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一首詞道盡人生無奈,曾經年少輕狂氣盛,如今老來回首滄桑

2020-12-19 公子小凡L

(古代詩詞另類解讀:第18期)

(文·張凡)

人在年少時往往都有很多夢想,一心只想高歌猛進,更上一層樓。甚至還會把自己假設成多年之後的樣子,去體會本不屬於那個年齡的感受。可一旦時過境遷,真的走到那步田地之時,卻又總是喜歡回首曾經。這便是人生中的無奈,憧憬到不了的未來,懷念回不去的過往。而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有人把這種感受,寫成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經典宋詞——辛棄疾一首詞道盡人生無奈,曾經年少輕狂氣盛,如今老來回首滄桑。

或許是看慣了太多的感慨與嘆息,如今人們的心靈,已經很少再被詩詞歌賦所打動。但這首宋詞卻是一個例外,只要對其中的境界體會得足夠仔細,內心深處必然會有一種聲音,跟它產生共鳴。

這首宋詞名為《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雖然簡潔明了,但卻寓意深刻,可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絕世佳作。即便辛棄疾一生留下無數名篇,但這首詞卻始終擁有著一個,不可代替的位置。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有人曾言,人生就像是一個沙漏,隨著歲月的流逝,裡面的沙子只會越來越少,留下的只是一片空蕩蕩的回憶。如今再看這首宋詞,這樣的感受真是越發的明顯,就連辛棄疾這樣的人中龍鳳,都會在英雄遲暮之年,忍不住打開塵封的回憶。頂著滿頭蒼蒼白髮,去回想當初的年少輕狂。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這是他對於年少時光的第一印象,熱血方鋼,一往無前,從來不知道何為憂愁,更不曾回首過往的蕭瑟之處。因為那時候對他來說,一切都在未來的天空,沒有可以回首的歲月。他只想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何日望斷天涯,方才心滿意足。

可是隨著人生的路越走越遠,他才發現「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時光,竟然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漸行漸遠。不知從何時開始,那個意氣風發,喜歡彈劍高歌的少年,早已不見了蹤影。那個一心追尋夢想,從來不會回頭的辛棄疾,似乎也已隨著少年時光,一同逝去。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現在的他已經嘗遍了人間的冷暖,飽經了世事的滄桑。世間的千般愁緒早已將他緊緊捆綁,無情的世態炎涼也已讓他遍體鱗傷。物是人非,不復當年。

一句「欲說還休」,最是能夠體現出他內心中的悲涼。心間萬般苦,又能訴向何處!胸中一腔情,只嘆無人來聽。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朵生長在幽谷中的蘭花,哪怕有一天將會在秋風中飄零凋落,卻依舊不會有人問津。

「卻道天涼好個秋。」

心中縱有千言萬語,最後卻只能化成這一句不著邊際的感慨。秋風瑟瑟催人老,遍野枯黃夜初涼,人生遲暮,冷暖自知,在孤獨中咽下辛酸。

在這首宋詞當中,可以看到一個少年時的辛棄疾,帶著一腔豪情登上高樓,望盡天涯,獨領風騷。又看到一個垂垂老矣的他,在黃昏的秋風中回憶著曾經的過往,獨自神傷。

辛棄疾這一首詞,真可謂是道盡人生無奈,曾經年少輕狂氣盛,如今老來回首滄桑。這種景象讓人不禁聯想到,到了遲暮之年的我們,又是怎樣一種姿態,是否能夠坦然的去面對人生。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愁」的一首詞,從少年寫到中年,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青絲已換滿白頭,往事如煙難回首。越到中年,越能體會歲月給予我們的荒涼。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中年人的無奈,都在辛棄疾這首詞中。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罷免了官職,他回到上饒,開始了中年閒居生活。他的很多詞作都是寫於這段時間,有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美如畫卷的田園之作,也有道盡人生無奈的傷懷之作,《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就是他最「愁」的一首詞。
  • 辛棄疾的一首絕妙好詞,年少時只覺平淡無味,中年時再讀百感交集
    可是很多時候,讀懂一首詩詞,需要一生的時間。例如辛棄疾的這首絕妙好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年少時只覺平淡無味,中年時再讀卻百感交集。這首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全詞採用對比手法,用一個「愁」字將少年和中年連接起來,貫穿全篇,可謂構思巧妙。詞作上片回憶少年時代。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開篇明義,直抒胸懷。年少輕狂,不識人生真味,自然也不懂愁苦為何物。所以,年少時,人們往往喜歡登上高樓,遠眺四方。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滄桑,讀完潸然淚下
    在這期間,辛棄疾看起來已經是閒散之人了,沒有朝堂之事來煩憂,而實際上,他內心卻是猶豫的。他是個極為愛國的人,國家的局勢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卻也遭受免職。無法為國家出力,是在說是難以安心。在滿腔的悲憤難以消解之時,便在山上的石壁上題下了此詞,堪稱絕妙。
  • 辛棄疾被貶後寫下一首詞,豪邁背後儘是柔腸,道盡人生滄桑
    在這期間,辛棄疾看起來已經是閒散之人了,沒有朝堂之事來煩憂,而實際上,他內心卻是猶豫的。他是個極為愛國的人,國家的局勢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卻也遭受免職。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而兩句「 欲說還休」,更是訴出了想說又不能說的無奈。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稼軒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無言、無奈。
  •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說盡中年人的無奈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人到中年,就是一部西遊記!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髮型,唐僧的絮絮叨叨!最重要的是離西天越來越近了。小時候,我們總盼望著長大,可是當我們終於活到小時候期待的年齡,卻發現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美好。花開花落又一秋,歲月蹁躚無奈何。青絲已換滿白頭,往事如煙難回首。越到中年,越能體會歲月給予我們的荒涼。
  •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每年此日,男女老幼,上街賞燈,不免生出許多「驀然回首」的往事。人生最難忘的,恰是那「燈火闌珊」,意猶未盡,夢尚未醒。於是,辛棄疾一首《青玉岸·元夕》從此人人傳頌。仔細品來,這首詞最難能可貴處,在於透過柔軟能夠見到堅強、豪邁,磊落狂放之氣,這正是宋詞特有的魅力。
  • 辛棄疾生平最失望無奈的一首詞,讀後令人心涼如水
    後來辛棄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卻因為他進行練兵籌餉,常被彈劾、罷官,一生壯志難酬。在他晚年家居時,碰到客人和他談起建立功名的事,勾起了他對一生經歷的回首,感慨之餘,寫下了一首令人嗟嘆不已的《鷓鴣天》。
  • 辛棄疾最狂傲的一首詞,讀來讓人心生嘆服
    辛棄疾一生確實是沒得到太好的機會一展才華,經常被打壓、罷官。宋寧宗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當時辛棄疾已經被免官閒居4年。面對山河糜爛之勢,卻無用武之地,辛棄疾內心激憤,寫下一首《賀新郎》。在詞作中,辛棄疾大發「狂言」,十分的狂傲,且來看看辛棄疾之狂吧。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東坡喜詠周公瑾,因欣賞他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之風;稼軒必稱孫仲謀,因追慕他那「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王霸之氣。有此胸襟氣魄,才堪當「詞中之龍」。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辛棄疾也有同樣的感慨,少年時代過得很快樂,只是為了寫一首詞,才表現得很憂愁,但是這種憂愁是裝出來的,顯得不真實有些矯揉造作。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3首宋詞,道盡人生的無奈,讀罷不僅淚目!
    讀過不少宋詞,人生的無奈都在其中可以尋得蹤跡,因著這蹤跡人難免要掉幾滴淚。今天就和一起讀讀3首宋詞,道盡人生的無奈,讀罷不僅淚目。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悽涼感舊,慷慨生哀。劉克莊的《沁園春·夢孚若》,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聲韻朗朗,卻是有一口悶氣遲滯胸中,蕩不去撫不平。這首詞淋漓酣暢,聲勢排山倒海,說的卻全是無奈。
  • 辛棄疾的一首婉約詞,年少用來表白,中年用來自勉,老年用來回憶
    辛棄疾是宋代豪放派詞作的代表人物,他的詞作多以豪放為主,卻也不僅僅是豪放,偶爾也有一些不缺細膩柔美之處的婉約詞風的作品。有一首詞,雖比不上辛棄疾強勁豪放之風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壯志難酬,卻也算是是婉約詞風中的經典,千百年來並無一人能夠超越。這首詞就是《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宋朝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罵遍古往今來
    今天飄飄的原創文章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罵遍古往今來。 宋朝的詞非常出名,很多宋詞都是被唱出來的,因為朗誦已經很難表達出它的情感了。
  • 辛棄疾詠荷花最佳的一首詞,詞中充滿對小人的痛訴,英雄的無奈
    公元1200年,辛棄疾時年61歲,這是他第二次被罷免官職,回家賦閒。而同樣是這一年,他的好友趙晉臣(因為他曾經擔任過敷文閣學士,因此題目中詞人稱他為敷文),也被罷免在家,這年的夏天,趙晉臣給辛棄疾寫了一首詞,為辛棄疾作壽,辛棄疾便寫下了另一首詞作為答謝,這首詞便是下面這一首《喜遷鶯》。
  • 詞中之龍——辛棄疾,且年少有志、矢志不移,怎奈何世事變化無常
    同樣也不要忘記他還有個詞人的身份,至今人們發現他所完整保留下來的詞有600多首。當你讀過他的詞後,就會被他那種豪邁的精神所感染,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所寫詞的內涵,同樣他的詞集也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辛詞」,他與蘇軾合稱「蘇辛」,也是宋詞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他們的詩詞在後人的眼光裡頗有情懷,而像李清照前後期詞心境的變化,讓更多人意識到情字給人帶來的傷痛和悲情。
  • 描寫元宵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其中最好!
    縱覽中國詞史,描寫元宵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青玉案·元夕》,個人以為其中最好。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辛棄疾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 歐陽修很大膽的一首詠物詞,有絕世美男,有年少輕狂,美豔了千年
    今天,筆者就與大家分享歐陽修很大膽的一首詠物詞,有絕世美男,有年少輕狂,美豔了千年。這首詞就是《望江南 江南蝶》,宋詞壇最美豔的一首詠物詞,中間14字很是輕狂,卻讓人沉醉千年。全詞如下: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 辛棄疾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出人生滄桑,讀完令人深思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公元1181年~公元1192年,辛棄疾被彈劾後,便被免去了官職,隨後一直在帶湖一帶居住。在這期間,辛棄疾看起來已經是閒散之人了,沒有朝堂之事來煩憂,而實際上,他內心卻是猶豫的。他是個極為愛國的人,國家的局勢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卻也遭受免職。無法為國家出力,是在說是難以安心。
  • 辛棄疾寫的一首愛國詞,句句感情憂愁,道盡坎坷一生!
    特別是那些以愛國為核心的詞,每一首從頭到尾都闡述著對國的愛,身處動亂年代的心酸,像晏殊晏幾道父子的詞就有一種很深的感辛棄疾描寫的塞外軍旅詞,每一首都有很大的意義。今天我們主要說的「稼軒先生」辛棄疾很出名的一首愛國詞《永遇樂》,這詞在我們中學課本上都學過,先生的一生是極其憂鬱,潰敗不堪的,在理想和現實間徘徊,生在宋高宗時期,不幸被打壓,多次請求抗金,卻無處傾訴。 將懷古到至今的生活狀況通過詞彙的描述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多處用典故,寫出了在京口的所見所感,以及對過去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