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厚重燦爛 探巴文化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

2020-12-20 中國新聞..

  □李明泉

  巴文化是從古至今的始源於巴人巴國、植根於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厚重燦爛的地域文化,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按照「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大力傳承弘揚巴文化,充分挖掘巴文化優質歷史資源,推動巴文化優秀價值的當代型轉化。

  深化巴文化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思想資源。據《山海經》載:「西南有巴國,太皥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巴先民是中華民族的源頭之一。巴文化與蜀文化、楚文化、吳文化有密切關係,影響川渝陝鄂黔滇等地。巴蜀圖語密碼難解,巴人神話瑰麗飛揚,巴國銅器古樸精巧,巴人技藝巧奪天工,巴地樂舞驚心動魄。巴文化歷史悠久,內涵神奇豐富,迫切需要匯集多學科多專業深入研究,建設巴文化研究資料庫、雲平臺,構建巴文化特有的思想文化體系、認知識別體系、文脈傳承體系、遺產保護體系、文創研發體系、藝術生產體系,以創新推動巴地區域經濟社會與文化整合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巴文化力量。

  弘揚巴文化精神,為思想道德建設貢獻價值範式。古代巴人生活在深山險谷而能「棧道千裡,無所不通」,其堅韌開拓、勤勞智勇令人驚嘆;武王伐紂,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其英勇豪放、士氣威武令人感佩;巴蔓子將軍「巴國疆土不可分,人臣豈能私下割城。吾寧可一死,以謝食言之罪。」言畢乃自刎,以頭授楚使,其忠勇愛國、捨生取義令人動容。巴文化所體現出來的「忠勇信義」核心價值,於國家講忠誠,於徵戰講勇武,於社會講信用,於朋友講情義。其精神內核使這塊土地誕生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有如精神基因,化為人格標杆,一直滋養著這方土地,成為巴人忠誠乾淨擔當的心性冶煉和價值追求。

  創作巴文化作品,為群眾文化生活豐富精神養料。巴蜀、巴渝、巴楚這方土地將剛柔、實虛、豐約、動靜、張弛等藝術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美輪美奐,催生著無窮的藝術創造力。激起「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思緒,展現「未覺巴山異故鄉」的情懷,暢想「不及巴山聽猿夜」的時光,描繪「清風斂霽入巴山」的優美,抒發「春江半是巴山雪」的壯麗。以藝術創新精神探究和體現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神秘的地理文化趣味、飄逸的文化想像才情、超拔的人文精神情懷、內斂的敘述表達張力、敦厚的真善仁義風範的巴文化美學精神,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精品,講好巴文化故事,展示巴文化魅力,構築堪與大巴山頂媲美的文藝高峰,為豐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

  拓展巴文化產業,為增強綜合實力發揮競爭優勢。巴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文化生產資料獨具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文化產業拓展資源配置空間,激活創意生產能量,為巴文化與紅色文化的場景再現、歷史體驗、心靈感悟、認知深化,營造旅遊休閒、演藝觀賞、視聽娛樂、閱讀學習、虛擬成像、競技遊藝、美食消費等產品生產與服務環境。形成具有巴文化與紅色文化內容與形式的現代文化旅遊、影視演藝、書畫收藏、民間工藝、非遺生產性保護等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搭建立足巴地、放眼全球、跨界融合、協調發展的研發創新、產權交易、資源共享等平臺,推動巴文化產業與紅色文化旅遊業、生態康養產業等做強做優做大,不斷提升巴文化區域綜合競爭實力。

  擴大巴文化交流,為全面開放合作展現獨特魅力。蜿蜒在大山叢中的米倉古道、荔枝古道、棧道、船道打通山裡山外,連接南北絲綢之路,顯示出歷代巴人渴望交流、融入世界的堅強意志和博大胸懷。巴文化之所以淵源流傳、充滿活力,就在於一直致力於突破山川封閉、洞開門戶、海納百川,具有開放式、包容型秉性。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為巴地全面開放合作搭建了巨大的發展平臺。身處長江流域的廣袤巴地,資源富集、人文獨特,迫切需要跨區域、跨行業合作,攜手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國際黃金旅遊帶,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友好城市深度合作,加強巴文化「走出去」,充分展示展現展演巴文化的獨特魅力,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地域文化的當代價值
    所謂地域文化,就是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現的一種文化類型,是某一地域由於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而呈現出的一種有別於其他地區文化風貌的一種文化形態。地域文化是最能體現一個空間範圍內人的特點的文化類型。一般來講,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且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它包括在這一地域所產生的經濟體系、社會組織、宗教信仰、民俗傳統、價值觀念等。
  • 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中華文明賦予我們的世界觀和以此處理複雜事變的能力,是支撐這個大文明數千年發展的內在力量 近代歷史學家就中國歷史文化的三大特徵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地域遼闊,人口繁盛,先民何以開拓至此?第二,民族同化,世界少有,何以融合至此?第三,歷史長久,連綿不斷,何以延續至此?歷史學家說,從這三個特徵來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必然有一偉大的力量寓於其中。這個力量是什麼?
  • 試論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價值意義
    可以講,茅臺作為一個走向國際舞臺的品牌,在新時代賦能新價值不但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是迫在眉睫、時不我待。在茅臺原有品牌價值基礎上,增加地域文化和傳統歷史文化的內容,應是其新賦能、新探索的建設「文化茅臺」的重要課題之一。
  • 江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價值
    為此,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十三屆學術大會暨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大會文學與歷史學專場召開,大會就「江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價值」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來自江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圍繞「江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價值」這一主題,聚焦理論熱點,跟蹤實踐前沿,開展學術研討,交流最新成果。此次會議共評出獲獎論文40篇,其中一等獎11篇,二等獎29篇。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樊和平、南京大學教授範金民、南通大學教授周建忠等專家在會上作主旨報告。
  • 弘揚巢湖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巢湖文化源遠流長,彰顯合肥地域歷史的厚重。巢湖流域是有巢氏地望,北京世紀壇和百帝宮將有巢氏列為中華第一人文始祖;距今40萬年的和縣猿人和20萬年前的銀山智人的出土,證明這一帶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凌家灘遺址的發掘,因其已具備城市雛形而將中華城市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這些既是巢湖文化的重要名片,更奠定了它在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 當代地域建築文化分析
    作為城市和建築個性的地域文化特徵有逐漸衰落和消失的危險。在全球化語境下,如何保護、發展和創新地域建築文化成為當代建築文化的使命。近年來,全球化問題亦被建築界所重視,它成為我們觀察思考建築問題的現實背景和切入點,國內各類建築刊物相關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地方建築」,「地區建築」,「地域建築」通常被視為相同概念。
  • 學界聚焦浙學及其周邊區域學術 共探傳統文化當代價值
    浙江省社科聯供圖中新網杭州8月2日電(錢晨菲 徐翹楚)1日,「浙學論壇2020:浙學及其周邊·區域學術與共同價值研討會」在浙江杭州舉行。聚焦浙學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實質等議題,90餘位專家學者共探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浙江誕生了呂祖謙、王陽明等傑出代表人物,形成了以南宋的事功學、明代的心學等為代表的浙學。
  • 學苑論衡:加強地域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自然地理範圍內經過長期歷史發展形成的、為當地人民所熟知和認同、帶有地域文化符號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在中華大地,多種多樣的優秀地域文化一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地域文化歷來是中華文化宏大畫卷中的燦爛一頁,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不斷傳承和發展的文化寶藏。從歷史上看,中華文化很早以前就是在廣闊的地理空間形成的,其中包括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域等不同自然地理空間。
  • 遼寧地域文化專欄|謳歌時代楷模 弘揚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子系統,有著歷史和時代賦予的特定蘊涵與寶貴价值,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在「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新時代,優秀地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意義非凡。
  • 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新探
    原標題: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新探 這五個「和」字,可視為普洱茶文化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茶樹起源的搖籃在普洱市   聞名中外的普洱茶,主要產地在中國思普區、西雙版納,今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唐南詔時的「銀生節度」轄地,清代時稱普洱府。清代呈送朝廷的普洱貢茶即加工於此。   茶樹起源於第三紀寬葉木蘭,這一觀點已為學術界公認。
  • 藝術轉化:地域文化符號在當代藝術中的建構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合肥站藝術家在整體上都有對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將繪畫探索與地域文化精神結合起來,促進並生成本土地域文化符號以實現藝術轉化。本文旨在探討展覽作品是怎樣在如此系統的文化生態框架下分解本土地域文化,並從中提煉出類型豐富、具體實在的文化符號,將其與當代價值緊密結合的。
  • 人民日報學苑論衡:加強地域文化研究
    &nbsp&nbsp&nbsp&nbsp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自然地理範圍內經過長期歷史發展形成的、為當地人民所熟知和認同、帶有地域文化符號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在中華大地,多種多樣的優秀地域文化一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地域文化歷來是中華文化宏大畫卷中的燦爛一頁,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不斷傳承和發展的文化寶藏。
  • 彰顯敦煌文化的時代價值
    普通社會群體是敦煌文化創造的主要參與力量和主體接受對象,這也是敦煌文化能夠形成並得以長期堅持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二 敦煌文化集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佛教文化於一身,歷史底蘊雄渾厚重,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 黃河文化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根植於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同時強調,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文化自信的提出,彰顯了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以及自身走向的自信,使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增強了傳統血脈、文化底蘊和價值底氣。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 堅持文化自信 振興地域文化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博大精深,內涵極其豐富。其中,地域文化無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範圍內,經過長期歷史過程形成的,為當地人民所熟知、所認同,帶有地方文化符號特點的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其包括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習俗等諸方面。
  • 貴州專家談:挖掘優質地域文化 助力踐行核心價值
    所謂認同,是接受貴州這塊山地給予的一切,無論是它的貧瘠還是苦難,將其變為一種動力;所謂轉化,是將攜來的文化因子落地生根,在對比和差異性中實現創造性轉化。  汪文學: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結合起來,與中國人的精神傳統聯繫起來,與貴州地域文化資源聯繫起來。我們討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為了發掘精神傳統的現代價值,揭示當代精神的歷史根源和貴州地域文化資源。
  • 巴文化:一顆鑲嵌在華夏文明中的璀璨明珠
    1900多年前置縣建制,楚漢爭戰古蹟至今猶在,三國張飛厲兵牟陽城,唐太子李賢攻書章懷山,初唐文學家王勃遊歷柳津渡,盛唐彩雕摩崖石窟名揚華夏……始源於巴人巴國、根植於巴山蜀水的巴文化,厚重燦爛,源遠流長,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楊平:地域文化的當代設計研究是我的使命
    同樣,地域面貌和國家形象也需要設計服務,這也是地域文化設計的價值所在」,近日,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楊平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採訪時這樣談到。「現在國產動畫片在這方面做的功課越來越少了,希望將來的小孩子能夠接受到更多一些這樣的傳統文化教育」,楊平感慨道。  在進一步的交流過程中,楊平表示,自己其實是想通過這個動漫項目來傳播自己對於地域文化振興的當代設計的一些看法。
  • 第三屆徽文化論壇暨「安徽地域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舉辦
    11月7日,由安徽省社會主義學院主辦的第三屆徽文化論壇暨「安徽地域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傳承」學術研討會在合肥召開。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發來賀信。長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萬曙作題為《皖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建構》主旨演講。會議圍繞主題,從安徽地域文化的內涵與當代價值,傳承優秀文化、建設美好安徽,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三個方面進行了研討。會議指出,通過學習交流研討,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開展統戰工作的豐富營養,安徽地域文化富有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當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