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詞牌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賞
一、水調歌頭詞牌簡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水調歌」、「花犯念奴」等。毛滂詞名《元會曲》,張矩詞名《凱歌》,吳文英詞名《江南好》,賀鑄詞名《臺城遊》,汪相如詞名《水調歌》,姜夔詞名《花犯念奴》,明楊慎詞名《花犯》。
「水調歌頭」詞調來來源於《水調》曲,為截取《水調》大曲的首章另倚新聲而成。《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到唐代《水調》成為傳唱不衰的名曲。王昌齡有《聽流人水調子》詩:「嶺色千重萬重而,斷弦收與淚痕深。」白居易有《聽水調》詩:「不會當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為何人?」晚唐羅隱有《席上歌水調》:「若使煬皇魂魄在,為君應合過江來。」馮延巳《拋球樂》亦有「水調聲長醉裡聽」之句。北宋張先《天仙子》有「水調數聲持酒聽」。《水調》在唐代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水調》歌凡十一疊,前五疊為歌,後六疊為入破。其歌,第五疊五言調,聲韻怨切。故白居易詩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似有因。不會當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為何人?」
《填詞名解》曰:「歌頭,又曲之始音,如『六州歌頭』、『氐州第一』之類。」「水調歌頭」與唐人《水調》所屬宮調不同。唐代的《水調》,屬商調曲;宋代的「水調歌頭」,則為中呂調。《欽定詞譜》卷二三(下):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
水調歌頭以毛滂詞及周紫芝詞、蘇軾詞為正體,若賀鑄詞之偷聲,王之道詞、劉因詞之添字,傅公謀詞之減字,皆變體也。
水調歌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當首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水調歌頭詞牌格律解析與例詞對照
水調歌頭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叶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叶韻等變體。
(一)正體格律與例詞對照
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前段九句句式為五五四七六六五五五,後段十句句式為三三三四七六六五五五,前段第一二句、五六句、八九句、後段六七句、九十句多用對仗。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代表。
正體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元會曲·九金增宋重》:
(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
九金增宋重,八玉變秦餘。
(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
千年清浸,先淨河洛出圖書。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一段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軌,萬點共連珠。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垂衣本神聖,補袞妙工夫。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
朝元去,鏘環佩,冷雲衢。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芝房雅秦,儀鳳矯首聽笙竽。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天近黃麾仗曉,春早紅鸞扇暖,遲日上金鋪。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萬歲南山色,不老對唐虞。
註:
1、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平)、(仄):可平可仄,但以括號中平仄為佳;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平]、[仄]分別表示押平聲、仄聲韻。下同。
2、此譜參考《欽定詞譜》整理而成。下同。
《欽定詞譜》按:此詞前後段,不間入仄韻,宋詞俱如此填。其前段第三、四句,後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並作拗體,惟葛郯詞,「翠光千頃,為誰來去為誰留」、「跳珠翻沫,轟雷掣電幾時收」;呂渭老詞,「醉魂何在,應騎箕尾到青天」、「黃粱未熟,經遊都在夢魂間」;劉過詞,「日高花困,海棠風暖想都開」,「人生行樂,且須痛飲莫辭杯」,誰字、雷字、騎字、遊字、棠字、須字俱平聲,與此異。又,前段起句,毛詞別首「金馬空故事」,辛棄疾詞「四坐且勿語」,葉夢得詞「修眉掃遙碧」;換頭三句,毛詞別首「雙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聲;蘇軾詞「眾鳥裡,真彩鳳,獨不鳴」,彩字、不字俱仄聲;辛詞,「回首處,雲正出,鳥倦飛」,首字、正字、倦字俱仄聲,俱與此詞異。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餘參下平韻詞。
(二)變體一格律與例詞對照
變體一為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前段九句句式為五五六五六六五五五,後段十句句式為三三三六五六六五五五,前段第一二句、五六句、八九句、後段六七句、九十句多用對仗。以周紫芝《水調歌頭·丙午登白鷺亭作》為代表。此體前段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五字,後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五字,與毛滂詞不同。
變體一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周紫芝《水調歌頭·丙午登白鷺亭作》: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歲晚念行役,江闊渺風煙。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悽然。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倚盡危樓傑觀,暗想瓊枝璧月,羅襪步承蓮。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桃葉山前鷺,無語下寒灘。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潮寂寞,浸孤壘,漲平川。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莫愁艇子何處,煙樹杳無邊。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玉謝堂前雙燕,空繞烏衣門巷,斜日草連天。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只有臺城月,千古照嬋娟。
《欽定詞譜》按:蘇軾詞「中年親友離別,絲竹緩離憂」、「故鄉歸去千裡,佳處輒遲留」,葉夢得詞「倚空千嶂橫起,銀闕正當中」、「遙知玉斧初斲(zhuó,【說文】斫也。),重到廣寒宮」,正與此同。宋詞如吳文英、劉克莊、方嶽,金元詞如蔡松年、王庭筠、元好問、趙孟頫,皆如此填。
(三)變體二格律與例詞對照
變體二為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前段九句句式為五五六五六六五五五,後段十句句式為三三三四七六六五五五,前段第一二句、五六句、八九句、後段六七句、九十句多用對仗。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代表。此詞前段第五、六句,後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
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平仄仄平平[平]。
高處不勝寒。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仄仄仄平[平]。
此事古難全。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欽定詞譜》按:劉仲芳詞「極目平沙千裡,惟見雕弓白羽」、「堂有經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葉夢得詞「分付平雲千裡,包卷騷人遺思」、「卻嘆從來賢士,如我與公多矣」。辛棄疾詞「好卷垂虹千尺,只放冰壺一色」、「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蒪鱸正美」。段克己詞「神既來兮庭宇,颯颯西風吹雨」、「風外淵淵簫鼓,醉飽滿城黎庶」,正與此同。但葉夢得詞「裡」、「思」、「士」、「矣」,段克己詞「宇」、「雨」、「鼓」、「庶」,前後段同一韻,與此詞前後各韻者又微有別。
(四)變體三格律與例詞對照
變體三為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叶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叶韻。前段九句句式為五五四七六六五五五,後段十句句式為三三三四七六六五五五,前段第一二句、五六句、八九句、後段六七句、九十句多用對仗。以賀鑄《臺城遊·南國本瀟灑》為代表。《欽定詞譜》:此詞第一句押韻,以平韻為主,其仄韻,即用本部麻、馬、禡三聲葉,間入平韻之內。宋人只此一體,並無別首可校。若其前段第三、四句,後段第五、六句俱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則與毛滂詞同,但不作拗體耳。
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賀鑄《臺城遊·南國本瀟灑》: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南國本瀟灑,六代浸豪奢。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臺城遊冶,襞箋能賦屬宮娃。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雲觀登臨清夏,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樓外河橫鬥掛,淮上潮平霜下,檣影落寒沙。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商女篷窗罅,猶唱後庭花。
(五)變體四格律與例詞對照
變體四,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十句、四平韻。前段十句句式為五五四四五六六五五五,後段十句句式為三三三四七六六五五五,前段第一二句、九十句、後段六七句、九十句多用對仗。以王之道《水調歌頭·斜陽明薄暮》為代表。此體與毛滂詞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在前段毛滂詞第四句七字,此體添二字分作四字、五字兩句。
變體四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為王之道《水調歌頭·斜陽明薄暮》: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斜陽明薄暮,暗雨霽涼秋。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弱雲狼籍,晚來風起,席捲更無留。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天外老蟾高掛,皎皎寒光照水,金碧共沉浮。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賓主一時興,傾動庾公樓。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渡銀漢,溥玉露,勢如流。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不妨吟賞,坐擁紅袖舞還謳。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暗祝今宵素魄,助我清才逸氣,穩步上瀛洲。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欲識瀛洲路,雄據六鰲頭。
(六)變體五格律與例詞對照
變體五,雙調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一句四平韻。此體與周詞基本相同,只有後段第四句周詞為六字,此體則添二字後分作四字兩句異。前段九句句式為五五六五六六五五五,後段十一句句式為三三三四四五六六五五五,前段第一二句、五六、八九句,後段七八句,十、十一句多用對仗。以張孝祥《水調歌頭·雪洗滷塵淨》為代表。
變體五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為張孝祥《水調歌頭·雪洗滷塵淨》: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雪洗滷塵淨,風約楚雲留。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何人為寫悲壯,吹笛古城樓。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小喬初嫁,香囊猶在,功業故優遊。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七)變體六格律與例詞對照
變體六為雙調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以劉因《水調歌頭·一諾與金重》為代表。此體與周紫芝詞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在後段第五句添一字作六字折腰句法異。
變體六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為劉因《水調歌頭·一諾與金重》: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一諾與金重,一笑比河清。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風花不遇真賞,終古未全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前日青春歸去,今日尊前笑語,春意滿西城。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花鳥喜相對,賓主眼俱明。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生事,千古意,兩忘情。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醉眠君且去我,扶我者、有門生。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窗下煙江白鳥,空外浮雲蒼狗,未肯便寒盟。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從此洛陽社,莫厭小車行。
(八)變體七格律與例詞對照
變體七為雙調九十四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以傅公謀《水調歌頭·草草三間屋》為代表。此體基本與毛滂詞相同,不同之處在後段第一、二句減一字合併為一五字句。
變體七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對照例詞傅公謀《調歌頭·草草三間屋》: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草草三間屋,愛竹旋添栽。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碧紗窗戶,眼前都是翠雲堆。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一月山翁高臥,踏雪水村清冷,木落遠山開。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惟有平安竹,留得伴寒梅。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家童開門看,有誰來?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客來一笑,清話煮茗更傳杯。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有酒只愁無客,有客又愁無酒,酒熟且徘徊。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明日人間事,天自有安排。
三、名篇欣賞
1、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
故鄉歸去千裡,佳處輒遲留。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
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2、蘇軾《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3、蘇軾《水調歌頭·暱暱兒女語》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
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裡不留行。
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眾禽裡,真彩鳳,獨不鳴。
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
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4、黃庭堅《水調歌頭· 瑤草一何碧》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
只恐花深裡,紅露溼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6、米芾《水調歌頭·中秋》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
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
收拾悽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
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
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
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幹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7、辛棄疾《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
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
見君諫疏頻上,談笑挽天回。
千古忠肝義膽,萬裡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
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
說劍論詩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
白髮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8、辛棄疾《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
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血汙,風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
倦遊欲去江上,手種桔千頭。
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
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9、辛棄疾《水調歌頭·長恨復長恨》
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
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
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10、辛棄疾《水調歌頭·送楊民瞻》
日月如磨蟻,萬事且浮休。
君看簷外江水,滾滾自東流。
風雨飄泉夜半,花草雪樓春到,老子已菟裘。
歲晚問無恙,歸計橘千頭。
夢連環,歌彈鋏,賦登樓。
黃雞白酒,君去村舍一番秋。
長劍倚天誰問?夷甫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11、汪宗臣《水調歌頭·候應黃鍾動》
候應黃鍾動,吹出百葭灰。
五雲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
彩雲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
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
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12、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裡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13、蘇舜欽《水調歌頭(瀟灑太湖岸)》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
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閒。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
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
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14、張孝祥《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
寄聲月姊,借我玉鑑此中看。
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
湧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雲冠。
漱冰濯雪,眇視萬裡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處,聞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
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
15、張孝祥《水調歌頭・雪洗虜塵靜》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16、元好問《水調歌頭·賦三門津》
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
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
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閒。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
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飛強射,有力障狂瀾。
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17、[ 宋 ] 朱敦儒《水調歌頭·中秋一輪月》
中秋一輪月,只和舊青冥。
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
是處登臨開宴,爭看吳歌楚舞,沈醉倒金尊。
各自心中事,悲樂幾般情。
燭摧花,鶴驚露,忽三更。
舞茵未卷,玉繩低轉便西傾。
認取眼前流景,試看月歸何處,因甚有虧盈。
我自闔門睡,高枕笑浮生。
18、[ 宋 ] 朱敦儒《水調歌頭·淮陰作》
當年五陵下,結客佔春遊。
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
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
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
楚雲驚,隴水散,兩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
長揖飛鴻舊月。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
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
19、[ 宋 ] 葉夢得《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
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
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
徙倚望滄海,天淨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
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
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20、[ 宋 ] 葉夢得《水調歌頭·何處難忘酒》
何處難忘酒,朱夏日偏長。
湖山地勝瀟湘,十裡芰荷香。
柳外新蟬驚晚,樓上疏簾重翠,簟枕晚生涼。
紈扇搖霜月,曲水泛流觴。
流年去,今古夢,幾千場。
虛名浮利,輸卻幾許好時光。
幸有碧雲深處,存取朱顏綠鬢,流落又何妨。
莫厭人間世,頻入醉中鄉。
21、毛澤東的《水調歌頭·遊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22、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