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卡拉揚111歲誕辰:最值得聆聽的一套卡拉揚唱片

2020-12-14 天籟迴響

「 音樂有它自己的呼吸,它讓我們感到壓力,又讓我們得到解脫。 」

——赫伯特·馮·卡拉揚

卡拉揚,全名赫伯特 馮 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出生於奧地利的首府薩爾斯堡。這裡曾誕生過世界上最偉大的天才作曲家 —— 莫扎特。而卡拉揚是奧地利著名的指揮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和導演。

卡拉揚在音樂界享有盛譽,甚至在中國古典樂迷中被人稱為「指揮帝王」。

卡拉揚指揮曲目的廣泛幾乎無人可及,從巴洛克到古典、浪漫派一直到二十世紀的現代音樂,除了德奧體系的音樂家,還有法國、俄國、東歐等。不可否認卡拉揚野心勃勃且傲慢如帝王,但對音樂他是謙卑的,他對音色極度敏感,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

今天是「指揮帝王」卡拉揚111周年的誕辰,回顧其璀璨的藝術人生中,值得一提的作品必然有這套《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卡拉揚的演繹

- 貝多芬交響曲的最高表演水平 -

卡拉揚在他顯赫的一生當中先後四次錄製了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集,其中第一次是50年代和愛樂樂團,其他三次都是和柏林愛樂,時間分別是1963、1975、1982。而60年代的那一套尤為重要,它是唱片史上第一次以全集的方式發行的貝多芬交響曲。

「1963」版本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一直被褒獎為管弦樂隊的最高表演水平,被認為是歐洲管弦樂團的新標準。

為何卡拉揚指揮的柏林愛樂的這套作品如此令人欣賞,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擁有著高尖的專業水平和指揮長期的訓練要求下才能達到的境界。他們奏岀的每一個音,時值、輕重是完全一致的,樂句的每一個進入、氣息又都是那麼地整齊劃一。

評論家和購買唱片的公眾都極為喜愛音樂演繹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緊迫性和美感、以及強烈的愉悅感。這樣的愉悅感在史詩般《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那令人激動的演奏以及富有表現力的歌唱中,達到了極致。

這套唱片之所以令人目瞪口呆,還得益於年輕的聲音平衡工程師格恩特·赫爾曼斯,在柏林耶穌-基督教堂裡乾淨、清晰、大膽的「閃閃發亮」錄音,這是他作為卡拉揚首席錄音師的首次亮相。

評論家們引用了卡拉揚的解釋說明作為這套唱片的一個基準。記錄管弦樂曲和協奏曲的錄音技術,幾年之前就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作為記載音樂媒介的磁帶開始出現,加上先進的麥克風技術和優越的回放技術,均促進了更好的信息保真度也使得編輯愈發容易。

從最初發行開始,五十多年以來,這套唱片一直都是有史以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

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

- 偉大的音樂裡程碑 -

卡拉揚演繹的這套貝多芬交響曲合輯中的每一首曲目,都可謂是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乃至古典音樂史上作品的偉大創舉。

貝多芬是音樂史上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而九部交響曲代表了他音樂創作的最高成就。

貝多芬一生雖遭遇許多不幸,而最殘酷的,莫過於三十歲後就為耳疾所苦,最後終至兩耳全聾。但他並未為此而憂鬱過日,反而昂然挺立,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人生的每個挫折。因此我們常能感受到他的音樂具有人類真切的特性,很能扣人心弦,動人肺腑。貝多芬以無比熱情,創作了九首宏偉的交響曲。

這九首交響曲不但是他音樂的精華所在,更是貫串一生初、中、後整個創作期,故而被世人尊稱為不朽九首。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與革新,特別是擴大了管弦樂的編制而且增加了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與短笛,甚至還運用了聲樂,使得交響曲的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為後世的創作,留下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而《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錄音,堪稱模擬時代的範本,是樂迷不可錯過的超值選擇。它也是唱片史上第一次以全集的方式發行的貝多芬交響曲。

40多年以來,這套唱片幾乎成為了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無論就其紀念價值還是藝術價值,卡拉揚為我們建立了一個高水平的聆聽標準。

今天,就讓我們在卡拉揚的作品中,欣賞來自貝多芬交響曲的璀璨光輝。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

C大調第一交響曲,作品21

《No. 1交響曲》,貝多芬開始創作於1794年,完成於1796年,包括四個樂章。據說這部作品是應斯維頓男爵的建議而作,斯維頓男爵是莫扎特和海頓的保護人。這部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四樂章的輕鬆、詼諧、活潑。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D大調第二交響曲,作品36

《No. 2交響曲》,貝多芬1801年開始創作,1802年10月完成於維也納。1802年,貝多芬已預感到他可能完全失去聽覺,這部交響曲是貝多芬在與命運搏鬥中寫成的。這部作品包括四個樂章:1.柔板,朝氣蓬勃的快板。2.小廣板,弦樂組寬廣的流動,木管樂器溫柔的回應。3.諧謔曲,快板,主題仿佛成了神話中的舞蹈場面,中段有優雅的木管三重奏。4.極快板,柏遼茲稱它為第二諧謔曲,充滿了活潑與歡樂。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55 "Eroica"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作品55「英雄」

《No. 3交響曲》也就是《英雄交響曲》,是古典主義音樂藝術的一次大變革,它採用了全新的音樂語言和創作手法,所蘊涵的深刻內容更是舉足輕重。從此,貝多芬進入了他創作生涯的黃金時期,譜寫了許多不朽的作品。自《英雄》開始,音樂這種藝術形式一躍而出,佔據了與文學和繪畫平分秋色的地位。因此,《英雄》不僅是貝多芬交響曲創作的轉折點,也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裡程碑。

Symphony No. 4 in B-Flat Major, Op. 60

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作品60

《No. 4交響曲》創作完成於1806年的9、10月間,這部作品充滿著明朗、富詩意情趣的柔和,其中多微妙、色彩豐富的細部。全曲分四個樂章:1.柔板,活潑的快板,一個帶點兇兆的緩慢引子引出最輕鬆愉快的快板,接著獨奏大管、雙簧管、長笛有精彩的旋律對話。2.柔板,美妙旋律中寧靜流動與輕搖的伴奏。3.活潑的快板,諧謔曲是萬花筒般的色彩印象的展現。4.不太快的快板,從小提琴的無窮動旋轉開始,最後是整個樂隊的旋轉,如野蜂飛舞,也如神話中小精靈的舞蹈。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F大調第六交響曲,作品68 「田園」

《No. 5交響曲「命運」》和《No. 6交響曲「田園」》是最廣為人知的。《命運》是交響音樂最傑出的代表,被看作交響樂理想的結晶,是「交響思維」最集中、最有說服力的體現。樸素清新而又詞韻豐美的《田園》最容易讓人感到親近。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A大調第七交響曲,作品92

《No. 7交響曲》的主題與《No. 3交響曲》相似,也是描寫英雄。但處理的方法卻有所不同,它不是用戲劇性的衝突和鬥爭來表現英雄的形象,而是著重描寫人民的凱旋與歡樂。全曲貫穿著一種舞蹈特性,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華格納稱之為「舞蹈的頌讚」。

Symphony No. 8 in F Major, Op. 93

F大調第八交響曲,作品93

《No. 8交響曲》的整個織體無比地細膩,精緻複雜。在某些方面它十分大膽,儘管看起來它比較嚴謹。它用傳統的四樂章形式,第一樂章:富有生機的快板;第二樂章:詼諧的小快板;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第四樂章:活潑的快板。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D小調第九交響曲,作品125「合唱」

《No. 9交響曲》被尊稱為「不朽的九曲」,這首交響曲不但是貝多芬一生音樂的精華,也因為貫穿在他一生整個創作期,在交響曲史上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貝多芬可能因為耳聾所以才能完全摒除外界的幹擾,從而創造出人類音樂史上如此巨大、有震撼力、對未來充滿光明期待而又曲折婉轉無與倫比的作品。

//////

時至今日,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仍舊被全世界古典樂迷視為必備的經典版本收藏。

相關焦點

  •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
    致敬唱片發行
    唱片:《金色卡拉揚》  指揮:卡拉揚(1908~1989)  演出: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安娜·索菲·穆特   曲目:21首  赫伯特·馮·卡拉揚無疑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如今他以超過2億的銷量穩居古典唱片排行榜的首位,同時也是曲庫最廣的指揮。
  • 奧地利紀念著名指揮家卡拉揚誕辰100周年(圖)
    1908年4月5日,世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誕生新華網維也納4月5日電(記者劉鋼)今年4月5日是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100周年。當天,奧地利以各種方式緬懷這位指揮大師。奧地利總統菲舍爾以及各界人士出席了在卡拉揚誕生地薩爾茨堡市舉行的紀念儀式。他們在致辭中高度讚揚卡拉揚為奧地利及世界音樂界作出的巨大貢獻,並堅信卡拉揚的影響將會長久存在。
  •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 19年後全世界仍在傾聽
    徐佳  紀念:豎耳傾聽他的音樂  卡拉揚百年誕辰,全世界都在傾聽由他幻化出來的個個音符。  今年奧地利薩爾茨堡復活節的音樂活動將完全以他的生平為主線。此外,各大唱片公司推出的卡拉揚視聽產品幾近瘋狂。EMI挖掘出他1946年到1984年在該公司的全部錄音,共160張CD,分成器樂和聲音兩大盒上市。
  • 卡拉揚 世界還在看他的手勢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紀念音樂會  4月11日晚上8點  四川音樂學院大音樂廳  主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作者:理察·施特勞斯)  指揮:朱其元  2008年4月5日,對於全世界愛樂人來說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
  • 傳奇的卡拉揚 世界還在看他的手勢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紀念音樂會  4月11日晚上8點  四川音樂學院大音樂廳  主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作者:理察·施特勞斯)  指揮:朱其元  2008年4月5日,對於全世界愛樂人來說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
  • 中國人眼裡的卡拉揚
    2008年是卡拉揚誕辰100周年。世界各國的音樂界對這位德國樂壇的偉大人物的慶祝又進入了一個小高潮。現在這個18歲的男孩已經擁有50多張卡拉揚不同時期灌制的唱片。張殷帆還是一個網上音樂愛好者俱樂部的成員,他們經常在網上交流對卡拉揚作品的理解,或者交換自己的卡拉揚光碟收藏。「卡拉揚之所以被人們記住並尊重,我想主要是他身上散發的男人魅力。」張殷帆如同談論自己的偶像一般談論著這位音樂大師,「他的指揮中透露著一種不容質疑的堅決,同時他又會為一個認真打掃衛生的清潔工的工作而感動。
  •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 其遺孀回憶兩人婚姻生活
    今年4月5日是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100周年。他的遺孀埃麗特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次談到與丈夫31年的婚姻生活。  據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報導,在卡拉揚去世近20年後,埃麗特提到他時還眼淚汪汪。
  •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 遺孀埃麗特回憶31年婚姻生活
    卡拉揚誕辰100周年 遺孀埃麗特回憶31年婚姻生活 2008年02月28日 18:04 來源:瀋陽日報 發表評論   今年4月5日是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
  • 是時候打破卡拉揚神話了(圖)
    在家門口的唱片店,他那些大牌公司包裝的大盒套裝和根據幾首之前未發表的作品錄製的新唱片,幾乎把現場錄音的大師們擠下了貨架。  從薩爾茨堡、琉森到柏林、維也納,全世界的音樂節和交響樂團都在紀念他的百年誕辰,連日本都響徹了「記住!卡拉揚08」的口號。今年無論你朝哪裡看,赫伯特·馮·卡拉揚都在古典日程的首位,因為整個行業都在全力以赴保證他的首要位置。
  • 這位「小提琴女神」當年拉貝多芬被卡拉揚叫停,如今已是爐火純青
    距離2020年「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還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世界各地都在舉辦相關紀念音樂會。從上世紀70年代多次與「指揮帝王」卡拉揚合作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開始,她對貝多芬作品的探索就再也沒有停下腳步,除了協奏曲,她與志同道合的音樂家們錄製的貝多芬奏鳴曲、室內樂等專輯,在今天也成為了重要的音樂文獻。 穆特與卡拉揚 事實上,穆特自10歲開始,就系統練習貝多芬的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 卡拉揚遺孀回憶兩人婚姻生活
    今年4月5日是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誕辰100周年。他的遺孀埃麗特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次談到與丈夫31年的婚姻生活。  據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報導,在卡拉揚去世近20年後,埃麗特提到他時還眼淚汪汪。
  • 企鵝三星帶花名盤、《日本唱片藝術》力薦:《比才:卡門》卡拉揚&...
    其中,「指揮帝王」卡拉揚指揮巴黎歌劇院合唱團、勳伯格兒童合唱團與柏林愛樂樂團演出灌錄的《卡門》堪稱名版中的名版, 被 《企鵝唱片指南》 評為三星帶花,還曾經日本 《唱片藝術》 評為過「首獎」版本。    這套由DG出版發行於1983年9月1日的 《卡門》3CD ,不但將該劇全盤收錄,其演繹和錄音水準更是 無可挑剔 :構築音樂的巨人卡拉揚以唯美、瑰麗,精雕細鏤讓人傾倒;女高音芭爾查在劇中富麗伸展的強大張力洋溢著人性的原始脈動,和作品結為一體的韻律可謂無人能及。男高音卡雷拉斯更是個世界有史以來最棒的戲劇男高音!
  • 《指揮大師卡拉揚——至臻完美》,紀錄片,2008年
    他是要借立體聲錄音為最廣大的聽眾群建立一個通俗作品的最典範的標尺,當別的指揮意識到這點時,卡拉揚已經把大多數聽眾給圈來了,他是先培養一批自己的通俗音樂的欣賞者,然後培養他們做他進一步的高深音樂的聽眾。結果就是大家都來買他的唱片,跟著他一遍遍聽,買。不過他老兄的通俗管弦樂作品指揮得實在沒有對手,這點大家沒有異議吧!
  • 「下輩子我可能變成一隻鷹」——百年卡拉揚
    赫伯特·馮·卡拉揚(1908-1989),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指揮家,世界上薪水最高、最優秀的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指揮。    1955年初,到任不久的卡拉揚就向樂團提出條件:要保證他及他所邀請的獨奏家拿到全歐洲最豐厚的待遇。他的起價是每晚2000馬克,比當時任何音樂家在倫敦的報酬高50%,是全歐洲最高價。他後來還不斷要求漲薪,直到1973年每場演出費達到1萬馬克時才罷休。他還先後在多個歐洲樂團兼職,如1956年兼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錢、最令人羨慕的歌劇院總監」。
  • 在薩爾茨堡追尋卡拉揚的腳步
    而如今,他長眠於阿尼夫小鎮的教堂,墓碑上只有一行字——赫伯特·馮·卡拉揚(1908-1989)。卡拉揚的墓碑太過不顯然,沒有過多的裝飾也沒有大於他人的體積,甚至也沒有比其他多出來的植被,唯一多出來的,是他的墓碑旁還有一小塊空地,我只能猜想,這是不是他的遺孀埃列特·馮·卡拉揚為自己預留的位置?關於埃列特與卡拉揚的故事,你可以從那本《與卡拉揚相伴的日子》找到些回答。
  • 指揮之神卡拉揚:「下輩子我可能變成一隻鷹」
    赫伯特·馮·卡拉揚(1908-1989),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指揮家,世界上薪水最高、最優秀的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指揮。2008年4月5日,是音樂家卡拉揚誕辰100周年,音樂界將2008年定為卡拉揚年。  柏林愛樂人人是大款  長笛演奏家詹姆斯·高威在剛來到柏林的時候,曾打算貸款購買一處住房。
  • 卡拉揚的背影
    比如,希特勒明明是奧地利人,卻作為千古罪人被永遠釘在德國歷史的恥辱柱上;再比如莫扎特,無論是其父親的出生地奧格斯堡,還是他本人的出生地薩爾茨堡,都屬德意志的管轄地,這樣一個地道的德國人,卻最終成為奧地利最著名的人物而載入史冊(不獨是音樂史)。  再說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
  • 卞祖善:他與卡拉揚同名——紀念指揮家赫伯特·克格爾百年誕辰
    無論是音樂會、電視演播或是錄製唱片,赫伯特都力求最好的藝術品質和效果,而絕不敷衍了事。他認為排練現代作品要像排練莫扎特作品一樣「正確」和「徹底」,否則就是對現代作曲家的不公平。因此,他錄製的古典交響樂和現代音樂作品(如阿爾班·貝爾格的歌劇《沃採克》)均有名碟存世。從1957年至1988年,赫伯特·馮·卡拉揚曾11次訪日演出,在日本颳起了一股卡拉揚旋風。
  • 卡拉揚生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1908年 卡拉揚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  1912年  4歲的卡拉揚開始學習鋼琴。  1913年 在一次慈善音樂會上表演,這是卡拉揚的首次公開場合演出。  1916年———1926年 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
  • 小提琴女神穆特首度來滬 卡拉揚也得"聽"她的
    而當年,年僅13歲的穆特正是憑藉對這些奏鳴曲的出色演繹,引起了大師卡拉揚的注意。 與很多琴童不同,5歲那年,穆特自己向父母提出了學習樂器的要求,這讓他們大吃一驚。穆特回憶說:「我5歲時一直想學小提琴,但我父母似乎並不太願意,因為他們認為一個5歲的小孩練琴時發出的聲 音好聽不到哪去。所以一開始我學的是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