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

2020-11-23 海南日報
  ↑三毛與作者(眭澔平)一九九O年一月留影。
  ↓《三毛的最後一封信》 眭澔平   長江文藝出版社 二○一一年一月

《三毛的最後一封信》是眭澔平老師的心血之作,也是紀念三毛逝世二十周年的誠意之作。這本書接續了三毛在文學、音樂和旅行上的夢想,用20年的時光、20個三毛的故事、20首紀念三毛的歌曲、20段三毛塵封的錄音、20幅為三毛創作的畫卷以及20年180多個國家的旅行記錄,為天堂中的三毛寄出了一封回信。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神秘死亡,但她的死因一直是謎。而當時未及而立之年的青年才子眭澔平作為三毛最親密的人,躲開了一切媒體的追訪,奔赴英國留學。在旅程途中眭澔平意外發現三毛生前送給他的書中的信箋———這是三毛在離世前的最後一封信……  眭澔平用20年時間重走了三毛去過的所有地方,用文字、繪畫、音樂,寫下本書,帶領讀者慢慢返回三毛與眭澔平相識、相知、真誠對話的每個場景,讓讀者看到,也聽到,傳奇女性三毛在人生中的最後一年中,最深切、最誠摯、也最令人心碎的靈魂告白。  眭澔平曾先後擔任過臺灣電視臺新聞主播、電臺音樂總監、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先後獲得臺灣四座廣播與新聞採訪金鐘獎、五座音樂演唱與製作人金曲獎、上海國際音樂節銀獎、臺灣文學獎,並被票選為臺灣三大電視新聞主播、臺灣十大報導文學作家。  誠摯延續三毛夢  海南周刊:三毛寫給你的信是你首次拿出來給公眾分享嗎?  眭澔平:這是第一次深入地解析信的內容和意義。這封信在我當年出版《蒲公英的哭泣》時就夾在裡面了,但在那個年代沒辦法配合和推廣,今天能以這樣完整的形式呈現,我很感謝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在三毛剛過逝的那幾年,總聽到一些關於她的微詞,比如「一個自殺的人有什麼可紀念的」,我只是默默去寫,經過時光的篩洗,現在我們才能理解,李白死得很浪漫,是撈月而亡,換一種說法也是自殺。邁克盧漢說:一個事件沒有被報導就等於沒發生過。如果我們沒有機會讓大家知道,就等於沒有講。這封信2008年曝光過,但在紙媒上曝光是首次。臺灣的圖書比簡體版早一周出版。  海南周刊:20年前,你在收到三毛的最後一封信、最後一個留言之時,並沒有向媒體披露這個信息,現在為何選在這個時間,出版《三毛的最後一封信》?  眭澔平:在20年前的年紀,我沒有這麼大的人生閱歷來書寫這本書,但經歷了這20年,我走過了三毛所走的地方,還不止一次,在書中可以看到當年剛會走路的小嬰兒,睡在三毛曾經的床上,我再走時,她已經成為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  在孩子身上,才可以看到時間之快。我不是聰明的人,我需要沉澱。我走過三毛熱愛的神州大地,也去過她來不及去的地方,比如南極、亞馬遜,我都幫她一一去走,去幫她實現。最可貴的是延續她在那個封閉、保守年代,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關心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的情結。  1990年代,中國大地劇變,我們很幸運在那時有三毛的書陪伴我們,和各種人成為朋友。我們讀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會感動,同樣,我們沒有經歷撒哈拉,但三毛的靈感讓我們打開了心靈的視窗,在心裡埋下了三毛的種子。  我把20封寫三毛的文章、180多個國家的記錄、見聞,延續了三毛從文字到音樂的組合,延續了三毛的養份。我們依然還有夢。  信和鑰匙中隱藏的密碼  海南周刊:在三毛留給你的最後一封信中,究竟隱藏了哪些密碼?應該如何來解讀?  眭澔平:我看到三毛的最後一封信時的情形是這樣的,三毛把她人生最後一本書《滾滾紅塵》送給我,我就在她病房角落裡寫字,我只看到她在書前寫到的一段話。在俄羅斯的海關,海關人員把書揮到了地上,我拾回時發現了這張紙。這是她過世前的最後一封信。「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信藏在書中第66場戲間,是電影裡生離死別的一場戲。  在三毛故居裡,我們看到她把木板釘在牆上,營造小木屋的感覺。三毛在信裡問我「你是在火車上還是在汽車裡呢?」這是我們之間的暗語,問的是我的心情。她說她在親吻小熊,說的實際上是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如果我看到哪天她沒塗口紅,我就知道她心情不好;如果我們吃飯時點了很多海陸空大餐,就代表我們心情不好,因為心情不好時不能虧空我們的胃臟。我們的交情,如同古時文人超越年齡、性別、階級甚至國別。  海南周刊:書中有提到三毛有375把鑰匙,她也有375個箱子,有什麼喻義?  眭澔平:在和她的交往中,你可以和她聊紅樓夢、莎翁、旅行、煮湯、畫畫,她的閱歷豐富,像個大旅館一樣,以前旅館的接待前臺都有格子放著鑰匙,這個鑰匙是我隨口說的,說她像有375間房間的豐富的人,但這也反映了她的孤獨。  也許她想和別人溝通時,別人不理解她。文人的孤獨就是這樣,有不同的風景,但因為荷西不會中文,三毛有100多個中文的箱子還沒有開啟。三把鑰匙用得更多:「好久不見,你還好嗎?」「你今天好漂亮」「我們有機會吃個飯吧」。當三毛過世後,我發現有種奇妙的力量,讓我和她的對話還在繼續,她鼓勵我完成了這些作品。這些精神心靈是超越時空阻隔的。  三毛的愛像媽媽給我的愛  海南周刊:你和三毛的交情非同一般,三毛也很愛你。你和三毛最後的情感是什麼樣的?  眭澔平:我發現在三毛過世前,我把她看成我的媽媽一樣。我的媽媽只去過兩個城市,上海和臺北。這個家庭中的孩子竟然能走180多個國家。我讓更多人看到了這個世界。1990年認識三毛,我覺得她就像我的媽媽一樣,我們之前的愛不是俗氣的「愛」,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愛。她給了我放棄功名遠走他方的勇氣,她給我小熊,像媽媽給我的愛。我想到6歲時,媽媽讓我把桌上隔夜的豆瓣醬拿來,讓我挑出六粒最青的毛豆,她說今天是你生日,這六粒毛豆是給你的禮物,你要像它一樣經歷了煎煮炒炸還依然青翠。我就想通過我的書讓更多的人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把三毛的精神在二十年後完整地突顯出來,讓我們有一份柔軟的心。  她的死也很三毛  海南周刊:在三毛臨死前,除了最後一封信,三毛是否還留下了一些不為旁人所知的細節?你認為三毛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眭澔平:有幾種說法,說她沒得到金馬獎,有說她思念荷西。但她不是那麼在意獎項的人,她那晚打電話給我時說她很難過,但不是難過自己沒得獎,林青霞得獎後都回頭向她豎起大姆指,但有人對她擦肩而過視而不見。荷西是1979年9月30號,中秋節後過世的。三毛非常思念他,卻不至於去自殺。  還有一種說法是她久病厭世。1月3日她做完了子宮內膜肥厚的手術,2號我去醫院看她,還幫她寄了很多信。3號晚上她說她想好好睡覺,吃安眠藥。我個人的想法是,她有憂鬱症,有種解離的狀態,我有一些治療的對象也有自殺的情緒,我沒想到後來我為了走完三毛的路去學潛水、學航空,也變成了心理醫生,去幫助有精神觀情緒的人。  三毛手術時是要注射麻醉藥的,裡面含有安眠成份,她又吃了安眠藥,可能是藥量太大了。有一位殘疾的作家告訴她安眠藥只吃半顆就好,而三毛吃到了兩顆。她說荷西走後,她沒當他守護的天使在他身邊。她讓我帶上小熊去旅行,就是想讓小熊保護我。她說荷西走時七孔流血,她看到他時他已在水裡泡了很久,她心裡受到很大的打擊,後來一直只能臉朝著門睡。我想她後來可能是安眠藥量太大,又心情抑鬱,所以可能是心肌梗塞。她的死也很三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崖副刊:流動的閒情盛宴
    此外,在弘揚本土文化上副刊也顯現出應有的擔當,《和平日報》的一篇「海南風俗談」系列文章《海南的喪儀》,「瓊崖喪禮,多襲用古制,人死後即發訃報,孝子孫及親屬乃穿素白孝服……」,凸顯海南風土人情。  伍立楊指出,民國時期海南報紙副刊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甚大,總的來說質量穩定,欄目豐富,文章可讀性強。寫作內容及風格受到魯迅、鄭振鐸、鬱達夫、沈從文等人的影響。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盛夏「表情」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紛紛利用相機、手機等記錄這些美景,並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手段發布,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陣陣讚美與豔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王 全,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海口人,漢族,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副秘書長,白沙縣委副書記(掛職鍛鍊),省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委主任。現任五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正廳級)、機關黨組成員,擬任海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提名為省總工會副主席(負責常務工作,正廳級)候選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佳木的喜與憂
    B02/03  海南有佳木,花梨、沉香、烏木、香楠…… 「材質堅韌、色澤鮮豔、經久不腐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劉興林:我的後半生就在海南了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5月17日,劉興林應邀參加2016年海南省社科聯社團活動月暨海南國學教育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率先做了題為《國學教育必須批判繼承》的主旨發言。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示
    王  晶,男,1951年3月出生,漢族,現任海南維特律師事務所主任、海南省律師協會名譽會長。  王崇敏,男,1965年1月出生,漢族,現任海南大學副校長、海南省法學會副會長。  鄧愛軍,男,1968年5月出生,漢族,現任海口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海口市委員會副主委。
  • 海南日報數字報-空靈婉轉「歐歐調」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實習生 王蔡雨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美麗湖畔,椰風吹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民國政要海南石刻遺墨》:珍貴人文讀本
    近日由海口市博物館館長張健平主編的《民國政要海南石刻遺墨》一書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舉辦的辛亥名人拓片專題展中展出的68位民國政要的石刻拓片遺墨,其中有50位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包括孫中山、于右任、胡漢民、李宗仁、馮玉祥、康有為、蔡廷鍇等,成為記錄海南歷史的一份珍貴的人文讀本。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本書主編張健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客從遠方來
    本報八所11月25日電 (記者張文君 通訊員高潔冰)海南日報記者11月25日從東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義薄雲天許子偉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郭樹護 梁娥  儋州市新州鎮大屯村的大屯塘岸上,立著由清朝嘉慶年間舉人張績撰寫的石刻對聯:「半月掩池塘,岐山豐草今猶綠;千秋高德義,烏府叢蘭久愈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海南遇見最美圖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實習生 黃雅慧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如果把書籍比作時間的雕塑、信息棲息的建築和詩意閱讀的時空劇場,那麼書籍設計就是造就信息完美傳達的氣場,是一個引導讀者進入詩意閱讀的構建過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洋文學勁吹「海南風」
    日前,作家阿來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南地處南海前沿,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在海洋文學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探索和積澱,中國現在越來越開放,國家和百姓的海洋意識逐漸增強,發展海洋文學符合時代大潮、符合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海南發展海洋文學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海南海洋文學的創作現狀如何?創作發展趨勢和前景怎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貴客貴州來 大名叫「海南」
    人物故事  ■ 本報記者 趙優    「名字之所以叫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講好海南故事 讓世界了解中國
    亞塞拜然Femida.az網主編居納伊·姆拉德利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一次在海南收穫頗豐,他們一定會把在海南的採訪整理報導,向各自國家講述一個充滿魅力、發展迅速、前景廣闊的海南。  第一次到海南的烏克蘭《經濟學家》門戶網站副總編輯安德烈·布扎羅夫已經學會了說地道的中文「非常感謝」,他感謝熱情淳樸的海南朋友幫他找回了遺落在計程車上的手機。在組織活動的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安排下,奧地利《維也納日報》編輯克勞斯·休霍德在海南收穫了生日驚喜,「太意外了,太意外了。我怎麼都沒想到大家會為我準備生日驚喜,陪我過生日。」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夾金山下見證「雪山不忘大海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際,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於5月8日—10日期間,邀請中央媒體和汶川地震援建省(市)的省級黨報黨端記者,同時聯動四川省內各市州黨報黨端,舉行全國黨報黨端聯合採訪活動。  5月8日至10日,本報記者隨採訪組走進海南援建的寶興縣,帶讀者探訪寶興縣海南高級中學,寶興縣人民醫院等海南援建點的現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名木變遷軌跡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島森林變遷  花梨、坡壘、沉香、雞翅木、香楠、水椰……歷史上的海南島盛產珍稀林木。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鋼鐵海鷗」展翅欲飛
    作為項目建設的親歷者,他最清楚這些數字背後,一線工作人員付出的努力。  高度最高44米,跨度最寬60米——會展中心二期項目是海南目前體量最大的鋼結構工程。但滿打滿算,施工時間只有1年1個月。「為了趕進度,工人們實行三班倒,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最多的時候每天有1500人、460臺機器同時作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南山的崢嶸歲月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期望 實習生 王俊樂  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博南山,是一座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小山脈,橫亙在南渡江西岸。在這座山的周邊,曾上演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瓊崖革命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黑山羊:肉香味美 「羊」名天下
    海南黑山羊是海南目前唯一的地方優良山羊品種,由於市場需求量大,一直供不應求。我省一直將黑山羊養殖作為海南畜牧業發展的重點之一予以扶持,近年來黑山羊出欄量穩步增長,黑山羊肉量供應能力不斷提升。東山羊就是在萬寧東山嶺放養的海南黑山羊。據傳,早在宋代東山羊就被列為皇室貢品,而今早已名聞四海。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位於萬寧東山嶺腳下的源生態東山羊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羊舍裡,上百隻毛色黑亮的東山羊圍繞著工人來回打轉。  「我們一般早上投餵料,下午野外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