念總是禁錮不前,他們認為女兒結了婚,就是外人了,所以他們重男輕女,事事以兒子的想法為前提,他們為兒子勞累一生,把攢下的基業留給兒子,對女兒苛責又貪婪,到了最後養老的時候,卻希望女兒可以和兒子一起分擔,有些女性,不是不想養老,是她們真的被父母傷透了心。

圖片來自網絡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他們都一樣,都是自己的孩子,等他們長大成人都會有屬於各自的家庭。

至於所謂的香火,還有姓氏,那只是一種執念。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孝順的才是好兒女。

我們常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兒女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就應該同等對待,而不是厚此薄彼。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結婚,因為她們害怕,她們怕結了婚,娘家回不去,婆家靠不住。

有些離了婚的女人,就像是蒲公英一樣,婆家趕她出門,娘家嫌她丟人。

沒有人天生想流浪,如果不是無家可歸,誰會想要一生漂泊無依?

圖片來自網絡

好的父母,他們從來不把嫁出去的女人,當作潑出去的水,

無論女兒過的什麼樣子,他們都時時刻刻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在女兒幸福時,選擇不打擾,在女兒不幸福時,選擇給女兒一個溫暖的懷抱。

娘家人能給女人最好的嫁妝,就是告訴她:「這裡永遠都是你的家,無論什麼時候回來,爸媽都在家裡等著你。」

外面風雨飄搖,但願你永遠是爸媽的掌上明珠。

我是敏兒,每天用一段文字溫暖你。

本期話題: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在娘家成了外人?評論說出你的觀點吧!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是「低配版」顧佳?別鬧了,她比顧佳差遠了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教育不只是學習,還有心靈30多歲沒結婚、沒工作:成年人的失敗憑什麼怨父母?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你最想見到誰?

相關焦點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小年?
    在封建思想裡嫁出去的女兒已經不是娘家人了,她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小年的,如若在娘家過小年會對娘家人不利。嫁出去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年,在端午、清明、七夕、中秋等等節日都是不可以在娘家過的。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從封建思想上來講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而是屬於婆家那邊的人。比如在古代姓張的女子嫁給李家就會說李張氏,姓王的女兒嫁給張家就會說張王氏,嫁了的女人就不再用自己的姓氏,而是把婆家的姓氏放在前面。
  • 嫁出去的女兒真的就是潑出去的水,不再是一家人,而是親戚嗎?
    相對應的,要嫁女兒的父母,就不太能高興得起來,因為屬於自己的小棉襖要成為別人家的人了。而且自古以來,就有一句俗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卻不太喜歡這句話。因為還有一句話,叫覆水難收。每當別人說起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都有一種嫁人了就被家人拋棄的感覺。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我出嫁坐上婚車的那一刻,大姑媽拉著我的手,紅著眼眶跟我說,以後一定要多回家看看。被她的情緒感染的我,不明所以的點點頭,心裡有種莫名其妙又微妙的感覺。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的做法,讓女兒寒心
    文|秘籍君有的地方結婚有個風俗,就是在女兒的婚車走後,娘家母親要在車後面潑一盆水,原本意思是祝福女兒婚姻幸福,結了婚就不再回頭,可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再是自己家的人,是別人家的人,父母可以不用再管了。
  • 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沒資格分娘家的財產
    導讀: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沒資格分娘家的財產! Q:你們大家怎麼看? 網友一:各位女同胞們,你們還是不要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說什麼自願讓家裡的哥哥弟弟來繼承父母的全部遺產。
  • 農村俗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其實原因很戳心
    在我們農村一直有一種思想,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得水,外嫁的女兒可以回娘家,只是回娘家就是親戚了,我有一個朋友結婚比我早,每當過年的時候,都是當天來娘家做客,當天就會回婆家,我很不能理解,為什麼你不在這裡多住兩天呢?
  • 嫁出去的女兒怎麼就成了潑出去的水?背後的原因,讓人無奈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相信很多還未出嫁的女孩聽了這句話,都會感覺有點忿忿不平,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愛父母的心是不會隨著結婚而改變的!但其實過來人知道,女兒出嫁以後,很多事情都變得有些身不由己,雖然自己依舊愛父母,但和未出嫁前還是有些區別的。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 70歲老人哭訴:「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晚年想見太難
    ,嫁得不好苦一輩子」,而男性們會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剛結婚每年過年都還回來,過節還會來個電話,寄個信,後來時間長了,一兩年才回來一次。現如今過去這麼過年,曹爺爺已經年邁70,上次見女兒也是七八年了,過去這麼久,家裡也很少有人談起曹爺爺的小女兒,每次一說起,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回過頭來算一算,女兒現今也應該有四十多歲了。曹爺爺妻子去世時,心心念念的都是這個遠嫁的女兒,可最後等來的都是失望,可能人真的到了老年才會有閒心去想想過去發生的一切吧。
  • 為什麼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一直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民間還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及「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類的說法,意思都是指出嫁的女人已經成了「外人」,不得無故回娘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如果女兒想在新年時回家給自己父母過年,必須要等到初六以後。
  •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是怎麼來的?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是怎麼來的?時間:2018-07-21 19: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結婚潑水什麼意思?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是怎麼來的? 結婚潑水什麼意思?其實原本真正的含義是表示自己的女兒是清白之身,如果男方認為有什麼不認可的話,現在反悔還來得及。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古代,男子娶妻需要門當戶對,明媒正娶,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是養不活妻妾和孩子的。因此能納妾的男人,不是達官就是商賈。妾的出身不需要很高,即便是青樓出身的女子也是無所謂的。
  • 農村俗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聽完父親的話才頓悟
    我在家排行老二,有哥哥,有弟弟,唯獨我是個女娃,所以在家還是很受寵的,但是好女總得要出嫁,我終也出嫁了,因為老公家庭那邊關係很複雜,而且人情觀很淡泊,所以時不時想著娘家這邊的親人們,起初那年因為還是照樣出去打工,所以對家的倦念還不是很強烈,當決定回來創業時,第一想到的地方就是娘家,
  • 農村的女兒嫁出去以後,為什麼在過年的時候不能回家過年呢?
    文/玉濁清農村的女兒嫁出去以後,為什麼在過年的時候不能回家過年呢?在農村,人們受著封建思想的影響,因此對女孩子有著一定的偏見,並且人們還有這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經常在農村生活的話,就會聽到人們經常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甚至有人覺得嫁出去的姑娘是不能夠回娘家過年的,有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有什麼道理嗎?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錯,這5項權利,誰都不能剝奪
    在農村,自古就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之說,在農民眼中,外嫁女就是別人家的人,自己的家產,只傳給兒子,外嫁女沒份。而正是由於父母的這種想法,導致外嫁女也認為自己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是客人。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在農村,外嫁女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但實際上,很多以前看來在農村「理所應當」的損害外嫁女權益的事情,在法律上卻是不允許的。2020年,農村外嫁女有福了,5項權益等你領取,你領到了嗎?
  • 嫁女潑水講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有多少人曲解它的含義
    比如女孩兒出嫁時最重要的潑水習俗~有多少人就將「潑水」習俗的含意解讀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x),而大家似乎也就這樣被牽著鼻子走,這是大錯特錯的。其實在遠古時代,潑水可是隱藏著娘家滿滿的祝福喔!1.水有消災、除垢的含義,象徵生命起源。2.娘家潑的水要潑得又高又遠,代表新娘與娘家的感情不斷線,新娘更好命。3.娘家將水潑撒出去,也象徵將新娘不好的眼淚一併潑出去。4.潑灑洗澡水代表新娘結束少女的日子,即將邁入夫家成為人妻、人母。
  • 為什麼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些原因很戳心
    文|文兒鄰居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老人在兒子家養老。兩個女兒嫁得很遠,也不常來看他。近兩年老人身體變得不大好,就更加想念女兒們了。也許是因為這樣,今年我們隔三岔五就能看見他的兩個女兒回來看他。有不少人都說,老人好福氣,有兒子養。
  • 父親說,你是女人家,嫁出去,就像潑出去的水,不能回來爭家產
    小葉說自己向父親表達抗議,父親說:「你是女人家,嫁出去的人,就像潑出去的水,怎麼好意思回來和弟弟爭家產。」雖然老家是有這麼一個說法,女孩嫁出去就不會回來爭家產,可是小葉就是不忿,憑什麼所有的財產都給弟弟,父母一有什麼三長兩短都是自己跑前跑後的照顧,有好處卻沒有自己半分。
  • 清明節,嫁出去的女兒能回娘家嗎?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今年清明節又聽到了對面住的劉嫂家裡在吵了。劉嫂的女兒小麗,已經結婚五年了,去年清明節三天假期回來也吵架了。原來,我們這裡有個習俗,清明節女兒是不能回娘家的,除非家裡沒有男孩子,不然娘家人會窮的,其他時節回來都可以的,祭祖上香都可以。劉嫂有一兒一女,年輕的時候都羨慕她的這個「好」字。女兒在外地上班而且遠嫁,平時都沒有時間回來,就想著只有清明小長假回來看看。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獨女戶的家庭,現在如何了?
    有些家庭卻沒能如願,一胎二胎都生的是女兒,在當時,他們甚至會感覺丟人。因為在他們看來,養兒是可以防老了,養了女兒,到時候就嫁出去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是人家的人了,無法為自己防老,那麼到了現在,那些只有女兒的家庭過得怎麼樣了?也正是上面說的那麼回事,在農村中,只有女孩的家庭幾乎沒有,但是還是存在的。
  • 古代,嫁出去的女兒死後,為什麼不能葬在娘家?
    原標題:古代,嫁出去的女兒死後,為什麼不能葬在娘家? 古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出去的女兒相當於潑出去的水,嫁出去以後,要跟別人姓,對自己所出身的家族而言,反倒成了外姓人。
  • 可嘆農村女性困境,哪有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而等小學畢業之後,也就沒了她的音信,據說也沒上中學,很早就嫁到隔壁鎮裡去了。另外一個是筆者的好朋友小芳,或者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了。因為兩家住得比較近,她媽媽還是筆者媽媽的牌友兼麻友,因此小學的時候經常在一起上下學,還時常湊在一起在她家或者我家門口做作業溫習功課,附近的大人們偶爾還會調侃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