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往火星的4億公裡路程,誰在給「天問一號」導航

2020-12-05 上觀

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正在趕赴火星的徵途中,探測器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期間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往火星的遙遠路程中,是誰在給「天問一號」導航?請聽火星/探月任務VLBI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吳曉靜在「造就Talk」上講述「天問一號」的故事。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吳曉靜在演講中。(圖片由「造就Talk」提供)

『如何為火星探測器導航』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VLBI是怎麼給「天問一號」導航的。

在北京飛控中心給探測器發出的控制指令,是為了給探測器定軌,控制它平穩地飛在預設的奔火軌道上。而定軌離不開測量,測量就是VLBI要做的事情。

VLBI,簡單來說,就是為探測器開個導航。從字面上理解,VLBI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也就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從原理上來講,甚長基線幹涉測量就是用多個遠距離望遠鏡接收同一天體的無線電波信號,進行幹涉處理運算,從而獲得射電圖像。

VLBI的測量值包括時延、時延率、幅度、相位等,分別描述射電源的位置信息以及亮度分布信息。中國的VLBI網分布在我國的4個省區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新疆和雲南昆明,其解析度相當於一臺口徑為3000公裡的綜合望遠鏡。

在探月或深空任務中,VLBI分系統屬於測控系統。它對垂直於探測器視線方向上的位置變化有很高的靈敏度,能與提供視線方向上的測距測速數據形成互補。VLBI技術的優勢在於短弧定軌,尤其是關鍵控制點(如中途修正)的軌道預報。比如,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二號」在奔赴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拉格朗日點L2點時,在中途修正後的6小時短弧定軌,僅使用測距測速,定軌位置誤差約45公裡,速度誤差為0.18m/s;而加入VLBI後,定軌誤差為6公裡,速度誤差為0.03m/s。定軌精度可以提高一個量級。

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中,VLBI要做的工作就是對火星探測器進行測量和定軌,並對探測器飛行過程中的軌控和姿控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特別是在中途修正、近火減速等這些關鍵控制點上突顯作用。

為什麼一直要強調精度?因為如果精度不夠,探測器將可能失聯,或者在近火段與火星擦肩而過,也可能直接撞上火星。1998年,火星氣候軌道器在進入火星軌道時就曾經失聯。這個夭折事件說明,未使用VLBI技術,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可能會導致任務失敗。

『解決火星巡航的三大難點』

「天問一號」在火星巡航時有哪些難點?

第一個難點是距離。火星離地球的最遠距離是4億公裡——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無線電波在以光速向外輻射時,強度是以傳播距離的平方衰減的。億級距離的信號,在傳輸到地球上的時候已經嚴重衰減。通常是採用更大口徑的天線來接收弱信號,而目前我國VLBI地面天線較大口徑的只有65米的天線,所以必須從技術處理手段上來提高探測器的檢出能力。

第二個難點是時延。月球的單程通信是1.3秒,我們幾乎可以實時控制月球探測器。但是火星的最遠單程通信需要22分鐘,也就是說地面不能及時對探測器進行控制。我們只能儘可能地減小測軌誤差。

我們假設VLBI時延測量誤差為1ns(0.3m),那麼對於2億公裡遠的探測器來說,其測軌誤差約為2億公裡/3000km(基線)×0.3m=20km。所以,要想提高火星探測器的軌道精度,我們必須想辦法提高VLBI的時延測量精度。

而且,在信號傳輸過程中,還會有大氣層、電離層、太陽風暴等各種可能影響精度的誤差因素,地面設備在接收信號時也會有不同的時延誤差。為此,我們通過研製新的硬體設備、改進軟體算法等方法來盡力修正誤差。

第三個難點是定軌。登陸火星的任務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奔火段、環火段、火面工作段。

在奔火過程中,衛星軌道的動力學約束是很弱的,定軌精度幾乎取決於測量精度,所以VLBI是必需的。這個階段長達6.5個月,VLBI需要長時間穩定可靠地提供高精度測量結果。在這個階段,定軌模型設計需要考慮高精度的運動建模以及中長期的軌道預報。

在環火階段,衛星的軌道約束力比較強,測距測速可以提供軌道預報,若加上VLBI,很快就可以定軌。這個階段VLBI定軌需要建立火星自轉參考系,考慮各天體的旋轉關係和位置關係。

探測器的軌道,選擇了最簡單也是變軌最少的霍曼轉移軌道。通過兩次加速推進,就可以到達火星環繞所需的軌道。我們也根據VLBI的實測數據,選擇了最優的定軌策略。

『VLBI的發展與未來』

從「天問一號」發射至今的實測數據來看,在4個VLBI站10度以上的全仰角觀測,時延精度可以達到0.2-0.3ns。這個精度應該說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的探測器到過月球,明年要到火星,那麼將來它還會去哪裡?還會去探測小行星、木星,甚至更遠的地方。我們會繼續去探測有液態水的星球,去尋找有生命的天體。

可是,越往深空探測,測控通信和軌道巡航就越難。我們應該怎麼繼續提高深空領域VLBI的測量精度呢?一、我們可以通過建設更多像天馬望遠鏡那樣65米大口徑的天線,提高深空領域弱信號的搜索能力。二、我們可以走出去,建設空間VLBI站,大幅度增加VLBI的基線長度,來提高它的解析度。

VLBI分系統不僅能應用於天文學研究或者航天工程,也可以應用於大地測量、天體物理、地球動力學等各個領域。比如去年轟動一時的黑洞照片,就是利用VLBI的高解析度特徵獲得的。

從月球到火星,再到黑洞,我們不斷探索VLBI技術的可能性和可拓展的空間,試圖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宇宙現象。畢竟,奧妙的宇宙值得我們去看一看,那裡有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已飛行1.55億公裡,中國或一次性實現火星「繞、落、巡」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表示,「天問一號」已獲取地月合影,各方面一切正常,狀態良好。截至9月18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飛行1.55億公裡,距地球1800萬公裡。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出自屈原長詩《天問》,寓意中華民族真理和科技創新的追求永無止境。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抵達...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提供的信息,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道上運行了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3.6億公裡,目前運行狀況良好。
  • 從手中的北鬥導航到上億公裡外的天問一號……「十三五」航天成就...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十三五」期間,我國航天舞臺好戲不斷。截至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44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2.56億千米。「天問一號」探測器深空「自拍」  嫦娥五號正準備中國首次月表採樣返回,完成中國探月「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 中國國旗將登火星!已飛行4億公裡!天問一號將進入環火軌道
    國家航天局2021年1月3日官網發布:截至1月3日6時,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
  • 天問一號飛了1.37億千米,美阿兩國火星探測器到哪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9月11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
  • 天問一號飛行3.5億公裡 料農曆新年抵達火星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截至周三(9日)凌晨,飛行裡程突破3.5億公裡,已在軌飛行139天,距離地球約9,250萬公裡,離火星1,400萬公裡,預計會在一個月後,即農曆新年前後被火星引力捕獲。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裡程碑: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3.6億公裡
    原標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裡程碑: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3.6億公裡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
  • 突破四億公裡,今年火星見!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還記得那張「2400多萬公裡以外的自拍」嗎?>剛剛新華社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今天,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奔火星滿月
    IT之家8月23日消息 據新華視點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於13時17分25秒器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
  • 天問一號已飛約1.6億公裡,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移居嗎?
    火星的探測難度不在於發射,而是在著陸的最後階段,所以我們拭目以待吧。而下面我們要說說我國的「天問一號」情況。在7月我國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後,如今已經在太空飛躍了一段時間了,當然大家也比較關心它如今的狀態,確實作為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我們時刻需要關心它的進度,同時世界很多國家也在關注,因為這是我國航天實力的一個體現。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多遠了?測器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昨天(14日)晚上9點,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預計將在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目前天問一號飛行狀態良好,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天問一號自7月23日發射以來,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
  • 天問一號飛行達到1億千米,剛剛,它更新了一條「朋友圈」
    據解放軍報客戶端今日消息,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
  • 天問一號已飛行3億公裡,離火星一步之遙
    中國對探索宇宙也是孜孜不倦的,像是我們熟知的神舟五號,還有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以及探索宇宙的中國天眼工程等等,不僅是將目光放在近一點的月球,還放在了更遠的火星,就在最近中國航天傳來好消息!天問一號已飛行3億公裡,離火星一步之遙。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預計明年2月進入環火軌道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郭超凱 楊璐 戚鐵磊)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
  • 天問一號預計春節前後抵達火星
    在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土壤之後,來自太空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來了最新的消息。12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研製團隊以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口吻,給正在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寫了一封家書,在「天問一號」離家139天後,深深表達了對地球的思念和「嫦娥五號」的殷切問候。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據人民日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 到達火星是幾月幾號
    2020年7月23日,在今天有一個重大的好消息那就是咱們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這也是咱們航天領域的一次裡程碑,很多朋友還不知道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天問問天之旅行程過半,預計春節到達火星,勞動節後降軌,實施軟著陸
    國家航天局消息,截至12月14日21時,飛往火星進行科學探索的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由於,地球和火星都是不斷運動的,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也是不斷變化的,在0.5億公裡到4億公裡之間周期性的變化。
  • 新知|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交匯點訊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近日,江蘇省天文學會科技傳播專家在接受《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問一號將會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要成功著陸火星並進行探測,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經歷三道難關。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6日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2021年2月10日左右),在臨近火星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 截至1月3日6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