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詞牌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賞
水龍吟,詞牌名,又名:水龍吟令、水龍吟慢、鼓笛慢、小樓連苑、海天闊處、莊椿歲、豐年瑞等。
姜夔詞註:無射商,俗名越調。曾覿詞,結句有「是豐年瑞」句,名《豐年瑞》;呂渭老詞,名《鼓笛慢》;史達祖詞,名《龍吟曲》;楊樵雲詞,因秦觀詞起句,更名《小樓連苑》;方味道詞,結句有「伴莊椿歲」句,名《莊椿歲》。
據說,「水龍吟」最早是南北朝時北齊的一組古琴曲,《北齊書》卷二十九《鄭述祖傳》說:「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云: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當時以為絕妙。」漢馬融《長笛賦》云:「近世羌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故人們也以龍吟喻笛聲,南朝梁劉孝先《詠竹詩》曰:「竹生荒野外,梢雲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南北朝詩人庾信《對酒詩》:「數杯還已醉。風雲不復知。唯有龍吟笛。桓伊能獨吹。」
唐代君王出行有儀仗鼓吹,所奏樂曲有《龍吟聲》。《新唐書》(卷二十三)載:「大駕滷簿鼓吹,分前後二部。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鐃吹,四大橫吹,五小橫吹,總七十五曲。……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鉦小鼓、長鳴、中嗚。扛鼓十曲,……長鳴一曲三聲:一《龍吟聲》,二《彪吼聲》,三《河聲》。」《龍吟聲》是出行中吹打的一種儀仗樂。而在宮內娛樂時,也有類似的笛曲,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中有「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句,杜甫《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曰:「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掾(yuàn)曹乘逸興,鞍馬去相尋。能吏逢聯璧,華筵直一金。晚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除了宮廷音樂外,唐代民間也流傳著一種擊打樂《龍吟歌》。在唐人的理念中,龍與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龍吟喻水聲。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張祜《題李瀆山居玉潭》中用「一聽夜龍吟」比喻潭水聲。龍與水是不可分離的,所以很容易由《龍吟聲》或《龍吟歌》演變出《水龍吟》的曲名曲調。
對於水龍吟詞牌名的來源,毛先舒《填詞名解》認為源自李白詩「笛奏龍吟水」,陳元龍《片玉集注》認為源於李賀詩「雌龍怨吟寒水光」。對於最早使用該曲調填詞的人,一說是唐末五代時的道士呂巖;一說為宋代蘇軾;《御選歷代詩餘》[①]卷七十四則認為是柳永。經查呂巖有《水龍吟》詞:「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悟。愛河浪闊,洪波風緊,舟船難渡。略聽仙師語,到彼岸,只消一句。鍊金丹換了,凡胎濁骨。免輪迴,三塗苦。 萬事澄心定意,聚真陽、都歸一處。分明認得,靈光真趣,本來面目。此個幽微理,莫容易,等閒分付。知蓬萊自有,神仙伴侶。同攜手,朝天去。」若此詞果真為呂巖所作,則水龍吟詞最早的作者當為呂巖。
水龍吟詞牌名家作者甚眾,所以格律詞牌格律也頗為紛繁。《欽定詞譜》(卷三十)說:「此調句讀最為參差,今分立二譜。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以蘇軾詞為正格。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觀詞為正格。其餘添字、減字,句讀、押韻不同者,各以類列。此調之源流正變,盡於此矣。」
《欽定詞譜》兩譜共列水龍吟二十五體。
起句七字、次句六字的為第一譜,正體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以蘇軾詞《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註:
《欽定詞譜》曰:此調句讀最為參差,今分立二譜。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以蘇軾詞為正格。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觀詞為正格。其餘添字、減字,句讀、押韻不同者,各以類列。此調之源流正變,盡於此矣。此調前後段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前後段第九句五字,第十句四字。前結六字折腰,後結四字。宋人精於審音,添字減字、攤破句法,悉中律呂。其譜不傳,填者但以蘇詞、秦詞為式可也。此調前後段第九句以下,如譜內蘇詞,則前段五字一句、四字一句、六字一句,後段五字一句、四字兩句。秦詞則前段九字一句、六字一句,後段九字一句、四字一句,均為合格。此詞可平可仄參下類列八詞。惟趙長卿「酒潮勻頰」詞前段結句「聲」字平聲。秦觀「亂花叢裡」詞後段第二句"玉"字仄聲,宋詞如此填者堪少,故不注可平可仄。
變體一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以趙長卿《水龍吟·酒潮勻頰雙眸溜》為代表。此體與蘇軾詞的不同在於前段起句押韻,後段起句不押韻,第九、十句作九字一句。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二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後段各十一句、五仄韻。以楊無咎《水龍吟·西湖天下應如是》為代表。此體除前段第二句作折腰句法、後段起句仍押韻外,與趙長卿詞相同。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三為雙調一百零一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以趙長卿《水龍吟·天教佔得如簧巧》為代表。此體除前段第一句不押韻、後段結兩句減一字合作七字一句外與變體二楊無咎《水龍吟·西湖天下應如是》詞相同。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四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以姜夔《水龍吟·夜深客子移舟處》為代表。此體為蘇軾詞體,所不同之處在於換頭句藏短韻,後段結句用攤破句法作七字一句、六字一句。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五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以晁端禮《水龍吟·夜來深雪前村路》為代表。此體與蘇軾詞的不同在於將後段第六、七、八句由四字三句改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六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後段八句五仄韻。以趙長卿《水龍吟·煙姿玉骨塵埃外》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七為雙調一百零四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以趙長卿《水龍吟·韶華迤邐三春暮》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八為雙調一百零六字,前後段各九句、四仄韻。以秦觀《鼓笛慢·亂花叢裡曾攜手》為代表。
《欽定詞譜》:此添字《水龍吟》也,又兼攤破句法。前段第三、四、五句添二字攤破四字三句作九字一句、五字一句。第六、七、八句攤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後段第五句添一字。第六、七、八句亦攤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結句又添一字。若刪去添字,便與諸家無異矣,採入以備一體。以上九詞,皆前段第一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類列以備參考。
以起句六字、次句七字的為第二譜,正體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以秦觀詞《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一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以黃機《水龍吟·晴江滾滾東流》為代表。此體與秦觀詞的不同在於後段起句不押韻,結句為七字一句、六字一句。
變體二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二句六仄韻。以吳文英《水龍吟·有人獨立空山》為代表。此體與秦觀詞的不同在於換頭句藏一短韻,後段結為五字一句、四字兩句異。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三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以程垓《水龍吟·夜來風雨匆匆》為代表。此體與秦觀詞的不同在於後段第六、七、八句攤破四字三句改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四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六仄韻。以吳文英《水龍吟·望春樓外滄波》為代表。此體與秦觀詞的不同在於前後段第六、七、八句都攤破四字三句為五字一句、七字一句,而且換頭句藏一短韻。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五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以劉過《水龍吟·寄陸放翁》為代表。此體與秦觀詞的不同在於後結作七字一句、六字一句。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六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以吳文英《水龍吟·夜分溪館漁燈》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七為雙調一百零四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以葛立方《水龍吟·九州雄傑溪山》為代表。此體與秦觀詞的不同在於後段結句添二字。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八為雙調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二句四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以張雨《水龍吟·古來宰相神仙》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九位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以曹組《水龍吟·曉天穀雨晴時》為代表。此體與秦觀詞的不同在於後段第三、四、五句攤破四字三句為六字兩句。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二十)第二譜變體十格律及例詞
變體十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以趙長卿《水龍吟·先來天與精神》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十一為雙調一百零一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以趙長卿《水龍吟·淡煙輕靄蒙蒙》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變體十二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後段各十一句、四仄韻。以《高麗史·樂志》無名氏《水龍吟·洞天景色常春》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欽定詞譜》:此見《高麗史·樂志》,名《水龍吟令》,拋球樂隊舞曲也。亦與秦詞同,惟前後段第九句各減一字,後段結句添二字異。以上詞十三首,皆前段第一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類列以備參考。
變體十三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後段各十一句、四仄韻。以李之儀《水龍吟·晚風輕拂》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欽定詞譜》:此詞前段第一、二句作四字兩句、五字一句。按曹勳《松隱集》,《水龍吟》詞五首,前段起處皆與此同。又《梅苑》無名氏詞亦與此同,則知此體宋人亦間為之,採之以備一體。
變體十四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五平韻,後段九句五平韻。以辛棄疾《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欽定詞譜》:此詞見《稼軒集》,仿楚詞體,每韻下用一「些」字,採以備體。按:蔣捷《竹山詞》,《水龍吟》調,亦有仿此體者,因字句悉同,不另列。
變體十五為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以《高麗史·樂志》無名氏《水龍吟·玉皇金闕長春》為代表。格律與例詞對照如下:
《欽定詞譜》:此見《高麗史·樂志》,名《水龍吟慢》,與蘇詞、秦詞句讀全異,採入以備一體。
1.《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2.《水龍吟·古來雲海茫茫》【宋】蘇軾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裡,不可到。天台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於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餘。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乃蟬脫而去。其後,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於江陵,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元豐七年冬,餘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善吹鐵笛,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雲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清淨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雲駕、驂鳳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採,無言心許。八表神遊,浩然相對,酒酣箕踞。待垂天賦就,騎鯨路穩,約相將去。
3.《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宋】蘇軾
餘謫居於黃。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覺而異之,乃作此詞。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雲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豔歌餘響,繞雲縈水。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裡。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裡。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雲夢南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4.《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宋】蘇軾
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鬚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木落淮南,雨睛雲夢,月明風嫋。自中郎不見,桓伊去後,知孤負、秋多少。
聞道嶺南太守,後堂深、綠珠嬌小。綺窗學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雲杪。為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霜天曉。
5. 《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宋】章楶(章楶(1027年-1102年),字質夫,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名將、詩人。)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常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秀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沾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6.《水龍吟·次韻林聖予惜春》【宋】晁補之
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馳驟。幽葩細萼,小園低檻,壅培未就。吹盡繁紅,佔春長久,不如垂柳。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間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輕辜、芳醪經口。那知自是,桃花結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來風味,春歸時候。縱樽前痛飲,狂歌似舊,情難依舊。
7.《水龍吟·梨花》【宋】周邦彥
素肌應怯餘寒,豔陽佔立青蕪地。樊川照日,靈關遮路,殘紅斂避。傳火樓臺,妒花風雨,長門深閉。亞簾櫳半溼,一枝在手,偏勾引、黃昏淚。
別有風前月底。布繁英、滿圓歌吹。朱鉛退盡,潘妃卻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縞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
8.《水龍吟·放船千裡凌波去》【宋】朱敦儒
放船千裡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9.《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宋】辛棄疾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裡,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況有文章山鬥。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10.《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宋】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杆 一作:闌幹)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11.《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宋】辛棄疾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12《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宋】辛棄疾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髮西風,折腰五鬥,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13.《水龍吟·樽前花底尋春處》【宋】陸遊
樽前花底尋春處,堪嘆心情全減。一身萍寄,酒徒雲散,佳人天遠。那更今年,瘴煙蠻雨,夜郎江畔。漫倚樓橫笛,臨窗看鏡,時揮涕、驚流轉。
花落月明庭院。悄無言、魂消腸斷。憑肩攜手,當時曾效,畫梁棲燕。見說新來,網縈塵暗,舞衫歌扇。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徑,怕啼鶯見。
14.《水龍吟·春日遊摩訶池》【宋】陸遊
摩訶池上追遊路,紅綠參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閒,禁菸將近,一城絲管。看金鞍爭道,香車飛蓋,爭先佔、新亭館。
惆悵年華暗換。點銷魂、雨收雲散。鏡奩掩月,釵梁拆鳳,秦箏斜雁。身在天涯,亂山孤壘,危樓飛觀。嘆春來只有,楊花和恨,向東風滿。
15.《水龍吟·壽李長孺》【宋】吳泳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徹高堂曉。天然帶得,酒星風骨,詩囊才調。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繞遍,瑤階玉樹,如君樣、人間少。
未放鶴歸華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費幾,雁邊紅粒,馬邊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綬,鬨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閒博個,千秋不老。
16.《水龍吟·春恨》【宋】陳亮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17.《水龍吟·層巒疊巘浮空》【宋】葛長庚
層巒疊巘浮空,斷崖直下分三井。蒼苔路古,鹿鳴芝澗,猿號松嶺。露浥鳳簫,煙迷枸杞,綠深翠冷。笑攜筇一到,登高眺遠,是多少、仙家景。
長念青春易老,尚區區、枯蓬斷梗。人間天上,喟然俯仰,隻身孤影。世事空花,春心泥絮,此回還省。向瓊臺雙闕,結間茅屋,坐千峰頂。
18.《水龍吟·曉霜初著青林》【宋】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悽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19.《水龍吟·寄袁竹初》【宋】張炎
幾番問竹平安,雁書不盡相思字。籬根半樹,村深孤艇,闌幹屢倚。遠草兼雲,凍河膠雪,此時行李。望去程無數,并州回首,還又渡、桑乾水。
笑我曾遊萬裡。甚匆匆、便成歸計。江空歲晚,棲遲猶在,吳頭楚尾。疏柳經寒,斷槎浮月,依然憔悴。待相逢、說與相思,想亦在、相思裡。
20.《水龍吟·春晚留別故人》【宋】張炎
亂紅飛已無多,豔遊終是如今少。一番雨過,一番春減,催人漸老。倚檻調鶯,捲簾收燕,故園空杳。奈關愁不住,悠悠萬裡,渾恰似、天涯草。
不擬相逢古道。才疑夢、又還驚覺。清風在柳,江搖白浪,舟行趁曉。遮莫重來,不如休去,怎堪懷抱。那知又、五柳門荒,曾聽得、鵑啼了。
21.《水龍吟·短衣匹馬清秋》 【金】王渥
短衣匹馬清秋,慣曾射虎南山下。西風白水,石鯨鱗甲,山川圖畫。千古神州,一時勝事,賓僚儒雅。快長堤萬弩,平岡千騎,波濤卷,魚龍夜。
落日孤城鼓角,笑歸來,長圍初罷。風雲慘澹,貔貅得意,旌旗閒暇。萬裡天河,更須一洗,中原兵馬。看鞬橐嗚咽,鹹陽道左,拜西還駕。
22.《水龍吟·少年射虎名豪》【金】元好問
少年射虎名豪,等閒赤羽千夫膳。金鈴錦領,平原千騎,星流電轉。路斷飛潛,霧隨騰沸,長圍高卷。看川空谷靜,旌旗動色,得意似,平生戰。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軍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聲自遠。蓋世韓彭,可能只辦,尋常鷹犬。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主要參考資料:
《欽定詞譜》,【清】王奕清等編纂,孫通海 王景銅 校點,學苑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百度百科、古詩詞網等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