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之錦繡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考析》全彩畫冊由中國質檢出版社...

2020-12-17 中國質量新聞網

飽覽少數民族旖旎風光 採擷少數民族服飾之美

——《滇之錦繡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考析》全彩畫冊由中國質檢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題記

  雲南│錦繡之滇

  風·花·雪·月的七彩雲南。這裡的山,雲夢縈繞;這裡的水,滿江春意;這裡的花,爭相競豔;這裡的人,淳樸善良。千年歷史,多民族文化交融,這就是魅力的彩雲之南。

  民族服飾蘊含著民族文化,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符號表達,具有區域性和標誌性的特性。作為文化見證和信息傳達媒介,她展示著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精神。通過凝聚的特定歷史文化語言,向人們詮釋時代的印記。

  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族類群體的外在標誌,既是這個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顯符號,又是這個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與氣質的外化形態。雲南省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具有5000人以上常住人口的少數民族25 個,其中15個為雲南省特有民族,民族服飾璀璨奪目、各具風採,擁有大量珍貴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標準化作為科學管理的基礎,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針對「重複性事物」,使之獲得「最佳秩序」,從而實現「最佳社會效益」。對於少數民族服飾,為了在重複的生產、使用和宣傳過程中,尊重其文化和特點,使該民族的記憶得到良好的傳承,正是標準化工作的固有優勢。

  為了充分發揮標準化工作的特點和優勢,探索和創新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方式,落實旅遊文化產業標準提升行動,2014年,雲南省標準化研究院申報了《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系列標準研製》省級科研項目。項目針對雲南省特有的15個少數民族服飾,以20世紀中期普遍流行的服裝款式為對象,進行了挖掘和記錄。為了再現少數民族服飾的本來面貌,確保服飾的「原真性」,項目組採用田野調查的研究方法,3年時間深入雲南省15個縣的20個鄉鎮、24個自然村,行程18000多千米,走訪相關研究人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服飾收藏者40餘位,收集了服飾實物圖片、文字資料、口述資料及影像資料1200多份,最終形成了DB53/T 769.1《布朗族服飾 第1 部分:施甸區域》等16項雲南省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標準。

  《滇之錦繡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考析》畫冊依據這16 項標準編寫,書中用文字描述了服飾的款式特徵、顏色面料及著裝方法;通過圖片再現了服飾實物、民族文化和生活場景;水粉工筆畫還原了服飾的整體效果;裁剪圖對民族服飾的製作方法注入了時代的生命力,圖文並茂展示了服飾背景、製作工藝、以及蘊含的民間故事。大16開本的全彩畫冊,讓素雅韻味的民族服飾更加躍然紙上,手捧《滇之錦繡》這本畫冊,就像在飽覽少數民族的旖旎風光,似乎沉醉於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飾文化當中……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本書通過對特有少數民族服飾的原真性研究,創新了民族文化保護之路,豐富了民族文化傳承之法,探索了標準化與民族文化融合之道,為今後用標準化支撐民族紡織工藝、瀕危語言文字、傳統手工技藝、傳統民族節慶活動等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開拓了廣闊的研究空間。

相關焦點

  • 雲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標準發布
    記者從省質監局獲悉,雲南省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標準日前發布。該標準由省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省文化廳、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縣區文化管理部門共20多家單位合作研製,挖掘和再現了雲南省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納西族、阿昌族、白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景頗族、怒族、普米族、佤族15個特有少數民族服飾的傳統製作工藝和核心文化元素。
  • 雲南特有的15個少數民族,你知道幾個?
    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26個,其中15個是世居雲南的少數民族。這15個土著少數民族,你知道幾個?怒族人口約3.7萬,主要居住在雲南怒江地區,早期由居住在福貢、貢山的土著與唐代「廬鹿蠻」的一部分發展而來。
  •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5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之水族水族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別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色彩水族 ,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之布依族布依族服飾多為青、藍、白等色。男子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及長褲。老人多著長衫。20世紀70年代後男子服飾與漢裝無異。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12月26日,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雲上之光"重要項目成果推介會在昆明東方書店舉行。  推介會重要項目展示——  1、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眾援救中國遠徵軍人員紀實  抗日戰爭期間的1942年-1945年,中國先後派出近30萬遠徵軍赴緬甸,與美、英同盟軍共同抗擊日軍。1942年,因戰事變化,遠徵軍分幾路撤退回中國。其中,第五軍直屬部隊及九十六師約4萬人選擇了從緬北葡萄地區翻越高黎貢山途經怒江福貢回國。
  • 天博雲南服飾秀帶領觀眾感受少數民族風情
    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為配合「莎羅花語云嫁衣——雲南博物館少數民族婚禮服飾展」,天津博物館宣教部策劃組織的「莎羅花語·雲裳曼妙——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秀」昨天上午在天津博物館一樓大廳正式上演。天博講解員身著顏色豔麗、樣式豐富的少數民族服飾,為現場觀眾展示雲南特色服飾文化。雲南民族眾多,服飾千姿百態,居住在這裡的25個少數民族,各自都有獨特的服飾裝束,或簡單或華麗,或莊重或典雅,或反映民族歷史,或表現民族身份。各民族的服飾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融進了特殊的文化內涵。這些服飾以千姿百態的造型款式標誌著不同的形象特徵,體現著各個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
  • 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哪個省 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哪裡
    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雲南省,除漢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16個跨境而居,15個為雲南特有。  雲南少數民族介紹  1、彝族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楚雄州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之前我們就說過自然是「最具天賦的設計師」,世界萬物之美及各自功能的擁有都來自於大自然的安排。對比與統一相互依存,這樣的美存在於萬事萬物中,和中國傳統陰陽觀相切合。萬事萬物存在陰陽,也就存在對比,對比的事物不可能單獨存在,它必須要統一,這又正反映出萬事萬物的關聯性。從整體上看,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的結構款式相對簡單,它與其圖案、色彩的複雜裝飾性形成對比。
  • 雲南大學出版社申報項目入選三個國家級出版項目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2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盡遙)2019年12月,由雲南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和雲南民族藝術研究院共同策劃的大型音像出版物《古滇遺音——雲南特有民族傳統音樂白族篇》入選「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項目。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重要項目成果推介會在東方書店舉辦
    推介會現場12月26日,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雲上之光"重要項目成果推介會在昆明東方書店舉行。推介會重要項目展示——1、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眾援救中國遠徵軍人員紀實抗日戰爭期間的1942年-1945年,中國先後派出近30萬遠徵軍赴緬甸,與美、英同盟軍共同抗擊日軍。1942年,因戰事變化,遠徵軍分幾路撤退回中國。其中,第五軍直屬部隊及九十六師約4萬人選擇了從緬北葡萄地區翻越高黎貢山途經怒江福貢回國。
  • 雲南編撰教材推廣15個特有少數民族舞蹈音樂
    原標題:雲南編撰教材推廣15個特有少數民族舞蹈音樂  中新網昆明8月25日電 (記者 馬騫 史廣林)納西族《啊哩哩》、哈尼族《棕扇舞》、傈僳族《刮克》……為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雲南特有15個少數民族舞蹈音樂素材保護傳承研討會25日在雲南民族村召開。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中國風」的服飾設計掀開了精彩的篇章,但是它們常常因為與日本風格相似而引起人們的混淆(日本服飾風格其源頭在中國,其服飾效果很多與中國有相似之處)。因此同一民族的人們就算已經遷移分散,但是他們在經濟生活、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和歷史發展上都有可追溯的共同源頭,少數民族雖然受地域分布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個性,但它們都同屬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向來具有多元性,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從少數民族服飾中去探索中國元素,這將使得「中國風」服飾設計變得更加豐富,獨一無二。
  • 重塑昆明精神 古滇文明圖騰在此被重新尋獲
    據史料記載,古滇人手工業發達,以青銅冶鑄、金銀器及玉石製作聞名,美輪美奐的青銅文化和精美絕倫的青銅鑄造工藝,成就了這個古老王國的燦爛文明。然而這段燦爛文明在被司馬遷載入史冊的200多年後,古滇王國卻神秘消失,兩千多年來沒有人再提起雲南古代歷史上的這段輝煌過往,甚至在中國歷史中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個燦爛王國的任何蹤影,湮滅在歷史長河的古滇文明也成為至今未解的亙古之謎。
  • 族魂衣兮,西南少數民族服飾採風展
    早在秦漢以前,中原還未出現棉織品之時,雲南滇西的先民就以木棉花、火草葉等,作為製衣紡紗的主要原料,並一直傳承至今…… 其風衍繁而樹異。一張採風點陣圖,三幅少數民族生活娛樂的靚照,引導各位步入展廳,隨著一幅幅精美的圖片,一件件帶有工匠餘溫的民藝品,去領略七彩雲南和神奇的貴州民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系一方風情。差異,展現存在的價值;交融,生生不息的源泉。
  • 《衣尚中國》‖聚焦服飾之美,編織錦繡華服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了一款關於服飾文化的大型節目——《衣尚中國》。」,「尋找中華禮儀之邦的服飾文化根脈」,通過舞臺藝術形式,展示中華服飾文化中體現的勤勞與智慧、情感與寄託,體現中國人民傳統文化中的創造性與民族的包容性。
  • 《衣尚中國》‖聚焦服飾之美,編織錦繡華服!
    主持人:李思思由央視著名主持人李思思擔任製作人、發起人。帶領我們一起解讀華服之美,為非遺傳承注入多元時代元素。明星陣容:胡杏兒一襲白衣勝雪,雙目流轉若星。白衣飄揚的古裝,帶著東方女性特有的清麗脫俗,從不同的空間,不同的角度,來展示錦繡之美!明星陣容:周深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公子深」一開嗓就是天籟,一曲《畫絹》古韻悠長。變身成白衣俊俏書生,更顯靈氣十足,簡直是一個翩翩美少年。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製作工藝特點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是精湛的手工藝術,其中反映出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家人的濃厚之愛。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就有記載,早在3 0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植物、動物和礦物來進行布料染色,如樹皮、樹根、葉、果、花卉、硃砂、石青、墨魚汁等,在周朝就設有專門管理服飾染色的官員,稱為「染人」。中國傳統「五色」常常從藍草、茜草、梔子、五倍子等植物中得出,而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整體底色則常常以藍色、黑色、白色為主。
  • 雲南 我國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2010年末,全省總人口4597萬人,位居全國第12位,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534萬。雲南是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彝、白、哈尼、傣、苗、傈僳、回等25個。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納西、景頗、布朗、阿昌、普米、德昂、怒、基諾、獨龍15個少數民族為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是我國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它的種類繁多
    苗族服飾究竟有多少種,先人們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並留下了不少寶貴的資料。如清代《黔苗圖說》曾畫過82種、大型文化書畫圖冊《百苗圖》畫過100種。《百苗圖》是苗族歷史文化演藝發展難得的文物佐證,是研究我國苗族服飾文化及民族風貌的重要古籍,亦是研究我國清代西南少數民族的重要史料。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百越服飾
    而不同的生境、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反映到服飾上,就勢必造成少數民族服飾的宏富多姿、型類各異。如果從語言譜系這個民族文化之根切人,我們就能夠超越眾彩紛呈的服飾現象進行理性的思索,進而發現少數民族服飾具有超越其本身物質形態和功用的豐富內涵和體系特徵,證明少數民族服飾不僅是衡量他們物質文化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他們共同的歷史來源和文化因子在傳遞演變過程中綻開的精神花朵,並以此說明這樣一個事實,即任何民族文化都是在特殊的歷史(如所屬的語言譜系、族源
  •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各顯風採 體現著不同的文化特色 (三)
    雲南有25個少數民族。它們是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獨龍族,哈尼族,回族,景頗族,基諾族,拉祜族,滿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怒族,水族,藏族,佤族,瑤族 彝族,壯族,普米族,傈僳族 。雲南民族的服飾很具有觀賞性,同時也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裝飾、穿著起到創造性的藝術上啟發。上兩期介紹了16個民族的服飾文化,本期簡要介紹9個民族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