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齊國歷史博物館
2007年,臨淄在舊城改造中發現了大型漢代兵馬俑坑,出土車馬俑、兵俑、陶樓、陶倉等文物500多套,1000餘件。車馬俑陣由5輛單轅4架馬車和46騎騎兵組成,步兵方陣由300多名身著鎧甲的步卒俑組成,第三部分由陶樓、陶倉、馬車等組成。
魯網9月24日訊(記者 羅燕)想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齊國嗎?來齊國歷史博物館看看吧!齊國曾經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濱海大國,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多彩十藝 文化山東」全國網絡媒體齊魯行採訪團來到淄博臨淄,在齊國歷史博物館,追蹤齊文化,領略齊文化「崇物利,卑義禮;尚變革,惡守常;重兼容,輕一統」的博大精深。
作為齊文化的發源地,齊國的都城臨淄,初名為營丘。作為周代齊國的故都,漢代齊國的王城,臨淄的歷史,上與伏羲、神農共始,故為羲農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下比秦京、漢都更盛,故為東方歷史文化名城。
走進齊國歷史博物館,領略齊國歷史的寬廣博大和睿智從容,齊文化源流綿長,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古齊大地曾經孕育了一大批彪炳青史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如: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等。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與素以勤勞、勇敢、智慧而著稱的齊地勞動人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如齊國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管子學、晏子學、稷下學。
博物館共分15個展廳,包括齊國歷史典故展和各類文物精品300餘件(套),並輔以模型、雕塑、沙盤、壁畫、燈箱等傳統藝術形式和音響、燈光、電影、電視、電動等現代藝術手段,全面細緻地展示了齊國八百餘載的輝煌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充分反映了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軍事和禮俗,顯示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據導遊介紹,齊文化從形成都成熟、發展,經歷了由太公封齊到桓公稱霸、晏嬰相齊三個歷史階段。姜尚立國時期,由於周文化的滲透,使齊《韶》融入了禮樂成分,內容開始體現周禮的等級制。管仲佐桓時期,管仲的治國方略及其雜家音樂思想,使齊《韶》兼容並包,禮、俗進一步融合,內容貼近齊國實際。晏嬰相齊時期,齊文化由成熟到發展;齊《韶》在晏嬰「以禮治國」主張及其「去同上和」、「平心成政」音樂思想指導下,又增加了以「平心成政」、「為國以禮」為主的建言獻策內容,從而走向完善。
翻開春秋戰國的史冊,齊國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事實上齊國是貫穿整個東周歷史的強國,沒有哪個國家的影響力能跟齊國相比。論百姓富足程度,齊國是諸國之冠。所以說齊國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絕對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