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 | 壺口鬥鼓展黃河兒女豪情 宜川文化旅遊走出新路徑

2020-09-24 延安發布

未來網宜川9月24日電(記者 謝青)「與天高驅鬼神浪花翻卷戰鼓聲,育天地響百年大河濤濤黃土情。」壺口鬥鼓是黃河沿岸民間獨特的一種文化藝術形式,源於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旁,流傳於黃河壺口沿岸一帶。

「壺口鬥鼓是陝西的傳統特色文化,不能丟。」地道的陝西漢子姚續伍有著黃土高原人的樂觀奔放,在他看來,鬥鼓正是表現了黃河兒女徵服困難的豪情。

為了將壺口鬥鼓傳揚下去,在陝西壺口瀑布景區,姚續伍帶領一批當地村民組成鬥鼓隊。在光未然、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的音樂下,為各地遊客表演著傳統的壺口鬥鼓,豐富的歷史文化也為陝西省宜川縣旅遊發展注入了文化內涵。

  

壺口鬥鼓表演

  

村民組建壺口鬥鼓隊 黃河岸邊做好文化傳承


壺口鬥鼓歷史悠久,在黃河壺口沿岸成為獨特的民俗文化。自小,姚續伍就十分喜歡壺口鬥鼓。配合著鼓點節奏,可以作出舞蹈、武術等各種表演動作。

「不要看鬥鼓中只有鼓鑔鑼三件,卻能打出大自然的風雨雷電,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豐富的鬥鼓音樂讓姚續伍著迷,隨著深入地了解,他越來越感受到壺口鬥鼓的魅力。

傳統的鬥鼓是一鼓對一鑔,姚續伍向記者介紹說,鬥鼓的方式是群鑔齊鳴,眾鼓爭威,鬥鼓者結合鼓點節奏場面變化,作出種種舞姿身段。一隊鼓手奮勇挑戰,另一隊鼓手立即作出回應,用驚天動地的鼓聲應戰,最後鬥鼓在一方取勝的歡快氣氛裡緩緩的落下帷幕。

為了傳承老一輩人留下的鬥鼓文化,作為鬥鼓協會會長的姚續伍組成了一支160多人的鬥鼓隊,創造出各種「胸前空翻、單翻、雙翻」等新式技藝,帶領農民演員進景區、出陝西等多次表演。

壺口鬥鼓同樣也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2004年宜川縣壺口鎮政府宣傳動員各村男女老少學練古老的鬥鼓藝術,把古人流傳多年而遺失的民間文化遺產挖掘整理出來,並提高改進。

現在,宜川鬥鼓隊的隊員都來自於壺口鎮各村的百姓,在十多年的壺口鬥鼓隊的演出中,不斷受到觀眾的喜愛和讚揚。在壺口當地,逢年過節時依舊有大大小小的鬥鼓表演,以此來活躍農村文化生活。

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宜川縣委副書記、縣長任建新告訴未來網記者,在保護和傳承黃河文化方面,宜川縣正在加強文化挖掘整理,壺口鬥鼓就是其中之一。不僅保存歷史風貌,更要留住文化之「根」。

  

陝西壺口瀑布(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加大遺址保護修復 引入旅遊集團布局新篇章


宜川擁有馳名中外的4A級風景名勝區黃河壺口瀑布、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秋林遺址、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2個3A級景區,以及鳳翅山牡丹園、文峰塔等一批人文自然景點,為陝北旅遊的重要節點。

「對於歷史景點修復,主要通過搜集文獻資料、徵集歷史文物、進行考古挖掘、聽取老人講述、召集專家座談等方式。」據任建新介紹,宜川正在多措並舉深入發掘整理民間傳說、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抗戰文化、農耕文化、河船文化、根祖文化的地域特色黃河文化。

此外,宜川還加大遺址保護修復,配合中國社科院、陝西省考古院對龍王辿古人類遺址、蟲坪塬西周古墓群等進行挖掘保護,對石堡寨、蟒頭山、盤古山等進行保護開發。

據了解,2016年陝旅集團與宜川縣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壺口文旅公司,立足壺口資源優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堅持旅遊與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以縣內最著名的壺口瀑布景區為例,宜川縣引進了陝旅集團,推進黃河壺口文化景區建設,壺口景區南北遊客服務中心、觀瀑舫酒店改造、古渡口小鎮、區間車、4D影院等項目建成運營。將《黃河大合唱》進行常態化演出,壺口景區接待能力、文化內涵、服務水平都顯著提升。

「陝旅集團以『旅遊+』為突破,積極培育旅遊新產品、新業態,形成以『王』字型骨架布局的全省文化旅遊重大項目新格局。」陝旅集團壺口文旅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宣表示,其中陝西壺口景區與聖地河谷、聖地大劇院、文安驛同屬於陝北「一橫」大型文化旅遊板塊。

  

陝西壺口瀑布


民俗文化豐富多樣 為宜川旅遊注入新活力


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在上、中、下遊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積累。陝西是河湟文化、河套文化和中原文化交匯之地,歷史底蘊和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程度位於黃河流域省份前列。

宜川民俗文化同樣豐富多彩,這裡有優美俊秀的宜川胸鼓,有彪悍威武的壺口鬥鼓,有喜聞樂見的宜川蒲劇,分別為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據統計,宜川全縣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宜川剪紙、宜川豬肉苦勒製作技藝、宜川稠酒製作技藝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0項,豐富的民俗文化也為宜川旅遊發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已累計發展賓館酒店、特色農家樂、旅遊商店、旅行社455家,旅遊專業村4個、購物中心6個、蘋果觀光採摘園50餘處,旅遊從業人員達到1.26萬人。

任建新告訴記者,2019年宜川縣實現累計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2.2%,其中檢票遊客215萬人次,同比增長7.4%,門票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8.8%,旅遊綜合收入為27億元,同比增長10.84%。

  

宜川胸鼓  

「宜川文旅資源極為豐富,文旅產業發展潛力無限。」背靠黃河,西北大學絲路研究院副院長席會東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保護好黃河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好黃河故事,挖掘黃河文化資源,延續黃河歷史文脈,這絕不是宜川縣、陝西省一家的事。

席會東認為,陝西應該充分發揮濃厚的黃河文化優勢,與沿黃其他省份展開密切協作,互取經驗,優勢互補,共同推進黃河沿岸經濟、文化、旅遊等產業的發展。

此外,席會東還說:「陝西是盛世文化、絲路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根脈文化,五大文化的布局區,這中間有四大文化都與黃河密切相關,因此講好陝西故事,實際上就是黃河故事。」

「陝西還應該梳理挖掘本地區厚重的黃河文化遺產,來讓中國人重拾文化自信,讓中國人的腳步輕盈起來,心胸開闊起來,心靈充實起來。」席會東表示,重現唐盛唐時期文化的自覺和自信,這也能滿足國家發展升級和民眾消費升級的需求。


來源:未來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壺口鬥鼓展黃河兒女豪情 宜川文化旅遊走出新路徑
    未來網宜川9月24日電(記者 謝青)「與天高驅鬼神浪花翻卷戰鼓聲,育天地響百年大河濤濤黃土情。」壺口鬥鼓是黃河沿岸民間獨特的一種文化藝術形式,源於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旁,流傳於黃河壺口沿岸一帶。「壺口鬥鼓是陝西的傳統特色文化,不能丟。」
  • 壺口鬥鼓|湧來萬島排空勢,卷作千雷震地聲
    壺口鬥鼓是陝西民間傳統鼓舞藝術中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源於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旁,流傳於陝西省宜川縣黃河沿岸的壺口鄉、高柏鄉一帶。 據《宜川縣誌》記載,壺口鬥鼓過去稱賽鑼鼓,慣稱「大家俱」。有大鼓、大鑔、大鑼三件,打起來音響宏遠。
  • 黃河之水天上來:騎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千裡黃河一壺收,奇景只有延安宜川有!   如果說,黃帝陵是莊嚴的,是靜穆的,是一位深沉睿智的長者,那麼當你走到壺口瀑布,便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感嘆:黃河啊!母親!
  •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黃河文化圓桌座談會在宜川舉行
    中國網宜川9月19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延續歷史文脈,9月19日,黃河文化圓桌座談會在宜川縣壺口瀑布景區舉行。這些文化豐富多彩,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宜川縣委書記左懷理在座談上介紹,近年來宜川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全力推進規劃引領、造林綠化、水土保持、汙染治理、產業發展五大工程,持續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
  • 宜川如意詩詞一百首(薛志鵬、曹汝華、劉繼承、張吉強)
    砥礪躬耕中國夢,人生怎可負韶華。黃河夢筆歌諸夏,除夕吟詩寄百川。馬縱延宜新氣象,龍騰如意到春天。壺口狂濤震九州。心念岸西如意事。悠悠。常夢黃河滾滾流。瘟疫卷全球,慨嘆夷人戰未休。斧地闢天盤古在。曹劉。早定宜川萬載謀。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文化館:在這裡,縱覽黃河千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東營報導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媒體行採訪團來到東營黃河文化館,縱覽黃河的千年歷史底蘊,探尋黃河的前世今生。
  • 九曲黃河入秦來 生根鑄魂凝力量 「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
    為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展示黃河流域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舉措、新實踐,中央網信辦傳播局組織開展「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奔騰陝西譜新篇」作為陝西段活動,將於9月18日至9月22日在延安、韓城、渭南等地落地展開。
  • 慶祝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畫說宜川」油畫寫生作品展在宜川縣盛大...
    、太行山美術館、《當代美術》、作者畫廊、70油畫公社、宜川縣文化館、宜川縣博物館、宜川縣文體活動中心、宜川縣旅遊事業服務中心、宜川縣廣播電視臺、宜川縣龍王辿遺址文物管理所等協辦的「畫說宜川」油畫寫生作品展開幕儀式在宜川縣美術館隆重舉行。
  • 「中國夢·黃河情」表裡山河,在這裡「黃河交響曲」奏響最強音
    綿延的黃土高原與奔流激蕩的黃河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浩浩黃河水,在山西省境內流程九百多公裡,無數美麗的故事被這條母親河串聯起來。在三晉大地上形成了無數蔚為壯觀的黃河勝景,孕育出獨特的黃河風情。碩果豐收的金秋時節,「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西,探尋新時代三晉大地與黃河的故事。
  • 莫言:壺口岸邊話黃河
    10月29日清晨,記者在延安壺口瀑布旁見到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身穿軍大衣、頭戴灰色鴨舌暱帽,身材高大魁梧。10月28日,莫言來到了陝西宜川黃河壺口,實現了他多年來的夙願。看到黃河壺口瀑布,尤其在乘坐直升機俯瞰公裡以內的黃河之後,莫言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有對黃河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深刻思考,也有對未來黃河良好生態環境的美好期盼。「此次初見壺口感到很是震撼。儘管從影像、圖片、文字等資料已經了解過了壺口,但是此次親臨實地、直接面對壺口,感覺還是心潮激蕩,真實地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偉大力量,也感受到了黃河與我們中華民族在精神上、氣質上的密切聯繫。」
  • 細說壺口瀑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黃河!
    暢遊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壺口瀑布,是整條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號稱「黃河奇觀」,其奔騰洶湧的氣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 徐州大梁俱樂部壺口岸邊齊唱「保衛黃河」
    ,情義徐州傳九州」黃河千人大合唱文藝匯演再次唱響陝西壺口瀑布。、副總經理馬衛東致辭來自徐州市的優秀文藝愛好者、藝術團等300餘人,在黃河母親河畔,放聲高歌、盡情舞動,用激情洋溢的演出,展顯新時代中老年蓬勃的精神面貌和風採。
  • 「中國夢·黃河情」萬裡黃河譜華章
    從青海高原到渤海之濱,黃河穿峽谷、越高原,奔流向東。近日,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歷時十天,行經山西、河南、山東三省,探黃河兩岸之新貌,感大河上下之巨變。
  • 生活隨筆:西安旅遊黃帝陵、黃河壺口、延安
    01黃帝陵祭拜,紅色根據地延安之行是我這次西安旅遊的重要項目,而黃河壺口因為夾在這條線路之中,所以順道去了。做為山西人站在黃河壺口的陝西一側觀看壺口瀑布的壯觀,老實說有點慚愧,這也應了遠處的景色才是風景的那句話吧。
  • 致良知四合院:鋼琴協奏曲《黃河》:黃河情,中國
    黃河壺口瀑布「黃河 」之於中華兒女,就如同亞馬孫河對於巴西人,羅亞爾河對於法國人。提起黃河,每位國人心中都會升起深深的眷戀與誠摯的愛,這發自內心深處的依戀,化作永遠無法割捨的情感——「黃河情,中國心 」。黃河,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綿延起伏,洄旋迭宕,洶湧澎湃,奔流不息。承載在著五千年歷史的滄桑,流出中華民族的氣魄,訴說著中華兒女的勤勞與善良,寄託著炎黃子孫不息的奮鬥精神。
  • 宜川縣三大旅遊景區:壺口瀑布、蟒頭山、秋林二戰區司令部
    開頭語:這一集我們走進宜川,這裡有中國第二大瀑布,黃河上的唯一瀑布,千裡黃河一壺收,奔騰洶湧的氣勢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蟒頭山森林公園,是延安六個國家森林公園之一;秋林二戰區司令部舊址,講述了當年八路軍和閻錫山合作抗戰的歷史。
  • 民族之音再現:大型山水交響實景演出《黃河大合唱》
    1938年春夏之交,光未然以國防部政治部文化督察專員的身份赴二戰區視察文化工作,他從武漢出發,到了西安又經洛川、宜川到秋林,又從圪針灘的小船窩渡黃河到河東克難坡時,路過壺口瀑布。
  • 借「黃河」元素「深挖」旅遊商機——中國黃河旅遊推廣聯盟成立...
    10月17日上午,參加中國黃河旅遊推廣聯盟成立大會的成員在觀看了「美麗中國,天下黃河」為主題的中國黃河旅遊市場境外推廣宣傳片時,無不發出陣陣讚嘆聲。  沿黃九省強強聯手,翻開旅遊「新篇章」  10月17日,由山西省旅遊局牽頭,聯合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河南及山東八個省(區)正式成立了「中國黃河旅遊推廣聯盟」。
  • 壺口觀黃河瀑布(楊志河作品)
    第二天,我們從縣城出發到30公裡之外的壺口。公路是沿岸修建,山巒起伏,巖石裸露,林木蔥綠,入深山峽谷之境,觀秋色紅葉之燦爛,心情舒暢之極。遠方,一條蒼茫渾濁的黃河之水從山谷奔流而是來,這裡溝壑開闊,看黃河的景色,聽黃河的濤聲,是一處絕佳之地! 來到壺口看瀑布,第一感覺就是震撼人心!今年雨水多,黃河水量大,瀑布景觀非常壯美。
  • 黃河壺口瀑布最壯觀、最湍急的時候到了
    據壺口瀑布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每年9月至11月,黃河壺口段水流量將會穩定在每秒1000立方米到1500立方米以上,這樣的龐大的水流量會使得黃河壺口瀑布的主瀑布與副瀑布相連,形成寬達300多米的瀑布群景觀。時至9月,受黃河中上遊降雨和水庫調水影響,黃河壺口段目前水流量每秒超過1400立方米,壺口瀑布已經達到一年中最為震撼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