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照片展示家鄉變化

2020-12-07 中國江西網

  「這是以前農民住的土坯房,這是現在他們住的新房,兩張照片一對比,就知道我們老區百姓如今的居住條件大變樣了。」在江西代表團開放日現場,全國人大代表、贛縣五雲鎮鎮長明經華拿出20多張新舊照片,向境內外記者朋友講述起家鄉的變化。

  「以前因為經濟落後,很多贛南老表都住在土坯房裡,不但雨天會漏水,颳大風、發洪水的時候還容易倒塌,非常危險。國務院出臺了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成為振興贛南最大的民生工程。農民改造危舊土坯房可以獲得補助,大批危舊土坯房因此得到了改造。」明經華舉例說,她所在的鎮就改造了1000多棟土坯房,惠及5000多名群眾。危舊土坯房改造後,鎮裡還結合新農村建設,給新居通了電、自來水、有線電視,在村裡修了馬路、休閒廣場……

  「知道我要來參加全國兩會,很多老表都請我到他們家裡作客,讓我捎個信,把老區建設成果展示給大家。」明經華說,這些照片都是當地農民提供的,雖然只有幾十張,但都飽含了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本報特派記者鄭穎 魏星

相關焦點

  • 珠子的比喻、新舊東西的庫藏、家鄉人的棄絕
    珠子的比喻、新舊東西的庫藏、家鄉人的棄絕馬太福音第十三章第44~58節諸天的國好像寶貝藏在田地裡,人找到了,就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著田地。祂又對他們說,因此,凡經學家做諸天之國門徒的,就像一個作家主的人,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耶穌說完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在他們的會堂裡教訓他們,以致他們都驚訝說,這人的智慧和異能,是從哪裡來的?這不是那木匠的兒子麼?祂母親不是叫瑪利亞麼?祂弟兄不是雅各、約西和猶大麼?祂妹妹們不也都在我們這裡麼?
  • 草根攝影師為家鄉古鎮拍下50萬張照片
    譚紅建說,他知道當時那些人評論、轉發並不是因為自己照片拍得有多好,而是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家鄉,想積極通過自己轉發來為家鄉拉票。 「但那種感覺很神奇,沒想到一張照片,能勾起這麼強烈的思鄉之情和共鳴。從那以後,我決定開始攝影,想用照片來記錄家鄉。」
  • 追影者|重慶草根攝影師為家鄉古鎮拍下50萬張照片
    譚紅建說,他知道當時那些人評論、轉發並不是因為自己照片拍得有多好,而是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家鄉,想積極通過自己轉發來為家鄉拉票。「但那種感覺很神奇,沒想到一張照片,能勾起這麼強烈的思鄉之情和共鳴。從那以後,我決定開始攝影,想用照片來記錄家鄉。」
  • 浙江財經大學大三學生耗時28天為家鄉拍攝延時紀錄片 12700張照片...
    近日,微信朋友圈裡一條關於溫州龍港城市面貌變化的視頻短片迅速傳播開來。5分25秒的延時紀錄片《韻動龍港》裡,最吸引人的便是其延時拍攝手法,通過不同的角度和場景變化,龍港美景悉數登場,24小時的光影變幻被濃縮成5分鐘的精華,展示了龍港從小漁村邁上大都市的美麗蝶變。
  • 展示家鄉新形象 共謀家鄉新發展
    展示家鄉新形象 共謀家鄉新發展 大字 日期:2019-02-26 來源:南昌新聞網   南昌新聞網訊 「我由衷地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
  • 新舊更替的時候,即充滿了變化的亢奮,又充滿了對舊事物的不舍
    今天看到了大家的關於當遇到了新舊更替的事物時,大家對於這個過程的感受和處理,說起了新舊更替,或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都會遇到,小到喜歡的衣服和首飾,大到戀人、工作和結婚對象的更替,這些新舊的更替或許充斥在我們的生命中。包括我們的生命也一直在新舊更替中,身體裡每天生長出無數的細胞,又有很多老的細胞在消亡,包括人類也一直在新舊更替,舊的生命老去,新的生命來到。
  • 在今年的地壇廟會,看「活」起來的照片記述變化中的北京
    資料圖 程功攝今年是北京·年輪系列影像展舉辦的第十個年頭,此次展覽主題背景為1980年至2020年的年代照片回顧,以一名小女孩的成長經歷展開《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和《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的旋律主線。此外,北京新地標的展覽覆蓋了京城十六區的地標景觀,將每個區的新舊地標進行了對比。
  • 80後小夥拍「微縮西安」展示家鄉趣兒(組圖)
    80後小夥拍「微縮西安」展示家鄉趣兒(組圖)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2014年11月05日15:05 作為土生土長的西安人,他對家鄉的感情很深。由於工作性質和對攝影的喜愛,經常會扛著相機出沒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起初只是為了尋找一些秋季美景的素材,但慢慢就開始萌生出一些有意思的想法。 「通過調整光軸來糾正透視形變,當真實物體以微縮模型的透視感強度出現時,人們就會誤以為這是一組模型了。」此次「微縮西安」的拍攝就是通過移軸技術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 一組新舊照片對比 帶你感受改革開放之青島巨變
    一個茁壯成長的孩子,兒時的稚嫩,青壯年的英武,新舊照片對比,變化一目了然。40年轉瞬,社會在發展,城市每天變化,昔日的老照片和今天做對比,怎能不讓人震撼。市民逄淑才,多年來收集了15萬張老照片,青島新聞網將用多期篇幅和您分享。今天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感受改革開放給青島帶來的巨變吧!
  • 家鄉變化,港城秀美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風景秀麗,富饒遼闊的連雲港。坐在BRT列車上,我看到路邊高大的樹木,寬敞的草坪,美麗的花園,雄偉的建築,人們在這裡生活得非常幸福,人們熱愛這裡,正用辛勤的汗水讓這裡一天天的變化,變化成越來越繁華的城市。
  • 再回老家,感受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
    無論走多遠,家鄉總是我們最溫暖的牽掛 Hometown Sheqi 給在外打拼的家鄉遊子一個寄放心靈歸宿的地方
  • 【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一組新舊照片對比 帶你感受改革開放之...
    青島新聞網7月25日訊(記者 龐為)一個茁壯成長的孩子,兒時的稚嫩,青壯年的英武,新舊照片對比,變化一目了然。40年轉瞬,社會在發展,城市每天變化,昔日的老照片和今天做對比,怎能不讓人震撼。市民逄淑才,多年來收集了15萬張老照片,青島新聞網將用多期篇幅和您分享。今天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感受改革開放給青島帶來的巨變吧!
  • 「美麗家鄉」—2020中國青少年書法美術徵集展示活動在西安舉行
    央廣網西安11月7日消息 11月7日,2020年中國青少年書法美術徵集展示活動(西安站)在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拉開序幕,220多名青少年書法美術愛好者通過現場創作,以獨特的視角書寫家鄉的多姿多彩,用獨到的眼光描繪祖國的壯麗河山。
  • 老記者一直拍照片 記錄一戶農家60年[組圖]
    新中國成立後,徐永輝先後200多次對我省農民葉根土一家進行追蹤報導,前後拍攝一萬餘張照片,留下了一卷中國農民從貧窮到小康,從苦難到歡樂的濃縮歷史;同時也留給我們一筆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艱苦採訪的寶貴財富。徐永輝向我們展示的厚厚資料照片,第一張就是1950年第一次拿起相機拍攝的照片。
  • 英語風採展示「我和我的家鄉」
    11月9日,長沙市中小學生「我和我的家鄉」英語風採展示公益活動正式啟動,開始第一輪線上英語語言能力測試。    本次活動由長沙市文明辦指導,瀟湘晨報主辦,嶽麓區教育局、長沙外國語學校、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麓山外國語實驗中學、長郡外國語實驗中學、長沙市一中雙語實驗學校、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協辦。同時,VIPKID在線青少兒英語為本次活動提供學術和技術支持。
  • 藍草語|家鄉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以來,家鄉新區在鬥轉星移的歷史潮流中不斷前行。它像一艘輪船在這片海域裡直驅行駛。若不是新時代的弄潮人,怎麼翻開這艘在披星戴月中高舉共和國偉大旗幟的巨輪篇章?這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篇章。心裡暗自竊喜,蹬蹬地上了臥鋪車,沿途婆娑的樹木啊,古屋的城牆啊,還有路邊叫賣的大餘燙皮成為了我對家鄉的思念。直到過年,我匆匆地趕回來,忽然發現這裡變得有點陌生:街道變寬了,草地變綠了,就連青堂瓦舍也變成了單元住宅樓,一層一層的。只有鄰居家的胖兒子開起了網店,隔三差五地從他的觸控螢幕手機裡發出「叮咚」的響聲,儼然一副老闆的架勢。
  • 「美麗家鄉」—2020 中國青少年書法美術徵集展示活動(西安站)成功...
    西部網訊 11月7日,2020年中國青少年書法美術徵集展示活動(西安站)在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拉開序幕,220多名青少年書法美術愛好者通過現場創作,以獨特的視角書寫家鄉的多姿多彩,用獨到的眼光描繪祖國的壯麗河山。
  • 50年,他用數萬張照片記錄峨眉山,訴說對家鄉的熱愛
    今天讓我們走近峨眉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薛良全他從71年開始拿起相機攝影生涯至今已有50年他拍攝的每一張峨眉山的精彩照片數萬張照片記錄家鄉點滴,他鏡頭裡的仙山獨具魅力金頂日出峨眉山雲海峨眉是他的家鄉,峨眉山自然是創作的「心頭寶」。
  • 周口的變化日新月異——異地周口商會會長暢談家鄉大變化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王偉宏 王泉林遊子離開故鄉,是夢想的邀請,而今回到家鄉,是鄉情的牽絆。11月28日,在外打拼的廣大周商紛紛回到周口參加首屆周商大會,見證家鄉變化,聆聽最美鄉音,感受熾熱鄉情。前不久,北京周口企業商會聯合市政府駐京聯絡處、周口報業傳媒集團在北京組織邀請原二炮副政委程寶山、中央軍委辦公廳原副主任曹育民、武警總政治部原副主任趙北臣、北京武警總隊原副政委李金星等老將軍,舉行「魅力新周口」筆會,老將軍們揮毫潑墨為家鄉變化點讚、祝福。訾付業轉達了老將軍們對家鄉的關懷和牽掛,並帶來他們對家鄉發展的深深祝福。訾付業說,家鄉的變化有目共睹,讓每一個在外的周口人深感自豪。
  • 美麗中國小故事丨來自懷化的她親身經歷著家鄉發生的變化
    (來自公共衛生學院的鄭茂滕分享了家鄉的變化。星辰全媒體記者 廖斌/攝。)    星辰在線7月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夏曉瀾 廖斌)「我是土生土長的湖南懷化人,從我記事起的這10年裡,我親身經歷著家鄉發生的變化。」7月6日,在「美麗中國——大學生星辰頭條網絡報告會」長沙醫學院(長沙校區)專場上,來自公共衛生學院的鄭茂滕分享了家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