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3月1日訊(YMG記者 高偉) 今年1月1日起,煙臺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正式啟用打卡計時系統。記者昨天走訪市運管處駕管辦和相關駕校獲知,全市已有5000多市民拿到打卡計時的「學員卡」。新系統啟用後,整個「學車」過程變得明晰、可控,死記硬背和突擊練習今後恐怕很難過關了。
上車練習必須夠26學時,理論突擊背不頂事了
昨天中午11點多,記者來到魯東大學駕校培訓基地時發現,儘管臨近午飯時間,可還有不少學員在堅持練習。倒樁等訓練場地,都能看到教練員在現場教學。「現在天氣冷,還算是淡季,等天氣轉暖,學車的人就更多了。」該校一位負責人說。
在湖南一所高校讀大四的學生李豪,今年1月放寒假在魯大駕校報名學車,正趕上1月1日我市駕培計時管理系統全面啟用。為詳細了解打卡後的學車流程,記者特地跟隨李豪和他的教練高峰上了教練車,實地體驗了一把「打卡學車」流程:坐到駕駛室後,李豪首先將學員卡插入計時系統的手持終端,終端屏幕會顯示學員編號。核對無誤後,系統提示輸入密碼,李豪在教練的指導下用左手拇指輸入指紋信息。系統識別無誤,提示「開始計時」,李豪這一學時的倒樁練習算是正式開始了。
「入庫練習第一步,注意看車頭,雙眼盯緊前方……」「這會兒打方向盤有點晚了是吧,你看車子有些不正……」整個練習過程中,教練員高峰一直坐在副駕駛進行提示和指導。練習9分鐘後,有個地方李豪始終不太明白,高峰就耐心的講解和示範。停車超過3分鐘,計時系統自動終止計時。「停車3分鐘後停止計時,一來是保證學員上車時間,二來是擔心學員只刷卡湊時間卻不來練車。系統記錄學夠26學時後,學員才被允許參加考試。」高峰說。
對於打卡學車這一全新的歷程,李豪適應得很快。他說,以前聽同學說學個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等上了,想多學會兒還得和教練拉關係,學時根本保證不了。「有同學早就『拿本』了,可現在還不敢上路。打卡計時,我們只管專心練車就行,有保障也省心。」
按照新的教考大綱,C1科目一必須修夠12學時,科目二要修夠26學時,科目三修夠40學時。1月1日起,新報名的學員科目一理論考試必須在煙臺機動車駕駛培訓公眾服務平臺或者到駕校學習達到12個小時,否則就得不到駕校和運管部門的審籤,也就無法考試。像過去那種突擊兩三天死記硬背就去考試的現象,將逐步消失。
駕校修場地安系統,打卡計時讓駕校做足「內功」
開春一來,魯東大學駕校校長左為民一直在忙活著訓練場地的修整。他表示,新駕考實施後,原先的樁考和場地合二為一,不少選考項目也發生變化,要適應必須得調整場地。此外,從去年11月開始,學校就開始為教練車申報安裝打卡計時系統,安裝攝像頭、GPS系統和打卡計時終端。眼下,所有教練員已完成系統使用的培訓。
目前,普通小轎車學員培訓的政策是今年1月1號以後報名的使用打卡計時,之前報名的還按原有培訓方式執行。因此,儘管魯大駕校場地內的15輛教練車都在實施教學,但真正使用打卡計時系統的學員還佔少數。「從元旦後的報名看,持卡學員有170多人,不過只有不到一半完成了科目一理論的考試。現在持卡上車進行科目二訓練的,在40人上下。」
「新」、「老」學員同車練習,如何保證各自的學時很關鍵。新學員有打卡計時,針對年前報名的老學員,魯大駕校推出填寫「教學培訓日誌」的辦法,用表格將學員的學時一一列出,每一學時結束都需要學員籤字,只有完成學員的確認,教練員才能為其申報考試,防止教練私下縮短學員學時。同時,學校還推出「VIP學員培訓班」,學員可預約學習時間。一旦預約成功,該學時即歸預約者,他人不得佔用,可謂做足了「內功」。
全市所有車輛安裝新設備,已有5000市民打卡學車
下午2點半,記者和市運管處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位於世回堯路72號的「煙臺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監管服務大廳」,市直相關駕校正在為市民提供諮詢、指紋採集、製作IC卡等服務。
據市運管處駕管辦負責人孫承軍介紹,全市已有4500多輛教練車安裝了打卡計時的輔助系統。從報名情況看,目前全市共有5000多市民領取學員卡。他表示,實施打卡計時學車的一大好處,就是有效保障每一位學員學車的時間和合法權益,另外駕培計時管理系統的電子圍欄技術可以限制教練車計時培訓的區域,超出限制區域從事培訓行為將不計入學員學時,這一技術將有效遏制教練車跨區域經營等違法行為。
針對大家都很關心的「新駕考」,孫承軍說,目前運管處已督促駕校按照《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與考試大綱》要求改造場地、調整培訓內容。在此基礎上,也加強了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與考試的銜接,「今年啟用駕培計時管理系統就是其中的一個大動作。隨著打卡計時學車在全市範圍內的推廣應用,學員培訓質量將顯著提升,『馬路殺手』將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