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 我國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2020-12-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0年末,全省總人口4597萬人,位居全國第12位,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534萬。雲南是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彝、白、哈尼、傣、苗、傈僳、回等25個。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納西、景頗、布朗、阿昌、普米、德昂、怒、基諾、獨龍15個少數民族為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是我國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少數民族中,人口超過100萬的民族有6個,即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千萬的三個省區(廣西、雲南、貴州)之一。雲南少數民族分布表現為大雜居與小聚居交錯,且多居住在邊疆和山區。有的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區,又雜居於其他民族中;有的民族高度集中於一個州市,甚至一個縣一個鄉中;有的民族則散居於城鎮、交通沿線,或以村寨聚居。全省沒有一個縣是單一民族居住的縣,回族、彝族在全省大多數縣均有分布。

    漢族

    雲南漢族約有3062.9萬人,是雲南的主體民族,遍及全省。先秦時期雲南就有漢族先民活動的記載。明代從洪武年間開始,在雲南大力推行屯田制,漢族人口開始超過世居少數民族人口,成為雲南的主體民族。從總體上說,元末明初的移民主要來自陝西、四川、湖廣、江西以及南京等地。雲南漢族方言總體上屬於北方方言。分為滇中、滇西、滇東北和滇南四個片區,四個片區的漢語方言既保持了漢語的共同點,又各具特色。

    彝族

    雲南彝族約有502.8萬人,主要分布於楚雄州、紅河州、玉溪市、大理州、普洱市和昆明市。雲南是彝族支系分布最多的省,主要的支系有諾蘇、納蘇、聶蘇、羅羅、臘魯、撒尼、阿細、阿哲、葛濮、樸拉、勒蘇、他魯等。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6個方言,25種土語。彝族有本民族文字,是一種超方言的音節文字。彝族先民在歷史上曾用彝文寫下了許多歷史、宗教、文學、天文和醫學等方面的著作,並留下了大量的鐫字崖石刻和金石銘刻。創製過10個月為1年的太陽曆,並有《歷算書》、《十二獸曆法》、《太陽曆》等彝文典籍。彝文藥典《齊蘇書》,其成書比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日》還早12年。曲煥章據祖傳秘方研製出了著名的「雲南白藥」。彝族的宗教屬原始宗教、信仰萬物有靈。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是彝族最普遍而又隆重的節日——「火把節」。此外還有滇東南撒尼、阿細人的「密枝節」;滇中楚雄的「插花節」、「賽裝節」;滇南納蘇、聶蘇支系的「咪嘎哈節」等。

    哈尼族

    哈尼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163萬人,主要分布於紅河州、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內部分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個方言。哈尼族有一整套系統的生態倫理思想,其核心主旨是自然中心主義。遷徙歷史和梯田稻作是哈尼族文化賴以萌芽、生長和構建的兩大基礎。元陽哈尼梯田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哈尼族的節日大致包括三種類型,代表性的節日有「扎勒特」(十月年)、「昂瑪突」(祭寨神)、「苦扎扎」(六月節)等。節日慶典活動既是一年四季更替的轉折點,又是不同季節梯田稻作耕作程序交替過渡的標誌。

    白族

    白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156.1萬人,主要分布於大理州。白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詞彙近60%為漢語借詞,多數人通曉漢語。白族經濟以農業為主,手工業、商業較為發達,生產水平基本與周圍漢族相同。科學文化藝術水平較高,在冶金、建築、醫學、史學、文學、音樂、舞蹈、戲曲、繪畫、雕刻、曆法、水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創建。大理崇聖寺三塔、《南詔中興國史畫卷》、張勝溫《大理畫卷》、劍川石窟石雕等聞名中外。待客通常招待「八大碗」。敬「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種重要禮儀,常用於接待貴賓。「一坊一廊」、「兩坊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獨具特色。白族主要信仰佛教和本民族特有的本主神,也有人信仰道教和原始宗教。傳統節日有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石寶山歌會等70餘個。

    傣族

    傣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122.2萬人,主要分布於西雙版納州、德宏州、普洱市和臨滄市。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傣文是一種拼音文字,較通用的現稱西雙版納傣文和德宏傣文。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上座部佛教),同時還信仰原始宗教。開門節和關門節是兩個重要的宗教節日,分別在傣歷的九月十五日(公曆7月左右)和十二月十五日(公曆10月左右)舉行。最重大的傳統年節是傣歷六月(公曆4月左右)的潑水節,節日期間,舉行浴佛、丟包、放高升、賽龍舟等活動。傣族文化的基本特點是:水稻栽培,善作舟楫,冶金技藝,紡織制陶,幹欄式建築,文身飾齒。稻作文化是傣族文化的核心。

    壯族

    雲南壯族約有121.5萬人,主要分布於文山州、紅河州和曲靖市。壯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壯族源於我國南方的古代越人。在生活習俗上,壯族一直保留著古代越人「斷髮文身」的習慣。壯族有祭獻「老人廳」、「打木槽」、過小節、祭龍、「趕花街」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節日。「趕花街」時青年男女盛裝打扮,姑娘們借用繡球來傳遞愛情。

    苗族  

    雲南苗族約有120.2萬人,主要分布於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市。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遷入雲南最早是在唐代,大量遷入則是在明、清以後。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是苗族的傳統佳節。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桿頭」向前來參加的人們敬酒、祝福,隨後宣布花山節活動開始,花山場內鑼鼓齊鳴。此外,還有嘗新節、端午節等。在苗族中廣泛流傳的民間口頭文學,有民歌、情歌、傳說、故事、諺語等等。苗族的蘆笙舞也極具特色。

    回族

    雲南回族約有69.8萬人,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大理州、曲靖市、楚雄州、紅河州和玉溪市,有「大分散、小集中」和圍繞清真寺「聚族而居」的顯著特點。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傈僳族

    傈僳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66.8萬人,主要分布於怒江州、迪慶州、麗江市和大理州。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怒江方言和金江方言兩種,甚而與緬甸、泰國、印度等國的傈僳話也相通。傈僳族群眾普遍信奉原始宗教,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其民間口傳文學藝術較為豐富,以講述和歌唱的方式傳承下來,有自己豐富的民歌、音樂和舞蹈等。民族體育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射弩箭是傈僳族的強項,具有驚、險、奇、絕等特色。每年12月20日是傳統的節日「闊時節」,節日期間有「跳火海、上刀山」和身背溜邦「飛渡怒江」的絕技表演。

    拉祜族

    拉祜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47.5萬人,主要分布於普洱市、臨滄市和西雙版納州。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大乘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原始宗教的信仰最為廣泛。傳統節日有春節(擴塔節)、火把節、嘗新節、月亮節、祭祖節、清明節、二月八、聖誕節、洗手節等。拉祜族的民間文學流傳最為廣泛、具有創世紀性質的著名長篇史詩《牡帕密帕》是集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於一體的拉祜族文化「百科全書」,是拉祜族民間文學的珍品。拉祜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種類繁多,多屬廣場舞,一般由男子吹彈樂器在前引導,女子列隊環舞於外圍。

    佤族  

    佤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40.1萬人,主要分布在臨滄市和普洱市。佤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佤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善於使用幹支紀年紀日,作為取名、祭祀、出行、辦事的依據。佤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口頭文學,其中有神話、傳說、詩歌、寓言、民謠、諺語、童話、敘事長詩、抒情長詩等。「司崗裡」的傳說,講述佤族先民的最初來源。佤族主要節日有過大節即春節、農曆八月十四日新米節、農曆三月初一取新火節、農曆四月撒種節、蓋新房,其中以新米節、撒種節和蓋新房最為隆重。從前佤族在蓋新房、婚禮、喪禮時都要「剽牛」。

    納西族 

    納西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31萬人,主要分布於麗江市和迪慶州。納西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有兩種文字,一種是表意的圖畫象形文字,民間稱「斯究魯究」; 一種是表音的音節文字,民間稱「哥巴文」。納西圖畫象形文在國際學術界有「惟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之譽,至今尚有2萬多卷納西族本土宗教——東巴教經典用這種象形文字寫成,收藏在中國和歐美各國的圖書館、博物館中。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大研古城,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觀,被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遺產」稱號。納西族是個信仰多種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東巴教,也信仰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道教。並創造出了融匯著各民族多元文化因素的「白沙壁畫」、「納西古樂」等民族藝術精品。歷史上,納西族的銅、皮革等傳統手工業比較發達,產品遠銷滇川藏各地。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的「三朵節」是其最盛大的節日,人們圍在篝火旁,跳起歡快的「阿哩哩」。

    瑤族  

    雲南瑤族約有22萬人,主要分布於文山州和紅河州。雲南瑤族有藍靛瑤、過山瑤、山瑤和景東瑤族四個支系。雲南藍靛瑤和過山瑤大致在唐末即已使用方塊瑤文。藍靛瑤和過山瑤全民信仰瑤族道教,或稱瑤傳道教。瑤族道教的典籍和瑤族歌書等,被稱為「瑤人文書」,備受重視,被視為瑤族文化寶庫。雲南瑤族除了過農曆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外,特有節日還有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山瑤的「達努節」、春節、三月三、端午節、七月十四等。

    景頗族  

    景頗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14.3萬人,主要分布於德宏州。包括景頗、載瓦、勒期和浪俄4個主要支系,其中載瓦支系佔景頗族人口的80%左右。景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有景頗和載瓦兩種方言。主要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近代,隨著基督教的傳入,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景頗族的文學形式有史詩、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諺語、情歌等。宗教祭司「洞薩」念的經詞,也是一種宗教文學。景頗族的聲樂,有古老的歌謠和現代的民歌兩種。古老的歌謠旋律簡單,音域高亢遼闊。樂器有象腳鼓、鋩鑼、鈸、三比(管樂器)和三弦等。景頗族能用簡單的編織工具,織出300多種絢麗美觀的圖案。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目瑙縱歌」節是其傳統的盛大節日,一般舉行4天。人們穿著盛裝,匯聚目瑙縱歌場,盡情歡舞。

    藏族  

    雲南藏族約有14.2萬人,主要分布於迪慶州。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有衛藏、安多、康三大方言。雲南藏語屬康方言。雲南的藏族生產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藏族人能歌善舞,德欽「弦子」、香格裡拉「鍋莊」、維西塔城「熱巴」各具特色。雲南藏族有自己的節日,如正月十五祈願大法會、五月端午賽馬大會、七月「旺果」節、冬月二十九跳神會等等。

    布朗族

    布朗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11.7萬人,主要分布於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臨滄市。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語族布朗語支。布朗族有著較豐富的口頭文學,民間流傳著許多故事詩、抒情詩、敘事詩,題材廣泛,優美動人。布朗族的「刀舞」,動作舒展大方; 「圈圈舞」,熱烈歡快。每逢佳節盛行「跳歌」,通宵達旦。布朗族民間曲調分為索調、宰調、甩調、甚調四種。西雙版納的布朗族談戀愛有「贈白花」的獨特方式。男子有文身習俗。勐海山區的布朗族盛行隨妻居住3年的習俗,期滿再舉行一次婚禮,然後攜妻帶子回夫家。 布朗族有的信仰神靈,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小乘佛教。布朗族喜愛喝茶,也善於種茶。布朗山茶葉是製作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原料,還有製作工藝獨特的「竹筒茶」。

    布依族

    布依族約有5.9萬人,主要分布在曲靖市。布依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信土地神,把奇石、大樹、山、河、井、巖洞、銅鼓等作為有神靈之物而供祭。布依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和醫藥。布依族刺繡和織錦歷史悠久,石、木雕刻技藝複雜,花式繁多,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布依族草醫草藥,在治療外傷、骨傷和地區性疾病方面具有特效。主要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

    普米族

    普米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約有4.2萬人,主要分布於麗江市、怒江州和迪慶州。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少數普米族地區有原始的圖畫文字,但只有巫師(「韓規」)能用以記載宗教儀式等,故流傳不廣。普米族信仰藏傳佛教、道教等,存在著濃厚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普米族有獨特的喪葬習俗。普米族的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其敘事詩《白狼詩歌》、記載傳統習慣法規的《古利歌》和《請神歌》等世代傳唱。普米族最流行的交誼方式是「對歌」,無論婚、喪、節慶,都要「對歌」。普米族的主要節日有大過年(春節)、大十五節、轉山會、嘗新節等。

    阿昌族

    阿昌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3.8萬人,主要分布於德宏州和保山市。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多通漢語和傣語。阿昌族的信仰隨地域各有特點,普遍信仰神靈,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小乘佛教的。有豐富的口頭文學和民間藝術,有傳說、故事、歌謠,有耍燈、跳象腳鼓舞、猴舞、蹬窩樂、耍白象等多種歌舞形式。「對歌」是較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手工業較發達,門類很多,其中以打鐵最為著名。「戶撒刀」行銷於省內、青藏等地以及緬甸等國。男女均有嚼檳榔的習慣,俗以齒黑為美。每年農曆正月初四的「窩樂節」是傳統民族節日。其他還有「關門節」、「開門節」等節日。

    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3.2萬人,主要分布於怒江州。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怒族沒有文字,本民族的詩歌、曲調、傳說、故事等均靠口口相傳一代代延續下來。怒族大部分崇尚原始崇拜。傳統節日主要有若卷、汝為、誇白、仙女節」等。怒族能歌善舞,樂器有琵琶(怒語稱達比亞)、口弦、笛子、葫蘆笙等,其中以琵琶流行最廣,許多老人和青年男子都能演奏,演奏的樂曲有40多種。

    基諾族

    基諾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2.3萬人,主要分布於西雙版納州。基諾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後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的一種,並分基諾山基諾語和補遠山基諾語兩種方言。基諾族信仰萬物有靈和祖先崇拜,崇拜太陽,太陽鼓是其最重要的法器,太陽鼓舞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歷史上各村寨實行「左米尤卡」,即長老管理村寨制度。歷史上基諾族從事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是「刀耕火種」。 基諾族有如創世紀說、村寨長老制、父子連名式命名制等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有打鐵節、新米節、特懋克節、火把節和成年禮等。

    蒙古族  

    雲南蒙古族約有2.3萬人,主要分布於玉溪市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居住在雲南的蒙古族是元朝隨軍至滇後落籍通海的。雲南蒙古族使用的語言是一種特有的、獨立的語言,詞彙只有少數與北方蒙古族語一樣。在姓氏中,仍保留著旃姓、期姓、奎姓、華姓等具有民族特點的姓氏。蒙古族信奉萬物有靈。農曆四月初二是 「魯班節」。上世紀80年代初,恢復過「那達幕」節,也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火把節等節日。喜歌善舞,傳統的樂器是龍頭四弦琴,青年喜「跳樂」。

    德昂族

    德昂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2萬人,主要分布於德宏州和臨滄市。源於古代的「濮人」,公元前2世紀居住在怒江兩岸的廣大地區,屬於雲南的土著民族。有「紅德昂、花德昂」和「黑德昂」3種支系。德昂語分布雷、若馬、納盎三種方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有自己的宗教節日,其中「進窪(關門節)、出窪(開門節)、潑水節和「燒白柴」較為隆重。德昂族有文身習俗。德昂族古歌《達古達楞格來標》敘述了德昂族起源,並由德昂族民間歌手一代一代往下傳。婚俗盛行「毫味尼別」(串姑娘)制度。象腳鼓舞是其在重大節日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滿族  

    雲南的滿族約有1.4萬人,分布卻很廣,主要分布於昆明、保山、普洱、德宏、曲靖、臨滄、紅河、楚雄等州市。雲南的滿族最早是清朝初年來的。每年農曆十月十三日是民族傳統節日——頒金節。頒金即滿語誕生之意。

    水族

    雲南的水族約有8830人,主要分布於曲靖市。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今雲南水族通用漢語。水族信奉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巫師則使用一種在水語中稱為「泐雖」的文字。水歷以月相變化的周期定月份,一年分12個月。主要節日為「端節」,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的年終歲首階段,相當於漢族過春節。節日期間要設素席祭祖,祭祀和賽馬。婚俗,有獨特的「吃小酒」和「吃大酒」儀式。十分重視喪葬,每一個細小環節都要請水書先生來主持,嚴格按水書條文去辦。水族民間舞蹈主要有鬥角舞、銅鼓舞、蘆笙舞等。水族刺繡、剪紙、印染、木刻、石刻、銀器加工和竹編織工藝等都頗有特色。

    獨龍族

    獨龍族是雲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約有6300多人,主要分布於怒江州。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獨龍族信仰萬物有靈,並認為人死後其亡魂會變成一種色彩豔麗的蝴蝶。所以在獨龍族的文化特徵中,女性文面曾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存在至上世紀60年代末。居住在獨龍江下遊的獨龍族還信仰基督教。獨龍族一年只有一個節日,獨龍語稱「卡雀瓦」,意為年節。節日的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各個家族據糧食收穫的時間自己擇定,一般都在農曆的冬臘月,歡度二天或四五天不等。年節裡最隆重的儀式是剽牛, 祈禱上天保佑。獨龍麻布毯、竹盒、兜籮等造型別致,是難得的民族手工藝品。

    【語言文字】

    全省世居26個民族多數都有自己的語言,其中漢族語言屬北方語系。滇東北的曲靖、昭通地區口音與四川、貴州接近,滇中口音以昆明話為代表,近來更向普通話發展。25個少數民族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彝、哈尼、傣、苗、壯、傈僳、佤、拉祜、納西、景頗等民族改進和創製了14種民族文字,加上藏文,現在雲南少數民族文字共15種,其中傣族文字和語言與泰國有一定歷史淵源,部分相同。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存活和使用著的象形文字。納西族、蒙古族、回族、滿族和白族等民族都有較好的文化傳統,非常重視文化教育。

相關焦點

  • 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哪個省 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哪裡
    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雲南省,除漢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16個跨境而居,15個為雲南特有。  雲南少數民族介紹  1、彝族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楚雄州
  • 中國方言「最多」的兩大省份,一個十裡不同音,擁有民族數多
    中國地大物博,城市眾多,在不少城市中,人與人交流,除了用我們最常見的普通話,還會用當地的方言,而說到中國方言最多的兩大省份,則非雲南和湖南莫屬,一個擁有民族數量最多,一個十裡不同音,實在是令人驚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大省份。
  • 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譽為「豔遇之都」,只聽名字就醉了!
    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譽為「豔遇之都」,只聽名字就醉了!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旅遊資源非常多的國家,每一處景點都有屬於各自的旅遊特色,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往參觀。像位於北京的萬裡長城,這裡不僅是中國古代的一些防禦工程,如今更是一處風靡世界的世界遺產。
  • 雲南民族何其多!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外,雲南有2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阿昌族 、白族、布朗族 、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獨龍族、哈尼族、回族、景頗族、基諾族 拉祜族、滿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怒族、水族、藏族、佤族、瑤族、彝族、壯族、普米族、僳僳族,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省的1/3。
  • 56個民族同唱這首歌 滿滿的雲南元素你get到了嗎
    從繁華都市到碧波南海 這是56個民族愛的表達 是我們心裡流淌出來的歌 「這是哪個民族?」 ……
  • 雲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標準發布
    記者從省質監局獲悉,雲南省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標準日前發布。該標準由省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省文化廳、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縣區文化管理部門共20多家單位合作研製,挖掘和再現了雲南省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納西族、阿昌族、白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景頗族、怒族、普米族、佤族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的傳統製作工藝和核心文化元素。
  • 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卻雲南,這個省默默無聞
    從建國起,在人們的印象中,雲南一直是全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人數最多的地方。殊不知,西北偏北之地,有個省份擁有幾乎全國所有的少數民族種類,這就是甘肅。這就是甘肅在大多數人眼中,甘肅一直是乾涸,貧瘠的代名詞,但事實並非如此,土地肥沃的河西走廊;有「小江南」之稱的天水;獨具民族風情的甘南臨夏;有悠久革命歷史的平涼慶陽,這些地區,構成了多彩美麗的甘肅
  • 雲南編撰教材推廣15個特有少數民族舞蹈音樂
    原標題:雲南編撰教材推廣15個特有少數民族舞蹈音樂  中新網昆明8月25日電 (記者 馬騫 史廣林)納西族《啊哩哩》、哈尼族《棕扇舞》、傈僳族《刮克》……為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雲南特有15個少數民族舞蹈音樂素材保護傳承研討會25日在雲南民族村召開。
  • 56個民族同唱《我愛你中國》,雲南元素你get了嗎?
    56個民族同唱《我愛你中國》,雲南元素你get了嗎?pc版:www.jjrbnet.com手機版:http://m.jjrbnet.com今天由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雲南省委宣傳部、廣東省音樂家協會聯合出品的56個民族同唱《我愛你中國》MV
  • 雲南特有的15個少數民族,你知道幾個?
    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26個,其中15個是世居雲南的少數民族。這15個土著少數民族,你知道幾個?、獨龍族獨龍族是雲南特有的、基諾族基諾族是雲南特有的、阿昌族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
  • 《滇之錦繡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考析》全彩畫冊由中國質檢出版社...
    飽覽少數民族旖旎風光 採擷少數民族服飾之美——《滇之錦繡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考析》全彩畫冊由中國質檢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風·花·雪·月的七彩雲南。  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族類群體的外在標誌,既是這個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顯符號,又是這個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與氣質的外化形態。雲南省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具有5000人以上常住人口的少數民族25 個,其中15個為雲南省特有民族,民族服飾璀璨奪目、各具風採,擁有大量珍貴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 雲南民族民間藝術,絢麗多彩,讓人大開眼界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共有25個少數民族。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有15個,分別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
  • 雲南全力打通民族地區對外連接大通道
    中新網昆明11月27日電 (韓帥南)「截至目前,雲南省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8個民族自治州中有7個州35個縣通高速公路、58個縣全部通高等級公路。」雲南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拉瑪·興高27日在昆明向記者如是說。
  • 中國最多山的省,也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九山半水半分地!
    對於我國哪個省的山最多一直以來網絡裡眾說紛紜,有人去過雲南,說雲南山最多,有人來過福建,說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而去過貴州旅遊的人,網友們感慨的卻是最多。他們說,如果山的概念是指高低起伏地形的話,那就是貴州山最多,這裡要用「九山半水半分地」來形容,最為貼切。
  • 雲南民族古籍巡展
    日至11月1日持續開展,在展覽同時2020年9月16日至17日舉行為期兩天的「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培訓交流會」,來自雲南全省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高校、研究所、古籍辦、宗教事務局等單位及傳承人100餘人參加。
  • 目前國內少數民族最多的六個地方 其中還包括這一個省份
    雲南省,我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漢族人數最多,其他少數民族也分布在國內各個地區,雲南省也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一個省份,這裡有五十二個民族,其中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等等。而且雲南是一個旅遊城市,環境優美,氣候適宜,大理、西雙版納是每個人都想去的城市,假期也會出現很多遊客來此。內蒙古自治區,是個大草原,主要有49個民族的人在此居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等,在我國北部,這邊橫跨了三個大區:華北、東北、西北,旁邊挨著的省份也比較多。所以內蒙古自治區的面積也大,佔據了中國總土地總面積的12%。
  • 地處中原地區的「河南省」,是我國戶籍人口數量最多的省份
    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省份 對於人口數量的統計一般來說有兩個數據,分別是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所謂戶籍人口是指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
  • 被漢武帝賜名的省份,景色秀麗風情獨特,只聽名字就醉了
    雲南省,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邊境, 一看到雲南這個名字,就感覺到蓬鬆的靈魂,就像自由漂浮在空中的雲一樣,舒適有靈魂,有蓬鬆的美, 關於雲南名字的由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據說是因為天空中出現了五色雲霞, 郡位於彩雲的南端, 因此,它被命名為雲南, 而雲南也成為彩雲之滇。
  • 我國常住人口「最多的」3個省份,一個是河南,一個堪稱很擁擠
    現在的我國是人口多、集中的國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從具體的地區分布來看,人口非常多,非常擁擠, 這也是我國許多省份同樣出現的比較突出的部分,特別是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省份,很多省份在人口方面壓力很大,我國常住人口」最多的「3個省份,一個是河南,一個堪稱很擁擠。
  • 我國地震次數最多和最少省份分別是哪個?這個省從未發生過大地震
    我國屬於地震多發國家,歷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地震(1556年陝西關中大地震致死人數高達83萬人)就發生在我國,一些世界知名的破壞性大地震我國也發生過不少,如山西洪洞大地震、山東郯城大地震、寧夏海原大地震、河北邢臺大地震、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但是我國國土廣闊,面積達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