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為什麼要有祠堂?談祠堂文化

2020-12-05 龍升尺木

一、祠堂是什麼呢?

祠堂是舉行祭祀的建築場所,是我們追慕先祖的地方。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根深才能葉茂,祠堂澆灌家族的根,澆灌祖宗,禮敬天地。這就是祠堂在深層次的自然實質意義。

二、祠堂的出現

在宋以前,華夏守禮延續的是禮經。宋代的時候,因為時間相去久遠,三代之禮的延續有很多已經不適合那時候的要求了。所以朱子根據當時情況重新制禮。這就是《朱子家禮》中提到的:

三代之際,禮經備矣,然其存於今者,宮廬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節,皆已不宜於世,世之君子雖或酌以古今之變,更為一時之法,然亦或詳或略,無所折中,至或遺其本而務其末,緩於實而急於文,自有志好禮之士,猶或不能舉其要而因,於貧窶者,尤患其終不能有以及於禮也。

意思是,隨著時代變化,禮也應該隨之而變。三代之禮雖然完備,但是很多節文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時代了。當時的飽學之士雖然根據三代之禮以及現實情況進行了酌情的變化,但是詳略不一,沒有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案進行普及推廣,甚至有的忽略了根本而逐末,或者不重視內在之實而只重視外在節文。從而導致有志好禮之士,不能列出要點而遵從。貧困的人,憂患自己終老去世之後沒有可以遵從的儀文以符合禮。

是以嘗獨究觀古今之籍,因其大體之不可變者,而少加損益於其間,以為一家之書。大抵謹名分、崇愛敬,以為之本。至其施行之際則又略浮文務本實,以竊自附於孔子從先進之遺意。誠願得與同志之士熟講而勉行之。庶幾古人所以修身齊家之道,謹終追遠之心,猶可以復見,而於國家所以崇化導民之意,亦或有小補雲。

於是朱子遍覽古籍,遵循大原則這些不能變得。而進行損益。大體以誠敬,忠恕之道的原則,以為禮之本。在實行的時候既能體現禮之文而又能重本務實。從而達到修身齊家,慎終追遠,以及教化民眾的意義。

在三代以前庶人(普通老百姓)是無廟的,而朱子於此時明確提出了「祠堂法」。這就是祠堂正式的起源了,從此祠堂開始正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並且其重要意義一直影響至今。

通禮(此篇所著,皆所謂有家日用之常禮,不可一日而不修者)祠堂(此章本合在祭禮篇,今以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首,所以開業傳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於篇端,使覽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而凡後篇所以周旋升降出入向背之曲折,亦有所據以考焉。然古之廟制不見於經,且今士庶人之賤,亦有所不得為者,故特以祠堂名之,而其制度亦多用俗禮雲)

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首,所以開業傳世之本也。這是發明人朱子下的定義。

祠堂承擔祭祀活動的職能,在朔望日以及俗節要祭祀不輟。同時,祠堂家族各項重要活動的場所,比如封官,主人生嫡長子,等等,都要到祠堂舉辦活動。現在有些朋友們所居的地方如果有名門望族,應該還可以見得到這些民俗景象。從朱子開始,祠堂成為了華夏人民尊祖敬宗的重要場所,並且延續至今已有接近千年歷史。

三、宗廟制度

而朱子所倡導開創的祠堂法,其實是宗廟制度的延續。

在三王時代甚至更遠的時代,是沒有祠堂的,那會只有宗廟。《尚書·舜典》記載: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意思就是在宗廟裡舜接受了堯帝的禪讓。在古代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宗廟之祭。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1、宗廟是什麼?

宗,尊祖廟也。廟,尊先祖皃也。宗廟是祭祀祖先的場所。

《禮記祭義》曰:「右社稷,左宗廟。」

在三代之時,宗廟的地位是遠大於其餘的建築的。

《禮記曲禮》雲:「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次之,居室為後。「

2、在古代的禮樂制度下,整個社會禮別尊卑。

別的是什麼尊卑?是德行。德行高者自然根深,所以就有了不同序列,其廟不同的制度。

《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庶人是不得建廟來祭祖的,只能祭於寢。而且在當時,建廟祭祀是一件非常耗費財力的事情,同時有著諸多的規矩。庶人也承擔不起。對於天子以及諸侯來說,都會有專門的籍田,用來提供祭祀所用。

《詩經.周頌.載芟》:「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毛傳:「籍田,甸師氏所掌,王載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畝,諸侯百畝。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朕親率耕",相當重視了。

相關焦點

  • 談祠堂文化——祠堂的來由發展與延續
    祠堂作為文物建築,承載了諸多歷史、人文、科學、藝術、建築、民俗等信息,是我國珍貴歷史文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十年來,祠堂的文物價值得到了更集中的關切,全國及各省市都將祠堂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且成為迅速增加的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重視祠堂?
    深圳最牛的地方,在深圳市最繁華的高新技術產業園中,有一個地理位置特別好的地方,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別好所以開發商早就想要收購這裡了,但是這個村裡的老人放出話說誰敢動這裡就把誰的集團買下來,而且不讓附近的開發商『鄭氏祠堂的門口不允許有任何建築物,不允許擋住鄭氏家族的風水。』可見祠堂是多麼的受到人們重視。
  • 淺談祠堂文化的功能
    有祠堂就要有活動,有人氣,本文從防止祠堂的宗教化、低俗化、荒廢化,闡述了祠堂文化要堅持的方向、傳承和精神,提出了祠堂文化必須發揮的六大功能。 祠堂創修不易,是熱心宗親的共同奉獻的結果。有了祠堂,就要有人氣,有活動。不能建了祠堂,就關門大吉,雜草叢生,成為蛇鼠之巢。我們要讓祠堂文化更上一層樓,讓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文化有創新,有發展。
  • 祠堂文化丨祠堂為何會永不消失?
    而修繕祠堂、續修家譜正是這一需求的民意所在。老百姓有這方面的需要呀。所以可以不誇張的說,每一座祠堂背後,都有一批虔誠、執著、守望的老人。每一條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一雙雙注視的眼睛。所以祠堂不應該消失,不但不應該消失,而在改革開放,共圓中國夢的今天,祠堂作為歷史傳統文化的紀念館,更有它存在的重大意義。
  • 李剛毅|淺談祠堂文化的功能
    有祠堂就要有活動,有人氣,本文從防止祠堂的宗教化、低俗化、荒廢化,闡述了祠堂文化要堅持的方向、傳承和精神,提出了祠堂文化必須發揮的六大功能。祠堂創修不易,是熱心宗親的共同奉獻的結果。有了祠堂,就要有人氣,有活動。不能建了祠堂,就關門大吉,雜草叢生,成為蛇鼠之巢。我們要讓祠堂文化更上一層樓,讓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文化有創新,有發展。
  • 中國人為什麼熱衷於建祠堂、續家譜?祠堂、家譜與家風有何關係?
    聽說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張家窩鋪村孫氏後人重建了祠堂,依靠一塊建成於清嘉慶八年的墓碑以及祖上留下的分家單等資料梳理出了三百年的家族世系,為此,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要去授個「好家風」調研基地牌匾。禁不住要為這裡勤勞的居民們大大點個讚,也要為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大大點個讚。
  • 祠堂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逢年過節,武夷山村民都要上祠堂祭祖
    祠堂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逢年過節,武夷山村民都要上祠堂祭祖祭祖逢年過節,武夷山村民都要上祠堂祭祀祖先。祠堂作為一種特殊的建築遍布武夷山的各個角落,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首先,它是武夷山人死亡觀念和祖先崇拜的直接產物。
  • 從祠堂入夥慶典看祠堂文化
    祠堂有多種用途,主要用於祭祀祖先,此外作為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值得注意的是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常在祠堂進行。之所以要談及祠堂,是因為這兩天,是自己家鄉的祠堂顯權堂翻新重建後入夥的好日子。數月之前,為了將祠堂翻新重建,族人舉行儀式,將祠堂中的太祖牌位「請出」了祠堂。也叫做「出夥」,同樣的,在前天在舉行祠堂重建後的的進宅儀式的諸多「項目」之前,族人又一齊「請回」了太祖的牌位、美其名曰:太祖升座。
  • 潮汕祠堂文化體系能否「申遺」?
    廣東的祠堂建築和傳統民俗文化,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在此次研討會上,廣東省政協委員張見悅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能不能把潮汕祠堂文化體系整體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另一方面,近年來,一些地方在新蓋祠堂家廟中求大比奢,空有形式而毫無內涵,有的甚至不惜毀田毀林,亟待有效規範和引導。   其實,從全省範圍來看,廣東堪稱國內祠堂文化傳承較好的地區,相關的保護和文化推廣做得也不錯。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暨南大學教授、博導王元林說,祠堂有多種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孫平時要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時,都可利用。
  • 為什麼廣東潮汕祠堂文化這麼流行
    一個村內,每個姓氏一般會有一個中心祠堂,稱為大宗祠,此外另有各房子孫建的祠堂,這些祠堂一般規模上小於大宗祠,這是出於對祖先的尊重而非財力做不到。這些祠堂的精美程度有的甚至會勝過大宗祠。對於祠堂文化可以說是一直都被保留著,而在廣東潮汕,這種祠堂的盛行氣息卻非常的濃厚。
  • 祠堂文化:北方有孔孟,南方多祠堂
    一直以來江西傳統建築充滿著江南美,粉牆黛瓦,江西自古便是魚米之鄉,在古代南方也是算得上是富饒地帶,於是在江西許多地方都有很多古蹟古城依舊傳承下來。就看祠堂文化就可以看出獨特的建築美。在中國的三堂文化「學堂、祠堂、中堂」,如今學堂全國最為興旺,而在江西,學堂文化和學院文化同出一脈
  • 了解祠堂文化|祠堂除了用來祭祀先人,還有哪些作用呢?
    祠堂記載著家族祠堂修建的歷史,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祠聯、祠匾等,有著諸多的歷史、人文、民俗等史料信息祠堂是舉行祭祖活動,紀念祖先的場所,讓家族後人要尊祖敬宗,發揚祖先的優良精神;幫助流失在外的族人尋根問祖,聯絡宗親的場所,加強團結,發揮家族凝聚力的作用;在祠堂陳列書畫、舊家譜、舊碑記等,讓族人了解家族的文物,作為歷史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祠堂文化碑記、匾額、以及族規家訓,例如誠信、孝悌、儉樸等,形成禮讓寬容、尊老愛幼等,也就是家族道德教育的基地;祠堂還是執行族規家法的地方,凡有族人違反族規家法,會在祠堂被教育和受到處罰
  • 【宗族文化】集樂王姓祠堂
    一般家族大的名門望族才會修建祠堂。  祠堂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徵和宗族文化的代表,具有濃厚的歷史積澱和悠久的文化傳統,祠堂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王姓祠堂建於民國四年七月(1915年),坐落在古村落北頭大街廣場西,坐西朝東,是一座清式古建築。原建築大部已毀,僅存門樓為古建築,其它建築均為後期改建。門樓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前出廊,一鬥二升出麻葉鬥栱,五步踏跺無垂帶。整體建築莊嚴肅穆,氣勢恢宏,古樸而典雅。祠堂有重修古碑一通,立於民國四年歲次乙卯七月上浣。
  • 祠堂有什麼作用?為何北方祠堂很少?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中國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放眼中國,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的身影。細看常州這片悠久的吳文化聖地,更是不難發覺其深厚的祠堂文化。祠堂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紀念祖先的場所,發揚祖先的愛國主義,艱苦創業的精神;二是尋根問祖,接待來訪,聯絡宗親的場所,加強民族團結,發揚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過祠堂文化內涵,匾額、楹聯、碑記,以及族規家訓,如愛國、孝悌、敬業、誠信、友善,勤勞、儉樸等道德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等,發揚文明道德、和諧友好新風尚;四是陳列書畫
  • 翻閱汝城祠堂文化書卷
    多姿多彩的文化名片    從汝城的村莊布局來看,汝城人民有群居的習慣,隨便走進一個村莊,都是屋連屋、房連房,一座座、一間間,一棟棟、一片片,都是幾百上千人同住在一個村莊。    走進汝城的村莊,每一個村莊有一座或幾座祠堂。
  • 現在村裡要蓋祠堂讓捐錢,建祠堂有實際意義嗎,你怎麼看
    建祠堂是否有實際意義?實際的意義你很難看到,祠堂的意義更像是精神寄託,同一家族精神信仰。在昕瑞生態當地,前兩年就重新修建過祠堂,因為前幾年因為村裡經常有不正常的事情發生,突然暴斃,車禍等等,每年剛好兩起,連續3年,都是很突然人就沒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族開始興修祠堂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親關係的延續為紐帶,把整個家族成員聯繫起來,並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風文明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著一個家族的祖先,蘊藏著一種質樸的精神動力
  • 張見悅:保護推廣潮汕祠堂文化 永遠在路上
    改革開放以來,潮汕祠堂文化再一次興起,一大批名祠、古祠獲得整修重修,眾多新建祠堂爭相輝映,各地以祠堂為載體的各類祭祀、民俗、聯誼活動終年不息,參與踴躍,對當地群眾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作用幾乎不可取代。
  • 客家的祠堂及飲食文化
    漫漫的遷徒長路上,客家先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客家文化。為了防禦自保,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築圍屋聚居生活,每一座圍屋內都有祠堂,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場所,也是客家人居住地的顯著特徵。一般來說,祠堂越大越能顯示這個家族的人丁興旺,所以祠堂也是客家人姓氏、地位、名望的標誌之一,凝成了別具一格的客家祠堂文化。每一座客家祠堂都有一個堂號,也叫堂名。
  • 祠堂建設要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祠堂建設要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祠堂是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一種古老建築,它是家族議事、供奉祖先、繼承傳統、團結家族的一個重要的聚集場所祠堂建設要超前規劃,不要為建祠堂而建祠堂,祠堂不但要注入姓氏家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還要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繁榮新的形勢下,要將祠堂變成農村社區基層的文化宣傳陣地,成為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場所,例如增設家風家訓館,設立家風家訓大課堂,增加弘揚傳統文化、傳承良好家風的新功能,為鄉風文明和鄉村振興發揮應有的作用。祠堂是一個家族的物質圖騰,傳統文化和新的文化元素是一個家族的精神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