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養生文化走向世界

2021-01-16 中國·甘肅

  笑在臉上,夢在心中,這就是甘肅平涼皇甫謐養生研究院院長陳叢笑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陳叢笑說,我的中國夢,就是要把皇甫謐中醫藥養生文化和針灸文化推向世界。

  前不久,在中央電視臺4頻道播出的《遠方的家》文化旅遊系列片《養生在平涼》節目中,陳叢笑以平涼養生專家的身份,帶領觀眾走進大美崆峒山、巍峨關山,體驗神奇的皇甫謐針灸文化,認識中醫藥材的種植、生長過程和養生保健療效。她侃侃而談,通過節目把平涼源遠流長的中醫藥養生文化介紹給世界。

  陳叢笑的中國夢,是一個創業者對華夏民族博大精深中醫文化執著追求的夢想。

  陳叢笑出身中醫世家。陳叢笑的父親陳思平是皇甫謐思平醫院的創辦者,也是恢復高考後,平涼市第一位考入陝西醫學院的研究生。陳叢笑自幼隨父從醫,耳濡目染,從父輩的身上學到了一名從醫者應具備的品質和責任,鑄就了她立志為中醫事業奉獻一生的信念。

  小時候跟父親去崆峒山尋找中草藥,是陳叢笑最愉快的記憶。她說:「父親經常帶我到崆峒山深處採集標本,對中草藥的各種功效以及配方進行鑑別。在崆峒山上,我認識了金銀花、獨活、柴胡、黨參、當歸等許多中草藥。」

  十來歲的年紀,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可陳叢笑一來到父親的書房,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安靜地沉浸在醫書的海洋裡。這些中醫書籍,像是一個個磁鐵,深深地吸引著她。因此,陳叢笑在高中畢業填報高考志願時,第一、第二志願都是中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陳叢笑在皇甫謐思平中醫醫院擔任中醫醫師。她致力於中醫研究和探索,並練就了精熟的望、聞、問、切本領,她依靠精準的針灸選穴、熟練的針刺手法以及精良的中藥配方治療好了許多病人。她還在父親創辦的皇甫謐中醫大專自學輔導班裡當講師,教授中醫理論。這期間,她白天授課,晚上潛心研究《針灸甲乙經》《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中醫藥理論。陳叢笑美好的青春年華,是在傳承中醫理論和培養中醫接班人中度過的。

  研究中醫典籍的過程,就是和千百年來名醫對話的過程。這讓陳叢笑時時驚嘆古人的智慧和高尚的操守。陳叢笑舉例說,出生在平涼靈臺的皇甫謐,在42歲患嚴重風痺症,他不為病魔屈服,悉心鑽研針灸,以《黃帝內經》中《素問》《靈樞》及《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為根據,總結驗證,寫成《針灸甲乙經》,成為我國醫學經典著作,為後世針灸學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醫藥的前輩,為我們鋪墊了這樣的中醫之路,我們一定要以刻苦勤奮的精神,把我們民族的中醫事業發揚光大。」陳叢笑說。

  2005年,陳叢笑受邀到莫斯科希爾蓋養生保健中心擔任針灸大夫。

  在莫斯科,第一位接受陳叢笑針灸治療的是一位老太太,她在一次受驚嚇後,每到晚上零時就開始打嗝,嚴重影響睡眠。陳叢笑說:「我給她用中藥針灸扎『天突穴』,再用心理暗示療法治療,病情很快好轉,15天後打嗝症狀完全消失。」這次成功的治療在當地引起了良好反響,莫斯科電視臺專門就此給她作了專訪節目。

  隨之,一名舉重運動員慕名而來,他在訓練時腰部受傷,走路時直不起身子,在莫斯科各大醫院治療均沒有明顯療效,就在這時,他看到了陳叢笑的訪談節目。陳叢笑對他進行了3次針灸療法後,病情迅速好轉。當這位運動員能直起身子行走自如時,他一下子把陳叢笑抱了起來,稱她是從東方大國來的美麗「女巫」。

  陳叢笑說:「在莫斯科的那段日子,我最開心,我為中華民族的中醫文化而驕傲。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我先後為4000多名患者進行了中醫康復治療。」

  談起如今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陳叢笑流露出一絲擔憂,「中醫針灸在中華民族醫療史上作出了巨大貢獻。針灸,堪稱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枝奇葩。中醫針灸如今被全球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但隨著現代科技和西方醫學的普及,中醫針灸理論及其文化內涵卻被忽略和淡化,一些需長期實踐體驗才能掌握的特色技法面臨失傳的危險。」

  2006年,陳叢笑放棄在國外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了家鄉平涼,以完成父親的心願,建設一所世界一流的皇甫謐針灸大學,把平涼中醫養生文化推向世界。

  次年,陳叢笑的皇甫謐養生研究院開業。陳叢笑說:「這幾年,我們通過不斷挖掘皇甫謐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探索出以皇甫謐經絡養生文化為背景,符合現代人健康生活方式的中醫養生文化理念。未來,我還打算建設『皇甫謐養生苑』項目,建成甘肅省第一個中醫藥生態養生鄉村植物園、中醫藥養生保健體驗中心、中醫藥養生理療中心以及特色中醫藥材展示中心。通過這些項目建設,我們要讓中醫養生學在它的發源地發揚光大,並為保護人類健康發揮作用。」(甘肅日報 記者惠程華)

相關焦點

  • 陳叢笑的中國夢:把平涼中醫養生文化推向世界
    她笑靨如花,把平涼源遠流長的中醫藥養生文化娓娓道來,實現了她把中醫藥養生文化介紹給世界的夢想。  「沒有中醫藥的振興,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不完整的」。『中醫夢』應該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是崆峒山下的子民,我們積累了舉世無雙的養生經驗,在這條中醫養生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道路上,我們要挺直腰杆,自尊、自信、自強,堅定地往前走。」她說。
  • 中經堂:引領中醫養生文化新潮流
    讓我們一同走進中經堂,去感受、去聆聽、去體會……中醫文化成就中經堂中經堂的誕生,源於悠久的中醫養生文化。走進中經堂,猶如步入中醫經絡文化長廊。博物館式的陳列、生動有趣的講解、詳實豐富的史料,無一不滲透出中醫養生文化的源遠流長。
  • 「一帶一路」助推中醫食療本草養生文化
    「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倡議構想,更是沿途國家共同繁榮之有益路徑,是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有機結合。「一帶一路」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契機,並正在助推中醫藥事業走向世界。而中醫食療養生正越來越多地被認可和傳播,借力「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開啟全新的國際化時代。
  • 《中醫走向世界論壇》召開
    圖片說明:圖為論壇現場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4日訊 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系列分論壇之一《中醫走向世界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中醫走向世界世界論壇》的各位專家對中醫在治未病的優勢和價值、個性化治療與中醫、中醫如何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亞健康與中醫、如何在年輕人中宣傳中醫、中醫文化在全球的傳播、旅遊醫療、中醫如何抱團走出去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提出了很多創新、可操作的方案,讓大家對中醫走向世界有了更大信心。
  • 中醫文化百花齊放 傳承良醫解碼養生
    廈門中醫李富江:激活人體自愈系統才是中醫的本質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推動中醫藥行業,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幾千年沉澱與傳承的中醫藥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在社會上的職能也不斷的多元化,隨之並肩發展的還有「亞健康」。放眼今天,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等導致身體機能不斷下降,「亞健康」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
  • 江蘇泰州:市民膏方節體驗中醫養生文化
    10月16日,2020泰州市第六屆國醫養生旅遊季暨泰州市中醫院第十二屆膏方節在江蘇泰州市中醫院舉行。活動現場不僅邀請了國內知名膏方專家前來義診,還有開展固元膏製作;特色膏方、藥酒展示;中醫養生旅遊保健產品展示,中醫藥文化展示;精緻飲片(藥食同源)、道地中藥材展示、中醫特色療法展示;中醫藥材真偽辨識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全方位體驗中醫養生文化。
  • 馬烈光:中醫的真正優勢是養生
    □記者 楊振東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馬烈光,是中國中醫養生事業的領路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養生學重點學科帶頭人,養生研究中心主任,《養生雜誌》(月刊)主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及評審專家,兼任國際藥膳食療學會執行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藥膳食療研究分會副會長及亞健康分會常務理事
  • 「針聖故裡」推動中醫針灸走向世界
    如今的衢江,要成為世界中醫針灸的傳承聖地、中醫針灸走向世界的關鍵節點和康養產業特色發展的樣板基地,要讓全世界遊客不僅遊在衢江、玩在衢江、吃在衢江,更要住在衢江、養在衢江,真正是「放下心、享健康。」  為推動中醫針灸走向世界,11月2日,2018第二屆世界針灸康養大會在衢州市衢江區拉開帷幕。其主題為「針灸康養,全球行動。」
  • 健康養生,從中醫學起
    但健康養生從哪兒下手,許多人依然迷茫。因此,就我對中醫的了解談談我的看法。中醫學是一門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已病防變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是一整套的健康養生知識。近些年來,許多中醫大家都在通過網絡視頻宣傳中醫知識,這為我們學習中醫開了方便之門。如曲黎敏、郝萬山等教授,都做了許多精彩的視頻,靜下心來聽聽他們的視頻是很有益處的。還有各電視臺養生節目更是美不勝收。讀書是必須的功夫。
  • 傳承中醫國粹,弘揚中醫文化——著名中醫徐友江
    傳承中醫國粹,弘揚中醫文化——著名中醫徐友江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元素之一。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利用好,讓中醫藥深入百姓生活,成為人們的共識。同時,也是有志之士而為之努力,為之奮鬥的目標。
  • 一種文化,一處體驗——尚品中經堂經絡養生
    如今,中國的中醫養生也在用更為深層的理念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續寫出中醫養生歷史的新篇章。  中的傳承: 伴隨近年來中國文化復興熱潮的興起,中醫的復興似乎順理成章。然而在中醫界,卻瀰漫著一種日益深切的憂慮。
  • 白塔寺妙應堂中醫診所成立20周年 開拓中藥養生服務
    核心提示:老字號是一種濃縮著歷史的名典珍藏,白塔寺妙應堂中醫診所的成立,一方面反映出該診所管理的日趨規範;另一方面,也是妙應堂中醫診所由傳統傳承型走向技能文化傳承型相結合的轉變。   白塔寺妙應堂中醫診所9月26日迎來了20歲生日,在當日廣邀中醫界名家、教授齊聚京都白塔寺藥店與大眾一同慶生。白塔寺藥店秉承著弘揚傳統中醫文化,造福大眾健康的宗旨,現場設有名家義診專場,讓您與名醫專家近距離面對面的進行諮詢與交流,體驗名醫專家為您提供的精心診療。
  • 深度解析|中藥茶,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金名片」
    中藥茶可以說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了,它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藥茶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可以造福全世界,也能全方面展示我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智慧,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亮麗「名片」。另外,此時宮廷所用的中藥茶飲方,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思想,中藥茶方的選用,更切中病症,進一步提升了中藥代茶飲的療效,這也標誌了中藥茶的成熟。
  • 2020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研討會暨首屆傳統中醫養生...
    11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批准,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中國標準化協會文化產業標準化委員會聯合承辦的「2020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研討會暨首屆傳統中醫養生服務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傳承千年古法痧道
    (專項行動主要領導人合影)此次公益行動通過開展老年健康宣傳,成立顧問專家團,深入社區開展老年人知識科普、專項公益活動,以達到針對高齡老年人、城市空巢老年人、農村留守老年人制定健康預防方案,紮實做好老年健康生活服務工作,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 弘揚中醫文化將吉林省的中醫藥推向全國 ——訪尚醫堂中醫集團董事...
    將中醫藥文化的元素和內涵注入其中,讓中醫藥服務得以創新和擴展,並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以滿足人們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和對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康復、休閒觀光的更新更高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消費需求。在政策的指引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講話精神,弘揚中醫藥文化,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傳承中華國粹,尚醫堂中醫藥文化街應運而生。「我們這個尚醫堂中醫藥文化街區項目以中醫藥養生文化為創意主題,融合了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旅遊文化特色、傳統文化特色、長白山文化特色等一系列文化創意元素。
  •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是主動將自己日常行為和精神情志活動,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融為一體,這是《內經》養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中醫理論源自於中國傳統文化,特別與黃老道家思想有頗深的淵源。中醫的核心是整體觀念、天人合一,與道家文化大道至簡、順應天地自然的認知是相合的。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體現在中醫方面是一種生命觀。中醫診病講究時空觀念,這也是建立在順應自然的生命觀的基礎上。
  • 中醫養生知識解析,最好的養生方法是什麼?
    中醫養生知識在中國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文化之一,適當的去養生可以讓人們身體健康遠離病痛,那麼在中醫養生知識當中最好的養生方法是什麼呢?下面亮健好藥房為大家分享最好的養生方法!最好的養生方法其實是養氣,則調理氣息!
  • 諸城市2020年中醫藥養生文化膏方節在諸城中醫醫院啟動
    11月18日,諸城市2020年中醫藥養生文化膏方節在諸城中醫醫院隆重開幕。經過十多年的膏方節推廣活動,入冬時節選用膏方調理健康,已在諸城慢慢流行起來。此次膏方節豐富的活動項目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與,場面氣氛火熱。記者在中醫院門診樓一樓大廳的活動現場看到,專家諮詢區、膏方製作區、膏方樣品展示區、中醫四診儀體質辨識區、中醫院自製中藥展示區、的展臺前人頭攢動。
  • 中醫文化「大咖」談中醫文化「喚醒」記
    開欄的話:在中醫藥法即將於7月1日實施之際,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聯合新華網、北京分社,深入採訪屠呦呦等中醫大家,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等政府官員,丁寧、申雪、趙宏博等運用中醫藥理療的體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張藝謀、陳寶國、馮遠徵等從事中醫作品創作的文藝界知名人士等,就「如何與時俱進地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中醫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醫藥工作者應如何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