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從前的那些歲月,過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2021-02-08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最近寫了兩篇關於過年的文章,一篇是明代民間的過年習俗,一篇是我的家鄉閩南泉州等地的過年習俗,原本是向大家介紹我們的傳統文化,可是卻收到好多粉絲朋友的反饋,說什麼過年沒意思,過年沒氣氛,過年不熱鬧,過年就是吃吃喝喝,要不就是打牌。沒意思。從何時開始,過年開始變得沒意思呢?我想了很多,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太好了,再也不像以前吃不好穿不暖。不用等過年就可以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

我的奶奶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我的父母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們都是曾經最貧苦的幾代人。我奶奶原本是城裡人,因為逃避抗日戰爭,才躲到鄉下來,因為父母早亡,他們三姊妹是跟著祖母過日子的,小時候聽奶奶講,他們窮呀,吃不了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填肚子,衣服太破了,補了十幾個洞,大冬天都不敢下地,因為太冷了他們穿的太少了,餓的時候都是吃野菜,挖樹根。而他們過年只有一點米粒熬粥,沒有雞鴨魚肉,更別提吃香喝辣的。你們可能不敢相信,他們那個年代還是有老虎的,她小時候就見過,他們隔壁鄰居一家,因為老虎太餓了跑到山下的村子來吃人,把他們一家人都吃了,幸福她們把門鎖死,才逃過一劫。這是她一輩子的陰影。

她們從小就沒有一件好衣服,沒有吃飽一頓飯,三十歲才找到婆家。跟我爺爺結婚的時候,沒房子沒存款沒衣服沒嫁妝,洞房花燭的那一張床還是跟鄰居借的,早上起來還得還給別人。我奶奶說,她回門第二天哭的昏天暗地,覺得日子沒法過了。那個時代,家家戶戶都窮,什麼過年不過年,能活著就是好的,奶奶有個弟弟就是疾病加飢餓死的,還有我外公的大女兒,也就是我的大姨媽,還是四五歲小孩子,還有的我的一個姑婆,嫁人沒多久,也是因為飢餓寒冷病死的。

我的父母是六十年代人,他們小時候過年也是吃不飽的。那個時候也很窮,吃的東西都是靠著賺公分來的,我的爺爺腿腳不好,奶奶身體差,夫妻倆賺得公分比別人少,而且太少了,不符合標準,經常被村裡領導批鬥,他們骨子裡又老實本分,不會討巧賣乖,給孩子們多爭取一點,所以過年的時候,家裡分的糧食永遠是村裡最少的,人家吃完還有一些存量,他們過年得緊巴巴吃,要不然過了四五月就沒糧。奶奶生了四個兒子,其實每個兒子都沒有吃飽過。後來他們長大了,出去深圳學習建築,承包工程,一家人日子才好點。

到了八九十年,也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其實比我大的表哥表姐,堂哥堂姐還是有吃過糠喝過稀的,到了我們這裡才算真正有香香的白米飯,有雞鴨魚肉。父母可能自己吃過太過苦頭,所以對我們這輩人都是給予最好的物質。逢年過節的時候,有好看的棉衣,有各種牌子的運動鞋,小時候穿的鞋子,走路時一閃一閃,每日都故意跑一段。那個時候有小白兔奶糖,有粘牙的大大泡泡糖,有花生酥,有爆米管,有西瓜糖,寶塔糖,有橡皮糖等等。那個時候過年有好多朋友可以玩,大家可以跳房子,玩彈珠,還有石頭子。

父母忙完各種打掃,會帶著我們到寺廟燒香,保護一家人來年順順利利,泉州的開元寺,馬甲的天公山,關帝廟,天后宮都是長逛的地方。再帶著我們逛各種年貨攤,比如蜜餞零食瓜子攤,逛春聯飾品攤,逛花市攤,逛小孩子玩具攤,還有女孩喜歡的各種裝飾品。累了,就在附近吃一碗麵線糊配海鮮油條,或者買幾塊浮果。小孩子並不關注吃什麼玩什麼,而是喜歡出來遊逛的那種感覺。

當然讓我們最懷念還是媽媽做的年夜飯,還有過年時爸爸發的紅包,奶奶蒸的小圓子,外婆做的鹽烤雞湯,還有永遠放不滿足的火花炮。那個時候爸爸很帥氣,媽媽很美,時光並沒有帶走什麼,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想像。有人說過,不管走到哪裡,回家過年最讓人懷念的是家鄉的味道。我的舅舅們,早已在深圳定居,但是每年春節他們都要回家過年,最愛吃的不是那些山珍海味,而是閩南特色的地瓜粉團。因為那才是小時候過年該有熟悉味道。

為什麼很多人說過年沒意思呢,因為我們曾經那樣熱鬧快活過,知道那種快樂就像黑夜中的啟明星是那樣的清澈,一旦這種熱鬧這種快樂消失了,我們的生命好像突然暗淡下來。因為經受過熱鬧了才知道什麼是冷清。我們懷念過年時鄰居互相串門道喜!我們懷念發紅包時爸爸意氣風發的臉龐!我們懷念穿著紅色外套的優雅媽媽!我們懷念父母年輕和爽朗的笑聲!我們懷念小時候的無憂無慮!我們懷念曾經最好的歲月!

冷清是必然的,憂愁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長大了,我們不再是父母的小棉襖,而是他們的靠山,我們沒有紅包可得,卻要給我們的晚輩準備紅包,我們要承擔過年各種繁瑣之事,有許多人情往來。而當科技發達時,她幫我們節省很麻煩,我們借錢不用當面還給別人,只要轉帳即可,我們也不用發紅包,只要轉帳就好,我們也不用出門逛街買年貨,只要逛淘寶京東就好,我們也不用走親訪友,只要微信祝福就好。為什麼年味淡了呢,因為我們都太怕麻煩了!時代的進步是件好事,可是有些傳統卻不能丟棄,如果那樣,那我們會成為沒有根的人!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散文】汪斌 ‖ 懷念從前那些串門的日子
    【方志四川•散文】汪斌 ‖ 懷念從前那些串門的日子 2020-11-2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卻忍不住頻頻回頭,懷念從前那些愛過的荒唐,偷喝的烈酒
    桑學勝原創第274、275、276篇詩文《一邊對抗風刀霜劍,一邊心懷溫柔少年》 歲月拿著一條鞭子面目猙獰地趕著我們向前走我們卻忍不住頻頻回頭懷念從前那些愛過的荒唐,偷喝的烈酒然後又跺一跺腳大步流星地繼續朝前狂奔別了,歲月不用你的催促,我也明白所有過去的都已過去所有未來的正在走來揮一揮手,把曾經的記憶封存在心頭舒一舒眉頭,讓中年大叔也能
  • 00後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其實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偏見
    自己有時候也會這麼認為,總感覺如今的孩子生活的太過於安逸,吃喝不愁,自己的年代還在餓肚子呢,於是認為如今的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等等,但是事實上真的如那些新聞和專家人士所言,一代不如一代嗎?一、專家真的能看懂孩子嗎?
  • 鄉村故事:從前過年
    木心有首詩《從前慢》,懷念舊時光景的,讀來非常感人,他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在這個新春佳節來臨之前,筆者再一次讀木心的詩,自然也聯想到從前過年,從前過年也都是慢,不知要等多久,才能盼到了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肉,才能吃上糖果,才能去親戚家拜年。老話說:年三十的吃,年初一的穿。從前過年,只有到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飯時,一家人可以放開吃上一頓魚肉,如果有的話。
  • 懷念家鄉,那記憶中的湖心亭
    過年了,終於回到了家鄉。家鄉的風景依然美麗,而我的心情卻略顯惆悵。陽臺上的水墨畫,是記憶堆成的,而今天的目光,卻找不到定格的欣賞。臘月二十八(2018年2月13日)下午,那座伴我記憶幾十年的湖心亭,悄然融進了冬日的暖陽。他的一生,見證了兩代人的成長,多少個或喜或泣的故事,在他身上綻放,漂白了歲月,凝成我暖暖的家鄉。也許是風的追求,也許是記憶的不挽留,他毅然的離去,竟不顧及以他為榮的家人的憂傷。
  • 無關歲月,有關記憶
    選了這本《山川歲月長》中收錄的蔣勳的《無關歲月》,一邊讀,一邊也在腦海中勾勒自己過往的歲月。至今這段記憶還如此新鮮並沒有被塵封。歲月緩緩流逝,帶走了青春,留下了記憶,蔣勳在《無關歲月》中對孩童時代過年的記憶描寫得十分細膩,背井離鄉的辛酸,對生命的慎重,對天地萬物的感恩與珍惜,都是從那段歲月中深切的體會。
  • 抖音我懷念狗屁不通的從前你那沒心沒肺的眉眼是什麼歌 歌詞全文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歌詞是「我懷念狗屁不通的從前你那沒心沒肺的眉眼」,據悉這首歌歌名叫《沒心沒肺》,是歌手俊俊演唱的。下面來看一下。哈哈哈其實我覺得俊俊女裝很可愛很漂亮吖  考研不成功不改暱稱:其實身邊的人真的是一個一個地離開的,沒有例外  沒心沒肺歌詞  作曲 : 可澤  作詞 : 可澤  轉眼一別好多年 感覺好像在昨天  我時常會偷偷懷念  你如鑽石般耀眼  歲月浮沉人海間 早已丟失了感嘆
  • 「天龍八部」主演重聚,或許我們懷念的是自己的青春
    是否時光已逝,斯人依舊。當闊別多年的丐幫幫主喬峰,虛竹,段譽。重新相聚心態,樣貌是否亦如從前?現場,「喬峰」黃日華再現「降龍十八掌」,攜手「段譽」陳浩民、「虛竹」樊少皇、「王語嫣」李若彤共同演繹打假版《天龍八部》,熟悉的人物瞬間就勾起了當年的追劇回憶。當曾經的一個個經典人物出現在臺上,眼淚忍不住的流下來,那曾是我們的青春啊!我們寧願被找家長也看的小說,多少次失意時做得英雄夢啊!
  • 周杰倫發新歌:所謂的懷念青春,只因一代人不想長大
    兩家粉絲直呼過年了。但更多的是對於80 90的夕陽團,自己的青春記憶的兩大標誌性人物,在這首歌曲裡合體了。青春圓滿了,有誰能不滿足呢?有人說好像每一次周杰倫的出現就如同80,90後這兩代人的狂歡。其實不僅僅是周杰倫,凡是在這兩代人青春記憶留下濃墨一筆的人都會激起回憶的熱潮。
  • 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嗎?記憶也會騙人?
    同樣,對於「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偏見也可以用記憶篡改來解釋。上代人總是通過自認為正確的記憶來抱怨如今的年輕人,殊不知,這些「正確的記憶」是十分可疑的。今天的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衝突不斷,當然,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如此。
  • 聽聽 關於過年,你最快樂的記憶是什麼
    今夜,我們來聊聊,關於過年,你最快樂的記憶是什麼?本周五,我們就要過年了!今年春節在哪裡過呀?期待嗎?近幾年,總有人說,年味兒,淡了。可有意思的是,即便我們知道春節將面臨這一切,還是會渴望假期,渴望回家見見一年半載沒見的家人,渴望回家過年。過年意味著什麼呢?記憶中,那是「年味兒」最濃的時候。「玩」,也是所有人記憶中最絢爛的童年高光時刻。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 三浦友和:一代人的男神,儘管歲月的洗禮,但是讓人留下印象!
    三浦友和:一代人的男神,儘管歲月的洗禮,但是讓人留下印象!三浦友和是一代人的偶像,用當下流行的話說男神級別也是毫不過分的,他與山口百惠合作的影片成為了經典,並製造出一個獨屬於他們的時代。即便時光再怎麼流逝,三浦依舊帥氣,依舊有著我們一代人不可抹去的青春烙印。三浦友和是日本知名的演員、編劇,他有顏值、有才華,與山口百惠被稱為最佳黃金搭檔,他們共同主演了三部愛情片《潮騷》《血疑》《絕唱》,電視劇《血疑》在中國可是圈粉無數,百惠清純美麗的模樣動人心,三浦也為之心動。
  • 小時候,那些年的片段,已經成為了記憶中最奢侈的東西!
    對於七零後、八零後、甚至於九零後來講,因為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滄桑;因為身份角色的轉變,讓我們已經成為了家裡的頂梁柱,要操心老老少少的衣食住行;更因為心事的增多,莫名壓力的增大,讓人懷念不已的,曾經深深地扎在記憶深處的那個年的味道,那種幸福的期盼,已經很不容易能再找回來了。
  • 僑批是共同的記憶
    早18世紀以前,福建就有先民出洋到東南亞謀生,隨著歲月的延續,福建成為中國最大的移民遷出地之一。華僑先輩們他們為生活所迫或為逃避戰亂,冒險泛海前往東南亞及其它國家。他們肩負著改善家庭生活的重任,他們刻苦耐勞、奮鬥拼搏、克勤克儉、省吃儉用,通過匯寄錢物源源不斷地將來之不易的血汗錢託寄回家鄉,力盡贍養父母妻兒的義務;有的還捐資家鄉助學、扶貧、濟困,惠及家鄉。
  • 懷念呀,我們的青春
    時光仿佛一下拉回了從前,畢竟這是那些年最愛看的電視之一。於是借著這個機會我又重刷了一遍。這已經不是二刷了,但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聽一首歌,會想起某個人,追一部劇,會回憶起曾經,看一本書,會想起某個故事。不過這所有的一切,都與自己的經歷有關。
  •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年味,懷念以前除夕夜的春晚,年初一的炮竹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不知從何時起,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年年都是新年,卻一年不如一年。人手一部手機,聚在一起卻相顧無言我記得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過年有壓歲錢,能穿新衣服,一起吃年夜飯,放各種花炮。記憶中的年夜飯只要不是遠在國外,家族的人都會趕回來團聚。
  • 曼谷隨筆:承載一代人影像記憶 曼谷人惜別銀都影院
    中新社曼谷7月3日電 題:承載一代人影像記憶 曼谷人惜別銀都影院作者 王國安 趙婧楠在曼谷市中心暹羅廣場,坐落著一座大型電影院銀都影院(Scala Cinema)。該影院揭幕於全民觀影年代的1969年年底,至今已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承載著一代曼谷人的影像記憶。
  • 一首老歌 一段歲月
    曾幾何時,我們這一代人是在曾經的小鎮上,伴隨著大漠戈壁的風聲,朝看戈壁晨曦,夕望大漠落日的餘暉,在汽笛聲聲中,聽著這些優美的旋律開始憧憬未來的,那時候真好,青春年少,無憂無慮,對未來充滿激情充滿信心。記憶中的少年時光是在西北河西走廊的鐵路小鎮上。
  • 蘇軾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其實並非懷念古人,而是他的從前
    然而在思想得到瞬間升華的那一剎那,卻又突然發現,蘇軾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懷念的其實並非古人,而是他的從前。因為詩人們在創作詩詞歌賦之時,往往都是觸景生情,才激發出心中的感慨。而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自然也不例外,正是因為眼前的風景,觸動了蘇東坡心中的感情,才造就了這首千古不衰的宋詞。
  • 過年——那些逝去的歲月
    我們鶴慶人過年,有大年和小年之說,大年是臘月三十,小年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元宵節。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十五這幾天,統稱過年。鶴慶那地方白族、納西族、彝族、漢族雜居,儘管幾個民族的語言和生活習慣都不盡相同,但過年的習俗卻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