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寫梅花的不少,但寫得好的卻並不多,稱得上千古名篇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就為大家介紹3首以梅花入題的唐詩,都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最後1首沒點常識讀不懂!
1、《梅花》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很多人知道這首詩是因為熱播的《甄嬛傳》,不過劇中那句詩是「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和崔道融的原句「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還是不一樣,「逆風」和「朔風」不是同一個意思,後者指的是北風。
詩人楊萬裡據說也很喜歡這首詩,尤愛「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這1句中一個「韻」字用得極好,寫的是梅花,透著一股清寒的氣息,妙句天成,自然不加雕飾。意境高遠,伸展入無邊的時間空間。
梅花香氣不高,花朵也不大,更談不上豔麗,選花魁的話,選來選去都輪不到梅花。王冕畫梅,乾脆只用墨色。但香氣貴清而賤濁,宜淡而忌烈,清而持久,淡而有味,是最好的,梅花便是如此,這就是梅花的香中的「韻」,是香中之香。
2、《雜詩三首·其二》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短短4句20個字,簡單而含蓄。所謂委婉含蓄就是心裡想知道,偏偏問些別的東西,顧左右而言他,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王維對故鄉深情至極卻依然克制,所以面對從家鄉人問得很小心謹慎:「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但是用情至深又如何能夠忍住呢,在平淡的鋪敘之後,詩人終於還是問出來了:「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個遠在他鄉的遊子,難道關心的會僅僅是窗前的寒梅嗎?不,正是因為心裡千萬個在意,所以才會對人事一往情深不堪問,是擔心聽到一絲一毫不好的消息,故而不忍直言相詢自己真正關切的人事,反而問梅花開了沒有,這是何等純淨而溫柔,飽經滄桑,卻超然物外。
3、《早梅》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沒有生活常識,不懂些許物理知識,我們還真理解不了這首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這樣的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湖泊等水域對於氣候有調節作用。詩中花開應當是冬末春初,較為寒冷,陸地先降溫,溫度低,而水邊降溫慢,溫度較高,近水處的花先開放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3首以梅花入題的唐詩,膾炙人口,最後1首沒點常識讀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