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大石橋,1400多年依然堅挺

2020-09-07 走吧自駕遊

「人文視野」

講述景觀背後的人文內涵

這是視野第67篇文章

作者:木子弓長

1425年前的公元595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的第五年,「開皇之治」漸入佳境,這一年,他東巡設壇封禪泰山,「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也在這一年,影響中國1300餘年的科舉制度誕生,為封建王朝選拔了無數英才。依然是這一年,在華北平原上的趙州,一位叫做李春的工匠開始計劃在洨河上修建一座石橋,但關於李春,歷史上的記載極少,只留下唐中書令張嘉貞著的《安濟橋銘》中的隻字片語:「趙州蛟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李春給這座橋取名「安濟橋」,大意是能保證人車安全渡河,但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1400多年後,飛船都能去火星了,飛彈都能越過大洋了,而他建造的這座巨大石橋依然屹立在那裡,堅固如初,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神橋」。

關於趙州橋,凡是讀過初中的中國人多少都有所耳聞,一篇語文課文讓這座古橋印在每個學生腦海中,趙州橋與潮州廣濟橋(湘子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又與滄州鐵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並稱為「華北四寶」。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洨河之上,距離石家莊約50公裡,趙州橋位於趙縣縣城以南不僅是趙縣最知名的景點,更是石家莊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走進趙州橋景區,首先便可見一塊照壁,正面是茅以升的文章《中國石拱橋》節選,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語文課文。

背面浮雕則是關於趙州橋的傳說故事,包括魯班造橋,張果老騎驢、柴王爺推車過橋等神話傳說。

景區入口通往趙州橋是一條林蔭大道,兩旁有八仙以及柴王爺和放牛娃雕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趙州橋什麼人兒修?玉石欄杆什麼人兒留?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趙州橋魯班爺爺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

傳說是魯班一夜造好趙州橋後,張果老便相約柴王爺去看個究竟,張果老騎著小毛驢,柴王爺推著獨輪車,恰遇魯班在橋頭,便問這橋能否經得起他們過去,魯班很不屑地說當然沒問題,誰知這張果老把太陽和月亮裝在了小毛驢的褡褳裡,這柴王爺也把五嶽名山裝在了獨輪車裡,剛一上橋,橋便搖搖欲墜,魯班急忙跳下去,舉起右手託住橋身,這才保住了石橋。

神話歸神話,現實中的趙州橋是一座堅挺了1400多年的石橋,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趙州橋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與埃及金字塔、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等同登榮譽殿堂。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在漫長的歲月中,趙州橋經歷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八次地震的考驗,依然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

本以為趙州橋是一座不大的石橋,親臨實地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趙州橋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兩端寬9.6米,放在今天也是兩車道的橋面,在古代更是一座巨橋。

因橋體確實巨大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人稱之為大石橋,雖然歷代重修,但1400多年前能建成如此宏偉的橋梁,可見「基建狂魔」的祖先們同樣厲害。

趙州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用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是:「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所以被譽為「神橋」。

河北民歌《小放牛》中說是聖人留下的欄杆也挺精美,欄板上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不過相比盧溝橋的獅子,趙州橋的欄杆柱頭就十分樸實了。

橋面上雖然經過多次修繕,但依然保存著傳說中張果老留下的驢蹄印和柴王爺留下的車轍印,據說橋底還有魯班留下的手掌印。

橋的一端樹立著很多石碑,都是歷朝歷代對趙州橋的讚譽或者修繕刻碑,其中的精品便是喜歡到處遊山玩水,題詩留詞的乾隆皇帝碑刻。

如果僅僅是一座純粹的石橋,趙州橋恐怕難以屹立千年,趙州橋成功的一大關鍵,是在石質建築中加入了鐵拉杆和腰鐵作為固定,使得橋身更加堅固。

圓圓的就是加強拱券橫向聯繫的鐵拉杆。趙州橋在石拱砌置上採用了縱向(順橋方向)砌置方法,整座大橋是由28道各自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並列組合而成,為了加強這些縱向拱券之間的聯繫,又在主券上均勻沿橋寬方向設置了5個鐵拉杆,穿過28道拱券,每個拉杆的兩端有半圓形桿頭露在石外,以夾住28道拱券,增強其橫向聯繫,在4個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鐵拉杆起同樣作用。

在靠外側的幾道拱石上和兩端小拱上蓋有護拱石一層,為了使相鄰拱石緊緊貼合在一起,在拱石之間都穿有起連接作用的「腰鐵」,各道券之間的相鄰石塊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鐵」,把拱石連鎖起來。

所以從側面看趙州橋,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腰鐵」,這是這些「腰鐵」和「鐵拉杆」,都是趙州橋千年不倒的「功臣」。

趙州橋大拱券的兩肩各砌兩個小券,橋體增加了四個小券,大約節省了一百八十立方米石料,使橋的重量減輕了大約500噸,而且,當洨河漲水時,一部分水可以從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暢通,又減少了洪水對橋的衝擊,保證了橋的安全。

據說1963年的洪災中,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只是如今看來,兩段堵水的洨河平靜得像一個池塘,恐怕再也難發洪水了。

趙州橋大名鼎鼎,可很少人知道同在趙縣還有一座永通橋,甚至還有個叫做永通橋的公園。

這座橋建於唐代宗永泰年間(公元765年),年代只比趙州橋晚170年,同樣有千年以上歷史,外形和造橋工藝上簡直就是趙州橋的翻版,叫做「小趙州橋」非常恰當。

一座縣城裡,擁有兩座傳世千年的古橋,這在全國也是少見的,更何況古老的趙縣還有很多其他的歷史古蹟。

我們常說「千年大計」,能保存千年以上的建築其實少之又少,更何況一座要不斷抵禦洪水衝擊,承受人車碾壓的橋梁,從這個角度來看,趙州橋無愧是中國古橋的代表之作。但放眼世界,人類可考證的造石拱橋歷史足有四五千年以上,古羅馬建於公元前的石拱橋阿爾坎塔拉橋,無論跨徑、橋高、長度等等各方面數據都超過趙州橋,同樣是古羅馬人建於公元前的法國加爾橋,更是大膽地採用了三層橋面設計,中下層通行,上層通水,從設計理念和科學程度上都是相當出色,可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

相關焦點

  • 趙州橋,中國最古老的大石橋,1400多年依然堅挺
    1425年前的公元595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的第五年,「開皇之治」漸入佳境,這一年,他東巡設壇封禪泰山,「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也在這一年,影響中國1300餘年的科舉制度誕生,為封建王朝選拔了無數英才。
  • 中國有成千上萬座古橋,唯有這座屹立1400餘年
    1425年前的公元595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的第五年,「開皇之治」漸入佳境,這一年,他東巡設壇封禪泰山,「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也在這一年,影響中國1300餘年的科舉制度誕生,為封建王朝選拔了無數英才。
  • 中國四大古橋,南方和北方各有兩座,最古老的有1400年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中國四大古橋為廣東潮州的廣濟橋又稱湘子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
  • 中國最著名的良心橋,歷經14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旅行隨筆: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每天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期,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座非常有故事的大橋,話說它歷經8次地震10次水災,14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堪稱中國最具良心的一座橋梁工程!這究竟是哪座良心橋呢?
  • 來天台國清寺,看這棵1400多年的古老梅樹
    在這寒冷的季節裡,萬物凋零,大多的植物還在「冬眠」之中,唯有梅花已經甦醒,正在悄悄的開放,從隆冬的臘梅到初春的梅花,綻放的香氣總是令人嚮往,而這段時間正值春節,大家都在休假時間裡,賞梅的人自然是非常的多,各地都有廣受大家追捧的賞梅勝地,但是你見過1400多年的梅花依然盛開嗎?可以稱得上是國內最古老的梅樹了,她就在浙江的國清寺內。
  • 中國最著名的古橋:1400多年,巋然不倒
    旅遊隨筆(文/江湖三十年)在美麗的燕趙大地,有一座古橋,矗立在洨河之上,已經有1400多年了。1400多年來,縱使風吹雨打,戰火紛飛,依舊巋然不倒,享譽世界!它,就是中國最著名的古橋——趙州橋。今天,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通過一組圖文,帶你一起來領略這座世界知名古橋的魅力!
  • 一座石橋走過1400多年歲月不倒,而設計它的匠師卻鮮有人知!
    一座石拱橋,跨越了1400多年漫長歲月。王朝在更替,人世在變遷,該老的都老了,該毀滅的也都毀滅了。但它,一座石頭建造的河上橋梁依然堅守在那裡,連通著河流兩岸,連通著歲月古今。它讓我們親見了一個橋梁史上的奇蹟,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奇蹟。
  • 趙州有兩座大石橋
    河北的趙州橋,是中國橋梁史上的驕傲。作為一名曾經的橋梁建設者,對趙州橋自然更懷有一種超然的親切。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趙州橋建成以來的1400多年中,先後經歷過無數次水災、戰亂和地震的摧殘。1963年的大洪水居然淹到了橋拱正中吞水獸的嘴邊,而1966年邢臺發生的7.6級特大地震,震中距此僅40公裡,但石橋卻都安然挺過了災難,這就足以說明一切。 建橋者都明白,橋梁的牢固與否,橋墩橋臺的基礎極為重要。
  • 中國四大古橋,歷經1400年屹立不倒,外國人:中國才是橋的故鄉
    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第二早。盧溝橋是北京地區現存最早的多孔聯拱大石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相信《盧溝橋上的獅子》這篇課文大家都不陌生。盧溝橋又名「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與永定河相交,因舊時稱「永定河」而得名。
  • 營口大石橋:遠古家園金牛山
    在眾多的出土實證中,就有來自營口大石橋市金牛山遺址的古人類化石。初識金牛山金牛山,位於遼寧大石橋市永安鎮西田村,是下遼河平原上孤立的山丘。因為金牛山特有的石灰巖特性,為第四紀動物化石堆積的形成提供了環境,更為古老的人類家園的出現預報了希望。金牛山體量不大,兀立在原野上,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農耕之地和極具東北特色的村落民居。山的西側,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中長鐵路縱貫南北,山的東側,是東北交通大動脈202國道。站在山頂極目遠眺,西南方向天際間,可見遼東灣海岸線。山上植被茂盛、野趣盎然,隱匿著數十萬年前的生命之魂和文明之火。
  • 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司,存在1400多年了,成立時中國還在南北朝時期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很多人不滿足現狀,紛紛開始了創業。從80年代的下海經商大潮,到如今的大眾創業,可以說很多人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不過近年來創業井噴的現象讓人不由得生疑:這些創業公司能存活多久?
  • 中國古橋有多美?這6座古橋,讓你見識中國古橋的魅力!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遍布神州大地的橋,密布如織的橋梁四通八達,連接著祖國的各個地方。在中國橋梁中,古橋最能體現出中國人民勞動智慧的美麗,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些橋梁,是最具代表性的6座古橋,讓你最直觀的感受到中國橋梁的魅力!
  • 山西這座1400多年的老城,是4A級景區,堪稱中國民間藝術博物館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有著燦爛的晉商文化,而且有著具有鮮明特色的古城文化和大院文化,無論是古城、古鎮還是大院,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無法複製的孤品,是山西極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榆次古城相對於著名的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和王家大院來說,名聲稍小,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的中心,距今已有1430多年的歷史,根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就有了榆次這個地名,開皇二年(582年),在漢代城池舊址上修建了榆次古城。
  • 頂級黃龍玉價格依然堅挺
    本周,記者來到位於雲南龍陵的黃龍玉市場,發現黃龍玉的價格並沒有出現業內人士預期的「暴跌」,低端產品價格有所下跌,但高端產品的價格仍然堅挺。對於普通藏家來說,黃龍玉至今無「底」可抄,唯有擇優收藏、期待長線收益。
  • Vlog打卡廣州丨1400多年歷史的南海神廟背後:古老神秘的祭海故事
    Vlog打卡廣州丨1400多年歷史的南海神廟背後:古老神秘的祭海故事金羊網  作者:柳卓楠  2020-10-27 南海神廟見證古代海上貿易的輝煌歷史
  • 古橋歷1400年不倒,與萬裡長城齊名,仿橋經雅安汶川地震毫髮無損
    小編記得在小學課本裡曾經讀過關於「趙州橋」的文章,時到如今唯一的印象就是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拱橋,直到後來看新聞得知四川蘆山縣一座仿趙州橋的名為寶盛橋的橋在經歷汶川大地震、雅安大地震後仍屹立不倒後再次喚起了兒時的記憶。
  • 遊在趙縣:世界橋梁史的創舉,大石橋看功勞,小石橋看花草
    舉報   趙縣真是石家莊市下屬的縣,趙縣真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共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趙縣真古稱曹州,石家莊位於東南45公裡處,1400
  • 中國最「牢固」天然橋,至今已有兩億多年,是中國最古老橋梁之一
    中國歷史悠久,不僅能看到很多遺址,還能看到盧溝橋、趙州橋等知名度較高的橋,它們都是人工建造的橋,建造完成後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其實在這麼多橋中,有些知名度很好,但有些還是很稀有的,今天要說的是中國古老的天然橋,它是迄今2億多年來中國最古老的橋梁之一,你對它了解多少?
  • 《洛陽東關大石橋》
    《洛陽東關大石橋》作者/山野小草這就是著名的大石橋。說起來大石橋還有個很動人的故事。大石橋又叫黃公橋、廣濟橋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史載明朝嘉靖皇帝面前有一個心腹宦官叫作黃錦,這黃錦是洛陽人在明朝嘉靖年間曾做了30年的大司禮。黃錦為家鄉洛陽做過不少好事。
  • 釋迦牟尼佛骨舍利,印度遺失1400多年後,為何會在中國現身?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在佛教流傳的千年時間中,產生了無數了神話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舍利子的傳說。那麼什麼是舍利子呢?舍利是梵語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