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泉
巴文化是從古至今的始源於巴人巴國、植根於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厚重燦爛的地域文化,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按照「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大力傳承弘揚巴文化,充分挖掘巴文化優質歷史資源,推動巴文化優秀價值的當代型轉化。
深化巴文化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思想資源。據《山海經》載:「西南有巴國,太皥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巴先民是中華民族的源頭之一。巴文化與蜀文化、楚文化、吳文化有密切關係,影響川渝陝鄂黔滇等地。巴蜀圖語密碼難解,巴人神話瑰麗飛揚,巴國銅器古樸精巧,巴人技藝巧奪天工,巴地樂舞驚心動魄。巴文化歷史悠久,內涵神奇豐富,迫切需要匯集多學科多專業深入研究,建設巴文化研究資料庫、雲平臺,構建巴文化特有的思想文化體系、認知識別體系、文脈傳承體系、遺產保護體系、文創研發體系、藝術生產體系,以創新推動巴地區域經濟社會與文化整合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巴文化力量。
弘揚巴文化精神,為思想道德建設貢獻價值範式。古代巴人生活在深山險谷而能「棧道千裡,無所不通」,其堅韌開拓、勤勞智勇令人驚嘆;武王伐紂,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其英勇豪放、士氣威武令人感佩;巴蔓子將軍「巴國疆土不可分,人臣豈能私下割城。吾寧可一死,以謝食言之罪。」言畢乃自刎,以頭授楚使,其忠勇愛國、捨生取義令人動容。巴文化所體現出來的「忠勇信義」核心價值,於國家講忠誠,於徵戰講勇武,於社會講信用,於朋友講情義。其精神內核使這塊土地誕生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有如精神基因,化為人格標杆,一直滋養著這方土地,成為巴人忠誠乾淨擔當的心性冶煉和價值追求。
創作巴文化作品,為群眾文化生活豐富精神養料。巴蜀、巴渝、巴楚這方土地將剛柔、實虛、豐約、動靜、張弛等藝術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美輪美奐,催生著無窮的藝術創造力。激起「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思緒,展現「未覺巴山異故鄉」的情懷,暢想「不及巴山聽猿夜」的時光,描繪「清風斂霽入巴山」的優美,抒發「春江半是巴山雪」的壯麗。以藝術創新精神探究和體現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神秘的地理文化趣味、飄逸的文化想像才情、超拔的人文精神情懷、內斂的敘述表達張力、敦厚的真善仁義風範的巴文化美學精神,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精品,講好巴文化故事,展示巴文化魅力,構築堪與大巴山頂媲美的文藝高峰,為豐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
拓展巴文化產業,為增強綜合實力發揮競爭優勢。巴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文化生產資料獨具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文化產業拓展資源配置空間,激活創意生產能量,為巴文化與紅色文化的場景再現、歷史體驗、心靈感悟、認知深化,營造旅遊休閒、演藝觀賞、視聽娛樂、閱讀學習、虛擬成像、競技遊藝、美食消費等產品生產與服務環境。形成具有巴文化與紅色文化內容與形式的現代文化旅遊、影視演藝、書畫收藏、民間工藝、非遺生產性保護等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搭建立足巴地、放眼全球、跨界融合、協調發展的研發創新、產權交易、資源共享等平臺,推動巴文化產業與紅色文化旅遊業、生態康養產業等做強做優做大,不斷提升巴文化區域綜合競爭實力。
擴大巴文化交流,為全面開放合作展現獨特魅力。蜿蜒在大山叢中的米倉古道、荔枝古道、棧道、船道打通山裡山外,連接南北絲綢之路,顯示出歷代巴人渴望交流、融入世界的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巴文化之所以淵源流傳、充滿活力,就在於一直致力於突破山川封閉、洞開門戶、海納百川,具有開放式、包容型秉性。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為巴地全面開放合作搭建了巨大的發展平臺。身處長江流域的廣袤巴地,資源富集、人文獨特,迫切需要跨區域、跨行業合作,攜手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國際黃金旅遊帶,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友好城市深度合作,加強巴文化「走出去」,充分展示展現展演巴文化的獨特魅力,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