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雨遊子吟

2020-10-20 飛天卡夫卡


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對我而言並不陌生,早在小學時代就已經熟記心底。記得當時還戴著紅領巾的我,一邊背著手抑揚頓挫地背詩,一邊看媽媽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得不承認,書籍不等於見識,道理不同於胸懷。你盡可以自詡博覽群書,盡可以自認通曉古今,但缺少了「知行合一」,恐怕那滿腹經綸也只能算作空中樓閣,一番虛妄而已。年少的我,以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只是一首古詩;直到那一天,我方才領悟,遊子的心緒,也只有真正成為遊子,才能切身體會。 

雨滴,微風,屋內一片昏暗;空曠,寂寥,書桌滿是慵懶。我一個人孤獨地靠在枕頭上,冷漠地審視天花板上的淺淺裂紋,無助地傾聽淅淅瀝瀝的水珠敲打地面。這是我離開家鄉走進大學校門的第一個周末,這是我第一次壯膽對抗陌生的孤獨感。

沒有了上課鈴聲的催促,沒有了課堂筆記課後作業的羈絆,我多麼希望能像那些當地的同學一樣,唱著歌吹著口哨回家,我多麼希望能像以前一樣,跟在廚房裡忙碌的媽媽聊天。如今,我深陷一片難耐的寂靜,老老實實同沒完沒了的雨水作伴。

自那天起,江南的雨和我成為莫逆。因為這雨別有一番滋味,別有一番情調。它們不像北方的雨那樣鋪天蓋地突如其來,恰如溫馨熟識的舊友不動聲色如約而至。它們從雲層中來,義無反顧,來到我的身邊,正如我從北方而來,忍受孤獨,枯坐於斯。

剎那間,《遊子吟》從我的腦海中閃過。幾乎是出於本能,清晰的詩句在心底吟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伴隨著默誦,詩中的意境噴薄而出:慈祥的母親手裡拿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又能說孩子如同小草一般微弱的孝心,就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一般慈母恩情呢?

面前的江南雨景,被腦海中那副充滿溫情的畫面所取代:在昏暗的油燈前,母親認真地用針線為即將出門遊歷的孩子縫製新意。一邊縫,一邊不時看一眼孩子那張睡意朦朧、稚氣未脫的臉。母親一定會想到孩子在路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也一定想到孩子在遠方陷入困境的焦灼不安。想著想著,母親的淚水奪眶而出!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孩子比遜面對的歷練!身為慈母,又怎能自私地把孩子留在身邊一輩子呢?!想到這裡,母親擦乾眼淚,繼續專注於針線活兒,期望用這件結實挺括的衣服為孩子遮風擋雨,更希望孩子能夠通過這件衣服,時時感受到來自母愛的支持。

突然,腦海中這幅古老昏黃的畫面再次反轉!呈現在我面前的是,是家裡明亮的客廳,是飄著飯菜香味的廚房,是媽媽親切隨和的微笑,也是爸爸深邃勉勵的目光……

如果,這會兒我就在家裡,能夠品嘗到媽媽做的飯菜,能夠坐在自己的小屋裡看書,能夠和媽媽聊聊天兒,甚至能聽到爸爸三言兩語的批評,該有多好啊!可惜,這畫面中的一切,都距離我千裡之遙!


我又回到了江南的下雨天,我又一次身處孤獨冷清的宿舍中,我的鼻頭髮酸,我的眼眶溼潤,我想回家,我就是那個思鄉情怯的遊子……

十幾年過去,我也成了寶貝兒子心中的慈母,卻仍對那個江南的雨天沒齒難忘,仍對那首《遊子吟》心有戚戚。不是遊子,又怎能理解遊子的心緒?不做遊子,又怎會珍惜家庭的溫暖香甜?

因為《遊子吟》,我記住了詩人孟郊,因為那番遊子的心境,我對孟郊心懷敬意!與十八歲的我第一次品味遊子情愫不同,詩人孟郊寫就《遊子吟》,卻是在年過半百感受世態炎涼之後。可以說,詩人用一生的顛沛流離,凝聚成一首短短的詩篇,傾訴出無數遊子的心聲。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這兩件極常見的東西,把「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了一起,揮灑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母親為孩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刻畫,升華頌揚這種骨肉之情。要知道,母親千針萬線地「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這正是偉大的母愛,這種愛正是通過細節流露出來。一位慈母的形象足以讓所有讀者深深感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兒女在母親的眼中,就像區區的小草,而博大的母愛則如春天的明媚陽光。面對母愛,兒女微薄的孝心又如何才能報答母愛呢?

三十個字,採用白描手法,詩人通過這樣一個臨行前縫衣的生動場景,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正因為這首詩的感情真摯、自然流暢,才得以被世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更打動無數遊子的心底,升騰起對母愛,對家庭,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可是,當五十歲的孟郊寫這首《遊子吟》的時候,他的心裡,也許不僅僅是對母親的眷戀,更有一種深深的愧疚!據史載,詩人孟郊在外漂泊終年,卻鬱郁不得志。等五十歲那年他終於謀到了一個縣尉的小官,終於有了一份微薄的俸祿與稍顯穩定的收入,他立刻把年邁的母親接來,希望母親能跟這個幾乎半輩子漂泊在外的兒子享享清福。

於是,在靜謐的溧水河邊,詩人看到小船上母親那熟悉且蒼老的身影,頓時熱淚奔湧。於是,那位慈祥的母親終於能和兒子團聚,於是,就有了這首名動千古的《遊子吟》!

如果,我不曾離家千裡求學在外,就不曾體會到詩人的情懷。如果,那一刻我不曾身為遊子,就不會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家庭的溫暖。

相關焦點

  • 遊子吟全詩的意思 孟郊遊子吟賞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兩句詩,我們從小就會念,通過這首詩也可以感受到母親對我們的愛。這兩句詩出自於《遊子吟》,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遊子吟》說課教案
    設計意圖:《遊子吟》選自大班下冊教材主題一《愛心對對碰》。《綱要》指出:教學既要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教育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必須遵循發展性原則,讓所選的內容適應時代需求,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適應幼兒最近發展區。
  • 賞析《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想必是一首大家可以脫口而出的詩。以前單純地覺得母愛偉大,但現在更多地認為母愛是細膩的,是落實到點滴之處的。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 《遊子吟》
    遊子吟文/寧靜致遠 家山一別十春秋,縷縷青絲變白頭。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遊子吟》?感恩慈母心,學寫《遊子吟》
    尤其是感恩母親的話題,更是讓每一個人感動不已;讓每一位在外打拼的遊子感動落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仿寫的是孟郊的《遊子吟》。行者在這裡不唯淺陋,先帶頭給大家仿寫四首。01 感恩是母親,學寫《遊子吟》三首其一慈母手中錢,遊子身上花。
  • 詩詞美文:遊子吟
    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注釋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臨:將要。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裡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
  • 遊子吟:中華民族母愛的頌歌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 注釋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臨:將要。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裡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報得:報答。
  • 豫劇《遊子吟》在京演出受歡迎
    光明網訊(記者 蘇麗萍)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劇目大型現代豫劇《遊子吟》參加全國優秀現代劇目展演,於11月2日在中國評劇大劇院演出。該劇是新鄉市演藝公司繼1980年首次赴京演出《大祭樁》《抬花轎》36年之後,再次進京獻藝,受到首都戲迷的歡迎。
  • 浙江越劇團《遊子吟》謳歌慈母頌家風
    浙江越劇團據此詩創作演出了越劇《遊子吟》,在當地演出大獲好評。該劇由中共德清縣委、德清縣人民政府、浙江越劇團出品,將於今年4月25日進京在國家大劇院演出。《遊子吟》講述了孟郊幼年喪父,孟母裴月娘愛兒護兒,盼兒高中。
  • 孟郊《遊子吟》賞析 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這是寫母愛的著名詩篇,「遊子吟」是孟郊自創的樂府詩題,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是孟郊任溧陽衛的時候迎母有感之作。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賞析《遊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
  • 《遊子吟》,這首母愛詩出自溧陽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母愛詩,非孟郊的《遊子吟》莫屬。「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五言古體詩很多人小學時就學過,寥寥三十個字,勾勒出遊子臨行之前,母親為他縫補衣服的感人場景,歌頌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 孟郊《遊子吟》:中華第一母愛頌歌
    今天,咱們來學《遊子吟》。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孟郊,擅長五言古詩,因為他的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遊子吟孟郊03:55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母愛之歌,再讀遊子吟
    古時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上萱草(北堂代表母親),希望能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所以孟郊有一首遊子詩:遊子行孟郊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而今天我要再次給大家推薦的是大家都非常熟識的傳頌千年的母愛的頌歌:遊子吟
  • 遊子吟 慈母頌
    藉助唐詩《遊子吟》感悟,用來對慈母的思念人生如茶
  • 遊子吟!難得糊塗詩文原創
    難得糊塗自拍遊子吟花開花落隨風去,遊子飄泊幾時休?
  • 「常州吟誦」《遊子吟》亮相央視舞臺
    伴隨著悠揚的古琴聲,「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吟唱聲響起,正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在常州溧陽為官時「迎母溧上作」的《遊子吟》。16日,常州市第一中學校友交流中心藝術團演出的情景表演《遊子吟》,在央視《一鳴驚人》欄目播出。
  • 流傳千年的《遊子吟》原來寫於常州溧陽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流行千年的母愛頌歌《遊子吟》,由唐代著名詩人孟郊任職四年,在溧陽留下千古名篇孟郊(-814),唐代著名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現存詩歌570多首,以短篇五言古詩《遊子吟
  • 《遊子吟》,母愛的頌歌,寫在中元節
    傷心的我今日為大家奉上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願天下人,行孝須趁早,莫待「子欲養而親不待。」有空常回家看看。《遊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母親節再讀孟郊的《遊子吟》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擔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針線線,細細密密,將愛心與牽掛一針一線縫在遊子的衣衫之上。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後兩句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地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 漫析:《中國唱詩班》系列——《遊子吟》
    《遊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為您解析的動漫是出自一部國漫,《中國唱詩班》系列裡的第三話——《遊子吟》。《中國唱詩班》是一部系列動漫,每一話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