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菅義偉在自民黨新任總裁選舉中以377票擊敗另外兩位候選人(石破茂、岸田文雄),獲選成為新一任自民黨總裁。
程序上,日本國會還將於16日進行首相指名選舉,確定首相。但由於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在國會佔優,菅義偉順利當選首相幾無懸念。
之後,他將在國會特別會議上出任日本新首相,完成安倍晉三剩餘的首相任期,直至明年9月底期滿。
"令和大叔"菅義偉,無派系庶民拜相
菅義偉出身於秋田縣一個農家,與「含著政治金湯匙出生」的安倍晉三、麻生太郎等大批自民黨政客的從政之路,有天壤之別,很長時間不屬於黨內任何派系。他當選自民黨總裁,意味著日本將迎來一名無派系庶民首相,相當罕見。有分析認為,菅義偉將延續安倍晉三的執政路線,而中日關係不會發生很大變化。
作風低調的菅義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相信是這一幕。在公布新年號之後,菅義偉獲得「令和大叔」的稱號,知名度急升。
出身草根的菅義偉,走過了一段刻苦的道路。1948年菅義偉生於秋田縣一個農民家庭,半工半讀從法政大學畢業,之後擔任眾議員秘書、橫濱市議員,一路打拼上來,最終進入國會。
安倍第二次上臺後,菅義偉一直出任內閣官房長官,成為日本歷來在任時間最長的官房長官,任內甚少失言、作風沉穩,而且一直甘於當個二把手,沒有顯露政治野心,長期不屬於任何派系。安倍能長期執政,菅義偉被視為最大功臣。
進入後安倍時代,分析普遍認為,菅義偉將延續安倍路線,這也是他獲得多個派閥支持的原因。他在宣布參選的記者會上也表明,將繼續推進「安倍經濟學」,維持目前首相與央行的關係,又重申日美同盟關係,是日本外交的基石。
菅義偉曾多次接受鳳凰衛視專訪,透露他對中日關係的看法。菅義偉表示,安倍2018年訪華,兩國關係得以恢復到正常軌道,的確花費了一些時間,但中國是日本極為重要的鄰國,希望能夠實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日。
菅義偉的內閣:任重道遠
安倍7年8個月的執政,對日本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推出安倍經濟學,股價從1萬日圓漲到2.3萬日圓,日圓貶值,出口增加,僱用增加400萬人,但財政惡化和結構問題未能解決,日本政府負載總額達到1000萬億日圓,已是國內生產總值的2.6倍。可以說給菅義偉留下的課題不少。
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瀨口清之:
「從宏觀經濟調整的角度看,安倍政權成果還算不錯,但結構問題未能修正。日本的財政赤字積累尤其是一個大問題。」
解決少子化老齡化,推進女性活躍社會,實現幼兒教育無償,是安倍政權的核心政策;但日本2019年出生人數跌落至86萬人,少子化問題愈發嚴重,5年前制訂的目標,2020年底之前實現等待入託兒童為零等政策多數都未能實現。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校長出口治明:
「安倍內閣留下的課題,最大的課題是少子化。少子化導致經濟出了問題,出生率也很低。妥善解決少子化,才是日本面對的最重要的課題。」
安倍近8年執政,屢屢曝光醜聞,被指廉價出售國有土地給森友學園、財務省竄改文書導致職員自殺、加計學園創辦獸醫學部涉嫌以供謀私、賞櫻會,都引來輿論批評,令內閣支持率下跌。
目前,日本內政面臨的最大課題是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儘管安倍一度表示,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抗疫堪稱奇蹟,但他也承認,發布緊急事態重創經濟,有許多問題需要反省。
首相多如走馬燈,日本政治制度惹禍
因病辭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從2012年12月再次出任首相至今,長達7年零8個月。在此之前,日本更換首相如走馬燈,近乎達到了一年一相的地步。這其實是與日本的政治制度密切有關。
從1998年至今22年,日本共出現了10任首相。除了安倍晉三外,在任時間最長的是在2001年上臺的小泉純一郎,執政了1980日。
而在任時間最短的是,在2009年上臺的鳩山由紀夫,在任只有266日。從2006年到2012年,日本更經歷了七年七首相的政治混亂局面,更換首相如走馬燈。
僅小泉純一郎與安倍晉三任期較長。其中,安倍於8月底打破日本紀錄,超越外叔公佐藤榮作,成為連續在任、天數最長的首相。
二戰結束75年來,日本已經有33人當過首相,平均每人任期僅有兩年多,因此日本首相當不長是常態,歸根究底,是與日本的政治制度密切有關。
根據日本實行的國會內閣制,眾議院選舉決定著內閣的進退和首相的去留。
在過去二十年,前首相麻生太郎與野田佳彥,均由於所屬政黨在眾議院選舉中敗北而辭職。
同時,由於執政黨黨首就是首相,但黨首本身也有任期限制,隨著執政黨每隔一段時間舉行黨首選舉。假若在黨首選舉中失利,就必須辭去首相職務。
執政黨的黨內鬥爭,也造成了首相的短命問題。處理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災問題不力的菅直人,因失去當時執政民主黨內部的支持,只是執政15個月便下臺。
另外,在日本國會政治中,經常會聽到「扭曲國會」的說法,指的是執政黨雖然控制了眾議院,但在參議院卻屬於少數派。根據日本憲法,重要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後,仍需得到參議院的通過才能最終成立。若在野黨控制參議院,並阻撓內閣的重要法案通過,現任首相下臺將是倒計時。
安倍在第一次執政時,就是由於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敗北而陷入「扭曲國會」窘境,最終無法承受壓力而辭職下臺。
安倍第二次當選首相以來,能夠長期穩定執政,除了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日本經濟和民生,在眾參兩院選舉中連續獲勝外,他還強化了自民黨總裁的地位,並憑藉人事權和高超的政治技巧,平衡了各派系,使自己在黨內一家獨大,從而實現在第二任期黨首選舉中在沒有對手之下當選。
隨著安倍宣布辭職,外界認為,不管誰當首相,安倍時期長期執政的基礎都已經不復存在,日本可能重新出現頻繁換相的情況。
來源:鳳凰衛視資訊臺
編輯:林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