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流源|沈姓

2020-09-22 家譜雲


沈姓主要源出於嬴姓、姒姓、姬姓和羋姓。

郡望:吳興郡,汝南郡

總堂號:吳興堂

分堂號:夢溪堂,三易堂,九思堂,肅雍堂,承裕堂,忠清堂,樹本堂,文肅堂,永思堂,聚順堂,敘倫堂,一本堂,八詠堂,三近堂,三善堂,世德堂,世餘堂,有餘堂,聿懷堂,孝思祠,志遠堂,足徵堂,宏遠堂,忠清堂,金鵝堂,春曉堂,思源堂,追遠堂,師儉堂,崇本堂,惇睦堂,貽德堂,復初堂,敦本堂,敦敘堂,敦倫堂,敦睦堂,敦禮堂,肅雝堂,誦芬堂,餘慶堂,慶垂堂,慶傳堂,錫類堂,鴻壽堂,濟美堂,懷德堂,寶文堂,寶忠堂(共50個)

起源演變

第一支源出贏姓。

黃帝之裔高辛氏帝嚳之子實沈之後,實沈氏族以猴為圖騰,初居於山東曲卓之沈猶,與少昊氏部落雜居而東夷化,成為東夷族的一支,故為贏姓。後來與親族閼伯相爭後西遷山西汾、澮之間的大夏族之地,即今山西南部臨猗縣西建立了沈國。當夏興起後。姒姓夏人奪取了贏姓沈國之地,沈人南迂河南固始的寢丘立國。商朝滅夏後,贏姓沈人復國。到周武王滅商後,晉國吞併沈土,贏姓沈人南逃到河南沈丘立國。到周昭王南徵淮夷時滅了贏姓沈國。所以贏姓沈氏的歷史至少有4500年。

第二支源出姒姓。

夏朝建立後,夏人併吞了四周的部落,同時也吞併了在山西臨猗縣西的贏姓沈國,建立了姒姓沈國。到商朝滅了夏後,親商的贏姓沈人復國,姒姓沈人南逃渡過黃河進入河南新城縣北的邥垂,後繼續南遷至河南固始之寢丘立國。周朝初年,蔣國滅了河南固始的姒姓沈國,沈人南逃楚地的沈鹿,今湖北鍾祥東的大洪山之麓,成為楚國一邑。姒姓沈氏已有4000年的歷史。

商朝初期,在山西南部的姒姓沈氏與贏姓沈氏的一支西迂陝西西華,又迂周至.再西迂到達甘肅定西縣,然後,由甘肅翻越岷山沿岷江南下四川中部的漢源,與黎人混合,成立沈國(也稱丹國),戰國時降於秦國,後演變為沈犁部落,逐漸被羌人同化。東漢時沈氏羌活動於黃河以南、秦嶺以北的陝甘寧一帶,後來沈氏羌全部融人漢族之中,今陝西渭洛地區的地名中多沈字,與沈氏羌有關。明清時期四川瀘定的沈邊土司,也出自姒贏混合的沈氏。


第三支出自姬姓。

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載於沈,古城在今河南平輿北,也稱聃,侯爵,公元前506年為蔡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西周昭王時,蔣國移封於河南固始蔣集,併吞並了姒姓沈國,以封其子為姬姓沈國。魯煬公封庶子沈季於沈猶,為魯附庸國,以沈為氏。西周昭王南下徵伐淮夷,魯煬公之庶子沈季,隨周昭王南徵滅了河南沈丘的贏姓沈國,封沈季之子沈子它於南30裡的安徽阜陽西北的臨泉的沈丘集,建立了姬姓沈子國。春秋中葉楚國先後滅了兩姬姓沈國。姬姓沈氏也有3000年的歷史。

第四支源出羋姓。

楚穆王時楚國滅了河南固始的沈國,楚莊王封孫敖之子於沈。又封其子公子貞於沈鹿,今湖北鍾祥東大洪山之麓。兩地的後代均以沈為氏,羋姓沈氏也有2600多年的歷史。

遷徙傳播

沈氏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沈氏族人,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邑(今河南葉縣)。


  先秦時,沈姓主要活動於河南、湖北地區,在山西、安徽、陝西、甘肅、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跡。東漢時,沈姓進入浙江,子孫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發展成著名的望族。唐朝的兩次中原出發南下移民潮中,沈氏為其中一姓進入福建,隨後移民廣東,明末沈姓始入臺灣。


相關焦點

  • 姓氏流源|鄭姓
    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哀侯滅了鄭國後,鄭國王族、國民逃遷至陝西漢中地區,以故國之名再建了一個小方國,史稱南鄭,並以故國名為姓氏,稱鄭氏。5、源於改姓而來:①朝鮮族改鄭姓: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國第三代國王樸儒理執政時期,開始仿漢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鄭氏。②蒙古族改鄭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 姓氏流源|陳姓
    陳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共124個)姓氏起源。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
  • 姓氏流源|馮姓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郡望有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人,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之後裔,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後漢化形成一支馮氏。了解更多姓氏文化資訊↓↓↓↓↓
  • 姓氏流源|楊姓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郡望主要有弘農郡、天水郡、河內郡等。堂號弘農堂:弘農,地名,古為陝西之弘農縣,今為陝西之華陰縣,是楊姓先人杼公興旺發祥之地,以望立堂。
  • 姓氏流源|衛姓
    衛姓,中華姓氏。出自姬姓。衛滿朝鮮滅亡之後,有其王族後裔子孫內遷中原,以故國名稱為姓氏,稱衛氏,主要分布在河南與山西交界處的焦作地區,逐漸生息繁衍,世代相傳至今。少數民族1、源於鮮卑族,出自十六國時期鮮卑昌黎衛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後燕錄》記載:晉朝時期,居於昌黎地區(今河南昌黎)鮮卑民族中有昌黎衛氏、渴燭渾氏部落,為鮮卑族的兩支氏族部落,北魏王朝建立後,皆隸屬於鮮卑拓拔部。
  • 姓氏流源|蔣姓
    蔣氏是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九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540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43%左右。其中浙江、四川、江蘇、湖南四省蔣姓約佔全國漢族蔣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蔣國滅亡之後,姬伯齡的後裔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蔣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蔣氏正宗。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期思縣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濱縣城東南十三公裡得期思集,北鄰死河,系春秋時期楚國滅蔣國後所置,屬於古汝南郡,魏、晉兩朝時期改屬弋陽郡。蔣氏族人大多尊奉蔣伯齡為得姓始祖。
  • 姓氏流源|褚姓
    姓氏起源褚(Chǔ)姓,起源有多種說法:源流一據史籍《姓氏尋源》記載,西周時期,有一個叫「褚」的地方(今河南洛陽),在史籍《左傳》中更明確地提到洛陽縣南部有一處褚氏亭,在史籍《後漢·郡國志》上也記載著洛陽有褚氏渠,兩書同時認定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為氏」。在褚地居住之著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褚氏。源流二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宋國恭公之子段之後的封地,屬於封邑名稱為氏。
  • 姓氏流源|韓姓
    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郡望潁川郡:秦王政時置郡,治所在陽翟。南陽郡:戰國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陽市。昌黎郡:後魏永興中時置郡,以昌黎(今遼寧省遼東義縣)為中心,在遼河以西。①鮮卑族改韓姓: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為韓。②滿族改韓姓:滿族哈勒塔喇氏,滿語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烏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翰顏氏,滿語為Hanyan Hala,世居赫林臺、嫩河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韓氏;赫濟哩氏,滿語為Hegiri Hala,世居輝發,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 沈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沈姓,中國姓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是舜帝姚重華的姚姓姫姓的衍生姓氏,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葉氏、尤氏均為沈氏分支,沈、葉、尤三氏均為季載後裔,可以說這三姓實為一家。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07年,中國沈姓近600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 姓氏流源|名人輩出的王姓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王」作為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郡望共有21個,分別是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東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東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陽郡,中山郡、陳留郡、章武郡、東萊郡、河東郡、金城郡、海漢郡、長沙郡、堂邑郡、河南郡。
  • 沈姓冉姓原是一家人 古時兩字的讀音一樣
    沈姓冉姓原是一家人 古時兩字的讀音一樣 2014-06-23 14:44:12來源:內蒙古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白面書生」這個與沈姓人有關的成語
  •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39:沈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7位
    沈姓主要源出於嬴姓、姒姓、姬姓和羋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沈姓源出第一支源出嬴姓。第二支源出姒姓。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載之後。沈姓的主要郡望為吳興。沈姓的主要堂號吳興、夢溪等。宗祠對聯三善名世;四韻家聲。
  • 「沈百萬」一夜暴富,差點讓沈姓斷了根,好險!
    中國姓氏文化,是記錄中華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分支。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在眾多的姓氏發展中,有的姓氏也曾遭遇過一些「滅頂之災」,沈姓就是其中之一。沈姓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有一個叫沈家山的地方,那裡住的基本上都是姓沈的人。沈無禪作為沈家山中的居民,為人老實,專門以放鴨子為生。
  • 百家姓37位沈姓女孩起名:高貴儒雅,志行高潔的名字,才華出眾
    沈姓,在百家姓排第14位,是中國的大姓之一。沈姓主要源出於嬴姓、姒姓、姬姓和羋姓。沈姓寶寶如何取名才能吉祥好聽呢?以下是天賜佳名為大家整理的沈姓寶寶好聽名字大全。>>>姓氏介紹:沈姓主要源出於嬴姓、姒姓、姬姓和羋姓。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19年,中國沈姓近600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 百家姓之沈姓:為何有四個起源?為啥文學家辣麼多?
    沈姓,是一個很特別的姓氏,很少有歌星、影星,卻盛產文學家!每一個姓氏,都包含著無數的典故,今天,我們來聊聊沈姓!宋版《百家姓》排名第14位,按照當今600萬人口來看,排名全國第37位,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姓!
  • 書法中易誤寫為繁體字的「兩個姓氏」!不要貽笑大方了
    書法中易誤寫為繁體字的「兩個姓氏」!不要貽笑大方了。1.沈的繁體有兩種,一種是跟我們現在簡化字一樣的「沈」,一種是「瀋」,當沈作地名「瀋陽」時可以用「瀋」,寫作「瀋陽」,但是我們要注意作姓氏用時只可以用「沈」,千萬不要寫成「瀋」了,編者見過有的沈姓的人把「沈」寫成「瀋」,還說瀋陽過去寫「瀋陽」,看了上面希望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了。
  • 葉永豐 || 漸行漸遠的流源
    葉永豐「高峽出平湖」的流源,值得一去,那裡還真有不少事可寫,不少情可抒,不少歷史可挖。7月21日,我隨李曉東的車上了趟流源,自然,一路上的話題離不開流源。「流源」一詞的原意是指水的本源和支流,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而流源村與李氏遷居於此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
  • 從武威碑刻探尋姓氏流源:武威張姓流源拾零
    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賜姓等。中國張氏郡望堂號較多,僅甘肅就有敦煌郡、武威郡、安定郡。武威保存的張氏碑刻較多,志主多為本邑名人,說明武威是張氏播遷較早的地區之一。如果進一步追根溯源,武威張氏又來自於不同地區。
  • 中國姓氏起源背後的故事之蔣沈韓
    通常情況下我都會一下給大家整理四個姓氏故事,但是因為上次沒按順序介紹,已經將楊姓給大家整理介紹了,所以這次就只介紹蔣姓、沈姓和韓姓吧。在介紹整理過程中如果有什麼疏忽或者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教。第一個要介紹的是蔣姓。
  • 姓氏文化:傳說此姓為黃帝後裔,是你嗎?
    《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楚莊王羋旅(一作呂、侶)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今址失考),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3.少昊金天氏之後,以國名為氏。 《左傳》、《姓氏考略》載,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今址失考),春秋時,沈國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4.出自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