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房子是真的不好賣了,奇哥有幾個切身感受:首先,中介在朋友圈發的廣告多了,而且基本用的文案都是,「優質低價好房新出,比市場價低10-15萬,房子不等人,先到先得」;
其次,接到售樓處的電話較前兩個月多了,而且很多置業顧問承諾「到店有禮,絕不讓你空跑」,其目的就是一個,提高到訪率!據悉,當下市場處於低迷期,很多公司不僅考核出單量,多數管理者對到訪率也有要求,很多員工沒有辦法,只得自己想辦法,用禮品吸引看房者到訪。
再者,最近媒體多次報導,很多地方的樓盤又開始玩起兩年前的低俗營銷了,昨天一個樓盤因為請了胸模作戶型展示,就刷爆了朋友圈,被批低俗的背後其實還是購房者持理性觀望,房子壓根不好賣了,才出此下策。
此外,有媒體爆料稱,河北某知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要求非銷售員工參與到公司的房源銷售中來,沒有業績的員工將會被納入淘汰序列。據知情人爆料,該公司還會給員工辦理集體戶口,以規避限購政策。這是繼「恆大全員賣房」之後,又一家公司被爆出使用同樣的方式提高銷售業績。
事實的確如此,上半年市場還是一片火熱,到了下半年基本上所有的熱點城市都陸陸續續已經熄火了:5、6月份時二三線城市不僅一天一個價,且「萬人搖號搶房」屢見不鮮,用一句話形容最為貼切「很多人不是在搶房就是在去搶房排隊的路上」,上至88下至13歲,只要能用得上的名額購房者都會想盡一切辦法用上,最終還是想提高搖號中籤率。反觀現在呢?從一線到四五線城市,市場基本處於「半死不活」狀態:據人居智庫數據,今年十月北京、深圳等十個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為3.9萬套,創四年來的新低;超過半數的三四線城市,房價已經由上漲轉為橫盤了,成交量近2個月基本都出現了縮水,有個別城市甚至攔腰暴跌。
不僅如此,最近一段時間很多業內曾經堅定不移的「看多」者已經調轉槍頭「改口」了,開始加入「看跌」大軍了,經濟學家金巖石便是其中之一。眾所周知,金巖石曾經是誓死不休的多軍將領,他曾冒天下之大不韙高喊出「北上廣深房價賣不到單價每平米30萬元,是深圳開發商的恥辱」,沒少挨廣大網友的唾沫星子。
但是最近2年,老金的觀點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先是在去年6月份時直言不諱到,未來三年內,賣掉所有投資性房產,不問價格。他認為未來中國也只有極少數的城市具備投資價值,90%的城市房價都會下跌!
近日在深圳的一場活動上,金老師又發表了演講,歸納起來他的演講核心觀點是:1,中國房地產已經進入了十字路口,不能隨便亂買了。2,下一輪房地產周期,依然能上漲的中國城市不會超過20個。3,只有3種城市還能夠繼續上漲,深圳廣州顯然還在其中。4,創新型城市一定是房價高的城市!說房價高就會抑制創新的觀點是錯的!
金巖石「改口看跌」釋放了哪些信號?首先,雖然沒有此前的觀點那麼激進,但是從字裡行間依然能看出這個曾經的「看漲派」,如今已經妥協了,對於後市也持謹慎不樂觀態度了;其次,對於投資者,雖然老金嘴上說房地產還有投資機會,但是他也說了可供投資的區域不多,他的核心觀點顯然是讓大家都謹小慎微起來;再者,從其話語中我們能窺視到,當前市場環境真的很惡劣,多數樓市已經熄火轉涼這是事實,未來能投資的城市不會太多,且需要的投資門檻也會相對拉高更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這意味著,類似過去兩年所有人都能跟風投資炒房坐等發財的「撿錢時代」徹底一去不復返了。
未來房地產還能投資嗎?答案肯定是能,專家的言論以及種種信號顯示,房地產投資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但這不表示房地產投資的時代結束了。奇哥一直強調,房子有居住屬性,但同時也兼具投資和金融屬性,這是全世界房地產的共識,發達國家房地產也有投資金融屬性,他們的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能沿著正常邏輯發展,一方面是他們投機炒房的少,另一方面是稅收合理,持有房產負擔較重,民眾不以房多為榮,反以房多為累;再者就是,他們的優質金融投資產品較多,股票債券等投資渠道才是多數人的選擇,這一點中國不同,統計顯示中國居民部門75%的資產是以房產呈現的。
那麼未來哪些城市更值得投資呢?奇哥一直規勸三四線及其周邊城市的投資客,不僅不能再加碼了,更應該擇機逃離,原因我已經分析過很多次了,棚改踩剎車、人口逐年流失、產業發展滯後、新房庫存高壓(多數足夠賣4年之久)、購房需求塌陷等,即便是眼下統計數據依然顯示,有些三四線城市仍然呈上漲態勢,但這裡的房產依然不值得大量持有,尤其是往後幾年房地產稅一旦真正出臺,對這類城市的大部分房產來說才是災難的開始;
一二線城市的房產就都值得投資嗎?並非如此。首先,未來屬於房地產的投資機會一定在大城市,理由同上,大城市資源多,人口多,土地少,購房、租房需求旺盛,這些支撐房價上漲的基本面較三四線城市強勁。但並不是說大城市的房產都值得買入,這同樣需要根據人口、地段、交通等資源配比來細分比較,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大概率都屬於優質資產,中長期只漲不跌。其次,中國城市的發展模式越來越清晰,未來大城市會越來越向外擴大,發展成城市圈、城市群,小城市因為人口流失等原因,房子只會回歸到住人屬性。
知名經濟學家巴曙松曾斷言,中國未來最有前途的城市就是「3+6」:環北京、環上海、環深圳等3大城市圈和南京、合肥、武漢、長沙、重慶、成都等6大城市,將成為未來中國城市的主力格局,竊以為非常有道理。
無獨有偶,地產大佬餘英也說過,未來一二線特別是北上廣深以及杭州、南京、武漢、成都、鄭州、長沙、廈門等城市,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將伴隨城市化、產業振興一起繼續大發展。在未來15年內,如果讓其選擇的話,他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投資「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