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為印度設計的椅子,60年後成了最火的家具收藏

2020-12-17 第一財經

11月,滬上兩個重磅藝術展會——西岸藝博會和設計上海相繼舉辦,疫情引發的居家熱催生了對設計思潮的關注,一些具有收藏價值的設計慢慢走入大眾視野,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和設計上海期間密集發布的新作相比,限量設計館內Gallery Sohe的展位以侘寂風為主,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皮埃爾·讓納雷(Pierre Jeanneret)等大師操刀的中古家具散落於空間中。用今天的眼光看,這些線條直來直去的椅子、沙發、桌子、茶几等,或許不夠符合人體工學,也沒有花裡胡哨的概念,卻是上世紀簡約經典的代表性設計。

在張琪小時候,鄰居們往往搬一次新家,就換一套家具,舊家具就隨意丟棄了,讓他覺得可惜。畢業後,他在巴黎走訪幾間畫廊時發現,儘管內部空間千差萬別,但基本都會選用大師級的家具點綴其中。這些兼具藝術性和生活趣味的舊物之美,給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最終落地成為Gallery Sohe——一家主打20世紀中葉復古家具的藝廊。

得益於歐美市場的回溫,近年來,可收藏的設計逐漸被國內設計愛好者喜愛,藏家們除了熱衷收藏畫作,也將視線投射到與生活、空間密切相關的家居設計上。「比如袋鼠椅,坐起來沒那麼舒適,但雕塑感和形態感很強,一些人買回家後就當作雕塑擺放。」在張琪看來,相比要價不菲的當代藝術品,家居類設計品沒有那麼高不可攀,一把柯布西耶為昌迪加爾項目配套設計的椅子,二手價格約為三四萬元。

今年3月發布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19年美國、英國和中國分列全球藝術市場前三位;2019年全球藝術品市場交易次數超過4050萬次,創十年新高。在國際藝術品收藏界,設計已經成為僅次於珠寶、寶石與腕錶的第二大受歡迎的品類。無論是購置經典大師作品還是投資年輕設計師的新作,這些限量或是獨一無二的產品帶動了人們對設計可收藏的新認知。

舊物之美

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不久,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城市昌迪加爾在北部崛地而起。最初的設計隊伍離開後,柯布西耶接手成為城市規劃師,並由他的表弟讓納雷擔任駐場建築師,學校、工廠、火車站、機場、汽車站、商業中心等都被規劃得十分完善,甚至設計了自行車道和驢車專屬的迂迴羊腸小道。沿著喜馬拉雅山上融化而下的河流,由北至南,整個城市漸漸鋪開。

1951年至1966年,讓納雷將柯布西耶的建築要素付諸實踐,建造了百餘座建築,為了讓市民更好地融入現代化、功能性的住宅空間,又配套開發了超過50款不同用途的家具。比如,印度人向來有席地而坐的習慣,為了讓市民有椅子可坐,便批量生產了昌迪加爾椅,最早被大量用於國會大廈的行政辦公室。

然而這些昌迪加爾椅很快被更為現代感的椅子所取代。峰迴路轉的是,一個法國古董家具商人來到昌迪加爾大量回收,花了約7年時間整理和修復這批家具,最後在蘇富比高價拍出,昌迪加爾椅由此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其貌不揚但充滿故事,這是張琪和搭檔小天鍾情中古家具的原因,這些特殊歷史時期誕生的產物,往往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和文化價值。在那個條件有限的年代,計算機剛剛誕生不久還是龐然大物,設計師也沒有CAD、PS等軟體幫手,能做的就是耳聽眼觀,親力親為,「因此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考慮設計和美感這些東西」。

張琪認為,相比量產的品牌家具,中古家具的魅力恰恰是那種特定環境下的歷史氣質。因此,它總會吸引一些「識貨」的人,比如當代藝術的藏家,「中古類和當代藝術品會搭配得比較好,它不會搶去整個空間的注意力,而本身又有一定的結構性和線條性」;另一類就是設計愛好者,「他們不一定一次性把所有的家具成套搭配,而是一件一件地充實」。張琪希望,藏家可以在每個年代裡都挑到中意的款式,最後形成一個自己的收藏語境。

2014年首屆設計上海,展會總監譚卓就發現,有家丹麥畫廊帶了幾件中古家具參展,被一位中國建築師「打包」買走,「其實那些品質不算很好,但那個時候國內這塊市場剛萌芽,喜歡這些的主要還是行業裡的人,因為他們知道價值所在」。

設計可收藏

相比往年馬不停蹄地參展,今年Gallery All(凹空間)藝廊的節奏難得慢了下來,但聯合創始人王愚發覺,宅家抗疫的經歷,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居家質量。「今年,大家對家具家居的關注度提高了很多,這算是逆勢爆發的為數不多的行業之一。」

在疫情的催化下,家裝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消費活力。10月,一家網際網路家裝平臺發布的《後疫情時代家庭裝修報告》顯示,3月裝修熱度指數比最低點時增長逾200%,4月再度提高10%,並在隨後近半年時間裡保持高位運行。

作為家裝的重頭,家具通常決定著居家風格,也是消費者最願意斥資的大件。在王愚看來,中國人收藏家具的歷史很長,屢屢拍出千萬級別的明清家具就是例證,「而當代家具收藏是一個不同的體系,起源在國外,進入中國需要一個過程」。創立於2014年的Gallery All,希望把「設計可收藏」的概念引入國內,同時扶持和幫助很多中國設計師和藝術家走出去。

事實上,早在20世紀30年代,設計就進入了收藏家的視野。193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致力於建築和設計的策展部門。除了歷史悠久的V&A博物館,倫敦設計博物館、赫爾辛基設計博物館等也相繼誕生,設計類在拍賣場的表現一直可圈可點,擁有著穩定的客戶群和成熟的收藏體系。

不過,目前國內專注設計收藏的藝廊屈指可數,主要經營和代理經典的vintage物件和限量的當代藝術作品。而中國年輕一代藏家,在父輩收藏明清家具的傳統上,結合自身居住空間的思考和需求,對設計收藏市場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張琪印象深刻,有一位客人求婚時沒有準備鑽戒,而是在他那買了一把椅子,作為二人今後生活的見證。

在Gallery All聯合策展的設計上海限量設計館,既有首次在中國亮相的Campana Brothers的代表性作品玩偶椅、來自Anotherview的影像藝術《封城後的特雷維噴泉》等海外佳作,也有羅黛詩、王畫等新銳藝術家的最新系列,還有Gallery Sohe帶來的經典家具。在王愚看來,和量產的設計相比,藝廊代理的設計都是獨具個性的,而限量、獨版的稀缺性迎合了年輕一代對個性化的追求,「不像老一輩的人消費觀,基本上走進一個展廳,就按照樣板房的搭配搬回家裡,現代人的消費模式已經改變了」。

「經過幾年的學習也好,了解也好,人們逐漸接受把限量設計也納入收藏的體系範圍之內。」王愚認為,近年國外的大畫廊進來以後,國內藏家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東西,眼光越來越開放,「這跟整體的收藏趨勢是同步的」。

不過,他也提到,相比國外穩定的二級市場,目前國內對二手限量家具的交易相對受限,「除了走拍賣行,沒有太好的出口」。未來,更多專業化的藝廊湧現,或許可以彌補這塊市場缺失。

(圖片由設計上海提供)

相關焦點

  • 大師為印度設計的椅子 60年後成了最火的家具收藏
    原標題:大師為印度設計的椅子,60年後成了最火的家具收藏   11月,滬上兩個重磅藝術展會——西岸藝博會和設計上海相繼舉辦,疫情引發的居家熱催生了對設計思潮的關注
  • 丹麥家具設計大師維爾納·潘頓和他的椅子
    在上世紀60年代,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北歐五國)出現了大量優秀的家具設計大師,當時北歐設計幾乎統治了整個世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維爾納·潘頓,他是丹麥極富盛名的家具設計大師。潘頓曾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設計,後來曾在雅格布森的事務所工作過一段時間,似乎大部分著名的丹麥設計大師都有類似的履歷,潘頓在1955年自立門戶,開辦了自己的設計室,致力於家具的設計。
  • 大師的椅子,丹麥設計的符號
    克林特在對傳統家用甲板椅進行再設計,用藤條編織而成的椅面,將方便躺臥的部分設計成可以摺疊在坐面下且具備收放自如的功能。即便是在今天,克林特設計的這件甲板椅還是被認為是最漂亮的甲板椅,其功能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批量生產和標準化聯手之際,克林特是第一個在創造設計作品中研究人們需求的設計師。
  • 4.8-5.15 識別區:中國·丹麥家具設計 「椅子大師」漢斯·韋格納傳世經典之作
    6669www.redbrickartmuseum.org支持:織田憲嗣 & 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2016年4月8日,織田憲嗣收藏的「椅子大師」漢斯·韋格納(Hans Wegner)傳世經典之作亮相紅磚美術館。
  • 展訊|設計大師張煒倫最喜歡的椅子是「旋轉木馬」?
    芬蘭設計大師約裡奧·庫卡波羅的四五歲小女兒,坐在他新設計的椅子上玩耍,一邊快速旋轉,一邊興高採烈地這樣呼喊。約裡奧·庫卡波羅便以「旋轉木馬」,為他設計的新椅子命名。約裡奧·庫卡波羅當代最重要的著名設計大師之一「旋轉木馬」又名「卡路賽利(Karuselli)」,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上最舒服的椅子」、被聯合國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99件設計」之一,也是傑出華人設計大師張煒倫最喜歡的一把椅子。
  • 這些大師們設計的椅子,哪一把最打動你
    二戰後北歐風格作為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設計風格風靡全球,彼時北歐設計人才濟濟,大師輩出,包括阿諾·雅格布森、漢斯·華格納、阿尼奧等等。北歐風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家具方面,憑藉其工藝、材料、造型上的突破在當時別具一格。這些設計師大多設計過出色的椅子,如果從中挑選一把,哪一把更能打動你呢?
  • 為座而設計!設計史上有哪些讓人意外的椅子
    設計史上各類大師層出不窮,他們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設計作品,今天小編要為各位介紹,工業設計師最愛做的產品——椅子一起了解下,工業設計裡到底有哪些經典的椅子呢?巴塞隆納椅著名的「巴塞羅椅」(Barcelona Chair)是現代家具設計的經典之作,為多家博物館收藏。由著名現代設計大師,密斯凡德羅設計。它由成弧形交叉狀的不鏽鋼構架支撐真皮皮墊,非常優美而且功能化。兩塊長方形皮墊組成坐面(坐墊)及靠背。椅子當時是全手工磨製,外形美觀,功能實用。
  • 【收藏】王樹茂:它不止是椅子 更是「最小的建築」
    文/羊城晚報記者 施沛霖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椅子,可以有多少種面貌?在設計大師的妙手設計下,它們不再是尋常可見的家居用品,而成了「微縮的建築」、家具設計歷史的見證、集實用與美感於一身的藝術收藏品。 椅子一直是設計師們熱衷的設計課題。
  • 「收藏」它不止是椅子 更是「最小的建築」
    文/羊城晚報記者 施沛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椅子,可以有多少種面貌?在設計大師的妙手設計下,它們不再是尋常可見的家居用品,而成了「微縮的建築」、家具設計歷史的見證、集實用與美感於一身的藝術收藏品。椅子一直是設計師們熱衷的設計課題。
  • 椅子丨6位設計大師與他們的經典之作
    由此可以知道潘頓的設計是如何動人心魄。潘頓的多才多藝最充分地體現在家具設計、室內設計、展覽設計、燈具設計及紡織品設計等領域,他被譽為20世紀最富想像力的設計大師。 1955年他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室。他為託奈特(Thonet)公司設計了「自由搖擺 S椅」1959/60年以Panton名字命名的「Panton椅」問世,這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椅子之一。
  • 經典大師家具之椅子篇,讓你不再糾結坐什麼
    經典的家具承載著精巧的設計、極具審美價值,集藝術與實用與一身,在生活使用中收藏,感受藝術性的生活。生活不想將就,一件每天都要朝夕相伴的坐具,又豈能隨意湊合著。它們是買得起的藝術品,美好的生活需要建立在不成為生活壓力的基礎上,打造一個有質感、有溫度、有藝術的家。
  • 當下最時髦的椅子,都是祖父輩的年紀了
    ,測試了各種乘坐方式後,才終於找出這個最符合人體工學且最舒適的 15 °角度。 螞蟻椅由丹麥設計大師 Arne Jacobsen(1902-1971)在 1952 年設計,也是現代家具設計的經典之一,因椅子頭部酷似螞蟻頭,而被命名為 「螞蟻椅」。
  • 【設計靈感啟發系列】思考「設計史上著名的椅子」
    1944年華格納受命設計一種木質椅,要求用最高的標準做成最彎曲效果的扶手椅,華格納為此構思了多種方案,但始終不能令人滿意,直到有一天看到中國圈椅時才茅塞頓開,於是以此為主題,設計了「中國椅」系列、Y椅,以後數十年中華格納一直從事「中國椅」的設計探索。他的椅子設計,結構科學,充分闡發材料個性,造型完美細節完善親切舒適安靜簡樸,一改國際主義的機械冷漠,被人們稱為椅子大師。
  • 流行至今,20世紀大師的經典椅子設計,你見過哪幾個?
    20世紀設計大師輩出,以下這些椅子每一個都是由大師設計,時至今日仍被不同的品牌模仿或複製,你可能在餐廳、辦公室見過,也在電視、電影中也常出現,甚至你家裡就有。
  • 2020年「奢居」豪宅的新標配,居然是這把椅子!
    提到20世紀最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大多人第一個可能會想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而這位被遺忘的現代主義大師,勒·柯布西耶的堂弟Pierre Jeanneret。
  • 椅子設計證明了為什麼他們是現代家具之王!
    一個好的椅子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我們的辦公桌、餐桌,還是只是為了在客廳裡閒逛,在為任何空間選擇椅子時都不應該有任何妥協。舒適性、功能性和美學都應該考慮在內,更不用說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形式了!因此,我們策劃了一系列創新的椅子設計,以幫助您美化您的座位習慣!
  • 15大最具標誌性的椅子設計
    文章轉載自:工業設計ID:DesignTop編輯:秋秋01 瓦西裡椅/Wassily Chair設計師:馬歇爾·拉尤斯·布勞耶 / Marcel Lajos Breue設計師布勞耶是包浩斯的學生,瓦西裡椅子是在當時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誕生的前衛設計,它是世界上第一把鋼管皮革椅,也曾被稱作二十世紀鋼管椅子的象徵,開創了現代家具的先河
  • 格調|這十把設計史上的經典椅子你家有幾把?
    雖然現在為了更穩定做成了四條腿,但最開始時是設計成三條腿。潘東椅是 20 世紀設計行業的聖像,Verner Panton 的設計理念在 60 年代頗受爭議,但他十分執著,終於設計出一款全塑顫椅,椅子全身由一塊材料製成的潘東椅,第一件作品於 60 年代初問世,如今為 Vitra 設計博物館收藏。作為世界第一張一次成型的S形單體懸臂椅,它開創了一個時代。
  • 僅用海鹽做的家具?分性別的椅子?盤點2018年十大家具設計
    你可以任由想像,通過 Delaktig 系列產品,打造成閱讀椅、躺椅甚至是自己的工作區或者遊戲區。與沙發一起發布的還有這些附加元素:允許用戶定製家具,包括燈具、桌子和毛絨織物封面。它的設計靈感來自工作室上世紀70年代的「迪斯科座椅」,有一系列地毯,圖案借鑑了舞池的幾何形狀,還有一系列咖啡桌和櫥櫃,以融化的迪斯科球為特色。
  • 2020年火遍全球的藤編家具,韓國人的東西再次贏得老夫芳心
    2020年火遍全球的昌迪加爾椅你一定見過昌迪加爾椅是由瑞典著名設計師皮埃爾·讓納雷在1947年建設印度昌迪加爾城的時候創作的,當時的印度幾乎家家都有一把。後來受到新時尚的衝擊,昌迪加爾椅被遺棄了將近20年,直至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被一些收藏家跟明星重新收集並收藏。但是,今天的主角並不是這把椅子。只因為這把椅子實在太火,在家具界掀起了一股藤編風浪潮,各種含有藤編元素的家具層出不窮。今天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一個來自韓國的藤編家具品牌--Vam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