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從衰退走向復甦 三大因素影響復甦進程

2020-12-16 中安在線網站

  源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危機在2009年釀成了全球性經濟衰退。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應對。國際社會協調合作、共克時艱,新興經濟體率先走出衰退領跑全球經濟復甦。世界各國全力促進增長,推動平衡發展。目前,世界經濟出現積極變化。根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目前各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若得以持續,世界經濟將在明年實現2.4%的增長。

  衰退——  世界經濟整體受創嚴重

  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大國是在一片蕭條中步入2009年的。和以往的經濟周期相比,2009年世界經濟出現的這一輪衰退程度很深。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率下降了6.1%,歐元區為負2.5%,日本為負14.2%。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所長李向陽認為,危機中受打擊最大的是發達國家的家庭和金融部門,原因是兩者的負債率很高。在經濟走出衰退之後,家庭受資產縮水的影響,消費能力和欲望難以恢復;金融部門「去槓桿化」的任務艱巨,惜貸現象嚴重,這就必然會限制投資的增長,進而影響復甦的力度。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在這場危機中,發展中國家首當其衝,受到了更為嚴重的衝擊。金融危機導致私人資本流入驟降、廣泛的信心缺失導致投資需求減少、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發達國家失業率上升引起勞工匯款減少。這些因素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歐洲和中亞地區的發展中經濟體,由於深度融入西歐金融體系也遭受了重創。

  亞洲地區在危機發生前宏觀經濟形勢良好,有能力實施反周期性的財政刺激政策,經濟增長表現出了一定的回彈力。但就發展中國家總體而言,2009年幾乎難以進入經濟正增長區間。如果不包括印度和中國,發展中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很可能是負值。特別是由於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資本更加稀缺,成本上升,發展中國家將面臨更加困難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各國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和生產率的努力至關重要。

  美國、中國和歐盟國家及時推出經濟刺激政策,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各國經濟狀況逐步改善,第三季度歐美等各大經濟體環比均出現了正增長,但總體上看,2009年全球經濟預計仍將下降2.2%。

  復甦——  各國聯手刺激效果顯著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今年兩度聚首,共克時艱的政治意願保證了各國聯手刺激經濟的效果。

  和以往不同的是,本輪經濟復甦的火車頭不是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而是新興大國,尤其是以中國、印度為首的亞洲經濟體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同比增長分別為6.1%、7.9%和8.9%,全年「保八」已無懸念。印度採取的經濟刺激計劃有效遏制了經濟放緩,製造業轉好尤為明顯。

  美國於年初推出了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汽車業重組、繼續實施金融救援、購車購房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措施,成功阻止了經濟下滑。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正走在復甦的道路上。歐盟通過降息及「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並實施了總額20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日本政府和央行也採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在發達經濟體中率先復甦,按年率計算實際增長2.3%。今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3.5%,歐盟和歐元區經濟業在第三季度正式走出衰退。

  儘管美國經濟復甦對世界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但由於受創嚴重,美國在這輪經濟復甦進程中失去了火車頭的地位。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穆薩認為,在經濟復甦過程中,由於美國家庭通過減少消費增加儲蓄的方法進行去槓桿化,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復甦的貢獻將小於前幾次危機中的作用。

  挑戰——  三大因素影響復甦進程

  目前復甦的勢頭仍相當脆弱,2010年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依舊很多。

  林毅夫認為,此次經濟衰退在世界範圍內導致了貿易保護主義急劇升溫。2009年,在一些國家內越來越多的行業要求政府增加新的貿易壁壘。據統計,年初至今行業要求保護的概率比2008年高出了30%。雖然保護主義對全球貿易額的直接影響不大,但會影響投資者對經濟復甦的信心,同時也影響人們對結束多哈回合談判的信心。

  林毅夫認為,儘管20世紀30年代那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不會再現,但目前的問題仍很嚴重。他表示,完成多哈發展回合的貿易談判可以制約保護主義,並為發展中國家市場準入提供更大的保障。

  審慎把握政策刺激的退出時機,也是嚴峻的政策挑戰。李向陽認為,過早的退出將導致復甦進程夭折,過晚的退出將會誘發通貨膨脹風險。雖然理論上存在最佳退出時機,但實際操作很難把握。從現行政策導向來看,美國和日本傾向於「寧晚勿早」的立場,在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它們寧願以通脹換增長。歐元區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意願相對比較低,12月中旬結束的歐盟首腦峰會已經開始著手討論退出戰略。

  林毅夫表示,目前各國對退出戰略的討論,出於擔心公共債務對未來通脹的影響。事實上,各國實施的投資於「綠色增長」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會在短期內促進需求,並提升長期增長的潛力,無論是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還是改造公共運輸系統,並不一定會造成通脹。他認為,那些具有充足財政空間以及擔心需求疲軟的國家,可以繼續維持財政刺激計劃。

  值得關注的另一個現象是,本輪經濟復甦並沒有帶動就業的增長。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普遍存在的高失業率成為復甦的不利因素。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表示,歐元區經濟第四季度有望繼續增長,但即便如此,失業率仍可能上升。在衰退最嚴重的西班牙,失業率已經高達18%。目前,美國有1500多萬人無工可做,失業率維持在10%的高位。目前發達國家出現的這種「無就業增長」必然帶來消費需求疲軟,導致經濟復甦動力不足。

  前景——  世界經濟將緩慢復甦

  根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若得以持續,世界經濟在2010年將實現2.4%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相對樂觀,預計2010年可實現約3%的增長。

  李向陽認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復甦強度,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政府干預經濟的能力和意願。在三大經濟體中,美國政府干預經濟的意願和能力是最強的。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儘管幹預的意願很強,由於財政狀況差,危機之前短期利率水平已接近於零,因此幹預經濟的能力較弱;歐元區的最大問題是繼續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的意願較低。因而,2010年三大經濟體的增長率從高向低的排序將是美國、日本和歐元區。根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2010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1%,歐盟和日本分別為0.6%和0.9%;中國和印度將繼續成為領跑者。(記者羅春華張蕾本報駐美國記者馬小寧)

相關焦點

  • 2021年全球經濟進入弱復甦|清華金融評論速遞
    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面臨三大制約,預計疫情影響仍將在上半年延續,下半年才能真正走向復甦。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預計將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回望前塵,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如其來的疫情深刻影響了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並將持續發酵。展望2021,全球經濟將何去何從?為此,中國經濟時報約請長期耕耘經濟研究領域的專家為2021年的全球經濟大勢把脈,問診全球宏觀政策走向,前瞻全球主要市場前景。
  • 對世界經濟復甦具有決定性意義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清晰而鮮明的信號。海外人士認為,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而深陷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 《經濟學人》刊文:世界經濟復甦極不均衡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近日刊文稱,分析人士預計,第三季度全球GDP將增長至少7%,但世界距離恢復正常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行業和國家之間經濟復甦極不平衡。中國將是2020唯一實現增長的大型經濟體。
  • 加強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性復甦(國際視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3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較6月預測上調了0.8個百分點。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強調,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性復甦。
  • 經濟學家稱歐洲成全球經濟最大拖油瓶!三大因素使然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經濟學家稱歐洲成全球經濟最大拖油瓶!三大因素使然,還需警惕美國「從中作梗」自2018年夏季以來,國際貿易擔憂情緒和全球經濟放緩憂慮使得大部分機構不斷下調全球經濟前景。目前看來有三大因素導致歐洲經濟大幅放緩,但是總體而言這些因素出現了一些改善的跡象,這對於全球經濟構成潛在利好。不過短期而言,由於美歐貿易局勢升級,且曾經被視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反而成為了歐洲經濟的拖累因素,短時間歐洲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這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施壓歐元。
  • 巴西經濟學家: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有助世界經濟擺脫疫情影響
    巴西經濟學家: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有助世界經濟擺脫疫情影響 編輯:劉佳旎    來源:新華社    2020-07-17 23:51
  • 綜述:巴西經濟復甦前景可期
    新華社聖保羅5月29日電 綜述:巴西經濟復甦前景可期新華社記者彭樺2018年巴西經濟在弱勢復甦中經受重重考驗。29日參加在巴西聖保羅舉辦的「2018巴西投資論壇」的多位嘉賓表示,對巴西經濟發展前景仍保持樂觀,巴西市場對全球投資者充滿吸引力。美聯儲啟動加息周期,使巴西資本市場面臨一定壓力。同時,巴西大選之年政局尚未明朗,改革進程能否持續成為影響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受外部環境和國內局勢共同影響,今年以來巴西股市、匯市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
  • 蔡昉:中國經濟V字型復甦基本成型 但經濟復甦存在三個不平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12月14日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蔡昉表示,失業率從上升到下降經歷了一個倒V字型曲線,意味著中國經濟V字型復甦基本成型。
  • 北京市副市長王紅:旅遊復甦是實現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標誌
    聯合會理事會執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王紅非常高興在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與大家見面,共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旅遊帶來的巨大影響,共同探討全球旅遊復甦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共同展望全球旅遊的未來。結合我本人的工作實際,主要分享以下幾個方面的觀點。
  • 今日關注:日本、印度陷入嚴重衰退,美國經濟短期無法完全復甦!
    商業地產特別容易受估值下降影響,因為疫情爆發前的價格相對基本面而言已經偏高。雖然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採取的監管法規幫助華爾街增強了抗衝擊能力,但金融體系的薄弱之處仍會放大疫情對經濟的衝擊。③ 鮑威爾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發表的演講中表示,額外的財政支持可能成本高昂,但如果這有助於避免長期經濟損害並給我們帶來更強的復甦,就是值得的。
  • 國際觀察:中國經濟復甦為世界經濟注入希望
    中國經濟復甦走在世界前沿穆迪在日前發布的最新《全球宏觀展望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GDP將萎縮4.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也不樂觀,他們認為美國和歐洲將遭遇嚴重收縮,全球經濟復甦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關注中國經濟的美國經濟學家安迪?羅斯曼(Andy Rothman)說:「在強勁的國內需求帶動下,中國的『V型』經濟復甦已經連續保持了4個月。」他還說道,「如果中國持續控制疫情形勢,它將繼續成為世界上最強勁的消費力量。」中國經濟為世界注入希望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受到了重大衝擊。中國經濟的強勢復甦為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注入了正能量。
  • 全球併購交易復甦乍暖還寒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經濟參考報》21日發表周武英撰寫的報導《全球併購交易復甦乍暖還寒》。文章摘要如下: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併購交易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嚴重下滑。近兩個月,大型併購交易重新萌芽,不過整體而言,這一領域仍然「乍暖還寒」。  疫情成為影響全球投資的關鍵因素。
  • 維羅妮卡:中國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全方位衝擊,世界經濟陷入困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湧動,甚至成為某些國家的政策取向,讓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世界需要撥開迷霧,客觀認識經濟全球化,以發展的眼光去破解全球化進程出現的難題。
  • 「點石成金」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
    本周新聞熱點本周,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這將取決於資本能否「脫虛入實」。為此,既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又要鼓勵資本擴大生產投資,以增加就業崗位。關於資本的另一件熱點新聞是比特幣暴漲,比特幣在本周首次站上4萬美元,10年間比特幣價格漲幅已經超過1300萬倍。資產價格如此高的漲幅,史上從未見過,虛擬經濟的某些部分已經如脫韁野馬。
  • 全球經濟復甦的判斷與中國財政政策取向
    201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復甦形勢總體較為明朗,然而連續實施了近七個季度的經濟刺激政策,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其負面因素也開始抬頭,主要表現是財政風險的迅速積聚。儘管各國都認識到了重整財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是在經濟增長和財政安全之間的抉擇異常艱難。
  • 歐盟經濟刺激計劃生變 業內:對歐元復甦基金影響不大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歐盟經濟刺激計劃生變 業內稱對7500億歐元復甦基金影響不大⊙記者 湯翠玲 ○編輯 林堅本周,歐盟27國領導人就規模達萬億歐元的長期預算達成一致意見,也就75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達成共識。
  • 經世言:美國推動經濟復甦力不從心
    美國摩根大通日前發布《2021年美國展望》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將萎縮1%,高盛、巴克萊等多家華爾街機構也大幅下調了對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有分析指出,從短期看,因為疫情遲遲無法緩解,美國經濟「面臨著活動限制日益增加的不利因素」。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 「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
    與會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就和經濟復甦步伐,呼籲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表示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實現穩步復甦。與會人士認為,中國為各國抗疫提供重要經驗,為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各國應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疫情和經濟衰退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