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齊國歷史博物館:超時空探訪春秋戰國時期超級大國

2020-12-21 全景山東

 

走進齊國歷史博物館

    2007年,臨淄在舊城改造中發現了大型漢代兵馬俑坑,出土車馬俑、兵俑、陶樓、陶倉等文物500多套,1000餘件。車馬俑陣由5輛單轅4架馬車和46騎騎兵組成,步兵方陣由300多名身著鎧甲的步卒俑組成,第三部分由陶樓、陶倉、馬車等組成。

  魯網9月24日訊(記者 羅燕)想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齊國嗎?來齊國歷史博物館看看吧!齊國曾經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濱海大國,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多彩十藝 文化山東」全國網絡媒體齊魯行採訪團來到淄博臨淄,在齊國歷史博物館,追蹤齊文化,領略齊文化「崇物利,卑義禮;尚變革,惡守常;重兼容,輕一統」的博大精深。

  作為齊文化的發源地,齊國的都城臨淄,初名為營丘。作為周代齊國的故都,漢代齊國的王城,臨淄的歷史,上與伏羲、神農共始,故為羲農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下比秦京、漢都更盛,故為東方歷史文化名城。

  走進齊國歷史博物館,領略齊國歷史的寬廣博大和睿智從容,齊文化源流綿長,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古齊大地曾經孕育了一大批彪炳青史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如: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等。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與素以勤勞、勇敢、智慧而著稱的齊地勞動人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如齊國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管子學、晏子學、稷下學。

  博物館共分15個展廳,包括齊國歷史典故展和各類文物精品300餘件(套),並輔以模型、雕塑、沙盤、壁畫、燈箱等傳統藝術形式和音響、燈光、電影、電視、電動等現代藝術手段,全面細緻地展示了齊國八百餘載的輝煌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充分反映了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軍事和禮俗,顯示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據導遊介紹,齊文化從形成都成熟、發展,經歷了由太公封齊到桓公稱霸、晏嬰相齊三個歷史階段。姜尚立國時期,由於周文化的滲透,使齊《韶》融入了禮樂成分,內容開始體現周禮的等級制。管仲佐桓時期,管仲的治國方略及其雜家音樂思想,使齊《韶》兼容並包,禮、俗進一步融合,內容貼近齊國實際。晏嬰相齊時期,齊文化由成熟到發展;齊《韶》在晏嬰「以禮治國」主張及其「去同上和」、「平心成政」音樂思想指導下,又增加了以「平心成政」、「為國以禮」為主的建言獻策內容,從而走向完善。

  翻開春秋戰國的史冊,齊國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事實上齊國是貫穿整個東周歷史的強國,沒有哪個國家的影響力能跟齊國相比。論百姓富足程度,齊國是諸國之冠。所以說齊國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絕對不過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濟南<一>:春秋戰國時期的濟南
    譚國夾在齊國與魯國兩個大國之間,相比之下,譚國雖然弱小,但它卻比齊、魯兩國早了數百年。譚國始自殷商時期,而齊國和魯國都是周武王消滅商朝之後才建立的。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出兵攻佔了譚國,濟南從此劃入齊國的版圖。
  • 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大國最沒有存在感,卻是周王室的後代!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在春秋時期,齊國、齊國、宋國、晉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都是存在感比較強的諸侯國。到了戰國時期,魏國、秦國、趙國、楚國等大國依然具有比較強的存在感。
  •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歷史上不一樣的皇后
    鍾無豔,原名鍾離春,齊國無鹽邑人,她的父親曾做過齊軍基層軍官,鍾離春受她父親的影響,自幼不愛針線,喜耍槍棒,並習《易》術。他的姓是複姓鍾離。而鍾無豔是後人給他起的外號。鍾無豔除了醜陋之外,她很聰明,又相當有遠見。
  • 戰國時期,魏國趙國楚國齊國先後稱霸?為何韓國屢受大國欺負?
    以史為鑑,讀史知今,司馬光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鑑》,首先從春秋戰國時代寫起,本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的歷史,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秦國先後稱霸,為何韓國屢受欺負呢?。《資治通鑑》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文化最璀璨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裡,百家爭鳴,諸侯與諸侯之間也混戰不斷。
  • 春秋時期真正的超級大國,不是秦國不是楚國,而是它!
    談到春秋時期最強大國,大家可能很快就會想到秦國或是楚國。因為秦國在後來統一了中國,而楚國是秦國統一的最大阻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春秋時期的最強大國,不是最先稱霸的齊國,不是西部霸主的秦國,也不是問鼎中原的楚國,而是在眾多大國所圍繞的更加強大的超級大國--晉國。
  •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為什麼不在自己還有實力的時候,把魯國滅了
    其實春秋早期諸侯國少說上百,中國被滅國無數,為什麼魯國能活到戰國最後?因為古代打仗講究師出有名。齊國雖強但還沒強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其實除了戰國末期的秦國各強國都處於這種狀態,吞併他國必有顧慮。所以春秋戰國兼併要靠蠶食,太急了適得其反。諸侯間會結盟,弱國背後有強國撐腰。
  • 與周朝關係最密切的魯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打敗了齊國
    說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我們都知道這個國家,因為這個國家是孔子的故鄉,你可以通過孔子了解這個國家。然而,這個國家的具體實力尚不清楚。讓我們來看看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實際實力。魯國是周的公國。春秋時期的周朝;禮樂制度在當時的各國中保存得最好。由於魯國採用了周朝的制度,周朝與周朝的關係比較密切,幾代皇帝的努力也不斷加強。因此,西周時期,曹、騰、薛、吉、齊、吉、鄧、元、牧、革等仍在朝拜魯國。在戰國初期,還有其他國家到魯國旅遊。讓人民和易地人民「不敢接受」、「不敢從」。它仍然享有很高的聲望。
  •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看刀幣閃爍歷史光輝
    走進沂水縣博物館 刀幣沂水縣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眾多、類型齊全豐富。現館藏各時期文物五萬餘件/套。考古發掘是館藏文物的重要來源,主要來源於各個時期沂水境內的遺址和墓葬;傳世文物則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主要來源於其他單位移交、個人捐贈以及本單位的收購、徵集、採集等途徑獲得藏品,有著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研究價值。刀幣便是沂水博物館裡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 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也屬強國,為何卻沒能完成統一六國的壯舉?
    說起「齊國」,這在春秋戰國之中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它的強盛更多的是依靠「商業」。這也就意味著,齊國的興盛,在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環境裡,屬於「虛假繁榮」。「商業」不直接生產財富,它只是分配財富的手段,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春秋時期齊國的繁榮是建立在商業上的虛假繁榮。解決一時困境效果突出,但長此以往,必然會動搖國本。
  • 頂級戰國玉器:齊國水晶很漂亮,齊國玉器也很驚豔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水晶瑪瑙串飾十分漂亮,以致讓人們忽略了齊國玉器的美麗。實際上,作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大國,無論是姜齊還是田齊,國力一直十分強盛,玉器也是相當驚豔。春秋齊國水晶瑪瑙串飾這套山東臨淄郎家莊出土的春秋齊國水晶瑪瑙串飾,在春秋玉器中可謂獨樹一幟
  • 「戰國七雄」是只有7個國家嗎?歷史中的多事之秋,春秋與戰國
    在我國歷史中,有一個歷史時間段很是好玩,那便是春秋和戰國,這期間有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麼,你知道戰國七雄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真的只要有7個國家嗎?為了方便大家盤清春秋與戰國的時間線,首先來給大家做個簡單的時間順序排列,據華夏有歷史記載開始: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而今天說的故事,便發生在春秋與戰國時期。
  •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禮器和祭器,不少都採用了萊州玉雕刻
    在臨淄博物館中,珍藏著許多出土的春秋戰國文物,其中,齊國禮器和祭器中春秋戰國時期,萊州不只有漁鹽之利惠及齊國,還有各種物產、礦產為齊國所重,其中滑石資源也是獨一無二的。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和民間的各種禮儀祭祀活動非常活躍,這類活動使用玉器
  • 戰國時期趙滅中山諸侯沒任何動靜,為何齊國滅宋卻招致列國眾怒?
    當歷史的車輪到了戰國中晚期的時候,華夏大地上小國的處境,變得愈發不妙了起來。這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由紛亂走向一統的局面,愈發明朗了起來。正是因為如此,在大國鏖戰的大背景下,戰國中晚期有諸多大國吞併小國的情況發生。
  • 走進齊文化博物館,探訪齊文化的發祥地
    齊文化博物館 是由原 齊國歷史博物館 搬遷而來,目前齊國歷史博物館已經正式閉館。齊文化博物館 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休閒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博物館,依託原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齊國歷史博物館)建設,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擁有文物3萬餘件,上展文物4100餘件(套)。
  • 鄭國在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為何突然衰落,沒能成為大國呢?
    春秋時代,通常用來指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 春秋時期有100多個諸侯國,最強的是哪1個?不是齊國!不是楚國!
    可以發現,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都在榜上,所以春秋時期這3個國家的實力是得到其他諸國肯定的,儘管春秋時期有100多個諸侯國,但最強的國家應該就在這3個之中。那麼這3個國家究竟哪個國家最強呢?
  • 戰國時期一度稱王稱帝的齊國為何後來就無所表現了?
    齊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泱泱大國,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更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首霸。雖然齊桓公死後,齊國逐漸淪為配角,但其大國餘威仍然影響著整個春秋時期的局勢。田氏代齊進入戰國以後,齊威王重用鄒忌、田忌、孫臏等人,廣開言路,改革政治,整頓吏治,使齊國又逐漸雄起成為頗具實力的主角之一。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齊國為何滅亡?君主不作為,導致不戰而降
    導語: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為何滅亡?強大的齊國,其國力一直都在秦國之上,即使在戰國後期,齊國也能與秦國拼一拼,為什麼會不戰而降呢?藉助《大秦帝國》這部影視劇,我們來談談歷史上的齊國。齊國是戰國時代的一個老牌諸侯國,它的開國之君是西周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在武王伐紂的戰爭當中,姜子牙被譽為是功臣之首,周武王姬發平定天下之後便將東海之濱的齊國分封給了姜子牙。
  • 春秋戰國時期孫氏一門雙軍神,春秋時期孫武,戰國時期孫臏
    孫武是春秋末期的軍事家,《孫子兵法》的創作者,被譽為兵家至聖,而其後代孫臏,也同樣是傑出的軍事家,孫臏是戰國時期的人物,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同樣著有《孫臏兵法》一書,跨越整個春秋戰國,孫家的兩位軍事家,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兵家傳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從春秋末期一直到戰國時期,孫家的這兩位傑出的軍事家的相關事跡,都造就了哪些傳奇故事。
  • 西周初年分封天下時「姬」姓諸侯,在春秋、戰國時期還剩幾個強國?
    然而歷史的發展並非周初君臣所預料,歷史進入東周(春秋、戰國),主要諸侯國已經儼然以異姓諸侯國為主了。然而,那些非「姬」姓的諸侯後來發展得怎麼樣了?晉國是姬姓諸侯國,也是春秋的大國,時間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349年,然而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的歷史就此終結。 楚國:羋姓熊氏,子爵。系玄帝姬顓頊後裔,封國地在今丹陽南郡枝江。楚國在西周不是一個起眼的國家,是後封的異姓諸侯,但該國春秋時期成長迅速,成為春秋、戰國的南方大國,一度問鼎中原。作為國家,是從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