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作的一首四言小詩,被譽為詠美人之祖,詩仙詩王爭相模仿!

2020-12-12 舊話重題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也是古代詩歌的開端,漢代以來更成為儒家經典,被無數文人墨客誦讀學習,因而它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大,尤其是在詩歌方面,更成為了「文化源泉」,所以後人對「詩三百」中的諸多詩篇,也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一首無名氏作的四言小詩,就被譽為「詠美人之祖」,一直被人學習,詩仙詩王也爭相模仿,但經典從未被超越過。

這首詩就是《桃夭》。

《桃夭》全文

相信即使是沒有讀過幾篇《詩經》的人,也都能吟誦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樣的句子。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桃夭 》淺顯易懂且形象生動,易於人們記憶傳唱。

詩歌中,「夭夭」和「灼灼」是指花朵盛開,鮮豔明麗;「之子」是指「這位姑娘」;「於歸」在古代指「女子嫁人」;至於蕡(fén)和蓁(zhēn),則是分別用來形容果實結得多,桃葉長得茂盛。

因此把「桃夭」翻譯成大白話,大概意思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一個好姑娘要出嫁,她一定能像桃樹開花結果一樣,使夫家家庭和睦,子嗣興旺。」

簡單的故事,易懂的含義,樸實的願望,再加上樸素的吟唱,讓這首詩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高大上」,然而歷代以來,它卻被添加上了很多光環。

《詩經名物圖》中的桃

首先是在先秦時期,《桃夭》反映出了當時人們樸素的美學思想。這個「美」,既包含了如桃花般美麗的女子,這種實在的表面的美,也包含了「宜室宜家」,這種和善的內在的美。由此可以看出早在那時,人們就對善惡美醜有了思考,也對家庭婚姻的格外重視。

從《桃夭》在《詩經》中的編排,就能看出古人對家庭婚姻的看重。《桃夭》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三百」中的第六篇詩歌,它前面的5篇分別是,描寫愛情的《關雎》,描寫女子歸寧的《葛覃》,記敘丈夫遠役的《卷耳》,以及祝願新人幸福的《樛木》和祝人多子多福的《螽斯》。這些詩歌都在記敘或描寫和愛情婚姻有關的事情,這一點非常值得人們深思。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到了漢代,《詩經》成為了儒家經典之首,被文人大儒重新解讀,也賦予了「桃夭」一些新的光環。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教化說」,比如《毛詩序》就評《桃夭》是「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認為《桃夭》是一篇描寫君王妃子的詩歌,《禮記·大學》中在引用《桃夭》更是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認為這首詩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到了宋明時期,隨著理學家們的解釋,《桃夭》更是成了詠嘆「三綱五常」的典範之作。朱熹還曾在《詩集傳》中談到「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同時還點評到:「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在封建禮教的環境下,一首祝福婚姻的樸實民謠,也變成了「綱常倫理」的說教,顯得格外神聖且嚴肅。

清朝時期,出現了一些批判「禮教詩教」的學者,比如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就指出,過去的一些儒學家們為了「教化」穿鑿附會,認為他們對「桃夭」的一些解讀都「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姚際恆更是在《詩經通論》中點評「桃夭」是「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事實上,《桃夭》也配得上這個點評,一方面是因為它是第一篇用起興手法,把女子比喻成桃花的詩篇,這種獨創性十分天才。另一方面,是因為《桃夭》的描述生動形象,意境優美,即使隔了幾千年,人們讀後也仿佛能看到一個待嫁的美麗女子。

別說是普通人了,就連文壇大家看後也都會模仿。從曹植的「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到詩仙李白的:「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再到「詩王」白居易的「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再到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依舊笑春風」,陸遊的「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如此等等,數不勝數,都是以桃花喻美人,仿佛在古詩詞中,桃花就是美人的替代詞一樣,這種妙喻的來源可能就是《桃夭》了。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桃花的詩歌呢?

相關焦點

  • 一首無名氏寫的小詩四言被譽為美女之祖,詩仙競相模仿
    例如,無名氏寫的詩四言被稱為「詠美人之祖」,人們一直在研究他,詩人們也試圖模仿他,但古典文學從未被超越。這首詩是《桃夭》。我相信即使那些沒讀過《詩經》的人也能背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樣的句子。原因是《桃夭 》易懂,生動,易於記憶和演唱。
  • 一詩成就詩仙,一詩成就詩聖,這一首詩卻讓詩魔天下聞名
    李白被譽為詩仙,這和他的行為以及詩中透出的仙氣是完全吻合的。杜甫被譽為詩聖,這是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氣質相得益彰。白居易則因為寫詩太過狂熱,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程度,被譽為詩魔。那麼他們分別是以哪首詩,成就了如此的高度呢?首先我們來看李白,李白的才華,在當時就得到了公認,他成為了唐朝的全民偶像。
  • 李白一首詩爭議上千年,開篇6字讓後人爭相模仿,卻至今無人超越
    李白一首詩爭議上千年,開篇6字讓後人爭相模仿,卻至今無人超越古代詩人,都會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詩來排解煩悶,用詩來表明自己的決心和領悟,那麼註明著名的詩人也有很多,比如李白。要說起他,就要說起他的詩,真的是膾炙人口,他的詩如其人,或灑脫,或豪爽,或飄逸,他本人也是大氣灑脫的一個人,洋灑地寫下一首詩,也許就成為了後世傳唱的絕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李白《秋風詞》,李白的這一首詩爭議上千年,開篇6字讓後人爭相模仿,卻至今無人超越。
  • 3千年前的一首小詩,被譽為「隱逸詩之宗」,陶淵明也在模仿它?
    張載、陸機、左思等人,都寫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隱逸詩,其中陶淵明還被後人稱作是「隱逸詩人之宗」,他的詩歌,對後代田園詩、隱逸詩影響極為深遠。不過,隱逸詩創作的源頭並不在漢晉時期,隱士文化的濫觴要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時期。那時,就出現了很多立志不仕、隱遁山林的名士,也留下了一些可以稱之為「隱逸詩萌芽」的詩篇。
  • 唐朝最悽冷的一首詩,李白想模仿,卻怎麼學都學不來!
    而且自古以來都是唐詩宋詞,唐朝的詩歌是非常盛行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是唐朝詩人,這也足夠說明,唐詩的實力。當然,無論哪一個朝代,都是有溫暖的,也有悲傷的,詩人們根據自己的遭遇,根據自己的心情,所創作出來的詩,都是不盡相同的,了,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但同樣也懷有一顆報效祖國的決心,同樣內心也有悲涼之時。
  • 詩仙李白也不要面子地模仿了兩首詩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所作的一首七律(嚴格說來是七古),長此以來,究竟是杜甫的《登高》還是崔顥的《黃鶴樓》當得上七律之冠,一直都是爭論不休。但對於《黃鶴樓》在唐詩中的超然地位卻無需懷疑,因為就連詩仙李白都不要面子地模仿了兩首,且模仿痕跡明顯,而其中一首也成了經典之作。
  • 這首詩被譽為「送別詩之祖」,每個小學生都能背誦
    他一生給孟浩然作詩無數,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這首被譽為「送別詩之祖」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李白東遊歸來,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讚賞李白,李白崇拜孟浩然,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三月,孟浩然要去廣陵,兩人相約在江夏相會送別。
  • 小和尚聽說師祖年輕時的趣事,模仿李白寫趣詩,氣勢不輸李白原作
    好在詩仙運氣不錯,公元759年遇到朝廷大赦,他還沒有到夜郎就得以返回。逗留江夏時,李白遇上了昔日在長安的故友韋冰。剛剛遇赦,又他鄉遇故知,李白一時感慨萬千寫了首《江夏贈韋南陵冰》。這是一首七言古詩,詩的大意就是抒寫一下平生的不得志,把心中的怨氣發一發。
  • 小和尚聽說師祖年輕時的趣事,模仿李白寫趣詩,氣勢不輸李白原作
    想咱黃鶴樓是何等巍峨名樓,多年來一直是座賽詩樓,眾多文人都留下了經典之作,但李白卻「口出狂言」。此詩也就是李白寫的,若換成一般文人肯定要被後世罵。但因為是李白寫的,再加上詩本身確實寫得很有水平,霸氣十足,所以此句受到了不少文人推崇。但推崇歸推崇,這麼霸氣的詩句,多年來卻也無人敢仿,畢竟除了詩仙,能有這麼大口氣的文人不多。
  • 「詩仙」李白為何也被稱為「詞曲百代之祖」?
    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詩仙太白以詩聞名,而詞以宋詞為最。
  • 白居易在李白墓前寫的詩,相差71歲從未謀面,但詩仙的苦詩王全懂
    李白和白居易,一個被後世稱為「詩仙」,說他是大唐真正的榮耀一點也不為過;一個被後世尊為「詩王」,一生存詩2800多首,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詩仙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天馬行空,世間多少俗事都與他無關,他只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謫仙人」,是浪跡江湖的遊俠兒。
  • 李白一生詩酒千百篇,卻一不小心寫了首詞,就被譽為「詞曲之祖」
    若想從詩仙的浪漫豪情之中,瞥見其人生之追求是有些難的。李白有時候千篇一律,不折風骨亦不畏權貴,看什麼都好似糞土,可有時候他卻患得患失,害怕酒喝光了還沒醉,害怕傾心的美人不相會,害怕玄宗突然不再愚昧。然而李白並非一成不變,他也喜歡新鮮,除了詩歌,他還曾寫下為數不多的幾首詞,而其中一首便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全唐詩》收錄李白作品1700餘首,絕大多數都是詩歌的形式,畢竟李白的名字與詩歌是不可分割的互為載體,倘若大唐少了李白,就相當於風月缺失一角,那將是文學界不可估量的損失。
  • 有個人能讓天才李白為之折服,有首詩能讓詩仙去模仿其創作
    有這樣一個人在唐朝籍籍無名,只能居唐朝文壇的中下等,卻因一首詩名揚天下;有這樣一個人他仕途曲折,未能得以舒展才華,卻因一首詩讓不可一世的天才李白都為之折服。這個人是崔顥,這首詩是《黃鶴樓》。為什麼崔顥能夠讓李白為之折服?《黃鶴樓》是怎樣的一種魔力吸引李白竟還要去模仿其創作?且聽筆者為您道來。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中國古代文學幾千年前的發展中,毫無疑問,詩是中國文學的代表。相信大家都聽過李白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詩仙李白一輩子作的最後一首詩,被稱為臨終絕唱,這是一首什麼詩
    詩仙李白一生作詩無數,才華無窮,但是人總有一死,詩仙也不例外。李白在生命行將終結之時曾作一首詩歌,這首詩可以算作詩仙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對自己際遇的哀嘆。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那麼,詩仙李白臨終前又作了怎樣的詩歌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李白一生所作最後一首詩《臨路歌》(一作《臨終歌》)。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李杜詩篇萬口傳,如此傳頌,自然是有人模仿了,但是模仿一代詩聖和詩仙並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詩篇不像技術,這模仿之中最難模仿的便是詩詞整體的藝術氣息,有趣的是這最難模仿之處,也是人們最好鑑別是否模仿之處。詩仙李白才華橫溢,驚為天人,如此汪洋恣意的詩篇,即便是想要模仿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幾乎不像是凡人寫的。而詩聖杜甫的詩篇隨也才華橫溢,不過杜工部極工詩詞格律,他的詩在格律上渾然天成,想要模仿也並非簡單,不過後世總有人不自量力的想要模仿一二,不論像與不像,先大肆吹噓自己一番,就像是坐井觀天一樣。
  • 為什麼李白的《憶秦娥》被譽為千古絕唱,百代詞曲之祖?
    《憶秦娥》和《菩薩蠻》被譽為百代詞祖,自然是後人評的。其實這兩首作品的作者是存疑的,因為根據詞牌、詩餘、曲子詞的發展歷史,在李白的時代,文人寫樂府詩用來變化演唱才是正道。比如《涼州詞》,樂府詩,因為合了格律後來變化成七絕。比如《清平樂》,後來因為不符合律詩格律就變化成為詞牌。
  • 詩仙李白最幽默的一首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總是瀟灑豪邁,意氣風發的,他的詩也是瑰麗奇絕,俊逸絕塵的,天馬行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詩仙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幽默風趣。也需要緩解生活的壓力。
  • 詩神、詩仙、詩聖、詩王、詩佛、詩狂等全了,不看不藏實在可惜!
    詩神:蘇東坡。在文化藝術領域堪稱全才,幾千來,很少有人能望其項背,不是神又是什麼。按明代袁宏道的說法:「蘇,詩之神也。」詩仙:李白。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當年李白初到長安拜訪前輩詩人賀知章,賀見其詩稿《蜀道難》,贊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