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以白鹿兩家的矛盾糾葛為敘事核心,其中著重描寫了主人公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倫理道德,在時代變遷與政治運動中的堅守與頹敗。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兩大家族後代們的成長經歷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緣何世上會有名門望族?《白鹿原》一書隱喻的部分讓人讀後深思。
古色古香的《白鹿原》封面
人性無好壞之分、貴賤之別,同一個人身上必定兼具善惡兩面,但當組成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時候,卻有了名門望族和家徒四壁的天壤之別,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最近讀白鹿原,才反思出這些名門望族都有一條使家族興旺發達的「風水」,究其原因就是一個符合時代旋律、正能量的「家風」!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做人準則,它可以是一句話, 一個規定, 無論是不是白紙黑字,或是口傳心授亦或是耳濡目染的養成,這些意識都在血脈之間傳承和發展。
白鹿原封面劇照
《白鹿原》裡的講到的家風。代表了整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習慣,思想作風,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家族的性格特徵。這是由於多種原因形成的,因此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的力作《白鹿原》,正是弘揚了仁義、溫良的家風可以帶來家族持久興旺的道理。
劇中白嘉軒劇照
書中的主人公白嘉軒正是家風教育的受益者與踐行者,從他身上既可以看到身為一個舊宗法制社會族長的老成持重和以身作則,也可以看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美德傳承。白家字組上起就有「耕讀傳家」的遠家訓。一直以勤儉持政,歷生到了白嘉軒這一帶,不僅以身作則,寬厚待人,而且不記私仇,以德報怨。他喜歡勞動,教育子女,寬厚待人,勤勞節儉,本分做人。他以全村全族人的利益為重,在族人面前挺直的腰板,一身正氣,正是這種溫良恭謙讓的樸實家風贏得了鄉親們的擁護,延續了家族的興旺。
劇中朱先生劇照
《白鹿原》裡的朱先生則是整部作品的靈魂人物,作為姐夫的他對白嘉軒的仁義道德有著深遠的影響。白家耕讀傳家牌匾是他親自題寫掛上去的。他飽學儒雅,淡泊名利,家人與學生都深受其影響,一句「學為好人」,徹底改變了黑娃的土匪烈性,使他脫胎換骨,成了朱先生最優秀最得意的弟子。朱先生的身上承載著人一直鍾愛慎獨隱忍的儒家精神,他去世後,白嘉軒悲叫到《白鹿原》最後的一個先生謝世了。與白嘉軒和朱先生相對立的陸子林,本可以避免悲劇,但是他貪圖功利。追求權勢,行為不端,滿心算計他家庭的變故,最後悽涼的結局就是多行不義,與白嘉軒完全相反的處世方式。導致的必然結果。
劇中黑娃劇照
書的中篇提到白的發家,是家到中落,先人熬活掙錢,把錢裝入只能進不能出的木匣,分分毫毫攢起來,置房置地,講究的是勤勞、本分。旱季缺糧,鄉黨們背著棉花衣物進山,換成糧食,稱「背糧」。鹿三要去背糧,白嘉軒喊孝武和年幼的孝義跟著去體驗,白嘉軒之所以讓娃娃跟著,就是為了教育子女懂得糧食對於生命的重要性。這個小細節就體現出了白嘉軒對子女的教育。
這本以小見大、以家族命運窺看大時代變遷的《白鹿原》,展現給世人的教育意義在今天讀來依舊深刻。在當下,或許我們一時難分辨其影響意義,但隨著時過境遷,才發現當初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竟成了命運的轉折點。家風教育和養成在時代變遷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和我們的後代,我們只要守好家風這塊淨土,便能持久煥發出延綿不絕的活力,成為家族興旺的好「風水」!
我是每天分享一本好書的陸戰小寶,對《白鹿原》您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