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如何學寫唐詩宋詞?
唐詩和宋詞,是唐宋時期的文化產物,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都經歷了千年的歷史考量。唐詩宋詞的影響力、生命力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歷久彌新,魅力永恆。
後人把唐詩宋詞並稱「雙絕」。既然是「絕」,當然無法超越。現代人只有學寫了。
如何學寫唐詩宋詞呢?
一,多讀多背多記。
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謅」不是胡謅、瞎謅,而是因為背讀了很多唐詩宋詞,面對景物,有些詩句自然會脫口而出。
多記,指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靈感隨手記錄下來,積累寫詩詞的素材。現代人外出隨身攜帶筆記本和手機,可以記在備忘錄裡。在古代可沒這麼簡單,例如唐代詩人李賀為了做好筆記,出門攜帶「錦囊」;北宋詩人梅堯臣則隨身背著「布袋」;元末明初的文學家陶宗儀,積累的素材的工具是一個「瓦罐」。
二,了解唐詩宋詞的平仄韻律。
什麼是五絕五律、七絕七律和各種詞牌的格律,都要了解,如果要學寫,必須熟知。背過的可以臨場發揮,出口成章,但這很難做到。背不過咋辦?答案只有翻書查看。簡單說,現代人填詞,只要按欽定詞譜,押韻用詞林正韻就沒錯。
三,學會借句和引用。
現代人填寫的古詩詞,我們讀完後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現代人寫的詩詞裡,或多或少都有借用古詩詞的詞句。
比如偉人毛澤東的七律《人們解放軍佔領南京》裡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賀的詩句;《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裡的「一唱雄雞天下白」是模仿了李賀的詩句:「雄雞一唱天下白」。國學大師王國維《如夢令》裡「無據。無據。斜漢垂垂欲曙」,「無據」是借用了宋徽宗趙佶的《宴山亭·北行見杏花》裡的「無據」;《蝶戀花》裡的「回首林間,無限斜陽好」,則是引用了李商隱《樂遊園》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寫詩詞,不只是現代人借用古人的詩句,古代詩人之間也有借用,例如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裡的「不盡長江滾滾流」一句是借用了杜甫的詩《登高》裡的「不盡長江滾滾來」。
詩詞中類似借句數不勝數,但是,這並非抄襲。如同王勃《滕王閣序》裡成語多達四十多個,後人一直使用一樣。(詩詞中的「借句」和「抄襲」在此不做論述。)
四,學會感悟人生。
任何一個文學作品中,都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同樣,詩詞代表了作者個人的情感認知。陸遊在《示子遹》中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詩外」指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學識和修養。寫詞固然要追求詩句工整,修辭華美,但意境美才是詩詞的靈魂。一首詩詞寫的情景交融,簡單說就是「詩在情景中,境有心相生」。
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把唐詩宋詞納入現在的教科書,主要原因是不讓瑰寶失傳。
現代人填寫詩詞,不只是為了賣弄一下文採,滿足一下虛榮心,或者自娛自樂一下;更多的是對古人的敬仰,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