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要醜書也不要列印體?我曾經和一個老書法家討論過這個問題,他的解釋非常獨到,今天分享給大家。
首先聲明,我的這位老朋友也不欣賞醜書,他的書風比較傳統,始終認為魏晉的書法是他畢生的追求,但是為什麼他寧願選擇醜書也不選列印體呢?
印刷體或者說列印體不能被稱為書法,它們更應該被列入到美術字當中,死板無趣,一成不變,這樣的字讓人感覺冷冰冰,看著似乎美觀,但是因為缺少生機,看久了就膩了。就好像我們看到一個美女蠟像,製作水平再高超,始終是死物,看個一天還行,看個一年呢?終究還是會看膩的,但是如果是一個活人美女呢?越看越美,越看越有感情。
當今書法界那些大師寫出來的所謂「醜書」看著雖然「醜」,大家都不喜歡,但是其內蘊含了很多美學的東西,你如果將它們當做一幅畫來欣賞可能就不會認為他們「醜」了,這些「醜書」理念只是過於超前了,將傳統拋棄的太多,一味追求西方美學,步子邁得太大了,扯著蛋了。
可能你討厭「醜書」,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醜書不是死字,他們的生命朝氣蓬勃。同樣以蠟像為比喻,你願意要一個沒有生命的蠟像美女,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醜女呢?沒錯,我的那位老友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醜女,也就是醜書。
同時我那位老朋友也提出一個看法,書法作品需要有話題,需要有故事,這樣的字才有味道。看過一眼還想看第二眼,看過後還想發表一下看法,有時候幾個字就能聊上一整天。
而列印體就沒有話題感,幾個字冷冰冰的,一目了然,你的評價可能就是好、美、漂亮,再無其他。第二次看到甚至不會引起你的注意,感覺它本應該在那個位置,再也不會吸引到你。
同時他也認為,網絡上的那個「杜甫能動」、「蕩婦」、「去他媽的」、「六月當狗」雖然被好多網友批評,但是這些作品才是有味道的書法,還特意請小編幫他臨摹出來,小編豪爽的答應了,今天分享給大家。
網友們認為我的這位老朋友說的有道理嗎?請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同時請網友們猜猜「杜甫能動」、「蕩婦」、「去他媽的」、「六月當狗」這幾幅作品到底寫的是什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