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鄧艾的死,警示一個什麼道理?

2020-12-07 鑰匙必備

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總攬朝政大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制定完滅蜀計劃。鄧艾、鍾會、諸葛緒按計劃兵分三路進軍蜀國。在其他兩路大軍進展不順,陷入僵局之時,鄧艾率偏師出奇不意,越過陰平小道,迂迴穿插,直接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迫使蜀漢投降。

鄧艾深入敵方腹地,斬將拔旗,迫降敵國,開疆拓土,居此非常之功,得到裂土封侯、高官厚祿。可惜最終只得到虛名,迎接他的卻是殺戮。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鄧艾的一生,他為什麼會死?

開局放牛娃

公元208年,曹操攻佔荊州後,出於各項考量,將荊州的一部分人口強行遷徙到北方,而小鄧艾及其族人就在此列,他們一起被安置在汝南,負責屯田。

小鄧艾也跟著養牛,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一直有個夢想,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和母親過上好日子。在他12歲時,有次和母親到潁川,看到陳寔曾經寫的碑文「文為世範,行為士則」,鄧艾暗暗記下,內心甚為喜歡,於是給自己改名為鄧範,字士則,以此激勵自己。後來因為同族中有同名之人,才更改回原名。

成為公務員

鄧艾是屯民中為數不多的有才學之人,幸運成為都尉學士,擔任典農都尉的屬官。雖然職銜很低,但對於他來說已經邁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步,通過自身的努力,假以時日可以逐步升遷。但是事情往往不會那麼一帆風順,鄧艾同樣如此。他有一個缺點--口吃,因此他的上官典農都尉嫌棄他,不讓他擔任重要崗位,只讓他去坐「冷板凳」——看守稻草的小吏。

貴人相助

鄧艾成為公務員後,在閒暇時光總是會去周邊走走,看到高山湖泊就會和身邊人談論哪裡適合軍隊紮營,哪裡適合排兵布陣。但這不一樣的舉動,換來的不是同行之人的讚許,往往只是譏笑(逐夢有話說:古往今來,好多英雄豪傑都是與眾不同,即使遭受他人的不解,依然會選擇堅持自己的方式!),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了20多年,鄧艾也從青年變成中年,時間磨去了他的稜角,但卻沒能磨去他的志向,他依然無比渴望建功立業,成為一名大丈夫。

經過20多年後,他成為典農工曹,按例需要向朝廷匯報屯田的情況。這一年,鄧艾像往常一樣,前往洛陽向相關官員匯報,而這一次接待他的卻是一位大人物——太尉司馬懿。他的一言一行,很快吸引了司馬懿的注意,司馬懿破格將其徵召為自己的掾屬,不久鄧艾就升任尚書郎。(逐夢有話說:是金子哪裡都會發亮,但需要有發現金子的人!)

人生轉折

有了司馬懿的青睞,鄧艾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憑藉自己多年基層公務員的經歷,尤其在屯田這塊,鄧艾經驗十足,見解也很豐富,於是給司馬懿奉上一份改良屯田的方案,司馬懿看後很滿意,很快採納,而此方案實施之後,確實起到很大的效果。很快他就成為獨當一面的南安太守。

嶄露頭角

當時的天下還不是大一統的和平時期,還有2個政權同時存在,一個是劉備集團的蜀漢,一個是孫權集團的東吳。而鄧艾所處的南安,和魏蜀邊境很接近,時常會發生戰爭,而蜀漢這邊,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接替他的姜維仍然在延續他的遺願,恢復漢室江山。

公元249年的秋季,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依傍曲山築兩城。姜維對隴西風俗民情熟稔,欲誘羌胡歸蜀,以控制該地區。並派人駐守,聯合羌胡進攻附近各郡。司馬昭掛名為此次的總指揮,鄧艾也應召參加此戰。

徵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禦,很快即攻下姜維新築的兩城,準備乘勝追擊之時,鄧艾建議道:「敵軍撤退不遠,或許還會回擊,應該留下一軍以防不測。」他們採納了鄧艾的建議,並讓鄧艾率軍留守。就這樣過了三日,蜀軍果然又去而復返,廖化率領一部分蜀軍與鄧艾相距於白水。鄧艾在觀察了蜀軍方面的情況後,召集諸將說:「這裡只有廖化率領的一部分蜀軍和我們對陣,卻不展開攻擊,必定是用來拖住我們,而姜維一定是向東襲取洮城。」洮城距離鄧艾大軍六十裡。鄧艾當即率領軍隊夜行軍前往,姜維果然來偷襲,但是鄧艾已經先到洮城,展開防守,姜維只能撤軍。鄧艾因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

巔峰時刻

在和蜀軍的戰爭中,鄧艾和姜維多次對陣,雙方旗鼓相當。但是魏國的國力遠遠強於蜀漢,連年徵戰,加上蜀漢人才出現斷層,蜀漢已漸漸不敵魏國。

公元263年,魏軍由司馬昭擔任總指揮,兵分三路伐蜀:鄧艾率領三萬餘人馬由狄道進軍。負責牽制姜維;諸葛緒率領3萬餘,進攻武都;鍾會率領主力十餘萬,直接進攻漢中,然後直搗成都。

開始時進軍極為順利,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攻克關城。而鄧艾這邊,和姜維對陣,姜維知道後方不保,急於擺脫鄧艾,雖然打了敗仗,但還率領一部分主力退守劍閣,並憑藉劍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讓鍾會大軍連連吃癟。鍾會見大軍久攻不克,加上戰線過長,軍糧補給難以跟上,準備退兵。

鄧艾在分析局勢後說:這是蜀國的馬其洛防線,我們只要繞過此處,就可以直擊成都。此間就有一條小路,當地人稱之為陰平小道,從此路經漢德陽亭,可以直達涪縣。而涪縣在劍閣和成都之間,佔領涪縣,派出精銳直擊成都,姜維知曉後只有兩條路選:一是分兵前往救援,若是如此,劍閣空虛,我方可攻破劍閣,長驅直入。二是,姜維死守劍閣不救涪縣,那我方可一舉拿下涪縣,直搗成都。"。

於是鄧艾說幹就幹,趁著姜維和鍾會僵持在劍閣時,率軍走陰平小道,前後走了七百餘裡,一路鑿山開路,造橋通行。但是山高谷深,非常艱險,軍隊糧食也快吃完。後來鄧艾身先士卒,裹著毛毯,滾下山谷,才帶領軍隊到達江油,江油守將馬邈直接就投降了。

諸葛瞻聞訊後,從涪縣趕回綿竹,列陣等待鄧艾。鄧艾雖首戰小敗,但是很會鼓勵軍心:「」生死存亡之際,全在此一舉!」揮軍再戰,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逼近成都。蜀漢後主劉禪聞訊驚恐異常,知道再戰下去也無力回天,在主降派的勸導下,同意投降,派人奉上皇帝的印綬,加上自己的親筆信到鄧艾那裡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至此,三國之一的蜀漢退出歷史舞臺。

盛極而衰

鄧艾滅國之功,獲得了曹魏的嘉獎,升職為太尉,自己的封邑也隨之增加兩萬戶,連自己的兒子也被封為千戶侯。一時之間,滿門榮華富貴可得,可惜轉瞬之間,自己和兒子鄧忠就身首異處。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原因有下:

1、志得意滿,錯漏百出。滅亡自己的往往是自己,鄧艾在攻下成都後,自認為立下不世之功,開始飄飄然,開始一系列作死:先是自作主張學習前人鄧禹收服蜀地的辦法,以天子名義,任用大批官吏。就連劉禪為代表的蜀漢皇族也安排職位。

修築高臺,宣揚自身武功。又逢人就宣傳自己,滅亡蜀漢的功勞(《三國演義》中的許攸就是因為這種大嘴巴被咔嚓的。)再是滅亡蜀漢後,一點沒有班師回朝的跡象,而是就地駐紮軍隊。2、司馬昭不信任。鄧艾是司馬懿一手培養起來的,按理來說應該算是司馬家的人。司馬家雖還未正式篡位,但是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他們自己奪權之時,採用了一系列的小手段,也受到很多人的不滿,有些駐守一方的將領就曾經公開討伐過,現在鄧艾已經有這種條件,儘管還未有明確的證據,但是有司馬昭的懷疑,就夠了。

3、鍾會陷害。鍾會是陷害鄧艾的兇手,從中作梗,加深了鄧艾和司馬昭之間的誤會,宣揚鄧艾居功自傲,並誣告其會謀反,司馬昭本就猜疑不定,正好有了藉口,於是鄧艾就被逮捕,準備押往洛陽。

4、棋子。鍾會本身就是有具野心的,滅蜀之戰,自己有十餘萬的兵力,加上吞併諸葛緒、鄧艾和蜀軍投降的士兵,人數絕對有20萬左右。蜀漢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割據,加上姜維的從中添油加醋,鍾會造反之心已成,得先除去鄧艾。而司馬昭這邊也發現了鍾會的權力過大,會影響到自身,於是一方面借收監鄧艾來穩住鍾會,一方面自己做好準備,安排賈充屯兵樂城,自己親率10萬大軍屯駐長安。借除鄧艾之名,行殺鍾會之實。

總結:一方面是鄧艾自身志得意滿,給人留下太多的口實;另一方面,鄧艾只是棋子罷了,先是被當成安撫鍾會的工具,接著又被鍾會連累,一網打盡。所以我們做人不能凡事太高調,該低調時就要低調。給自己預留足夠的安全區間,該退就退。

相關焦點

  • 他一人幹掉了三國中兩個國家的三個名將,卻死在一個女人手裡!
    在三國的後期,幾乎每個國家都出現了人才凋零的問題。即使是財大氣粗的魏國也不例外,偏安西南的蜀國自不必說。在這一時期,有三個人物十分的出名,曹魏政權的鄧艾、鍾會以及蜀漢政權的姜維。尤其是姜維,簡直就是蜀漢政權的頂梁柱,但是就這麼三個人物,最終全部死在了同一個人的手裡。這個人就是衛瓘,一個在三國並不出彩的人物。
  • 三國戰將鄧艾的勵志人生:從農村放牛娃到一代名將
    [摘要]《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一書由「百家講壇」同名節目《三國名將》講稿整理而來,方北辰教授憑著三國英雄真刀真槍的戰績,給出了一份歷史學家的「排行榜」。《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 三國名將鄧艾為什麼瞧不起對手姜維?
    紛紛擾擾的三國在名將鄧艾逼近成都的時候,精彩的舞臺就開始落下帷幕,落日的餘暉照耀這個三國時代的名將,散發著最後的光彩。擊敗諸葛瞻,成功迫降後主劉禪的鄧艾登上了他人生的巔峰,作為一個從放牛娃出生的庶族子弟,確實是舉步維艱,甚是辛勞,但是現在的鄧艾確實成功了,實現了他幾十年以來的夢想,振興鄧氏家族,榮歸故裡的夙願也指日可待!望著大廳中人頭躦動的部下將領,飲酒正酣的鄧艾突然想起了過去十幾年一直和他對峙的對手姜維,他舉起酒樽高聲說道:「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 姜維鍾會陸抗鄧艾,誰是後三國時期的第一名將
    說起來這三國後期的名將,其實要是說起來實力最厲害的還是要數以下幾位:西蜀虎將姜維,東吳名將陸抗,魏國雙子星鄧艾,鍾會。要說起來這四位,可以說都是掌握方軍權的狠人,這幾個人手頭的兵馬可以說就是三國後期最主要的戰鬥力了。那麼這幾位名將當中,到底排行怎麼樣呢?
  • 三國時期鄧艾偷渡陰平的成功,象徵著一個王朝的敗落
    說到鄧艾馬上就會讓人想起他的偷渡陰平,是三國的兩大奇謀之一,因為這次戰爭在三國時期對於當時的局面來說起著重大作用,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於鄧艾而言也可謂是成也陰平敗也陰平,因為陰平他被記入史書被後人所知,成為與韓愈、白起並肩的中國古代七十二名將之一,但也同樣因為陰平使他被人陷害最終失去生命
  • 三國晚期名將鄧艾,姜維多次北伐失敗,蜀漢滅亡跟他直接相關!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徵戰,這些人有的漸漸老去,失去戰鬥力,比如趙雲,有的在殘酷的戰爭中犧牲,比如關羽,到了三國末期,各個諸侯國逐漸呈現出人才不足的局面。天下沒有統一,戰爭不可能就這麼結束,所以優秀的人才不夠用了,只能用一些二流三流的人才。但是在這些人當中也不乏一些異軍突起的人物,小編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三國晚期魏國的一個將領鄧艾。
  • 三國後期最牛將領、連番用計滅掉鄧艾、姜維、鍾會三位蓋世名將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了在佔據蜀地之後,圖謀反叛、但叛亂也因為鍾會部下的叛變而瓦解,鍾會與姜維兩個也在叛變過程之中被殺,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三國後期最出名的三位蓋世名將、鄧艾、姜維、鍾會這三人都在鍾會叛變過程之中被殺,並且這三人之死都和一個叫衛瓘的人有關係。
  • 三國:三國文武雙全的名將那麼多,後人卻只承認他,不是鄧艾
    原創文/趣味講歷史47(每天垂直更新有關三國演義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點擊閱讀)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傑出的人才一位位登上歷史舞臺,其中文武雙全,既有謀略又能上陣殺敵的名將也有不少。那文武雙全最優秀的名將應該是誰呢,他就是歷史上唯一的,文廟和武廟都共同供奉的名將,他的名字叫做杜預。杜預,字元凱,著名軍事將領,在三國末期憑藉其優秀的帶兵作戰能力和謀略一舉滅吳,一統江山。雖然出身在官宦世家,但杜預並不像其他紈絝子弟一樣只會玩樂,而是從小就好學,愛看書,對各個領域的學科都非常感興趣,願意花時間去研究。
  • 三國名將鄧艾伐蜀,他偷渡的陰平道在哪裡?
    此戰中,鄧艾不僅憑著卓越的勇氣、謀略及出色的表現奪得了首功,成了享譽後世的三國名將,此戰也成了永載史冊的中國古代軍隊實施迂迴奇襲的經典戰例
  • 三國群英傳2鄧艾,武將技一般,只能靠軍師技混的後三國名將
    三國群英傳2鄧艾,武將技一般,只能靠軍師技混的後三國名將 2019-12-27 00:06  相知白首休言負
  • 三國名將鄧艾為什麼執意要偷渡陰平?
    鄧艾就這樣死了,不是死在抗擊蜀漢的戰陣前,也不是病死軍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陰謀詭計中,一代名將留下太多讓人唏噓感嘆的地方,有太多的遺憾讓我們來嘆息,那麼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這個奇人在人生的最後的節點中有哪些可以商榷的地方吧!那麼在鄧艾的人生最後的歲月中,哪一個節點最重要呢?
  • 他是三國風雲人物,連續殺死鍾會姜維鄧艾,為何死在一個女人手裡
    在魏軍大肆掠奪之際,鄧艾正在被押往洛陽的路上。本來他能逃過一劫到京城再審判,但是卻被人派兵追殺而隕落於此。短短的時間裡,三國末期的三位大將都被幹掉了,這似乎沒有贏家。不,是有的。不過這個人雖然接連弄掉三位三國大將最後卻死在一個了女人手裡,誰呢?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 此人是蜀漢四大名將之一,見證三國歷史,道出姜維與鄧艾的差距
    廖化卻認為經過數年徵戰,國力日益衰落,再加上魏軍有鄧艾這樣的名將,此戰將難以取勝。姜維大怒,將廖化留在漢中,自己親率三十萬大軍向洮陽殺來。得知姜維率部殺向洮陽的消息,司馬望認為姜維很可能是佯裝攻擊洮陽,實則想拿下祁山。鄧艾則認為,姜維的確打算攻克洮陽,並企圖利用該地與羌人取得聯絡。
  •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鄧艾伐蜀,他偷渡的陰平道在哪裡?
    此戰中,鄧艾不僅憑著卓越的勇氣、謀略及出色的表現奪得了首功,成了享譽後世的三國名將,此戰也成了永載史冊的中國古代軍隊實施迂迴奇襲的經典戰例。 「陰平道」在兩漢三國時期是一處縣級行政區。
  • 衛瓘早期能幹掉三國三員名將,最後為何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
    衛瓘早期能夠幹掉三國三大名將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大,而是他的後臺有多硬,還有就是他的老闆司馬昭要殺人,與衛瓘無關,衛瓘不過是執行者而已,但衛瓘最後死於女人之手。則恰恰說說明了衛瓘是無能之輩,他幹的那些露臉的事情,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 鄧艾:三國中的天才軍事家,為何結局悽慘?
    三國是一個璀璨的時代,這個時代裡誕生了關羽、張飛、呂布、周瑜、陸遜、張遼這樣的絕世名將,他們任意一人放在別的時代都能成為一方巨擘。自關羽這代名將相繼離世後,三國實質上也進入了大後期。這一幕被路過的司馬懿看在眼裡,司馬懿覺得鄧艾應該是個不錯的苗子,打聽到鄧艾的身份後任命他做一個小官。脫離士兵隊伍後,鄧艾發現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比自己有文化,特意模仿古人挑燈夜讀。他的做法很快被當地一個大戶欣賞,大戶出資供他完成學業,資助他很多書籍、用品。
  •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還有五大名將,可惜都不在成都!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鄧艾兵臨成都後,後主劉禪之所以選擇放棄抵抗,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都城成都缺乏名將。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有名將的代價,就是在綿竹之戰中沒能擋住鄧艾,促使其可以成功兵臨成都,而成都城中沒有名將坐鎮,更讓譙周等人佔據了上風,從而影響到了後主劉禪的決定。不過,實際上,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還有五大名將,可惜這五大名將都不在成都!
  • 一位被世人遺忘的戰神,三國群英之魏國鄧艾
    不過其實在三國的歷史中,也是有著一位實力極其強大,但是卻由於身處魏國再加上缺少一定的普及而被遺忘掉的傑出人物,他就是三國後期的名將鄧艾。很多人也許對這位大將不是很了解,因而也就對他的成就缺乏了很多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三國後期的這位名將鄧艾。
  • 三國後期三大名將姜維,鄧艾與鍾會到底誰更強?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鄧艾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
  • 三國十大名將排行榜
    將鄧艾列入第三名,最大的理由就是:三國時代不能永遠處於分裂、動蕩中,總得有統一的進程,然而推動中國歷史統一的,鄧艾功不可沒,正是此公,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投降。曹魏政權之所以在三國後期實力最強,與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是分不開的。在軍事上,鄧艾主要是和蜀國諸葛亮的接班人姜維交手,數次交手中,雙方不分勝負,也使得姜維的北伐事業在鄧艾的防禦下毫無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