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天邊那一抹綺霞

2020-12-17 傲枝木蘭

杏花煙雨的江南,用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徘徊於幽長的巷道,一身素淨典雅的旗袍,好像這樣的意境才配油紙傘。

擎一把油紙傘,在煙雨江南,嫋嫋而去

如果沒有從雲南的東部來到西部邊陲,我永遠都覺得這才是最美的。因為在東部的曲靖市,我們沒有筒裙的概念,對傣族文化也只限於美妙的葫蘆絲樂聲,婀娜的孔雀舞姿,油紙傘好像與傣族沒有任何的聯繫。

見天地萬物,方知自身渺小。傣家兒女是一個崇尚佛祖的民族,就連油紙傘這一引以為豪的傳統手工藝也打上鮮明的烙印。相傳過去佛祖巡遊,行至傣家,見傣族人們於山林間篳路藍縷,每逢陰雨無處躲避的困苦,便教傣族人們如何制傘。

如此繞有寓意的傳說,體現著傣族人們對佛祖的崇拜與敬意。強大的精神力量,自然的與日常生活的每一物聯繫在一起,物不止於為生活所用,還承載著厚重文化積澱的多義性符號,體現著創作者思想與靈魂的映照,同時也成為人與神溝通的媒介,通過它,人們可以溝通天地,對話人生。

傣家油紙傘簡素古樸,沒有多餘的雕琢與修飾,以黃,白二色為主。老人們說,白色代表做人的清清白白,黃色代表佛光普照。傣族制傘匠們一直保持這樣的古訓,在質量上,每把傘可以開合上千次,多次使用也不會損毀,實屬上乘。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傣族油紙傘無可奈何的退出了日常使用的領域,專注於宗教信仰的一隅。每年傣家舉行賧佛儀式時,每家都要攜帶一把油紙傘,在祭祀完畢時,佛爺和信眾會精心打理一番,為紙傘披上彩色的薄紗,繪上孔雀,鳳凰等吉祥如意的圖案,再在傘上綁上精美的吊飾,然後將之掛在佛堂兩側的大梁上。如此,一把簡樸的油紙傘,承載人們的虔誠與敬意,成為了禮佛之禮器。

當然,傣族人們的油紙傘不僅虔誠於佛祖,對「美」也有著無限的修飾。纖腰曼妙,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讓人見之傾心。那一襲筒裙,那一朵雞蛋花,天然的有一種玲瓏嫵媚。加之一把油紙傘的襯託,更有一種婉約典雅的氣質。

同樣一把油紙傘,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顯現出不同的美感,但我們都感知得到其中蘊含的優美,和諧。文明的傳播,讓我們見識天地萬物,其內涵的蔓延與展現,即使是山川異域,仍能感知同處一片天空之下。

天上的綺霞絢爛迷目,映照著大地之上的油紙傘,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時代如何的前進,天空中的綺霞仍會流光溢彩,而那一把樸實無華的油紙傘,也如同天空中的綺霞,永遠的絢爛,清麗。

相關焦點

  • 漢服:油紙傘下的那一抹倩影
    漢服:油紙傘下的那一抹倩影
  • 油紙傘,一方人的堅守
    這不禁使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青石板的小路,悠長寂寥的小巷,伴著屋簷滴下的雨滴走來一位撐著油紙傘的姑娘,這該是無數人夢中的江南吧。正值雨後,我和朋友漫步於江南的一條小巷,說說笑笑之際,一抬眼,便被頭頂那一片油紙傘吸引。
  • 古裝劇中的七大撐油紙傘女神,看完之後令人心生嚮往!
    第二:周慧敏曾經風迷萬千少男少女的周慧敏女神,撐一把油紙傘走在街上,也是亮麗的一抹景色!第三:楊紫楊紫打著的粉色油紙傘,嬌俏樣子盡顯迷人之態。第五:楊蓉流連夢幻花海裡的楊蓉,撐傘回望天邊那一角,似心事重重!第六:楊冪《繡春刀2》中的江湖豪情,楊冪撐一把黃色復古油紙傘,倒顯清麗脫俗。
  • 多情的油紙傘,醉美了芳華
    現在,油紙傘已從時代中褪去,隱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仍不失為美麗的歷史見證。那油紙傘所寄託的情懷,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愛與愁。如今,留給我們的美好回憶,只有靜靜的欣賞它的美,用心感受曾經的那份傷感情懷。喜歡詩人戴望舒《雨巷》,那首著名的朦朧詩,只緣於那一把如詩若夢的油紙傘。
  • 在這煙雨騰衝,想起那美麗的油紙傘
    煙雨濛濛中,寂寥的廣場上,那座花街網紅橋在雨中靜默著,橋下的湖水還是那靜止的綠色,橋上那些美麗的油紙傘已經不見了蹤影,唯有幾串紅紅的燈籠還在風中搖曳。一城煙雨,一城花開,一座石拱橋,一橋油紙傘,一個美麗的相遇,這是今年騰衝花街的記憶。記得花街那幾天,也是這樣細細柔柔,輕輕曼曼的雨。
  • 詩意油紙傘
    那傘黃橙橙的猶如麥黃。傘紙上繪了一幅淡遠的山水畫。山水間隱隱藏著一間茅舍。這傘便成了藝術的頁面,每每撐在頭頂,就如躲在一片山水風景的蔭庇下。 這傘是很常見的油紙傘,整個傘身傘架,皆是木質而成。握著那光滑的傘柄,猶如在與歷史的昨天相觸。遇到雨天,油紙傘便成為我與母親的庇護,遇到烈日,油紙傘同樣可以遮擋住火辣的太陽。但不知何時開始,母親就不用油紙傘了,換成了布傘,骨架變成了冷冰的鋼絲。
  • 雨巷的油紙傘
    ,油紙傘伴著江南的杏花煙雨,浪漫了無數的風花雪月,裝點了許多年輕人的夢。只要你進入江南,你的眼睛一定會緊緊鎖住那從眼前飄過的一朵又一朵彩雲,目送那彩雲下一襲比一襲更古典的旗袍,或一件比一件更動人的霓裳,看她們怎樣嫋嫋娜娜地融入到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 在這煙雨騰衝 撐一把美麗的油紙傘油:邂逅那遙遠的故事
    煙雨濛濛中,寂寥的廣場上,那座花街網紅橋在雨中靜默著,橋下的湖水還是那靜止的綠色,橋上那些美麗的油紙傘已經不見了蹤影,唯有幾串紅紅的燈籠還在風中搖曳。一城煙雨,一城花開,一座石拱橋,一橋油紙傘,一個美麗的相遇,這是今年騰衝花街的記憶。記得花街那幾天,也是這樣細細柔柔,輕輕曼曼的雨。
  • 江南·煙雨·油紙傘
    那細密的雨絲就像春風的情話,扯也扯不斷。春雨,我不經意想起江南的古巷,想起雨巷詩人戴望舒和他的油紙傘。在一個落影黃昏,置身於多情和纏綿,穿越時空的限制,遊走江南,我不禁沉思:不知道油紙傘是不是江南人的發明,但我想它的出現和草長鶯飛,黑白相間的江南水鄉必有關聯。
  • 古代的油紙傘
    古代的油紙傘 2017-04-21 10:26 來源:德州新聞網
  • 賣傘囉,賣油紙傘囉,好看耐用的福州油紙傘
    ▁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有福州油紙傘了。油紙傘在從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當中有重要的地位,當地有句俗語叫「包袱傘」,意思是出門人所帶包袱中都有傘。歷史上,福州油紙傘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銀獎,還在1933年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榮獲優秀獎。新中國成立後,福州油紙傘由於過硬的質量,一度遠銷日本、歐洲和東南亞。
  • 油紙傘養護指南,撐著油紙傘穿漢服拍雪景吧!
    西湖白娘子手裡的那把油紙傘,有著這樣的前世今生。在文中小袍提到,油紙傘製作會有「上油」這道工序。傘面的桐油遇到雨水時,會產生反應,形成一層包漿。如果你買回來不常使用的話,反而會讓桐油幹掉,傘面向中間收縮、逐漸失去彈性,甚至有可能泛黃。所以,一定要多讓油紙傘見見雨水。
  • 油紙傘 記憶深處的美景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朝鮮、越南、泰國、日本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臺灣定居,也令中式油紙傘在臺灣生根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
  • 油紙傘
    文·胡夏蓮  他撐一把破油紙傘,背著一個蛇皮袋,袋裡裝著幾件換洗的舊衣服,一步三回頭,跋涉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  一天,在城市的街角,他從早餐店出來。傘呢?我分明帶了傘,怎麼就不見了?他逡巡、掃視一圈,還是沒見傘的蹤影。  第二天,他進店後,發現店裡新來了一位小姑娘,她把一盤熱氣騰騰的稀飯端到他面前,臉忽地變紅了。
  • 油紙傘最後的守望者
    偶讀一篇《油紙傘的最後守望者》的文章,喚起了我兒時的回憶,記憶裡那把散發著油墨味的油紙傘,似乎就撐開在我的眼前,一下子離我好近好近。黃色的油紙傘是爺爺的「寶貝」,竹子和麻繩構成傘骨,黃色的雨布做傘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潤澤的光,與現在的尼龍傘面不同,這把油紙傘用時髦的話來形容,那叫「低調的奢華」,每次爺爺撐著它出現,總會吸引不少同學羨慕的目光。傘很大,在傘下站著三個成年人都能轉開身。
  • 二三油紙傘,撐起萬年愁
    二三油紙傘,撐起萬年愁。「江南雨,古巷韻綢繆。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溼清眸,幽夢一簾收。」撐一把油紙傘,行走在如夢的古巷,煙雨朦朧,一切就很美好,只是,煙雨還在、古巷猶存,那把油紙傘終究換了模樣。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起初,它並不是油紙傘,而是如亭子般的雨傘。東漢蔡倫發明了紙以後,才出現了在傘紙上刷桐油用來防水的油紙傘,文人雅士亦會在上油前在傘面上題詩作畫,以遣情懷。宋時稱為綠油紙傘。以後歷代均有改進,有紙傘,油傘,蝙式傘,最後形成今天的大眾用品。
  • 我打江南走過,那油紙傘下的雨巷詩人已悄悄不見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的傘發展而來的,東漢蔡倫發明紙以後,出現了在傘紙上刷桐油用來防水的油紙傘。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臺灣定居,中式油紙傘在臺灣生根發展。
  • 古代的雨傘:油紙傘
    古時用的雨傘被稱為油紙傘,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使用紙或者布製作成的傘,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傘是由魯班妹妹發明的,古時的油紙傘曾出口到亞洲的各個國家,經過改良,成為各個地方特色的油紙傘。油紙傘是傳統手工業代表之一,純手工製作,過程繁瑣,油紙傘的傘面用的是傳統棉紙,傘骨用的是蘭竹,刷上純天然桐油,傘柄和傘骨均保留原本的顏色,古樸的韻味,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革,在傘的製作工藝上和傘面的構圖上都有了創新,增加了樣式。
  • 好作文|油紙傘
    她走進那家飄著茶香的店中,輕輕地將那把油紙傘放進一個瓷瓶中,隨後走到茶桌後,細細抿了一小口茶: 「進來就看看吧!」我環顧四周,立刻被震撼住了:三面牆上都掛滿油紙傘,大大小小,各式各樣,每把傘的不同位置都藏著一株丁香,每一朵都恰到好處。看向老人,她已在拼接傘的骨架。「好漂亮啊!」我讚嘆不已。「只是喜歡罷了。」老人輕笑了一下。
  • 六安毛坦廠大紅袍油紙傘 傳統工藝承載老街記憶
    走到老街中段的一個拐彎處,一抹鮮豔的紅色與周圍的青磚、灰瓦相比,顯得十分亮眼,大紅的油紙傘懸掛在門框上,映入過往人的眼帘,充滿節日的喜慶氣氛。這裡就是六安大紅袍油紙傘的技藝傳承人徐修生的工作間「承古齋」。「從14歲開始,我就跟著老一輩們在這裡學習製作油紙傘了。」徐修生告訴記者,從他祖父那一輩開始,這間老屋就是傘店,名為「徐天元傘店」,至今也有100多年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