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與江西

2021-01-13 央廣網

文/朱虹

《梅花三弄》是中國著名的古琴曲,歷經滄桑,流傳至今,深受琴家和大眾的喜愛,在傳承中國古典文化和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鮮為人知的是,《梅花三弄》與江西有著極深的淵源,其起源、傳承等都與江西緊密聯繫在一起,是江西歷史文化資源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關於《梅花三弄》的起源,歷史上較為一致的觀點是,該曲源於東晉桓伊所作笛曲。桓伊是江西在東晉時期的一位歷史文化名人。桓伊初為官,正值前秦苻堅勢力強盛之時,東晉北方邊境堪憂。桓伊先是被任命為淮南太守,治理有方而進督豫州十二郡、揚州江西五郡軍事,因徵戰有功,又進都督豫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公元383年,苻堅調集90萬大軍,分三路南下,意圖一舉蕩平東晉,統一南北。桓伊與謝玄、謝琰以弱勝強,破堅於淝水,奠定了東晉偏安局面。桓伊以此功封永修縣侯,進號右軍將軍。後遷任都督江州、荊州十郡,豫州四郡軍事,官居江州刺史之職。桓伊在江州刺史任上,寬免稅賦,體恤民情,深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最後,桓伊病卒於江州刺史任上,並被追封右將軍加散騎常侍,諡號「烈」,葬在了現在的南昌市青雲譜區石馬村。

桓伊才兼文武,精通音樂,雖有赫赫戰功和很高的爵位,但始終豁達隨和,謙虛不驕。據南朝宋時期的《世說新語》記載,桓伊與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東晉名士,生性卓犖不羈)一次偶遇,王子猷命人對桓伊說:「聽說你善吹笛,請為我吹奏一曲。」當時的桓伊已是位居顯貴,但他還是下車出笛,「為作三調」,吹奏完畢即上車離去。儘管這次偶遇,二人自始至終未曾直接交談一言,但同為風流名士,二人惺惺相惜,造就了一段歷史佳話,也由此誕生了千古名曲《梅花三弄》。隨後的諸多歷史典籍和文學作品對此也多有記載和引用。如隋末虞世南的《北堂書鈔》輯錄「為作三弄」,晚唐李郢在《贈羽林將軍》中寫道:「唯有桓伊江上笛,臥吹三弄送殘陽」,等等。再後來,有琴家在笛曲的基礎上,將《梅花三弄》改編和翻奏成了琴曲。

宋元年間,由於文人對古琴高雅情趣和梅花傲雪凌霜高貴形象的推崇,琴曲《梅花三弄》得以不斷流行和推揚。然而,即便如此,現存的宋元典籍中只能看到文人對該琴曲的頌讚,卻無琴譜的詳細記載。直至明代,又是一位江西歷史文化名人,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記載了《梅花三弄》譜本,使其能夠傳承至今。

這位江西歷史文化名人就是朱權。朱權,自號臞仙,史稱寧獻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明建文元年(1399),受燕王朱棣脅迫,參與「靖難」之役。明成祖即位後,朱權請封蘇州、杭州皆不準。永樂元年(1403),在其25歲之時,被改封南昌,盡奪兵權,並限制行動。初到南昌,朱權年輕氣盛,對自己的待遇頗為不滿,後屢遭朝廷斥責,就不問世事,韜光養晦,終日鼓琴讀書研茶,與文人墨客相往還,直至70歲終老於南昌。

朱權好學博古,讀書無所不窺,旁通釋老,尤精音律,工戲曲。他歷時12年從「琴譜數家所裁者千有餘曲」中,精選了64首曲子編為《神奇秘譜》,《梅花三弄》便是其中之一。《神奇秘譜》體現了古琴發展至明初時的成就,保存了遠古之曲的真實面貌,是琴曲《梅花三弄》存見最早的譜本。朱權在對《梅花三弄》的解題中提到:「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再次肯定了《梅花三弄》來源於桓伊的笛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朱權整理並保存了琴曲《梅花三弄》,江西之域在《梅花三弄》流傳至今上,又一次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窺一斑而知全豹。江西與《梅花三弄》起源和傳承的密切關係,實際上也透射出了江西在中國古代音樂和戲曲上的重要地位。江西還有與《梅花三弄》同樣著名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又名《潯陽琵琶》、《潯陽月夜》,是依據白居易的詩作《琵琶行》發展而來,描寫了江西九江江上和風輕拂、微波蕩漾的美麗夜色,顯露出隱約朦朧的意境。自古以來,江西音樂發達,英才輩出,從神話傳說中居住在南昌近郊洪崖丹井的黃帝音樂大臣、中國音律鼻祖伶倫,到唐代永新縣的大唐歌妃許合子,多獨領風騷。宋以後,江西更是成為全國音樂發展中心,姜夔、周德清、燕公楠、朱權、魏良輔等人的音樂理論被音樂家們視為「聖典」。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中國國音之鼻祖」,成為當代推廣普通話的基礎。姜夔發現並整理了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在戲曲方面,明初形成的弋陽腔是南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劇種,為高腔的源頭,在外省演變成京劇、川劇等40多種地方戲的重要元素。還有撫州的宜黃腔、九江的青陽腔等都曾產生很大的影響,至今仍在傳唱。明代湯顯祖開創臨川派,其「臨川四夢」代表了中國古典戲劇的最高水平,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清代蔣士銓可稱乾隆間第一曲家。還有江西因盛產茶葉在清中期逐漸形成的採茶戲,鄉土氣息濃鬱。

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有的已經得到重視,作了諸多研究,並得到了進一步的弘揚;有的卻並不為人們所熟知,仍然蒙著歷史的塵埃。就如《梅花三弄》,還需要我們深入地挖掘,通過研討會、影視拍攝,以及相關紀念活動等途徑和手段去宣傳和弘揚。這一方面是寄託我們對江西先賢緬懷之情,另一方面也是繼承我們的傳統血脈,並為當代文化、旅遊及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相關焦點

  • 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梅花三弄》,這個「三弄」音樂結構都有傳承了下來。梅花三弄月將晚 , 榆塞一聲霜滿天 。 」 最初唐宋時期人們常提的「 梅花三弄 」 , 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單曲名稱, 是通用的一個說法。
  •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其中,最喜歡這兩句:「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每每唱到這兩句歌詞,眼前便浮現梅花不畏凌寒厲雪,迎風開放,發出清雅的芳香的鏡像。詞中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
  • 古琴《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據《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主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出現了三遍,所以稱為「三弄」。「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
  • 音樂漫筆:《梅花三弄》梅花的情韻與精神
    不過,話說回來,這首《梅花三弄》能夠受到關注,與言情小說家瓊瑤分不開。她創作了一部以清末民初為背景的系列言情小說《梅花三弄》風靡海峽兩岸。而兩岸的電視工作者把它們拍攝成電視連續劇。劇中的主題歌《梅花三弄》由姜育恆演唱。瓊瑤有很深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也善於把中國古典詩詞融進她的作品中,她的許多小說名字也用古典詩詞起名。
  • 琴曲筆記·梅花三弄
    清 · 金農 張子謙先生依《蕉庵琴譜》打譜的廣陵派《梅花三弄》流傳較早,被稱為「老梅花」。吳景略先生據《琴譜諧聲》打譜的《梅花三弄》則被稱為「新梅花」。 然而就原譜本的問世時間而言,「新梅花」參照的《琴譜諧聲》(1820)要早於「老梅花」參照的《蕉庵琴譜》(1860)。故有「老梅花不老,新梅花不新」的說法。 且不管「新老」,兩個版本風格意趣各有千秋。
  • 梅花三弄的「弄」是什麼意思?
    南方的寒梅綻放了,我想起來梅花三弄。這個「弄」字作什麼講呢?弄有兩個讀音,除去作「裡弄」,其餘的意思都是動詞。有擺弄、玩弄、獲取等意思。放在這裡都不合適。那麼,梅花三弄的弄是什麼意思呢?梅花三弄是一首古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
  • 《梅花三弄》是什麼?其中的「三弄」又是什麼意思呢?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 漫談琴曲《梅花三弄》:君當如梅 清致三弄
    之後,有人將桓伊所奏笛曲翻入古琴,便成了現在廣為流傳的《梅花三弄》。   桓伊究竟為王徽之吹奏何曲?該曲是當時流傳的曲目還是桓伊創作而成?琴曲《梅花三弄》是否源於桓伊所吹奏的那首笛曲?這些問題恐怕已無法得出定論。但是,《梅花三弄》源於古笛曲《梅花落》,為漢晉民間音樂之遺聲,當是可信的。   《梅花落》系漢橫吹曲之一。
  • 《煙雨江湖》梅花三弄曲譜怎麼獲得 梅花三弄曲譜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煙雨江湖梅花三弄曲譜怎麼獲得?在哪裡學?新版本中增加了很多的支線任務,如何獲取到呢?
  • 梅花三弄之典故--了解背後的故事
    《梅花三弄》是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主題曲,由姜育恆演唱,瓊瑤作詞,陳志遠譜曲編曲,歌曲被收錄在專輯《梅花三弄之梅花烙》中。梅花三弄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 《梅花三弄》劇曲異,誰先入主我辯清
    人們只知道,《梅花三弄》是一部電視劇的片名,其片中有些插曲,都視為梅花三弄中的配樂,這樣一來,好象《梅花三弄》的曲子不曾單獨存在過,是因為有了《梅花三弄》的電影,才配曲而新作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顛倒了先後,混淆了主次。《梅花三弄》的曲調是在晉朝的時候就有了,最先是由晉人桓伊作曲並用笛吹奏完成的,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 梅花三弄淚千行——《孤雁兒》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靜坐房內,心神俱滅,然而未知何時,窗外笛聲悽怨,李清照上前仔細聽聞,卻原來正是《梅花三弄》。思緒便又被帶著,飄於天際。以往,她同趙明誠一同聽到此曲,便會幻想梅花綻放,儘是芳菲人間。而現在,她唯有心驚膽戰,甚至擔心梅花也因此受到驚嚇,不得再開;即便再開,那滿園的春色,也再與自己無關。
  • 《梅花三弄》——萬花紛謝,暗香忽來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中國人對「梅花」有著特殊的尊敬和喜愛,它已成為中國人某種人格的化身。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
  • 《梅花三弄》:致力於對複雜人性的再現
    河青新聞網訊 本書精選著名作家、被譽為「中國短篇小說之王」的劉慶邦的十餘篇中短篇小說,包括《鞋》《杏花雨》等廣受專家、讀者喜愛的獲獎作品,也收錄了《梅花三弄》《響器》《啞炮》等頗具個人寫作風格的代表作品。
  • 陳陽梅《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文/​陳陽梅(湖南詩人)
  • 一場桓伊與王徽之的邂逅,造就了經典的《梅花三弄》
    一場桓伊與王徽之的邂逅,造就了經典的《梅花三弄》。梅花,品性高潔,獨自傲然佇立於冬雪漫天之際,為無數文人騷客所稱讚。三弄,指的是一個樂章在同一個曲子中重複三遍。《梅花三弄》是桓伊在與王徽之見面時橫笛即興而作,後被世人改編成古箏曲。
  •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是「梅花三弄」
    在所有描寫梅花的詩詞中,本人最喜愛是南宋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當然了,毛主席筆下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燦漫時,她在叢中笑」也有另一番風味。 梅花,不僅存於詩詞中,還化身在悠揚音樂聲中傳唱,姜育恆獻唱的《梅花三弄》婉轉動聽,影響了一代人,傳唱至今不衰。
  • 古典名曲《梅花三弄》與鈞瓷窯變意境
    名 稱:鈞瓷掛盤規 格:直徑30公分,高度3.5公分窯變意境:梅花弄寒鈞瓷掛盤窯變意境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品質,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物。此首琴曲的表現手法把梅花應有的傲美品質表現地淋漓盡致。「三弄」是指一段曲子反覆演奏三次。這種重複的處理手法除了音樂藝術需要之外,旨在比喻梅花在寒風次第綻放的英姿、不屈不撓的品質和氣節向上的鬥志。另外,樂曲的演奏採用了動靜結合、剛柔並濟的鮮明對比手法,體現梅花千姿百態的傲美形象。
  • 名曲梅花三弄為什麼稱為三弄?你知道麼?不知道的來了解一下~
    名曲梅花三弄為什麼稱為三弄呢?你知道麼?此曲是借物詠懷曲,借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節操高尚的人。樂曲前半闕奏出了清幽、舒暢的泛音曲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急促的後半闕描寫了梅花不屈的動態。
  • 陽關三疊,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一斷人腸,二費思量,三嘆情長。 陽關三疊,一曲難終,二更難從,三秋淚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