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0-12-05 騰訊網

1

趙顧問最近在看國民時期的電視劇,劇中有這樣一幕:某個大戶人家的少爺被壞人綁走了,要這戶人家拿出900塊大洋去贖人,那戶人家一時半會湊不夠那麼多大洋,最後那少爺被撕票了!

趙顧問疑惑:900塊大洋,看起來不多,大戶人家家境不錯,怎麼會一時半會沒有900塊大洋呢?一塊大洋在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呢?

總所周知,民國時期是歷史上比較動蕩的一個時期,內外憂患,各方勢力林立,老百姓生活艱苦,能溫飽的家庭算是不錯了,還有一些人連飯都吃不上。

國民時期,一元等於10角等於100分等於1000釐。而一文錢就是一個銅板,它與銀元的換算比較接近與1000文兌換一大洋。

一塊大洋夠貧困家庭吃上好幾個月,900塊大洋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也就能看出為啥那戶人家一時半會拿不出那麼多大洋了!

2

還有在一些電視劇中,有人交易拿到大洋,會吹一下,為啥呢?

其實,這是為了辨別大洋的真假,真大洋含銀量高,吹起來會有聲音,假大洋參雜了其他金屬,吹起來就不會有聲音。

在國民時期,大洋是分很多種的,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的「本洋」和西班牙銀元,是流入中國的第一批外國銀元,一開始是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的港口貿易城市使用。

到了清朝末年中國人也開始了仿鑄外國銀元。民國成立後公布「新國幣條例」,規定一圓銀幣為國幣,即本位幣,重七錢二分,銀九銅一,後改為89%。

1911-1920年間,在上海1大洋可以買 30斤大米,或者1大洋可以買8斤豬肉。民國時期,1大洋為1圓,30斤裝的一袋的洋麵粉,是1.5大洋。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大洋的價值是挺高的,幾塊大洋就能過普通家庭過上不錯的生活。

3

一塊大洋能買多少東西,放到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呢?

一塊大洋能買多少東西,結合民國時期歷史物價和其他因素來說,物價是不斷在變化的,而且隨著地區不同物價也不相同。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9.5銀圓,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8斤大米;

豬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錢,1銀圓可以買7斤豬肉;

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2分-1角4分錢,1銀圓可以買8尺棉布;

白糖每斤1角錢,植物油每斤1角5分錢,食鹽每斤2-3分錢。

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折合今人民幣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10.2銀圓,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錢;

或者說,1銀圓可以買16斤大米;

豬肉每斤大約2角-2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4-5斤豬肉;

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5分-1角8分錢,1銀圓可以買6尺棉布;

白糖每斤1角5分錢,植物油每斤2角錢,食鹽每斤3-5分錢。

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折合今人民幣30—35元左右。

由此,我們對於清末民初一塊銀圓(或國幣)的價值可以得到一個具體的概念。

當時上海的物價比北京(1928年以後稱為北平)高出大約10-20%,一般說來,南方的物價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價更比鄉鎮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塊銀圓(大洋)可以請一頓「涮羊肉」;

在上海,一塊銀圓(洋鈿)可以請兩客西菜套餐。

一個銀圓等於0.80到0.90兩銀子,如果用這個價格等效現在的實物價格的話,一兩銀子的價值應該在100元以上,以民國初期算,一塊大洋大約值250元左右。

按照這個算法,到了民國中後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100元。

大洋的價值,放在現在,是作為古董的存在,一塊時代久遠的大洋,價值可不僅僅是100元,它的價值能達到幾萬甚至上百萬!

翠友們,如果家中有大洋的話,可要好好保存呀!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工資大概多少? 現在我們有些人常常抱怨工資不夠花,的確,現今各方麵條件都好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開始想要的更高,所以便感覺這不夠花那不夠花,可是真的要應付日常開銷的話,吃飽穿暖就夠了,而對普通人來說三四千塊足矣,當然這只是包括吃穿水電部分。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大家都知道嗎?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酒都看不上這小小的一塊錢了。但是,在民國小小的一個大洋卻是值很多錢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從市場買回來多少東西吧。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在民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大洋」主要就是袁大頭,而他可是民國時期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出現這種貨幣,是在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為了統一全國的貨幣而制定出來的,在民國過三年的時候頒布《國幣條例》之後,北洋政府就決定使用銀來作為貨幣的製作材料。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別不信
    大家好,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是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看完小編我的文章後,如果你有和小編不同觀點一定要說出來,這是對小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謝謝!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其實,當你點進來時,你已經輸給小編了,小編肯定有某種神奇的魔力,把你勾引了進來,請給小編一個繼續勾引你的機會,麻煩你點點關注和評論,小編也會記在心裡呢。   有時大家可能想,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今天能換多少人民幣呢?對於這兩個不同時期的貨幣的換算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參照物來進行對比計算,不過這不是絕對準確的。而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貨幣是交換價值的一種形式。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銀元的來歷大家都清楚了,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一塊大洋當時 的購買力到底如何,相當對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相關資料顯示:1911年-1919年期間,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或者8斤豬肉。但一個會餓死人的年代的米價能夠與現在太平盛世的米價相比嗎,這不是把袁隆平老先生的貢獻給抹殺嗎?真正能夠說明一塊大洋的價值應該參照是黃金,因為黃金才是真正保值物品。根據1948年國民黨金元卷改革, 1塊銀元折合金元卷2塊,1美元折合金元卷4塊,也就是二塊銀元兌換1美元。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關於歷史上的銀圓的購買力,各個地方不一樣的。民國時期上海的物價比北京(1928年以後稱為北平)高出大約10%-20%,一般說來,南方的物價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價更比鄉鎮要高得多。1918年(民國七年)清華學校的外國教員狄登麥(C. G. Dittmer)在北京西郊第一區調查居民195家,其中100家為漢族人、95家為滿族人。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現在價值多少錢答案令人很難相信
    很多作品中都曾有過它的出現,像在某部抗戰作品當中,裡面男主角胸口懷揣著的大洋還救了他的一命。雖然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間接的向我們展示了大洋在民國時期有多麼的重要了。對於大洋有很強好奇心的小夥伴都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民國時期的「大洋」,現在到底價值多少錢?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雨果 作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大洋」在民國不同年月,購買力也有差異。若論「民國初期」,那值得說說的,就是北洋時代(1912—1927)。 「北洋時代」的「一塊大洋」有多值錢?經典民國劇《大宅門》裡,就有生動呈現:作為老北京土豪的男主角白七爺「縱驢行兇」,放任自家毛驢吃了包子鋪八籠包子,氣的包子鋪老闆哇哇大哭。
  • 魯迅一月工資300大洋,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在近代的小說中,「大洋」作為一種流通率極高的貨幣,經常出現在各種場面,這或許也讓人感到好奇,過去的大洋,究竟值得多少錢,又相當於現在多少呢?不過因為清朝時期,幣制混亂,始終無法統一錢幣,各省均有不同。 一直到民國初期,政府統一了錢幣,先後鑄造有孫中山側面和袁世凱側面頭像的銀元,被民間俗稱為「孫大頭」、「袁大頭」,而重量,均定為3錢7分,一北洋政府以及國民政府初期,大洋都成為主要的貨幣。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1918年,有一位名叫狄登麥的外國人對北京西郊的195戶居民做了社會調查。調查顯示:一個五口之家月收入大約是10塊大洋。這10塊大洋讓這五口人保持什麼樣的生活呢?溫飽是足夠了——食物雖粗而劣,總可以充飢;房雖矮而陋,總可以避風雨。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從袁大頭本身的所含的金屬銀的成分來說,它並值不了多少錢,但是作為一個收藏品,並不是可以這樣的來衡量其價值的。從國內收藏品市場的拍賣情況來看,「光緒元寶雲南造庫平七錢二分」以160萬元人民幣起拍,而最終以769.5萬元的高價成交了。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首先金價,其不同時期的價格波動是非常大的。就拿民國時期來說,因為戰亂其不同時期的金銀兌換比例差別是很大的。比如一戰時期,列強都打架去了,國內形勢不錯,白銀暴漲,金銀比是1:15,當時民國那些有錢人個個身價暴增啊,什麼民族企業都還發展得不錯,好多大資本家都是這時候發的家。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2年,隨著滿清政權的沒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的舞臺。在民國時期,當時所用的貨幣是銀元,又稱作是「大洋」,那麼,當時的一塊「大洋」,如果放到現在的話,價值多少呢? 這1個銀元,不管是看起來,還是聽起來,都不像是很多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在民國時期,買一頭大大的水牛,需要花費的銀元是5個,買一袋大米的話,要用1個銀元。
  • 之前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俗話說"財不露白",越有錢的人越低調,或許走在路上在你邊上的就是一個億萬富翁,而你卻絲毫也察覺不到。所謂"財不露白"中的"白"說的就是銀元,而銀元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洋"。在民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計錢單位基本上都是大洋,甚至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便可以餬口度日,而購買一輛汽車也只需要幾百大洋……對於錢,大家多少是有些敏感的,這所謂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呢?之前的一塊大洋有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 民國時期的「一萬塊大洋」,相當於如今多少人民幣?漲知識了!
    從古至今,我國發行的貨幣可不少,而不同時期都有當期的貨幣。當大多數朝代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單位和計量也會有所不同。那民國時期「一萬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起來看看!
  • 民國時期的1000大洋,放現在是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別不信
    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貨幣的面值等方面也在發生變化,曾經市場上流通的一元紙幣,現在我們發現已經出現的越來越少,這主要是因為國家開始回收的原因,因為一元紙幣用到的越來越少,並且很容易損耗,而一元硬幣不用擔心損耗的問題,所以才會繼續的頻繁使用。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多少錢?說出來別不信
    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民國時期的工資大概多少?而在民國時代,由於長年戰亂,所以人們也不會要求太多,只要求能夠每天吃飽穿暖也足夠了,因此就拿這兩點來做比較。比如我們常說的魯迅先生,當時他任教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大概是60塊大洋,後來隨著年限的提升漲到了350塊大洋,後來憑藉著這筆錢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從這就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在當時絕對是屬於高收入人群。
  • 民國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究竟可以買多少東西
    宣統元年,清政府當時統一發行了銀元,這些銀元也被稱之為「大洋」。1914年民國確立了銀本位貨幣制度,一枚銀元是壹圓。到現在為止,流傳最廣的是印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也被稱之為「袁大頭」。除了壹圓的銀幣,還有就是角幣。一元等於十角,等於一百分,等於1000釐,一文錢等於一個銅板。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想要救誰 ,就拿幾百大洋來贖這樣的話,那麼民國時期的錢,一個大洋或者一文錢等於現在的多少錢呢?大家都知道,民國是一個十分動蕩不安的年代,所以很多時候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地方物價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有一個大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