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想必是一首大家可以脫口而出的詩。以前單純地覺得母愛偉大,但現在更多地認為母愛是細膩的,是落實到點滴之處的。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連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薄,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鬱醇美的詩味,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上了大學之後,當我再次讀起這首詩時,感觸大大不同以前。突然理解了母親的嘮叨,明白了母親的辛酸。所以我也學會了在她嘮叨我時,用平淡接受取代厭煩;在她不明白某些東西的時候,用耐心告知取代埋怨。
每當我看到她兩鬢新增的白髮,臉上歲月留下的痕跡,我總沒來由的感懷。我怕,我怕我在這叛逆的季節裡忽視掉的那份銘刻在靈魂深處的愛,在我現在已懂得這份深愛時來不及好好且完整的彌補。在我讀懂母愛,真正理解《遊子吟》的那一夜,抬頭望了望窗外,月光更亮了,肆意地灑在我的身上,只覺,月光仿佛有了溫度,暖暖的。
站在歲月裡留連,留連著那人、那事、那情,那份無以為報的深愛。
《遊子吟》以簡單的筆觸書寫了不簡單的情感,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