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美的一首山水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後如臨畫境!

2020-12-07 慶餘說詩詞

古代詩人基本都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經歷,所以全國各地的山水勝跡在詩人筆下,也就成了一首首優美的山水詩。無論王維臨泛漢水寫下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還是劉禹錫遊覽洞庭寫下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亦或是蘇軾觀賞西湖寫下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無疑都讓人如臨畫境。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過崔八丈水亭》,來一起感受下我國古典詩詞中山水詩的美。《過崔八丈水亭》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於公元754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寶十三載,當時李白正旅居宣城。其實李白曾先後七次遊歷宣城,創作了大量描繪山水美景和風土人情的詩歌。如李白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寫下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雖然《過崔八丈水亭》不似《獨坐敬亭山》那樣有名,所描繪的崔八丈水亭,相較於敬亭山來說也冷門的多,但不失為一首優秀的山水詩。正如明代徐用吾在《唐詩分類繩尺》中所說:「太白於事情景象夙興,意興契合,故信口道來,皆入妙品」。那麼李白這首山水詩,究竟是如何來表現景象和意興的契合之妙的呢?

《過崔八丈水亭》

高閣橫秀氣,清幽并在君。

簷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

猿嘯風中斷,漁歌月裡聞。

閒隨白鷗去,沙上自為群。

在我們具體看這首詩之前,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公元754年,其實距離李白離開長安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雖然詩中還能看出李白內心深處懷歸憂國的感傷情懷,但從詩中李白樂於和無機心的「白鷗」為群,便可看出他擺脫了名利得失的羈束,從而有了一顆寄情山水的閒適之心。這是此詩拋開美景後的意蘊所在。

首聯「高閣橫秀氣,清幽并在君」,也就是說,水亭位置高聳開闊,可以飽覽崔八丈的秀麗景色,而相較於崔八丈,水亭又具有一份清新與幽靜。從「並在君」三字中,我們便可以得知崔八丈水亭的自然特徵,是兼具秀氣與清幽。而李白在這裡以「君」相稱,又給人一種親切感,這種親切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某一種表現。

頷聯「簷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則緊承首聯中水亭的秀氣與清幽,寫李白具體的所見。即身處亭中,能夠看到宛溪的綠水飛過閣簷,敬亭山的雲朵從窗前飄落。「宛溪水」,即宛溪,在宣城東,源出嶧陽山。「敬亭」,就是敬亭山。這兩句詩主要是以「宛溪水」和「敬亭雲」,從側面烘託出水亭的秀氣與清幽,同時又體現出水亭的高聳開闊。

頸聯「猿嘯風中斷,漁歌月裡聞」,即是李白具體的所聞。它的意思是說,身處亭中,能夠聽到風中傳來時斷時續的猿嘯之聲,月下傳來陣陣漁歌聲。值得留意的是,李白這兩句中所描繪的猿嘯聲,其實就出自頷聯所說的敬亭山中,而漁歌聲自然是出自那宛溪水中,可謂精妙絕倫。

此外,唐詩中的猿嘯聲,多用來表達詩人的愁苦心情,如白居易的「杜鵑啼血猿哀鳴」。這兩句詩中的風月之清幽,加上猿漁之逸響,無疑勾畫出了景色的悽涼冷清,以及李白內心深處懷歸憂國的感傷情懷。不過此時的李白較之以往,心境早就大不同。所以在詩的尾聯中,便有了「閒隨白鷗去,沙上自為群」,即閒逸的時候我可以隨著白鷗鳥而去,在那沙岸上與鳥為群。

這裡李白暗用了「鷗鷺忘機」的典故,來表達自己現在已經淡泊名利,不以世事為懷。這個典故出自《列子·黃帝篇》中記載的一個寓言,據說「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顯然,李白說自己與白鷗為群,便是言明沒來機巧之心。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其實僅僅從寫景角度來看,它寥寥數句就描繪出了崔八丈水亭處宛如畫境般的自然景致,有簷飛溪水、窗落暮雲,有風送猿啼,還有漁舟唱晚。繪聲繪色,可謂從開篇美到結尾。總的來說,這首《過崔八丈水亭》是李白很美的一首山水詩。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王維很優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在王維的詩歌創作中,山水詩的成就最高。而王維山水詩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優美。具體來說的話,就是不僅在形式上加入了繪畫、聲樂的特色,能夠給人以極大的審美享受,而且在內容上還包蘊著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王維獨特的審美理想。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王維對「靜」美的刻意追求。
  • 李白在秋日寫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驚豔了世人上千年
    「青蓮」就是指唐朝大詩人李白,而「謝宣城」就是李白的偶像謝眺,因他曾在宣城任太守,所以後世稱之為「謝宣城」。李白一生曾7次踏訪宣城,傳聞就是因為仰慕謝眺。今天要講的這首詩就是李白在宣城所寫的,從開篇美到結尾,驚豔了世人上千年。這首詩名為《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 唐人一首絕美山水詩,從題目美到結尾,字美句美,意境更美!
    這是一首唐代的絕美山水詩,從題目美到結尾,詩作內容更是驚豔千古,字美句美,意境更美。它就是中唐詩人戴叔倫的《蘭溪棹歌》。全詩如下: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這首《蘭溪棹歌》是唐代詩壇流傳至今的一首描寫山水的佳作,歷來為後人所稱道,也是戴叔倫的代表作。整首詩光看題目,就已經有一種空靈脫俗的感覺。一人一舟,漂行於平靜的水面,周圍是美麗春色,真讓人忘俗。詩作唯美靈動,極富民歌風味,描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以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 王維登上城樓寫下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千年來廣為傳誦
    如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政治上苦悶失意,便獨自登樓,寄情山水。在《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一詩中,寫道:「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登河北城樓作》,便是一首「登樓」以寄慨的千古名作。它出自唐代山水田園詩派傑出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 徐元傑的一首絕句,從開篇美到結尾,更驚豔了後世將近八百年
    唐詩宋詞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詩歌到了唐代已經發展到了巔峰,宋代之後雖然也不斷地湧現出很多優秀詩人,卻再也難以重現盛唐時的繁榮與輝煌。從藝術表現手法來看,唐詩注重形象生動,常用具體的意象展現內心情感,不僅語言凝練,而且很耐人咀嚼。
  • 韋應物去郊外漫遊,寫下一首山水詩,短短4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優秀的山水詩大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徵。如陶淵明《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鹿柴》中的「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韋應物筆下的一首山水詩《滁州西澗》,來一起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歌中山水詩的藝術魅力。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寫出了令人驚豔的秋天!
    那杜牧的很多詩都非常的唯美,譬如這首《山行》,那就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也寫出了最有詩意的秋天,整首詩同樣只有四句,也是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是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不失為一首難得佳作。那這種經典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儘管它距離我們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可是我們讀起這樣的作品時,同樣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充滿詩意的秋天。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只是最後5個字,讀後便令人陶醉!
    意境美是我國古典詩歌所追求的最高藝術標準,也是鑑定一首詩好壞的重要因素。所謂意境美,就是詩中意象與情境表達的一致而形成的一種美的形態。一般來說,詩的意境美主要表現在人物之形象、景物之傳神、鍊字之精到三方面上。而品味詩的意境美,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 李賀模仿李白寫一首《將進酒》,開篇驚豔,結尾令人肝腸寸斷
    說到《將進酒》,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聽我傾耳聽」。 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李白,唐朝還有一位詩人寫過《將進酒》。 此人便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但並不是說那些只是讚美梅花形象美的詠梅詩,就難登大雅之堂。譬如,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梅》,它就是一首緊緊圍繞梅花形象美去寫的詠梅詩。儘管詩中杜牧沒有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篇幅也只有寥寥四十字,但卻把梅花的形象美進行了完美的塑造。《梅》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
  • 元代著名畫家的一首小令,美得心醉,從開篇美到結尾,連題目都美
    例如大家熟知的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就是一首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元曲小令,雖然冷門,但是卻美得心醉,開篇就很驚豔,就連它的題目都好美。他就是元代詩人倪瓚的《人月圓》。全曲如下: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鷓鴣啼處,東風草綠,殘照花開。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值得一讀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江南似乎成了一種文化的象徵,洋溢著自然的美和詩意的追求。於是在我國古代詩歌作品中,秀美的江南得以被不斷呈現與讚美。無論是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還是韋莊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亦或是張養浩的「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無不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的江南畫卷。
  • 範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範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無一思字卻句句相思入骨。全詞從開篇美到結尾,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御街行·秋日懷舊》宋代:範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裡。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詞的上片,開篇就美得像話,紛紛墜葉飄香砌,落葉和飄零的花朵,在冰冷的石階上層層堆砌,暗香浮動,只短短7個字就美得令人心醉。四下悽清,寂寞。
  • 劉禹錫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過的人都會念念不忘!
    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文學獨有的魅力,以及那份獨特的美。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可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作品中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一共二十八個字,但卻是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使得讀過的人那都會念念不忘。
  • 李白給朋友介紹景色,洋洋灑灑寫下60個字,美得令人心醉!
    小編下面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李白的一首千古之作《送友人尋越中山水》。《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雖然這首詩在題材上是一首送別詩,但是詩中並沒有表達李白的離愁別緒。反而李白充當起了導遊,將他所熟悉的越中山水,洋洋灑灑寫下60個字,介紹給他的朋友。全詩美得令人心醉,讀後讓人很嚮往。
  • 宋詞中最美的一次踏雪尋梅,從開篇8字美到結尾,小才子一詞成名
    無獨有偶,宋代一位才子,也是憑藉一首「踏雪尋梅」的追思之作,成就了文名。這就是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踏莎行》、這首「踏雪尋梅」詞,悽美哀怨,冠絕一時。開篇即先聲奪人,美不勝收,讀完說不上哪裡好讀後卻忘不了,卻滿口生香,回味無窮,不自覺進入久久難以忘懷的美的化境。讓我們來品一品。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所謂山水詩,就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經典的山水詩往往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徵,即用畫筆把山水風景中精深微妙的蘊涵點染出來,使讀者能夠獲得最直接的審美感受。如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
  • 宋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其中10字安慰世間多少愁苦
    宋代詩宗楊萬裡在登山時曾寫過一首《曉行望雲山》,其中有一句「方知不動是真山」被不少人當成了人生箴言。如何才能像山峰一樣,遇事巋然不動,這是從古至今許多人在考慮的問題。而本期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似乎給出了答案,詩的名字叫《巴峽聞猿》,來自宋代高僧文兆。
  • 辛棄疾醉酒之後寫下一首狂詞,比李白的詩還要狂,從開篇狂到結尾
    李白愛喝酒,酒後寫的詩詞更是有許多傳頌至今的經典,尤其是酒醉之後許多狂放之詩令人佩服不已,辛棄疾也愛喝酒,他酒醉之後寫下了一首狂詞,比李白的詩還要狂,從開篇狂到了結尾。辛棄疾是宋朝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的詞作都是非常有個性,尤其是這一首酒醉之後寫下的狂詞《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
  • 李白見到採蓮女子,寫下一首很美的詩,開篇兩句便令人心醉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採蓮曲》。它是李白漫遊吳越時,一次見到採蓮女子後,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採蓮女子在春日的荷花叢中快樂嬉戲的旖旎美景。全詩語言如出水芙蓉,無論是對採蓮女子魅力的刻畫,還是對若耶溪水色的描寫,均美得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