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的記憶——發現故都之美

2020-12-21 齊風新韻

臨淄是一部厚重的書。曾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

臨淄是一曲奮進的歌。新中國成立69年,臨淄人民艱苦創業、戰天鬥地,全區經濟社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臨淄更是我們溫馨的家。臨淄是國家園林城市,淄河、牛山的清秀讓人沉醉其中,太公湖、玫瑰谷的旖旎讓人流連忘返,馬蓮臺、天堂寨的風光讓人心曠神怡。

臨淄區人民廣場

作為一名臨淄土著,每次有朋友來臨淄,都會自豪的向他們介紹,我們臨淄是齊國故都、世界足球起源地、國家歷史文明名城。我想,這是每一位臨淄人都知道的官方介紹!

但這並不是臨淄的全部。因為,臨淄讓我們驕傲的地方太多太多,今天,就讓團團帶你看看這座讓我們驕傲和自豪,又充滿記憶的溫暖小城吧!

臨淄,一座讓我們自豪的城市

春秋首霸、戰國稱雄,千古第一宗師

——子牙在這裡建國

稷下學宮、百業興盛,世界第一運動

——足球於這裡誕生

工業強區、六翼齊飛,魯中第一名城

——臨淄從這裡崛起

太公湖姜太公雕像
田齊王陵——四王冢

高陽館外酒旗風,

矮矮槐蔭夏日濃;

秋入龍池月皎皎,

春回牛山雨濛濛。

天空之眼看臨淄——太公湖
臨淄城區絢麗夜景
天齊淵森林公園

臨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從遠古走來,孕育了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的齊文化;

臨淄,家敦民富,大氣精美,向未來前行,成就了文化名城、創新高地、和諧之城

這些,足以讓我們每一位臨淄人驕傲!

臨淄從未停下發展的腳步,他不僅有厚重的歷史,

更有新中國69年戰天鬥地的風雨歷程!

一組老照片,或許會讓你停下滑動的手指,回憶一下臨淄的過往!

1

老區政府,那時這裡才是臨淄的中心

新區政府,不僅是行政辦公心,更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2

已經停用的齊國歷史博物館

新建成的齊都文化城

曾經斷流的淄河與淄河大橋

如今的淄河景色秀麗,淄河大橋已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老長途汽車站,你是否在這裡坐過去張店的汽車?

新長途汽車站位於人民路與聞韶路交叉口

老大棚街,曾經這裡是潮流的聚集地,你是否在這裡買過牛仔褲?

現在的大棚街,店鋪已經更換了不知多少茬,依舊是人人人人人人

老電影院,小時候你是否跟著老師去看過打鬼子的電影?

新電影院已經拔地而起,且成為商住兩用的綜合樓

曾經的齊園北門

如今的齊園已經開放,只剩下兩尊石獅子仍在守候

曾經千年風霜的排水道口

在排水道口建好的齊國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臨淄,一片讓我們留戀的故土

臨淄味道

留戀一座城市,是從一頓早飯開啟的,臨淄的早餐,從來都不敷衍,每一個早市或者早餐店,你都可以品嘗到無數種不同口味的早餐……

油條、豆漿、江米糕、粽子、煎餅果子、肉夾饃、鍋盔、牛肉湯、小籠蒸包、豆腐腦……在臨淄,一頓早餐可以囊括南北,這就是齊文化「包容、變革」的精髓,臨淄人不僅將傳統美食傳承下來,還吸納全國各地的美食。

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來一頓金嶺燒烤吧。

金嶺燒烤

齊都燒雞

金嶺牛肉

田旺粽子

金嶺燒餅

臨淄的味道,就在這餐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秋季,是收穫的季節,臨淄,這片肥沃的土地,饋贈給我們的何止是一餐美食,而是養育之情。

豐盈的臨淄特產

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就去趕集吧!

趕集,是臨淄人最樸實的生活體現。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商場的燈光,這裡有的是泥土的芬芳,大自然的饋贈從土地直接來到這裡,風土人情都濃縮在這一個小小的集市上。

臨淄,是養育我們的故鄉,有多少臨淄學子,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是因為割捨不斷的鄉愁,回到臨淄,便是回到了家!

臨淄,一個讓我們奮鬥的家鄉

歲月靜好,繁榮發展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臨淄人默默的守候和付出,厚重的歷史、優美的風景、誘人的美食,都離不開最美臨淄人,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勞作、盡職盡責。臨淄,景美、味美、人更美!

致敬,每一位努力拼搏的奮鬥者

加油,每一個只爭朝夕的臨淄人

每一位臨淄人都是臨淄的親歷者和建設者,都在臨淄發展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跡。

臨淄的美也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的平臺和奮鬥的機會,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加愛你。

臨淄 臨淄

循著晏相的足跡踏遍山河,伴著稷下的書聲觀天地遼闊,隨著蹴鞠傳遞出你的灑脫

……

臨淄 臨淄

我們愛你!

無奮鬥·不青春

相關焦點

  • 山東臨淄:齊國故都,文物璀璨的一座城市!
    臨淄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有著博大精深的齊文化,悠久的歷史為古城遺留了臨淄故城及其周圍浩繁的文物古蹟,被譽為「地下博物館」。臨淄位於山東省中部,地處魯中山地與平原的交接地帶,屬山東省淄博市轄區。
  • 圖鑑故都隕石,發現臨淄之美
    正如谷新平會長所言,淄博市隕石愛好者協會臨淄分會的成立,標誌著臨淄隕石文化的弘揚揭開了新的篇章。>淄博市隕石愛好者協會臨淄分會會長谷新平與隕石愛好者切磋隕石文化
  • 齊都臨淄
    眾所周知,齊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千乘之國」、「萬乘之國」,車輛的數量和質量在先秦諸國中都遙遙領先,與之相應的,齊國的制車業也是中原各國中技術水平最高、產量最大的。僅舉一例即可證明。9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後李春秋殉車馬坑,位於臨淄齊陵鎮後李官村。1號坑全長32米,寬5米,殉車10輛,馬32匹。車馬配套,擺放整齊,馬在車前,馬首向西。車輛木頭已朽,但痕跡清晰,馬骨架保存完好。
  • 臨淄:「暖心」文化讓故都浸潤書香
    市民代表 薛蘭華:我們上學的時候只有語文和數學還有思想品德就這三本書,其餘的課餘時間的書什麼都沒有,就不敢想像,現在這個社會發展的這麼好,出來一看非常開眼。給我們臨淄人民提供了一個非常安靜、愜意的讀書環境,也提高了我們臨淄人民的讀書文化。 活動期間,代表們還參觀了稷下街道綜合文化站、齊文化博物館和足球博物館,感受我區公共文化場館設施的提升,了解各項文化惠民舉措。
  • 「群星」在故都閃耀——第四屆臨淄齊國商城隕石展
    11月29日,第四屆臨淄齊國商城隕石展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舉行,來自萊蕪、新泰、煙臺、濰坊、濟南、濱州及淄博本地的40多家隕石收藏、星友參展。本次展會,精品隕石讓人耳目一新,隕石製品琳琅滿目,讓齊國故都大放異彩。
  • 視頻丨發現新「齊跡」採訪團首站走進臨淄
    三千年滄海橫流,八百年縱橫捭闔,幾經風雲變幻,臨淄依然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12月15日上午,尋訪齊文化的改革開放基因 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淄博作為——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首站來到臨淄區,一起「聆聽」這裡的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 齊國故都臨淄歷史簡介
    臨淄歷史悠久,太古太昊伏羲氏興起在齊地。這裡又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氏的故墟。古帝少昊之世,以鳥為圖騰的爽鳩氏族部落聚居在這裡。  虞舜時期至夏代,有季氏族部落居住在這裡。殷商時期,有姜姓逄伯陵氏居住在這裡。殷商末年,有蒲姑氏居住在這裡。
  • 美醉了!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是「臨淄」
    為充分展示臨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臨淄生態環境分局臨淄區融媒體中心臨淄攝影家協會山東國井集團、九號車庫共同舉辦「最美臨淄藍」照片有獎徵集活動在一個月的徵集時間裡我們收到了社會各界投稿近千張照片現將評選委員會評選出的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展示
  • 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走進齊國故都臨淄
    12月15日,中共淄博市委網信辦主辦的「尋訪齊文化的改革開放基因,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淄博作為」——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啟動,首站採訪團來到了齊國故都臨淄,實地了解齊文化傳承、培育新經濟
  • 齊國國都在臨淄,為何山東省會卻在濟南?
    他把齊國的國都從薄姑(山東省博興市附近)遷到了營丘,後改名臨淄(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田氏取代姜齊後,國都還在臨淄,直到公元前221年,田齊為秦始皇所滅。這麼一算,(兩個)齊國在臨淄定都約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當時的山東有很多諸侯國,其中以齊國最為強大,堪稱是山東的核心。而臨淄作為齊國國都,自然可以說是山東的中心城市(就實力而言,如果就文化而言,應該是魯都曲阜)。
  • 【記憶】一起來發現北京四合院之美
    這四合院,到底美在哪裡,又妙在何處呢?首都博物館舉辦的《讀城——發現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覽,從全新的角度解讀和呈現出您熟悉而又陌生的四合院。、展覽從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型制之美、色彩裝飾之美、秩序規矩之美、生活情趣之美和記錄創意之美來凸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展覽中不僅可以了解北京城與四合院的歷史,還能欣賞亮麗的中國顏色、描繪精美的吉祥紋飾,學習規矩禮儀,感受那屬於四合院的怡然情志。展廳中設計了許多好玩又富有知識性的互動裝置,觀眾可以參與「拼出心中的四合院」「圖書巨無霸」「穿越古今的多媒體」體驗等。
  • 臨淄鄉村記憶|鄉關何處覓故園 ——回望辛店大武村
    大武柿子樹秋季是柿林最繁華的收穫季節,農諺有「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來趕集」之說,故農曆九月,秋種已過,可以全力以赴的把精力用到柿子的生意上面。格局太靈秀,故缺乏王者之氣,只能循左文右武的文化安排,隔淄水與千古毓秀的牛山遙遙相對做了臨淄城的拱衛。牛山是齊風泛濫薈萃之地,歌詩如風。而黃山則因兵武之事而設祀,做了閱兵和戰爭祭祀的場所。正式的演武之禮源於周朝的大型武舞之儀,是周公等人創編,歌頌武王功績的手執武器的戰舞,從戰鼓召喚開始經激戰到達勝利回歸王朝秩序,共有六場的宏大鋪排,這場氣勢如虹的演出總稱為「大武」。
  • 淄博市隕石愛好者協會臨淄分會成立
    6月6日,淄博市隕石愛好者協會臨淄分會成立儀式在齊國商城舉行。臨淄作為齊國故都,是人類活動最早的聚集區之一。,兼具神秘浪漫色彩、科學探索意義、健康養生價值的隕石文化也在臨淄悄然興起,出現了一批隕石收藏愛好者。
  • 臨淄:牛山禮讚
    牛山是臨淄區的名山,位於齊故都臨淄城南十裡、齊陵街道境內,海拔174米。牛山一名的來源傳說很多,往往給牛山披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而令人肅然起敬。如,其中一種傳說:姜太公以輔周滅商之首功,被周天子封於齊,都營丘。當他獲知萊人要來爭營丘時,便夜以繼日地向齊國進發,若干天后,進入今天的臨淄境域。
  • 記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之臨淄
    慧眼識珠,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齊國故都——臨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祖國萬裡大好河山,有生之年幾人可看遍?,創造了後李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臨淄淄河、烏河兩岸人煙稠密、生產發達,已發現齊陵薛家等12處大汶口文化遺址;距今4000多年的山東龍山文化時期,臨淄開始出現規整的城邑,有了成體系的禮制,創造了發達的早期文明,臨淄有桐林-田旺、董楮、於家莊等20處龍山文化遺址。
  • 白平和:建設「家敦民富、大氣精美」的現代化臨淄
    2月22日,淄博市人大代表、臨淄區委副書記、區長白平和在接受魯中網記者專訪時說道,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實現「兩個率先、三個突破、五個更加」。   談經濟:未來五年將實現「兩個率先、三個突破」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 臨淄郎家莊一號東周墓出土的水晶玉髓組佩飾圖賞
    郎家莊一號東周殉人墓位於淄博市舊臨淄縣城東南一公裡郎家莊的村旁,北距齊國國都臨淄故城南城牆半公裡左右,是齊故城周圍數以百計的「塚子」中的一座,舊志中曾有記載。此墓地面上原有高大的夯土堆。據當地人的記憶,在抗日戰爭時期,夯土堆尚高10米左右。當時偽軍曾在塚子周圍挖戰壕,後因長期取土,逐漸夷為平地。1972年12月,山東省博物館對此墓進行了發掘。
  • 天台新聞網丨記憶之美《古城記憶》讀後感
    最近閱讀許周汭先生大作《古城記憶》收穫頗豐。該書分四個部分:「印跡」「記憶」「風情」「人文」,多元地呈現出天台古城歷史深處的獨特場景。《古城記憶》採取照片與史志結合的形式,史志為基礎,照片為支撐。凡上年紀的人看到這些照片裡的面貌,都會感嘆作為天台人的自豪,感嘆時光流逝。該書在敘述描寫上,力求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如「印跡」裡的古城之奇之美。
  • 齊國故都首屆年貨大集盛大開幕 這個春節「愛上臨淄」
    大眾網·海報新聞1月16日訊 今日上午,2020「樂遊淄博·愛上臨淄」賀年會暨「齊國故都」首屆年貨大集惠民展銷活動在齊都文化城開幕,開幕式由臨淄區政府副區長李玲主持。他介紹,圍繞落實市委對臨淄提出的「在齊文化傳承創新上當旗手作標杆」,打造齊國故都文化旅遊目的地,2020「樂遊淄博·愛上臨淄」賀年會,臨淄區緊扣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創新推出了「愛上臨淄」品牌,深入挖掘以「覽故都風韻、講齊國故事、赴齊地研習、饗臨淄美味、拾臨淄樂趣、淘臨淄尚品」為主要內容的「好看、好聽、好學、好吃、好玩、好買」的文旅產品,策劃了14大類近300項活動,精心打造齊文化研學之旅、足球探源之旅
  • 臨淄把文明實踐站打造成「百姓之家」
    11月29日,在淄博市臨淄區鳳凰鎮鳳凰花園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大健康」志願服務隊進村開展義診,齊都醫院中醫科主任王紹印正在向居民介紹預防血栓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