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戴上如來佛祖交付給觀音菩薩的緊箍兒,乃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被欺騙戴上的,從此孫悟空便受制於唐僧的「緊箍兒咒」,一旦有心猿不定、野性復發之時,唐僧便用這「真言」定其「心猿。
這」緊箍兒「可謂是套在齊天大聖心頭的一個金箍圈,硬生生的將其由蔑視一切權貴的美猴王,勒成了個處處受制畏手畏腳的孫行者了。整體而言這個金箍圈乃是孫悟空之剋星、累贅。
看過86版西遊記以及目前很多改編《西遊記》的影視作品,除了看到孫悟空頭上有一金箍套在頭上,這豬八戒的頭上和沙悟淨的頭上皆有一個金箍圈,難道他們也有什麼野性需要這金箍來局一局性子嗎?
首先,這孫悟空的緊箍兒和豬八戒、沙和尚帶著的金箍外形不太一樣。我們從影視作品中看出的孫悟空戴著的緊箍兒,幾乎全都是一個金質的圓形長條繞成的一個圈,兩端分別繞成兩個圈,又連接在了一起。
這樣的金箍才有隨意鬆緊的功能,才能在唐僧念起觀音菩薩傳授給他的」定心真言「時,緊箍兒將金剛不壞之身的孫悟空勒緊的頭痛欲裂,生不如死。
而豬八戒和沙和尚的金箍,外形多為金質片狀結構,造型與孫悟空的緊箍兒區別不大。主要不同就在於這兩位戴的片狀結構的,而不是更為解釋的條狀結構。
除了豬八戒、沙和尚帶著這種金箍,在西遊記中觀音禪院的主持,270的金池長老,頭上也帶著一個金箍。這個金箍是名副其實的金箍,不僅是純金打造,而且還金鑲玉,鑲嵌了一個紅寶石,甚為扎眼。
不僅在《西遊記》中,在《水滸傳》中打虎英雄行者武松和倒拔垂楊柳的花和尚魯智深,皆是帶著一枚類似的金箍圈。這麼多和尚都帶這個金箍難道是巧合?
其中豬八戒、沙和尚,以及金池長老、武松、魯智深頭上戴的,與孫悟空戴著的雖然都是緊箍兒,但是功能性不大,僅僅是一個象徵,一個裝飾而已。
這個配置是佛教中一類弟子的標配,此物稱之為」戒箍「。最早是印度佛教的傳教者四處傳頌佛法時,無法及時剃髮,而用一個頭箍來束髮,不至於讓其阻擋視線。
之後便形成了一種修行習慣,主要是頭陀、行者一類苦行僧才會戴上這種戒箍,一是為了在未剃度時束髮,二是也告誡自己要控制自己注重修行,將戒律時時放在心頭。一旦成為得到高僧後,這種戒箍便不再需要了。
這也是為何孫悟空成佛後,緊箍兒便消失了的原因。也就是說,孫悟空的緊箍兒和八戒、沙僧頭上戴的戒箍,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提醒行者們要注意時時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