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漫筆:《梅花三弄》梅花的情韻與精神

2020-12-12 阿壩如水蓮子

南宋詩人陸遊寫過一首《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清麗雅潔的韻致和不畏嚴寒傲世獨立的精神,成了中國文人的精神象徵之一。歌頌梅花的詩詞歌賦更是汗牛充棟,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都少不了梅花的倩影。

而古琴曲《梅花三弄》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古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塑造了梅花遺世獨立孤高不凡的個性。此曲最早見於明初朱權的《神奇秘譜》(1452) ,其後續見於明清以來其他26種琴譜。成了深受琴人喜愛的古琴曲。在清代的《琴譜諧聲》(1820)中,《梅花三弄》已經變成琴簫合奏的形式,而近代琴家也常用琴曲獨奏,而且琴家各個版本也不同。

到了現代,它被改編成古箏曲,甚至管樂合奏,著名鋼琴家殷承宗先生將其改編成鋼琴曲,讓西方具有王子之稱的鋼琴與中國古典音樂做了完美結合。從而使這首古曲更加流傳。

不過,話說回來,這首《梅花三弄》能夠受到關注,與言情小說家瓊瑤分不開。她創作了一部以清末民初為背景的系列言情小說《梅花三弄》風靡海峽兩岸。而兩岸的電視工作者把它們拍攝成電視連續劇。劇中的主題歌《梅花三弄》由姜育恆演唱。瓊瑤有很深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也善於把中國古典詩詞融進她的作品中,她的許多小說名字也用古典詩詞起名。所以,她創作的《梅花三弄》也能夠體現梅花的精神的。「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談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是梅花三弄。」後面還有梅花一弄二弄三弄的,記不清歌詞了。

也許有人會因為我談論古琴曲《梅花三弄》時聯想到瓊瑤的《梅花三弄》說我淺薄。可是我本來也不深刻。而最先聽的《梅花三弄》也真的是先聽流行歌曲《梅花三弄》(反而小說和電視劇《梅花三弄》沒有看完),後來才知道有古曲,才在網上搜索的。

相傳《梅花三弄》原是笛曲,為東晉大將桓伊所作,相傳桓伊善吹笛,在當時很有名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聽其演奏。一次,徽之乘船赴京師,中途泊舟,巧遇桓伊從岸上走來,於是請桓伊吹奏,桓伊也久仰徽之名,便欣然下車,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笛聲悠揚悅耳,奏罷上車揚長而別,客主不交一言。這到有些仙風道骨了。

《梅花三弄》主要是以梅花凌霜傲寒,潔白芳香之氣質喻中國文人堅貞不屈的節操與品格,「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其音清爽,有凌霜之趣」,「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

琴曲《梅花三弄》以同一個主題三次變奏,故稱《三弄》。三次變奏的主題突出梅花的高潔。梅花的精神,梅花的靈魂,梅花的暗香都在樂曲中展示出來。

在《梅花三弄》的開頭,是一個親切優美的引子,節奏具有平穩舒緩和跌宕起伏的對比因素,為梅花的出現鋪展了一個肅殺的「嚴冬」形背景,樂曲以渾厚堅實的散音、按音,勾畫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靜靜開放的畫面,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起來。它雖然所處的艱苦環境但卻有著不畏嚴寒的剛毅品性。

第二部分是樂曲的高潮部分,樂曲運用一系列急促的節奏和不穩定的樂音,表現出動蕩不安的氣氛,似乎陰雲密布,狂風大作,梅花傲然挺立的形,傲霜鬥雪、剛健挺拔的堅毅形象,在緊張的情緒表現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如果說「三弄」的主題刻畫了梅花清香悠遠、恬靜潔白的性格,那麼這一段的音樂仿佛為我們勾畫了梅花於歲寒之中昂首挺立、臨風搖曳的形象。同一主題再度出現,只是旋律移到低中音區,更為渾厚有力,霜晨雪夜之中,梅花傲骨凌凌之性格,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無論雪壓霜欺,越顯其孤蹤之不可企及,梅花精神超凡脫俗,冷豔,幽香,芳姿,終非凡骨!

其後,樂曲情緒漸漸平穩,不斷飄出嫋嫋餘音。它運用調式屬音下行向主音過渡,然後穩定地結束,仿佛在經歷了風蕩雪壓的考驗之後,一切又歸於平靜,梅花依然將它清幽的芳香散溢於人間……

在王文娟徐玉蘭主演的越劇《紅樓夢》中,林黛玉在瀟湘館彈古琴,賈寶玉在外邊聽,這場戲配的正是《梅花三弄》,這段配樂以梅花的孤高冷豔塑造了林黛玉孤高不凡的個性。

我又在網上找到弦樂《梅花三弄》和殷承宗的鋼琴曲《梅花三弄》樂曲展現出梅花高潔、安詳而又生機勃勃的神態,在西洋音樂的演奏中,清澈透明的泛音,優美流暢的曲調、其旋律音色清亮,節奏活潑而富於動感,更加表現出「風蕩梅花,舞玉翻銀」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蕾,迎風搖曳,生機勃勃的梅花圖。

中國傳統藝術中所體現的清瑩透明之境,實乃植根於中國民族文化精神之生命境界。而在音樂中的「梅花」,從一開始就具有精神性的意象,溝通著中國文人的心靈世界!「冰姿迥然天賦奇」, 「寂寂軒窗淡淡風」,一庭皓雪,滿窗清光,其中梅枝疏影,無限幽情,無限空濛,滿庭深寂之中,杳無人蹤,只有梅花留下其襲襲的清香,沁人心脾…… 《枯木禪琴譜》稱此曲:「曲音清幽,音節舒暢,一種孤高現於指下,似有寒香沁人肺腑。須從容聯絡,方得其旨!」

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刺青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

而古曲《梅花三弄》更是一曲遺世獨立,孤高絕塵的梅花頌。梅花的情韻,梅花的高潔,梅花的幽香,那種零落成泥,只有香如故的精神,讓這首古曲被列入中國十大古曲之中。

相關焦點

  • 《梅花三弄》與江西
    儘管這次偶遇,二人自始至終未曾直接交談一言,但同為風流名士,二人惺惺相惜,造就了一段歷史佳話,也由此誕生了千古名曲《梅花三弄》。隨後的諸多歷史典籍和文學作品對此也多有記載和引用。如隋末虞世南的《北堂書鈔》輯錄「為作三弄」,晚唐李郢在《贈羽林將軍》中寫道:「唯有桓伊江上笛,臥吹三弄送殘陽」,等等。再後來,有琴家在笛曲的基礎上,將《梅花三弄》改編和翻奏成了琴曲。
  • 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梅花三弄》,這個「三弄」音樂結構都有傳承了下來。梅花三弄月將晚 , 榆塞一聲霜滿天 。 」 最初唐宋時期人們常提的「 梅花三弄 」 , 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單曲名稱, 是通用的一個說法。
  • 古琴《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據《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主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出現了三遍,所以稱為「三弄」。「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
  •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其中,最喜歡這兩句:「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每每唱到這兩句歌詞,眼前便浮現梅花不畏凌寒厲雪,迎風開放,發出清雅的芳香的鏡像。詞中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
  • 聽見傳統·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相傳《梅花三弄》是東晉大將桓伊所作,源於《晉書》。一次,徽之乘船赴京師,中途泊舟,巧遇桓伊從岸上走來,於是請桓伊吹奏,桓伊也久仰徽之之名,便欣然下車,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笛聲悠揚悅耳,奏罷上車揚長而別,客主不交一言。1982年由南派笛子大師陸春齡先生根據古琴曲整理為笛子獨奏曲, 如今有古箏、琵琶、鋼琴等樂器的移植改編,成為中國音樂藝術形象的經典。
  • 漫談琴曲《梅花三弄》:君當如梅 清致三弄
    相傳這位「不可居無竹」的「偽名士」,當年進京時,泊舟於清溪側(現南京有一景點,為「邀笛步」),遇上擅長音樂的大將軍桓伊,二人素不相識,卻相互欽慕。桓伊應王徽之所求,下車吹奏一曲,曲終,逕自而去,二人不交一言。之後,有人將桓伊所奏笛曲翻入古琴,便成了現在廣為流傳的《梅花三弄》。   桓伊究竟為王徽之吹奏何曲?該曲是當時流傳的曲目還是桓伊創作而成?
  • 琴曲筆記·梅花三弄
    清 · 金農 張子謙先生依《蕉庵琴譜》打譜的廣陵派《梅花三弄》流傳較早,被稱為「老梅花」。吳景略先生據《琴譜諧聲》打譜的《梅花三弄》則被稱為「新梅花」。 然而就原譜本的問世時間而言,「新梅花」參照的《琴譜諧聲》(1820)要早於「老梅花」參照的《蕉庵琴譜》(1860)。故有「老梅花不老,新梅花不新」的說法。 且不管「新老」,兩個版本風格意趣各有千秋。
  •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是「梅花三弄」
    在所有描寫梅花的詩詞中,本人最喜愛是南宋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當然了,毛主席筆下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燦漫時,她在叢中笑」也有另一番風味。 梅花,不僅存於詩詞中,還化身在悠揚音樂聲中傳唱,姜育恆獻唱的《梅花三弄》婉轉動聽,影響了一代人,傳唱至今不衰。
  • 梅花三弄的「弄」是什麼意思?
    南方的寒梅綻放了,我想起來梅花三弄。這個「弄」字作什麼講呢?弄有兩個讀音,除去作「裡弄」,其餘的意思都是動詞。有擺弄、玩弄、獲取等意思。放在這裡都不合適。那麼,梅花三弄的弄是什麼意思呢?梅花三弄是一首古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
  • 古典名曲《梅花三弄》與鈞瓷窯變意境
    名 稱:鈞瓷掛盤規 格:直徑30公分,高度3.5公分窯變意境:梅花弄寒鈞瓷掛盤窯變意境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品質,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物。此首琴曲的表現手法把梅花應有的傲美品質表現地淋漓盡致。「三弄」是指一段曲子反覆演奏三次。這種重複的處理手法除了音樂藝術需要之外,旨在比喻梅花在寒風次第綻放的英姿、不屈不撓的品質和氣節向上的鬥志。另外,樂曲的演奏採用了動靜結合、剛柔並濟的鮮明對比手法,體現梅花千姿百態的傲美形象。
  • 《梅花三弄》是什麼?其中的「三弄」又是什麼意思呢?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 姜育恆的經典歌曲《梅花三弄》,為什麼會加入一段獨白?
    比如《梅花三弄》中的「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歌曲與朗誦同屬文學形式,而「獨白」則要更向朗誦靠近一些。姜育恆的這首《梅花三弄》中,加入的這一段獨白有何深意呢?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梅花三弄」都象徵著事物要達到完滿,都需要經歷反反覆覆的磨合。
  • 《煙雨江湖》梅花三弄曲譜怎麼獲得 梅花三弄曲譜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煙雨江湖梅花三弄曲譜怎麼獲得?在哪裡學?新版本中增加了很多的支線任務,如何獲取到呢?
  • 梅花三弄之典故--了解背後的故事
    《梅花三弄》是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主題曲,由姜育恆演唱,瓊瑤作詞,陳志遠譜曲編曲,歌曲被收錄在專輯《梅花三弄之梅花烙》中。梅花三弄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 梅花三弄淚千行——《孤雁兒》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靜坐房內,心神俱滅,然而未知何時,窗外笛聲悽怨,李清照上前仔細聽聞,卻原來正是《梅花三弄》。思緒便又被帶著,飄於天際。以往,她同趙明誠一同聽到此曲,便會幻想梅花綻放,儘是芳菲人間。而現在,她唯有心驚膽戰,甚至擔心梅花也因此受到驚嚇,不得再開;即便再開,那滿園的春色,也再與自己無關。
  • 名曲梅花三弄為什麼稱為三弄?你知道麼?不知道的來了解一下~
    名曲梅花三弄為什麼稱為三弄呢?你知道麼?此曲是借物詠懷曲,借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節操高尚的人。樂曲前半闕奏出了清幽、舒暢的泛音曲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急促的後半闕描寫了梅花不屈的動態。
  • 琴·張萌 | 古琴和簫合奏名曲《梅花三弄》文人墨客心頭好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在清代的《琴譜諧聲》( 1820年)中,《梅花三弄》已變為琴簫合奏的形式。全曲共有10個段落,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 3 遍,故稱為「三弄」。梅花以其清麗雅潔的韻致和不畏霜雪、傲世獨立的精神,為中國文人墨客所喜愛。歷代文人都愛把自己的心懷、情操和趣味融入梅花一塵不染的恬淡之中。
  • 《梅花三弄》——萬花紛謝,暗香忽來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中國人對「梅花」有著特殊的尊敬和喜愛,它已成為中國人某種人格的化身。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
  • 桓伊:《梅花三弄》原創者還是位大將軍
    說到古曲《梅花三弄》,大家都不陌生,那麼你知道嗎,當年這支「仙曲」的第一次亮相,正是在南京秦淮河畔,從此,淮青橋邊就有了一處名勝——「邀笛步」。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曲的原創者桓伊,他不僅是東晉頭號音樂家,還是位善於帶兵打仗的大將軍呢。
  • 《梅花三弄》劇曲異,誰先入主我辯清
    人們只知道,《梅花三弄》是一部電視劇的片名,其片中有些插曲,都視為梅花三弄中的配樂,這樣一來,好象《梅花三弄》的曲子不曾單獨存在過,是因為有了《梅花三弄》的電影,才配曲而新作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顛倒了先後,混淆了主次。《梅花三弄》的曲調是在晉朝的時候就有了,最先是由晉人桓伊作曲並用笛吹奏完成的,後來改編為古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