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素質在遵守規矩和規則中提升

2020-10-20 武當書苑
 

作者|杜文杰

前段時間網絡上曝光,高鐵上出現「霸座」事件接二連三 ,此事炒的沸沸揚揚,看似一件小事,實則是國民素質的體現。

時下有人認為守規矩人吃虧,不守規矩人佔贏,誰守規矩,誰是笨蛋。社會總是默認那些不守規矩(規則)的人。

事實到底是怎樣呢?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還是遵守規矩(規則)的,只有少數人破壞規矩,試想最常見的交通規則要遭到破壞和挑戰,你想想最後會是一種什麼後果,必然會影響大家交通行駛,嚴重會導致車毀人亡,性命攸關,你還敢違背和破壞嗎?

不守規矩,大家都會受害。

雖然,也有少數司機就是搶道、佔道、逆向行駛、酒後駕駛、超速行駛、夜間行車一直打遠光燈,給別人製造障礙等破壞規矩行為,這些都需要在交通中加大監管及處罰力度。而當前最應該重視的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違背規矩(規則)的行為,看起來是小事,而養成壞習慣就是影響國民素質提升的大壞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人們生活美好,讓社會文明進步,必須讓民眾素質在遵守規矩和規則中不斷提升。

發達國家及我們周邊有些國家在這些方面做的不錯,就不單獨舉例了,本文只針對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高認識,採取切實措施,加強改進,讓國民素質在規矩(規則)約束中得到整體提升。

 
 
 
 

1、何為規矩和秩序?

規矩,本指數學中的兩種工具,比喻為一種標準法度。實際中是指為了維護事物正常運行秩序,保障事物按規範運行而制定並要求執行的一些規則要求(條條框框)。

規矩(規則)有破有立,破舊立新,但又不能反覆無常,要遵行客觀規律及實際情況變化。規矩是人制定的,也是用來約束人(包括制定規矩的人)的行為的。反對制定潛規則。

秩序是指按照一定規矩(規則)行事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狀態,是嚴格執行社會規矩(規則)的良好反映。

守規矩(規則),才有好秩序。好秩序是國民素質提升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表現。

2、破壞規矩的表現及危害

(1)破壞規矩行為主要表現為:

違背道德:違背社會公德及職業道德的行為。

違背法律: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法律背道而馳,以身試法,違法犯罪等行為。

不守紀律和規章制度:無視紀律和制度,搞特殊化;置身紀律和制度之外,我行我素,違反和破壞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行為。

潛規則:做一種反正常規矩和規則的行為。是一種利用打規矩擦邊球或變換規則而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和方式。

違背和破壞客觀規律的行為:這種行為影響惡劣,破壞性強,且長久。

(2)破壞規矩行為的危害

破壞社會正常運行及生活秩序。

無視道德法律及制度的尊嚴,有損社會文明進步和公序良俗的建立和維護。

損人害己,危害社會。

侵犯他人正當權利,損害他人利益。

對社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影響人們價值觀的形成,使國民素質降低及社會文明和諧倒退。

違背和破壞客觀規律,最終受到規律的制裁。

 
 

前不久,號稱「本世紀最強的超級颱風」——「山竹」瘋狂登陸香港等地後,兇猛前所未有。山竹的風眼比香港都大,每小時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600多顆廣島原子彈,人們對自然的肆虐,「無能為力,只有等死」

很多網友驚嘆:人類半個世紀向海洋扔掉的垃圾,大自然不過半天就還回來了。人類因不守規矩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傷害),導致許多珍稀鳥類和魚類等海洋生物滅絕,海洋生存環境惡化,後果觸目驚心。

實踐再次證明,違背規律(規矩、規則)終將受到無情的懲處和制裁。

3、如何守規矩,護秩序

(1)遵守道德:道德是社會約束民眾心靈和行為的規則。

(2)遵守法律:是國家約束國民行為,保證社會正常秩序的強制性的規則。

(3)遵守規章制度:是組織內部約束全體成員言行的規則。

(4)遵守紀律:是組織、機構、團體(團隊)約束成員言行的規則。

(5)遵守秩序:要求所有人要維護和保證規矩(規則)的執行和秩序的穩定,讓所有人都是良好秩序的守護者和受益者。自覺與破壞秩序的行為作鬥爭。以遵守秩序為榮,破壞秩序為恥。

(6)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行為和習慣雖具有極強的個性化和自主性,甚至有時與規矩相衝突,如行為桀驁不馴、放蕩不羈、我行我素,不服管治等,但也要遵循規矩,做到入鄉隨俗,遵遵紀守法,明禮誠信。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讓良好的習慣適應和體現規矩和規則。

(7)保守內心的善良和正直。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堅守自己的內心的善良和真誠,保守內心是一種境界和可貴的品質。

(8)從我做起,嚴以律己,立即行動。人人都遵守規矩,執行規則,社會文明秩序就會更加美好和諧。人們的素質自然就會進步和提升。

讓每個人都成為遵守規矩,維護秩序的受益人。

 
 

作者:杜文杰  創作:2018.9.24   首發書館,謝謝欣賞!

相關焦點

  • 學會遵守規則,營造規矩校園
    營造規矩校園作為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規.。作為家庭中的一員,要守家規。當然作為一名學生,定當遵守校規校紀。十二載寒窗,幾千個日夜,所有的奮鬥最終都將託付給高中生活結束之時的一紙試卷。幾場考試,就將決定我們的前程,學校作為我們的夢想託付者,理應對我們的託付,甚至是前程負責。
  • 遵守規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方圓文論」自古則有之,但我們現代社會中,「方圓文論」似乎不再稜角分明。如學校規章制度為「方圓」,那「方圓」則應存於每一位學子心中,時時提醒著每個人。但我們文中不乏漠視規則之人,那迎來的就應該是嚴肅的處理,才可提醒他人。遵守規矩,是良好的人文道德。
  • 遵守規矩,才成方圓,遵守規則,喜獲成功
    遵守規矩,才成方圓。諸葛亮遵守作為臣子的規矩,成為一代蜀相;學校遵守規矩才能教人、育人、正人。同樣國家遵守規矩,方能飛速發展,逐步富裕。遵守規矩,成國家之方圓,立國家之根本。只有遵守規矩才能讓一個人,一個學校,一個國家更加完美、完善,積極帶動他人,也能使自己成功的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古語有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規矩做人,規矩做事(深刻)
    韓非子曰:「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物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想要畫圓須得遵循其徑長,所有事情想要成功就得有基礎,所有的事物都有其道理和規矩,提倡言論的人,都是遵守事物應有之理的。
  • 因為遵守規矩,才能成方圓
    遵守規矩,便是遵守道德文明的底線,堅守規矩,築成方圓,還社會一道美麗風景。遵守校園規矩,是每個學生的責任。正是因為大眾車主沒有遵守交通規則,才導致如此慘劇發生,那些開鬥氣車,在高速車的車主們是否也應以此為戒?遵守交通規則,為家人添一份安心,也為自己的生命多一層保護。中國式過馬路也為國人詬病已久,紅燈路口,湊夠一撥人便走,橫穿馬路而無所畏懼的信心,誰會知道規矩是否會承擔壓力,降罪於那些行人呢?因此,謹記規則於心間,人品啜到生命之花的芬芳,為社會多一道亮麗的風景。
  • 規矩和規則:規則是用來打破的,規矩是用來遵循的
    早晨8:30打卡是正常上班,8:31打卡就是遲到,規矩說到底少了很多人情。規則越多越嚴,對人的束縛力越大。2.規則帶有強迫性規則是採用行政管理手段,強制要求人們遵守各種規章制度。規則強怕人們言行舉止合乎規範,對違反規則的行為進行一定的懲罰。
  • 心理學:越遵守規矩和原則的人,越容易吃虧
    遵守規矩的人,在他們的價值觀中,認為規則在他們的世界觀裡很重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對於規則,他們是執行者,更是守衛者。 他們遵守規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社會的認可,是一種工具性價值觀,這樣的人通常會有很高的責任感,但由於他們遵守規則的動機太強,意志力也特別堅定,所以,很容易陷入固執、不會靈活變通的泥淖裡。
  • 要怎樣遵守生活中的規則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規則,是必不可少的,大到法律、道德,小到日常生活。各種條條框框都在規定著我們,在規矩的狀態下發展與生活。那麼為什麼有人要經常破壞規則。在大城市生活中,時長是為了通勤南轅北轍的滿城跑。高峰期間就看到不少佔用應急車道、公交車道的行為。有時在想,他們真的都那麼著急嗎?大城市的節奏固然快,但為什麼要佔用他人的資源來謀取自己的利益。
  • 你總是吃虧的根本原因是,太過遵守規矩和原則
    遵守規矩的人,在他們的價值觀中,認為規則在他們的世界觀裡很重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對於規則,他們是執行者,更是守衛者。他們遵守規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社會的認可,是一種工具性價值觀,這樣的人通常會有很高的責任感,但由於他們遵守規則的動機太強,意志力也特別堅定,所以,很容易陷入固執、不會靈活變通的泥淖裡。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什麼遵守規矩的人,反而不受待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什麼遵守規矩的人,反而不受待見?規矩和原則約束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有了規矩的存在才能夠讓大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過也有一部分人他們時常徘徊在法律的邊緣,有時做的事情更是違背了公序良則,這樣的人被稱作「壞人」。
  • 好習慣41:《遵守規則》格言警句
    生活處處需要規則。2.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3.要有必要的清規戒律。(毛澤東)4.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黑格爾)5.仁聖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6.紀律是達到一切雄圖的階級。(莎士比亞)7.人們遵守規則,生活才會有秩序。8.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9.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伯克)10.沒有公正的執法,就沒有法律的尊嚴。
  • 新生衝上臺演講被勸離,爭取機會也得遵守規則
    (9月9日 新華網)有部分網友認為這位新生的行為無傷大雅,展示了自身個性,年輕人應該勇於冒險和突破自我,積極把握機會。誠然,這位新生努力爭取機會的勇氣和積極進取的熱情值得肯定,但在機會面前,規則難道就變得一文不值了嗎?這位新生看似「勇氣可嘉」的行為反映的是自身規則意識的缺乏,而規則被破壞帶來的必是一定的混亂。
  • 規則與人情,規矩在我們心中是何種地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則與人情處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的人們,遇事講求互幫互助,以此來體現人們之間所謂的人情味。其實論人們在不違背社會規則與道德的前提下的「困難」,自應出手相助,但有些「困難」是因為社會機制與自身利益相衝突,這樣的「困難」我們自然不應該去「施以援手」。所以我認為,在有序文明的社會中,制定的規則是不應該和所謂的人情攪到一起的。
  • 二叔說說:為啥很多中國人不喜歡遵守秩序和規則?
    不是說司機不敢撞你,是司機和你一樣眼瞎看不見交通規則,是司機有盲區才把你撞進醫院撞進太平間的。很多本不該發生的交通事故因為不樂意遵守規則和秩序,一點也不意外的發生了。四前面三段文字是一年前寫的,沒有寫完,也沒有興趣寫下去。一個城市的交通糟糕成這樣子,真的連寫它的興趣都沒有。寫多了也容易被噴不愛家鄉,被譏諷事兒多不成熟。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前提
    如果我們沒有養成遵守規矩的習慣和意識,那麼我們就會舉步維艱,到處碰壁。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見,學校對那些學生的懲處,其實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規矩,小不忍則亂大謀。再者,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禮儀規矩,行為準則數不勝數。
  • 遵守規矩的人是在締造和平,踐踏規矩的人是在挑起紛爭
    義人遵守規矩,那是因為遵守規矩能給他們(義人)帶來和平與和睦。和平來自於我們對於規矩的遵守,和睦來自於我們彼此之間的尊重。只有我們大家,一同遵守規矩不作傷害他人的事,和平與和睦才會出現。惡人恨惡規矩,那是因為規矩給他們(惡人)帶來了束縛,致使他們(惡人)不能夠任意妄為。
  • 規則是用來遵守還是打破?
    誰是矩世間萬事萬物的運行都是有規則秩序的,遵守就能井然有序運行,一旦出現不尋常,就是違背了規則。時間是把殺豬刀「寒門再難出貴子」是規則,大多數人在少年時期都志向遠大,初生牛犢不怕虎,憋一股勁兒到職場想大展拳腳
  • 吃飯社交規則:吃飯社交文化中,一定要謹記的8條規矩
    在眾多社交方式中,吃飯絕對是最常見的一種,但看似簡單的吃飯之中,也存在著很多必須遵守的規矩。明白這些規矩,可以讓你的路更加平坦,讓你的事業更進一步,讓你的朋友更看重你,讓你的生活蒸蒸日上。如果你不知道吃飯的規矩有哪些,那這八條規矩你一定要記住!一。合點麻辣燙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要擅自加蒜泥。二。幫人盛排骨湯的時候,一定要給人放塊排骨。三。
  • 遵守規矩,放下手機,莫讓寬容變縱容
    沒有規矩何來方圓古語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材料中學校的做法未嘗不可,不帶手機是合理的要求,而學校的規矩學生就該嚴格遵守。荀子曾在《勸學》中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就是說學習要遵守規矩,進而才能形成真正的人才,這是什麼都改變不了的。
  • 高三作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個6歲小女孩跟隨家長,橫穿馬路,違反了交通規則,沒有走人行道,但這個小女孩卻突然折返,結果被疾馳而來超速行駛的汽車撞飛,結束了一個幼小的生命,這個故事讓人深思,讓我們看到了不遵守交通規則所帶來的巨大災難,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需要正視交通規則,重視並遵守交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