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文張立《先進材料綜述》微/納米機器人趨勢,驅動和系統集成

2020-12-19 Macromolecule

【前沿背景】

微型機器人的概念可以在人體內部被驅動和定位,以幫助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這種概念已經流行了數十年。這正是電影《夢幻之旅》(1966)的主題,潛艇及其乘員被縮小到微尺度,以便他們可以在患者體內航行以治療血塊。隨著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功能性納米材料通過應用程式在機器人技術和納米醫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些應用程式具有通過可編程的能量輸入以遙控方式按需執行指定任務的功能。微型機器人的尺寸通常小於1毫米,而納米機器人的尺寸小於1微米。由於體積小巧,m機器人可以進入人體內部複雜而狹窄的區域,例如腦血管的遠端和膽管,而現有的微創醫療設備和傳統機器人有時無法進入,而微創則無法訪問。

【綜述摘要】

微型/納米機器人(m-bots)因其在生物醫學工程和環境修復中的適用性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特別地,近年來它們在體內診斷和幹預中的應用已成為廣泛研究的焦點,其中各種臨床成像技術已用於定位和跟蹤。精心設計的m機器人與表面功能化,遠程驅動系統和成像技術的成功集成,已成為邁向生物醫學應用(尤其是體內應用)的關鍵一步。因此,本綜述針對生物醫學微型機器人的四個不同方面:設計/製造,功能化,驅動和本地化。從這些觀點出發,香港中文大學張立教授團隊綜述了機器人在診斷,傳感,顯微外科,靶向藥物/細胞遞送,血栓消融和傷口癒合中的生物醫學應用。對已開發的生物醫學m-bot系統進行全面比較並根據其特性進行評估。總結了該領域的當前挑戰和未來研究的方向。

如圖1所示,在這篇綜述中,作者研究了m-bot的五個方面,即它們的設計,功能化,驅動,本地化和應用程式。m機器人的設計由其化學性質和幾何形狀定義。m機器人的功能取決於在m機器人表面上物理錨固或化學結合的貨物/分子的類型。根據推進能量的類型,對操縱進行系統地總結,可以使用磁場,超聲波場,光,電場,燃料,熱量和馬蘭戈尼效應來推動機器人。還有混合型m-bot,也有基於m-bot的集體行為推動的。微型機器人的集體行為不僅取決於所施加的能量場下的推進力,還取決於各個微型機器人之間的內部相互作用。為了進行體內跟蹤,將基於採用的醫學成像技術討論m-bot的定位,並將其分為螢光成像,MRI,US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成像。從以下方面對應用程式,特別是在m-bot體內使用的應用程式進行了綜述:診斷,分離和細胞生長,經口和注射方式的靶向治療,血栓消融以及其他生物應用程式。

圖1用於生物醫學應用的微型機器人類型的示意圖,分為設計,功能化,驅動和定位(四個方面)。四個方面的進一步細節使用圖像進行了直觀介紹。m-bots在體內的應用列於外環,包括診斷,隔離和指導細胞生長,顯微外科手術,靶向藥物遞送,靶向細胞遞送,血栓消融和傷口癒合等。作者創建的帶有插圖的插圖,這些插圖均從以下參考文獻中複製而來。

3.m-Bots的功能化

Wang等通過基於模板的方法,提出了一種自推式Au/Ni/PANI/Pt微管裝置,隨後將其與伴刀豆球蛋白A凝集素生物受體功能化,以識別大腸桿菌。作者發現,如圖3a所示,m型機器人對於在燃料增強的環境和臨床樣品中輕鬆實時分離大腸桿菌非常有效。Guan等研發的Mg/Pt-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Janus微電機在模擬的體液和血漿中表現出自主運動,並且由於部分功能化的熱響應PNIPAM可以有效地吸收,運輸和影響藥物的溫度控制釋放聚合物層(圖3d)。He等人開發了一種趨化導向的混合嗜中性粒細胞微機器人,該機器人是通過載有藥物的中孔二氧化矽NPs與大腸桿菌膜的偽裝方法製造的,然後由於嗜中性粒細胞具有獨特的趨化能力而被嗜中性粒細胞吞噬(圖3b)。

圖3 a)蛋白質(伴刀豆球蛋白A凝集素生物受體)在微管上識別大腸桿菌的功能化程序示意圖。b)混合中性粒細胞微機器人的製造示意圖,該機器人由塗有大腸桿菌膜的中孔二氧化矽NP組成。c)通過靜電自組裝過程將CdTe QD的功能化程序示意圖安裝到管狀微電機上。QDs功能化微型機器人在含有Hg2 +(3 mg L-1)和Pb2++Cu2+(5 mg L-1)的溶液中運動30 s前後的示意圖和螢光圖像,表明了Hg2+的選擇性檢測。d)Mg/Pt-PNIPAM Janus微電機溫度控制的藥物釋放示意圖。e)聚(3-氨基苯基硼酸/Ni/Pt微火箭的示意圖以及與葡萄糖和酵母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果糖觸發了細胞的釋放。

4.1磁場推動的m機器

2006年,Zhang等人基於自捲曲技術,製造了一個微人工細菌鞭毛,其中包含一個磁性的Cr/Ni/Au頭和一個InGaAs/GaAs螺旋尾巴(圖4a)。在去離子水中,人造細菌鞭毛可以被驅動以在4.6 m s-1的平移速度下在均勻的旋轉磁場下向前移動,轉彎並向後移動。此後,研究人員開發了許多其他方法,例如掠角沉積(GLAD)(圖4b),直接雷射寫入(圖4c),基於模板的電沉積(圖4d),自然模板方法(圖4e,f),流式光刻技術集成了微流體旋轉和螺旋系統(圖4g),以製造具有較小尺寸和環境東方特性的電磁螺旋機器人。

圖4 a)具有InGaAs/GaAs/Cr螺旋尾部的人工細菌鞭毛的FESEM圖像。b)SEM圖像顯示了由GLAD製造的螺旋形納米機器人,各個納米掃描器的軌跡在溶液中經過了預編程的「 R @ H」軌跡。c)通過直接雷射寫入和製備的微型機器人的SEM圖像來製造螺旋微型機器人的過程。d)通過基於模板的電沉積和基於商業AAO模板製造的大量Pd納米彈簧的SEM圖像,繪製了螺旋微結構的製造過程示意圖。e)通過生物模板法以及所製備樣品的SEM和TEM圖像f)製備多孔中空微螺旋。g)螺旋微型機器人的製造示意圖。製備的螺旋微型機器人的SEM圖像。h)在旋轉磁場下,磁性翻滾微型機器人的示意圖以及翻滾模式(可根據磁性試劑的排列方式進行縱向翻滾和橫向翻滾)。

4.2超聲波場驅動m機器人

除了可持續地驅動微型機器人外,超聲場還可以瞬時超高速度觸發微型/納米物體的噴射,這可能有利於組織屏障的穿透。Wang等開發了一種可控且功能強大的微彈工具,該工具通過電化學觸發的微炮(圖5a)來實現納米子彈(例如二氧化矽和螢光微球)的加載和發射。聚焦的超聲脈衝可能導致納米子彈的全氟化碳乳液自發蒸發。如圖5b所示,納米子彈以極高的速度彈出。圖5c,d示出了在US脈衝觸發動作之前和之後的微炮的SEM圖像和螢光圖像。該策略不僅提供了從微結構控制納米粒的發射方法,而且還為體內應用提供了更好的到達靶位的可及性和增強的組織穿透性。

圖5 a)通過模板電沉積製造微炮的過程的示意圖,以及通過將它們浸入凝膠基質內部並進入微炮內部來裝載貨物的示意圖。b)在微型大炮內部發射納米子彈的示意圖。c)SEM圖像顯示了在美國觸發發射之前和之後裝有納米子彈的微型加農炮。d)螢光圖像顯示了在美國觸發發射之前和之後微炮中裝載的螢光團。

Tang等開發了名為Janus TiO2/Si納米樹的輕型微遊泳器,該微遊泳器是通過在Si納米線上部分生長TiO2製成的(圖6a,b)。Janus TiO2/Si納米樹可以通過具有光電化學反應的自電泳來感知並定向到外部光源的照明方向,該光電化學反應在納米樹的相對兩端生成陰離子和陽離子,並模擬天然運動藻類的趨光性(圖6b,d)。通過控制光電陽極的ζ電位,可以實現微遊泳者的正和負趨光性(圖6e)。

圖6a)TiO2/Si Janus納米樹的製造過程示意圖。b)在Si襯底上製備的Janus納米樹森林的偽彩色SEM圖像。c)照明下的Janus納米樹的推進機理示意圖。光激發的少數載流子驅動納米樹表面上的光電化學反應,不平衡離子產生的電場將帶電的納米樹向前推進。d)納米樹的受控運動。e)前兩張圖像的疊加圖像顯示了原始的和3-[2-(2-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AEEA,帶正電)處理的Janus納米樹以趨光趨向的尾部向前形式遷移。

4.6.2天然微生物與人工微裝置的混合體

除了人工機器人之外,還開發了將自然微生物和人工微型設備相結合的混合機器人。Sanchez等人開發了由運動精子細胞和磁性微管組成的由精子推動的生物雜交微型機器人(圖9a)。微型機器人由精子細胞自我推動,並受到外部磁場的控制(圖9c)。與其他使用化學燃料的微型機器人不同,系統中沒有使用有毒燃料。另一個由磁場驅動和操縱的,由精子推動的,螺旋形的微型微生物機器人是由3D直接雷射寫入和隨後由同一研究小組鍍鎳製成的。受精子推動的微型機器人可以作為輔助工具,將健康但不能運動的精子傳遞給卵,這可能有助於不育治療(圖9b,d)。此外,他們發現這些生物雜交微掠物也可以用作靶向藥物遞送載體。這種生物混合微遊泳器中的運動精子細胞不僅起到提供推進作用的目的,而且還充當了載體。如圖9e所示,使用3D列印的磁性管狀微結構精確地控制了精子和命中誘導的精子細胞釋放以釋放藥物。Wang等人開發了一種具有趨化運動行為的智能自導向生物電機,該電機是通過將各種納米級有效負載(例如量子點,阿黴素鹽酸鹽藥物包覆的氧化鐵NPs和螢光素異硫氰酸酯修飾的Pt納米顆粒)功能化而製備的。

圖9 a)微型機器人的示意圖,該微型機器人由捕獲在微管內的活動精子細胞組成。b)由受外部磁場控制的磁螺旋微型機器人捕獲卵母細胞進行受精的過程。c)耦合過程顯示一個牛精子群被困在微管中。d)連續圖像顯示i)精子細胞偶聯,ii)運輸,iii)接近卵母細胞膜和iv)釋放過程。e)混合微型機器人將載藥精子的運輸和輸送到腫瘤細胞的示意圖。

6 m-Bots的生物醫學應用

儘管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已經提出了許多微型/納米機械,並探索了它們在各種環境中的應用,但是直到最近幾年,此類裝置的體內使用才引起廣泛關注。在這一領域的廣泛研究正在逐漸彌合這些機器的研究與實際體內應用之間的差距。用於體內應用的微/納米機包括在實際體內環境以及在體外環境中正在研究的微/納米機,並顯示出在體內應用的前景。基於上述有關微/納米機械的設計,功能化,驅動和定位的討論,可以通過結合使用這些方法來解決體內應用,例如診斷,細胞分離,引導的細胞生長,靶向遞送和血栓消融方面(圖12)。當前針對體內應用的微/納米機器人系統主要用於圖12所示的器官/組織。

圖12m機器人的可用生物醫學應用。

6.2顯微外科

傳統上,微創手術(MIS)是通過將拴系工具插入體外到體內目標部位來進行的,並且通常配備有光源,微型攝像頭以及用於抓取,切割和縫合的機械設備。Gracias等開發了由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的一氧化矽和二氧化矽組成的無繫繩細胞微爪,可用於抓緊單個細胞。釋放殘餘應力即可實現對單元的無繫繩抓緊(圖15)。

圖15用微機器人在血管中進行的微創手術。

磁性微型機器人的MIS也可用於治療眼部疾病。由於眼睛玻璃體的透明性,可以使用光學顯微鏡非常簡單地解決微型機器人在體內的實時定位問題。Nelson等人提出了一種用於眼科醫學的侵入性,無線操縱和動力微型機器人。這些微型機器人由磁性材料(例如CoNi)製成,並帶有Au和PPy塗層(圖16c)。無需縫合即可將它們與透明質酸溶液一起注入眼睛,並通過具有五個自由度的外部遠程磁場進行精確控制(圖16a,b)。圖16d顯示了注入過程。微型機器人可以精確地導航到傳統工具難以到達的區域。如圖16e所示,微型機器人可以到達靠近視網膜的玻璃體腔的後部進行手術。但是,根據微型機器人的植入時間,微型機器人的長期植入可能會導致視神經發炎和視網膜的永久性脫離(圖16f)。組織病理學研究進一步證實了炎症,如圖16g所示。最近,Fischer等人開發了一組光滑的微型螺旋槳(圖16h),該螺旋槳可以被磁驅動以穿透玻璃體(緊密的大分子基質)並在具有全氟化碳塗層的微型螺旋槳表面功能化後到達視網膜拖動(圖16i)。

圖16 微型機器人的微創眼科手術。

6.5傷口癒合

Kastrup等提出了一種由碳酸鹽和氨甲環酸製成的自推進式微型電動機(圖20a),由於釋放了CO2,它們可以以1.5 cm s-1的最大速度在水溶液中流動,並且可以逆著血流運動。已使用三種動物模型,即小鼠肝,小鼠尾巴和豬股動脈,來驗證凝血酶的增強遞送和嚴重出血的止血效果(圖20b,c)。當微電機上裝有凝血酶時,它們可以深入傷口(圖20c),縮短出血時間,並有效減少失血(圖20d)。

圖20 主動的基於運動的傷口癒合。a)釋放二氧化碳和伴隨貨物運輸過程在水中推進微電機的示意圖。

6.6大群機器人的生物醫學應用

m機器人的擁擠行為不僅拓寬了第4.7節中介紹的有關自然生物系統中自組裝行為的理解範圍,而且還挖掘出了潛在的應用,例如通過擁擠進行多重貨物操縱,防擴散 m機器人,增強的傳遞能力(圖21a),可調節的能量傳遞劑量調整以增強磁熱療(圖21b)以及細胞排列(圖21c)和細胞內細胞器操縱。

圖21使m-bot走向體內應用。

參考文獻:

doi.org/10.1002/adma.202002047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膠體高分子科學的研究進展及科研信息。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 綜述:納米發電機助力自供電氣體傳感
    TOC摘要圖   自供電傳感系統正成為驅動全球工業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2006年,王中林教授團隊首次將自供電體系引入納米領域,提出「納米發電機」的全新概念,包括壓電納米發電機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等,即將摩擦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輸出。
  • 異質集成二維材料的全面綜述
    韓國成均館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Nano上發表的論文中,對原子2-D材料庫的非均質集成二維(2-D)材料進行了全面綜述,這些材料具有可選擇的材料特性,對設計新型設備的新功能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自從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發現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例如石墨烯,黑磷(BP),過渡金屬二硫化碳(TMDC)和六方氮化硼(h-BN)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材料都具有優秀的物理特性使其在電子和光電設備中具有廣泛應用。
  • 納米技術在各產業的發展趨勢展望
    ●先進水凝膠材料具有納米結構的新型手性水凝膠可在人體細胞生理和病理研究、醫藥篩選等研究中用於仿生微環境材料,此外還可以用於化妝品、整容等領域●水淨化發展高效吸附劑、催化劑、絮凝劑和多功能膜等納米材料,以及以微納米氣泡為代表的先進納米技術和聯用技術,有望實現江河湖海等自然水體的高效低成本治理。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Brad Nelson:操縱微米納米級物體的機器人|...
    今天要介紹的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器人與智能系統學院,多尺度機器人研究所所長Brad Nelson教授。自2002年以來,Brad Nelson就在這裡擔任機器人和智能系統教授,現在他也是多尺度機器人研究所所長。Nelson教授研究的方向主要是細微對象的控制、微米級機器人的製造和應用、納米級物體操控方案與製造、仿生機器人研究與開發、微電場微磁場等,多數都是應用於微小尺寸的機器人的技術;大型的醫療設備/醫療機器人當然也有,「多尺度機器人」嘛。
  • 深圳先進院在磁驅動軟體薄膜微型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深圳先進院在磁驅動軟體薄膜微型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2019-11-26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團隊發表的論文"Visual servoing of miniature magnetic film swimming robots for 3D arbitrary path following",從2494篇投稿的文章中,經過文章和報告兩次評選,獲得最佳應用論文獎(IROS ICROS Best Application Paper
  • 工業機器人噴塗集成應用簡析
    這其中,搬運、焊接、裝配和噴塗即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噴塗是一種通過噴槍或碟式霧化器,藉助於壓力或離心力,分散成均勻而微細的霧滴,施塗於被塗物表面的塗裝方法。所以,噴塗是一種塗裝作業方式,塗裝包括空氣噴塗、靜電噴塗、電泳塗裝、浸塗塗裝、刷塗塗裝、輥塗塗裝,而工業機器人噴塗屬於其中空氣噴塗的一種先進自動化工藝。
  • 為什麼這些物流系統集成商都在力推AGV機器人?
    導讀:AGV機器人原本只是一個小眾市場,物流系統集成商雖然也有應用,但大都是貼牌產品,更不會專門花精力去推廣,但近幾年物流系統集成商大有主攻AGV機器人的趨勢,究其所以,除了市場熱門之外,智能硬體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 從學者到企業家,他是你在醫療機器人領域最想見的人 | CCF-GAIR...
    孫教授多年來主要從事納米微驅動及微納操作機器人、醫療與康復機器人、微小型與仿生機器人等主要研究,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早在1990年,孫教授就開始從事納米級微驅動機器人方面的研究,從壓電/電致伸縮陶瓷的機電耦合機理的角度出發,對壓電/電致伸縮陶瓷在電場的作用下產生微位移的微觀物理過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壓電/電致伸縮陶瓷的歸一化控制模型。
  •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6:32 一個由布裡斯託大學Ian Manners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合作小組,通過自組裝納米纖維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高效產氫
  • 新型納米材料有哪些
    一個科學家小組最新研製一種新型材料,它比紙張薄一千倍,卻足夠堅韌,即使被彎曲也不會出現結構改變。這種微型薄片材料是由氧化鋁製成,能夠手動操控,儘管它是納米等級材料。 這種超薄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甚至促進昆蟲飛行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科學家進行了多年研究,最終設計出這種最薄、最輕的材料。該材料的設計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
  • 納米光電子器件的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
    一、前言  當前,高速發展的信息工業對集成電路器件集成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促使了人們不斷探索能夠突破器件尺寸極限的途徑。隨著對亞微米、深亞微米和微電子機械系統 (MEMS)的深入研究,納米電子學和納米光電子學應運而生,納米量子器件也隨之產生。
  • 《液晶與顯示》專刊:液晶先進材料與器件
    從事液晶態功能材料與微納光學器件研究。200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美國肯特先進材料與液晶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在液晶微結構光學材料、三維液晶光子晶體軟材料、功能光學薄膜、大尺寸可調諧液晶光學器件的結構設計、微加工與工程化應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納米發電機是新...
    關於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先生帶來「納米發電機——新時代能源的基石」的分享。摘錄如下:大家知道能源是我們未來的需求,是永遠的需求,我們國家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也是能源大國,我們的研究對未來能源有可能的貢獻,這是一項硬科技,更是一項影響我們很多領域的科技。
  •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於2021年第一批國家和省配套擬資助項目的...
    105.0015功率半導體器件封裝材料和模組應用研究及產業化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5.0016混合動力汽車新一代動力總成系統研發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1440.0017新能源汽車驅動及其充電樁專用晶片研發及產業化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15.0018基於中國工況的輕型和重型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耗與排放測試方法研究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29.5019可印刷高介電常數絕緣顯示材料關鍵技術研究創維液晶器件
  • 數控系統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FANUC 展出的 Series30i /31i /32i /35i-MODEL B 數控系統推出了 AI 納米輪廓 控 制、AI 納米高精度控制、納 米 平 滑 加 工、NURBS 插補等先進功能,能夠提供以納米為單位的插補指令,大大提高了工件加工表面的平滑性和光潔度( 圖 1) 。
  • 納米薄膜的智能捲曲摺紙 | Nature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 SIP中陶瓷基板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
    各種電子系統的封裝密度不斷提高、功能日趨多樣化,目前現有單一材料的性能已不能滿足需求。 (2)超高導熱陶瓷材料的研究 隨著電子晶片不斷向高性能、高速度和高集成度的方向發展,電子元件的發熱量及相對熱流量越來越高,散熱問題逐漸成為電子元器件要解決的關鍵技術之一。為了實現系統的功能多樣,SIP必然也與高導熱材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可定位癌細胞給藥,「納米機器人」研究現新突破
    早在195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提出了納米機器人的概念,谷歌X實驗室生命科學小組曾經宣布正在設計一種納米磁性粒子,這種粒子也就是納米機器人,可以進入人體循環系統,進行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 微納米氣泡概述及水產養殖應用微納米氣泡曝氣技術增氧
    本研究探索水產養殖生產中應用微納米氣泡快速發生裝置曝氣增氧情況,並對比相關研究,分析微納米氣泡曝氣技術的應用價值。(一)微納米氣泡曝氣技術在循環水養殖系統快速增氧試驗1在循環水養殖系統養殖虹鱒魚時應用微納米氣泡快速發生裝置曝氣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