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是「梅花三弄」

2020-12-06 唯知人文

文/謝夏晴 原創文章

梅花,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一種花,它綻放在冬季,潔白、耐寒、芬芳、不與其他花爭豔,具有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人格的象徵。在所有描寫梅花的詩詞中,本人最喜愛是南宋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當然了,毛主席筆下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燦漫時,她在叢中笑」也有另一番風味。

梅花,不僅存於詩詞中,還化身在悠揚音樂聲中傳唱,姜育恆獻唱的《梅花三弄》婉轉動聽,影響了一代人,傳唱至今不衰。然而,這首歌只是取寓於古曲,是化身,它的本尊更了不得了,這就是中國十大古琴曲的《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經唐代名琴家顏師古移植為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是我國古代音樂中的一種曲式手法,曾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這裡的「弄」,相當於今天的「變奏」。

這段琴曲的來歷,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一段不期相遇,故事的主角是桓伊和王徽之。

桓伊是東晉名士,不僅因戰功在朝中擔任要職,而且還是當世樂者翹楚,尤工笛曲,被譽為「江左第一」。桓伊乘車途徑建康(今江蘇南京)青溪,忽然被人攔住,稱青溪中泊著的一艘小船中,一個叫王徽之的人聽說他善於吹笛,想請他吹奏一曲。王徽之的名字,桓伊素有耳聞,知道此君乃王羲之的第五子,才華橫溢,怪誕乖張,是個有趣率直之人,但官職比較低微。而那時桓伊已經身居高位,王徽之這種行為顯然很是唐突失禮。不過,桓伊並不介意,他默默下車,坐在河岸的胡床上,為船裡的王徽之吹奏三調,笛聲婉轉,韻味深長。狂士王徽之聽得痴了,待回神過來,才知道桓伊早已飄然離去。他們兩人自始至終,沒有相見,沒有說過一句話。

這段奇遇也被記錄在《世說新語》當中,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由於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導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那麼當時這段笛聲中所要傳達的感情和韻味是什麼呢?桓伊以梅花為喻,表現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態以及傲雪鬥霜的高尚品格,抒發「君子之真,弄清風;君子之情,弄飛雪;君子之操,弄光影」精神氣質。

那麼為何桓伊要以梅花為喻呢,這與他早年的遊學經歷有關。

在桓伊十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湖南衡陽境內遊學,寄住在雲錦庵。這裡有濃鬱的梅林,每當梅花綻放時,暗香籠罩於整個雲錦庵。良好的環境,不僅陶冶了桓伊的心智,也讓他愛上了雲錦的梅香。有天早上,桓伊推開窗戶,看見窗外的梅花迎雪怒放,好一幅「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的畫面。他靈感一閃,立即鋪展筆墨,譜成梅花一調。他還覺得不過癮,又興致勃勃地拿著竹笛,照譜吹奏一遍。那清雅、悠然的笛聲繞過殿宇,穿過梅林,直上雲霄。此後,他又以梅花動與靜形姿下譜曲,終成三曲。

多少個夜裡,夜幕降臨萬籟俱寂時,桓伊吹起梅笛,婉轉清幽,經久不息,人們常以為是仙樂。

後來,桓伊雖在多地為官,戎馬倥惚之餘,時常把笛子帶在身邊,興起時,還會吹響這段梅笛。這也難怪,狂士王徽之要桓伊為他吹一曲時,桓伊會順手沾來,一曲《梅花三弄》奉上,此時此刻,他或許又想到聽者是位名士,於是心又有所指,歌頌君子的真情與節操,直讓王徽之聽得如痴如醉,以直於桓伊飄然離去後,他還沒有反應過來。

《梅花三弄》最初由笛曲,被唐代名琴家顏師古移植為琴曲,從此這首樂曲便以古琴音樂形式保存下來,如今《梅花三弄》這還被許多音樂家改編為鋼琴獨奏曲、琵琶獨奏曲、古箏獨奏曲、編鐘與樂隊合奏、笛簫合奏曲等民樂合奏多個演奏版本。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花三弄」,曇花一現的魏晉風流如今已是夢的追憶,而《梅花三弄》穿越了千百年的時光,依然餘韻流響,宛轉悠揚。

- END -

相關焦點

  • 梅花三弄情為何物,生死相許又奈何
    「紅塵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銷魂梅花三弄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 雲煙深處水茫茫」多年後,才成為那朵梅花又曾幾何時,看著那朵梅花從眼前凋落
  • 《梅花三弄》劇曲異,誰先入主我辯清
    人們只知道,《梅花三弄》是一部電視劇的片名,其片中有些插曲,都視為梅花三弄中的配樂,這樣一來,好象《梅花三弄》的曲子不曾單獨存在過,是因為有了《梅花三弄》的電影,才配曲而新作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顛倒了先後,混淆了主次。《梅花三弄》的曲調是在晉朝的時候就有了,最先是由晉人桓伊作曲並用笛吹奏完成的,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 梅花三弄之典故--了解背後的故事
    《梅花三弄》是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主題曲,由姜育恆演唱,瓊瑤作詞,陳志遠譜曲編曲,歌曲被收錄在專輯《梅花三弄之梅花烙》中。梅花三弄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老木最喜歡唱的一首歌,雖然五音不全,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也經常在給人獻歌的時候哼哼幾嗓子,忘記了歌詞就吹口哨,以掩飾醜態百出的尷尬。「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其中,最喜歡這兩句:「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每每唱到這兩句歌詞,眼前便浮現梅花不畏凌寒厲雪,迎風開放,發出清雅的芳香的鏡像。詞中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
  • 音樂漫筆:《梅花三弄》梅花的情韻與精神
    不過,話說回來,這首《梅花三弄》能夠受到關注,與言情小說家瓊瑤分不開。她創作了一部以清末民初為背景的系列言情小說《梅花三弄》風靡海峽兩岸。而兩岸的電視工作者把它們拍攝成電視連續劇。劇中的主題歌《梅花三弄》由姜育恆演唱。瓊瑤有很深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也善於把中國古典詩詞融進她的作品中,她的許多小說名字也用古典詩詞起名。
  • 《梅花三弄之水雲間》瓊瑤劇裡兩個絕美女生...
    一群放浪形骸、無拘無束的畫家,一位極富中國古典美的少女,一場歡合悽美的愛情故事……《水雲間》主角梅若鴻是一個一貧如洗的街頭畫家,其實就是一個巨嬰,可能是有主角光環吧,兩大美女如同中邪下蠱一般瘋狂愛上他,無視他的各種缺點,愛他愛的要死要活。兩個女生都很美。劇裡的汪子璇。
  • 陳陽梅《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文/​陳陽梅(湖南詩人)用火紅的心淺吟愛情年復一年枝頭上的笑靨美麗成今生的傳奇繽紛的故事當季節的心湖開始結冰寒風忘了歸程牆角傳來瑟瑟的琴音悠悠地銷魂
  • 柳琴與中阮《梅花三弄》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柳琴與中阮《梅花三弄》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問世間情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 梅花三弄主題曲原唱是誰 原籍山東榮成韓國籍華裔職業歌手
    《梅花三弄》是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主題曲,由姜育恆演唱,瓊瑤作詞,陳志遠譜曲。在記憶的長河中,姜育恆是存在於青春年代的一個孤獨、惆鬱、落寞的影子,儘管看起來不合時宜,卻又深深撞擊了每一個現代人的脆弱心靈,而且永不令人厭倦。
  • 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梅花三弄》,這個「三弄」音樂結構都有傳承了下來。」 李清照 《孤雁兒 》 : 「 笛裡三 弄 , 梅 心 驚 破 , 多少 春情意 。 」 元人黃庚 (一 作張 觀 光) 《聞角》 : 「 憔 角 呀嗚到枕邊, 邊情似向 曲中傳 。 梅花三弄月將晚 , 榆塞一聲霜滿天 。
  • 梅邊吹笛成三弄-光明日報-光明網
    「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瓊瑤的言情小說三部曲《梅花三弄》,其標題取自古琴名曲。這首曲子的作者,便是東晉時期的音樂家桓伊。    桓伊出身士族大家,《晉書》稱其「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
  • 梅花三弄淚千行——《孤雁兒》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魯迅先生曾說:「長歌當哭,勢必在痛定之後」。失去趙明誠,李清照痛徹心扉。詞人拈花帶筆,守著悠遠漫長的時光,獨自寫下悼念他的詩詞。
  • 梅花三弄(外一首)
    梅花三弄(外一首)文/陳陽梅用火紅的心淺吟愛情年復一年枝頭上的笑靨美麗成今生的傳奇繽紛的故事2當季節的心湖開始結冰寒風忘了歸程牆角傳來瑟瑟的琴音悠悠地銷魂於秋楓紅的不止是一季的優柔可以確認那漫山焰烈就是前世最深情的回眸
  • 《梅花三弄》是什麼?其中的「三弄」又是什麼意思呢?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 一場桓伊與王徽之的邂逅,造就了經典的《梅花三弄》
    一場桓伊與王徽之的邂逅,造就了經典的《梅花三弄》。梅花,品性高潔,獨自傲然佇立於冬雪漫天之際,為無數文人騷客所稱讚。三弄,指的是一個樂章在同一個曲子中重複三遍。《梅花三弄》是桓伊在與王徽之見面時橫笛即興而作,後被世人改編成古箏曲。
  • 「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到現在才懂其中的深意
    《梅花三弄》是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主題曲,由姜育恆演唱,瓊瑤作詞,陳志遠譜曲編曲,歌曲被收錄在專輯《梅花三弄之梅花烙》中。問世間情為何物 梅花《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  據說明清金陵十裡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幾乎成了以秦淮八豔為代表的名妓們的必修科目。
  • 《梅花三弄》與江西
    儘管這次偶遇,二人自始至終未曾直接交談一言,但同為風流名士,二人惺惺相惜,造就了一段歷史佳話,也由此誕生了千古名曲《梅花三弄》。隨後的諸多歷史典籍和文學作品對此也多有記載和引用。如隋末虞世南的《北堂書鈔》輯錄「為作三弄」,晚唐李郢在《贈羽林將軍》中寫道:「唯有桓伊江上笛,臥吹三弄送殘陽」,等等。再後來,有琴家在笛曲的基礎上,將《梅花三弄》改編和翻奏成了琴曲。
  • 古琴《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據《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主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出現了三遍,所以稱為「三弄」。「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
  • 《梅花三弄》——萬花紛謝,暗香忽來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中國人對「梅花」有著特殊的尊敬和喜愛,它已成為中國人某種人格的化身。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