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篆籀」筆意在書法中尤為可貴?
中鋒運筆,多轉無折。對,這就是篆書的基礎筆法。篆籀筆法很簡單,中鋒運筆,有轉無折。在篆書裡,是絕對不存在篆書筆意這一說的,因為本就是用的篆書筆法。把篆書筆法用入楷行草隸,才叫「筆意」就看這個「雨」,外邊這個圓轉。這就是典型的篆籀筆法。
-
王羲之:初學書法應該從篆書入門
這是在大量書法培訓班或書法老師推薦使用的「土方法」,高效有用,其實本質上是篆法的提煉。此事充分說明了篆法的重要性。那麼,學篆書為什麼這麼重要?北宋米芾稱:「謝安石《中郎帖》、顏魯公《爭座》書有篆籒氣象,乃其證也。」 楷書名家溥心畬說:「書法始於篆隸,次北碑、右軍行楷,兼習行草。「—《人民政協報》1990年7月17日。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說得更為直接和肯定:「餘學書從篆、分入手。」 可見溥心畬、米芾、李世民等人都認可學習書法掌握篆書基礎尤為重要。
-
你知道為什麼書法初學者是先練篆書嗎?
第一次接觸書法是大一進書法社,書法社社長安排培訓部學長學姐教我們先從小篆開始,當然我當時是什麼都不知道,學長教練什麼就練什麼咯。但同時我們班又安排有書法課,書法課的老師要求我們首先練的是隸書,同樣,我也不知道隸書是什麼,就一個勁的練唄。書法社的小篆練了之後就緊著著練隸書,楷書。書法課練完隸書就練楷書。
-
楊濤|書法中的篆書和隸書
原標題:楊濤|書法中的篆書和隸書 >書法中的篆書和隸書 楊濤 篆書、隸書是書法裡邊比較重要的,是由他們的根本的一些屬性決定的。篆書、隸書橫平豎直的東西比較多,他書寫的速度慢,最重要的是我們書法中的中鋒和側鋒,這兩種質感的線條,在這兩種書體中充分顯示出來,尤其是速度的要求,使得你更加有時間來體會線條的感受,而草書恰恰讓你來不及感受線條、一划而過,篆書、隸書就是讓你在相對的靜態的氛圍裡面慢慢感受中鋒、側鋒筆法。
-
為什麼說黃庭堅是「字中有筆」
「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他將書中「筆」比喻做禪句中「眼」,強調句中傳神字眼的重要性。從書法技法的角度看,他實際上在強調「擒縱」和「起倒」,強調視覺對比。在章法上誇張聚散關係,在筆法上增加提按起伏變化,寫出槎枒瘦硬的線條。篆隸用筆是「字中有筆」的技法前提,還體現在篆書筆意對書法學習與創作實踐的重要意義。
-
學習書法,為什麼要控筆?如何學習控筆?
實際上,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藝學習就是對於書法工具的熟悉和掌握。因此書法技能的本質就是對毛筆控制的能力。中國古代書法理論中,筆法是佔據很大一部分內容的東西,幾乎所有的書法理論中都有關於筆法的論述。傳說中國古代書法家之間還存在有一個筆法秘密傳授的譜系,這個譜系的蛛絲馬跡被記載於署名為顏真卿的書法理論著作《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王羲之創立了書法中秘而不傳的魏晉筆法。魏晉筆法一直在王羲之家族流傳,後來智永和尚出家之後沒有子嗣,就開始外傳,傳給了陸柬之、虞世南等人,而後幾經輾轉又傳授給張旭、顏真卿等人。
-
仇高馳書法:篆書讓人長見識,中書協就缺這樣的 他的書法不能噴
仇高馳書法:篆書讓人長見識,中書協就缺這樣的。他的書法不能噴。仇高馳先生是中書協會員,又是一位書法研究者,教授級別的專業書法家,並且在中書協任篆書委員會委員一職,還是省級書法家協會的副主席。畢竟一些中書協的頭頭腦腦們的書法水平已經得到了人們的質疑。從而導致人們產生了這樣一種書法評價的心理:一聽說中書協就先入為主的一臉不屑,見到中書協的書法就開噴。事實上,不見書法作品真面目,一聽說是「中書協」的就開始貶損,差噴一通,對仇高馳來說,還真有些不公平。
-
從鄧石如篆書看書法藝術中的結構美
一、引言在中國書法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清代是一個具有書法詮釋的獨特性時代。碑學大興, 一掃清初貼學一籠天下的局面。政治上的移情, 理論上的創新, 學術上的研究, 尋求書法新體式等不同的目標, 形成一個奇特的清代書法審美新格局。
-
明明都是書法的傳統書體,篆書和隸書為什麼不得寵呢?
現代書法愛好者寫篆書,隸書的不多,多鍾情於楷書,行書,草書。為什麼呢?原因在三:遠,難,醜。你別看篆書,隸書的碑文字帖上寫的方方正正,線條粗細變化不大,與草書 行書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級別,但別忘記了,篆書,隸書屬於古文字,很多是繁體字,但其複雜度,筆畫書就一個頂草行書兩了。再加上,篆書,隸書,對書寫者的基本功要求極高,看似方方正正是筆畫,要麼粗如毛筆桿,要麼細如籤字筆桿。
-
初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學好篆書書法?
我是強烈主張學篆刻一定要練好篆書書法的。今天就來詳細說說這個問題。我的看法跟有些朋友的看法不一致,他們態度堅決並且持之有據:你看,漢代的工匠們,他們甚至可能都不認識篆書,更談不上篆書書法家,但是漢印卻成了千年之後的經典!
-
為何科班出身的書法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從篆書起步?
儘管你自己以為臨帖臨的不錯,卻可能與書法差距甚遠,藝考時也拿不了高分。反之,如果你懂得一些專業的教學理論,不僅書法練習能事半功倍,也能節省下十萬八萬學費呢。科班出身的書法教師在教學生書法起步時,往往會強調「篆書」起步,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練書法首先就要練好筆法(趙松雪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
-
極簡書法史:篆書篇
,而且方筆較多,這應該是受到隸書結體的影響所致,最典型者如三國時期的天發神讖碑,以隸筆作篆,筆劃方折厚重,直線收筆處成懸針狀,後人稱之為懸針篆。,遂一改千年來鐵線、玉箸等「描篆」而成為「寫篆」,真正使篆書變成一種適合筆墨特性的書體,從而開創了篆書的新時代,正如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說分第六》中曰:「完白山人出,盡收古今之長,而結胎成形,於漢篆為多,遂能上掩千古,下開百祀。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不懂楷書不要緊,不學篆書,你的書法就很難入門!
很多人常常說書法的基礎楷書,這是對於書法史的流變沒有基本的認知,楷書是最後發展成熟的一種書體,與其他書體構不成基礎之說,要說非得說哪一種書體是書法的基礎的話,篆書應該是最適合稱之為書法基礎的書體了!
-
「書法問集」3、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寫好篆書?
常寫篆書,能夠更好的學習書法。楷書,行書,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書體。大部分人練習書法,都是練習楷書和行書,或者是只練習楷書行書。篆書分大篆小篆,初學書法初學篆書,一定要以小篆為主。如果是初學者,最好練習小篆也就是秦篆。初學篆書,初學書法,以小篆為主,重複一遍,表示重要。
-
老筆紛披 蒼勁渾厚-康殷篆書作品賞析
他十分重視我國書法藝術的優良傳統,強調書法藝術中「法」的地位,堅決反對狂、怪、野。他主張書法創新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經過長期的艱苦探索,聽其自然的變。同時,要解放思想,獨立思考,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寫出新水平。康殷先生曾有「論書」詩云:「古人下筆已絕論,更有刀工妙入神。造化千秋鍾異彩,我於此處悟天人。」這不僅是先生刻苦學書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幾十年治學的經驗之談。
-
有篆書時就有草書,所以草書篆書有同源美感
書法藝術源源流長,尋得書藝源頭,方得始終。費業鍾就是一位潛心高古,尋探書法源頭之美的書法藝術家。中國文字,從甲骨文的古樸質感,進一步進化,就漸漸成熟為篆書。篆書卓美,以秦篆為高。費業鍾書篆一幅,洋洋甲骨態,形態各異,但終歸篆書大統,長方結體,橫平豎直,轉方折圓,把篆書寫得生機無限,似有言語傾訴而出。能把篆書寫活,給予生命質感,當下書壇,費業鍾因心通高古,所以能成。又見大篆《鴻運當頭》一幅,以大篆寫吉意,除了文化氣質深厚,又得書法意境喜氣,一改傳統吉意作品榜書而成的舊俗,得新境。因為筆畫輕盈轉折,更有喜從筆中來,吉自墨中含的輕快意境。
-
淺談:李陽冰篆書風格對我書法創作的啟示與影響
對李陽冰篆書熟諳以後,開始關注各類的篆書碑帖:從鐘鼎彝器中學習到了大篆的古樸篆法結構;從《嶧山碑》中學習到了結體的平正與寬博;從漢代碑額中學習到了線條的靈動用筆;從《釋夢瑛篆書千字文》中習得結體的重心的取捨問題;從《碧落碑》中學習了許多新穎的篆法;從《美原神泉詩碑》中學習到了結體空間內部的飽滿性……有了習李陽冰篆書的基礎後,自己收集了大量的篆書資料,整合各種篆法結構
-
篆書經典《毛公鼎》,各大美院的書法「必修課」!
《毛公鼎》內銘文是當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銘文青銅器中最多的,有32行,長達499字,為西周青銅器之最,相當具有研究價值。《毛公鼎》拓本(局部)幾乎作為書法「必修課」出現在各美院的教材中,為什麼?而對於非科班學習的書友來說,金文的學習困難,莫過於其用筆、結體、章法及怎樣臨到位的問題?憑藉紮實的金文功底篆書作品入展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池海青老師,將深入講解《毛公鼎》的技法規律以及在創作中的運用方式,並分享自己創作投稿的獨家經驗,為你還原國展水平的金文作品的完整創作思路。
-
中國書法中的篆書與隸書沒有技術含量嗎?
近些年來書法從業者主要是以楷書,行書,草書的創作為主,有不少人認為這是篆書與隸書沒什麼技術含量所致,甚至成為一種觀點,我認為這並不準確,篆書與隸書的技術含量是很大的! 篆書碑刻篆書在秦漢時期改變成隸書,漢隸書法在東漢達到頂峰,鍾繇等把波磔改為橫畫等把隸書改革成楷書,到了晉代,王羲之把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正書字體進行了根本性的奠基性質的改革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