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
2200年的文明演進與發展,在江西南昌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些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那些巧奪天工的手工技藝,那些豐富多彩的表演藝術,那些千姿百態的傳統民俗……它們是歷史留給南昌的珍貴財富,也是這座城市悄然珍藏在心底的寶貴記憶。
曾幾何時,隨著時代的變遷,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急劇改變,許多傳統技藝處於失傳的邊緣,許多好聽的戲曲少有人唱起,許多有趣的民俗從人們生活中淡去。幸運的是,經過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近年來有效保護和傳承,如今越來越多的非遺珍寶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回到人們的生活,重新綻放出迷人的光澤。
2020年南昌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深度挖掘 重拾文化明珠
近年來,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先後組織實施了六批市級名錄和四批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評審和公布命名,從全市近1203個普查項目中選出了126項列入市級保護名錄。其中,「南昌瓷板畫」「上坂關公燈」「西山萬壽宮廟會」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南昌採茶戲」等49個項目列入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南昌現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25人,其中,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4人。現有市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12個,市級傳播基地9個、市級傳承基地10個、市級研究基地2個;市級展覽館1個、市級博物館1個、縣級博物館1個、縣級研究所1個;編纂出版《洪城遺韻》《豫章菁華》《非遺在南昌》等非遺系列叢書4套7本,非遺校本教材1套10本;完善了數位化工作,非遺資料庫總容量728GB。
「我是小小傳承人」活動走進校園
保護傳承 非遺重綻光彩
摸清了「家底」,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更加燦爛的光輝,成為南昌非遺工作的另一個重大課題。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採用文字、錄音錄像、數位化多媒體等手段對項目進行完整記錄,僅2019年就開展田野調查20次,共收集整理文字資料2萬餘字,錄音錄像資料300餘分鐘,圖片資料500餘張。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還以劇院、班組、家傳和招徒等方式對一些優秀項目進行傳承,同時藉助「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主題節慶和傳統節日利用新聞媒體積極開展宣傳。
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的寶庫」,目前南昌已初步建立起全市較完整的傳承人資料庫,對60周歲以上市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發放2500——3000元的生活補助,還為年滿60歲(含)以上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建立健康檔案,安排免費體檢活動。各縣(區)通過提供傳習場所、提供設備、為傳承人手工藝品打開銷路創收、幫助尋找學徒等方式積極為傳承人傳習活動創造條件。
2020年,南昌市以傳統節日、「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等為契機,在滕王閣景區組織了「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南昌還通過「我是小小傳承人」這一品牌活動將傳統文化深入小學、中學、大學,引進課堂、接入生活,在青少年中廣泛宣傳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是小小傳承人」品牌活動走進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開展教學活動,並推出暑期趣學堂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等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去年「我是小小傳承人」活動共舉辦了100餘期手工體驗活動,年底還舉辦了手工作品成果展覽。
文旅融合 非遺聲名遠播
為讓南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聲名遠播,南昌乘著全域旅遊發展東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旅遊業,送非遺進景區,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南昌的一道靚麗風景。
在南昌,非遺是「鮮活」的,並且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最近有兩件與非遺有關的事讓南昌市民印象深刻。
一是由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編印的首張「非遺」手繪地圖正式與市民見面。這張地圖把南昌12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卡通的形式呈現給廣大市民。通過南昌非遺手繪地圖,不僅喚起了人們對老南昌文化的記憶,提升對非遺保護傳承的認知和重視,也進一步推動了南昌文旅融合。
城市進入地鐵時代,為南昌非遺保護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年4月29日,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聯合南昌軌道交通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設計的「贛鄱物華·非遺南昌」系列地鐵票卡對外發行。這套「贛鄱物華·南昌非遺」系列地鐵票卡選取了「城南龍燈」「汪山土庫古建營造技藝」等8項南昌具有代表性的非遺技藝,由高校美院教授繪製而成。這套全省首創的非遺主題手繪地鐵票卡,讓獨具贛鄱特色的民俗事象、獨具藝術審美的表達形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首創意識 彰顯省會擔當
非遺,不僅承載著過去,也連接著未來。為大力推動南昌「文化之城」建設,彰顯省會擔當,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還策劃了「四個一」宣傳推廣工作,以打造全省首部非遺進校園漫畫讀本、舉辦全市非遺文創大賽、開展「我是小小傳承人」講解員大賽、打造《南昌非遺故事》四大項目,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讓南昌成為更有人文情懷、更具文化底蘊的城市。
一本校園讀本:目前全省首部非遺進校園漫畫讀本已經完成樣稿,項目邀請「故事大王」吳邦國參與策劃,已交付出版社編輯製作,預計11月中旬正式出版發行。
一場主題大賽:以「滕王閣傳說」衝擊國家級非遺為契機,舉辦「我是小小傳承人」講解員大賽,推動「滕王閣傳說」項目的保護利用,打造南昌非遺活動品牌,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娃娃心中紮根生長。
一波宣傳推廣:為藉助主流媒體打造恆流,講好南昌非遺故事,南昌擬藉助中央、省級和市級媒體平臺,設置《南昌非遺故事》網絡專題頁面,發布南昌非遺保護相關成果,建立完整的市級非遺資料庫,記錄匠人匠心,喚醒城市記憶,藉助內宣與外宣將南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
一項徵集活動:為推動非遺融入市民生活,南昌將舉辦「南昌非遺」文創設計大賽,通過有獎徵集南昌非遺主題LOGO、南昌非遺主題文創產品,開發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非遺衍生品系列,推動非遺傳承、創新和發展,呈現南昌非遺保護傳承的守正創新之道。
來源:江西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