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2020-12-15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並記錄她們的資料,為其赴日訴訟提供證據。從34歲激情滿懷的青年,到如今已過知天命之年,陳厚志堅守了21年孤獨而壓力甚大的志願者之路,成為海南許多倖存的「慰安婦」的精神支柱。

  在《海南周刊》創刊10周年之際,海南日報記者回訪陳厚志,再次傾聽他的志願者故事。

  呵護「親人」

  記者第一次見陳厚志是在2015年11月,跟隨香港惠明慈善基金會的志願者團隊,探訪澄邁、臨高、陵水、保亭四縣的9位「慰安婦」。這些受害者多數住在偏僻鄉村,有的更是離群索居。一路上領隊李南都在跟一位海南大哥通電話問路,到了保亭才見到「遠程指路人」陳厚志,他穿著一身迷彩服,頭上戴頂帽子,熱情地張羅著。

  「這個問題,你就別問老人了,一會兒我給你講。」老人們說黎語,陳厚志在旁幫忙翻譯,可是每有人問出「揭傷疤」的問題,一向古道熱腸的陳大哥立刻就會變臉制止提問者。在他心裡,這些老人像他的親人一樣,既然是親人,又怎麼忍心一遍遍地讓她們回憶過去的傷心事呢?

  「我們早期掌握的數字是海南有25位老人仍在世,但只有15位老人願意公開。」要找到她們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不僅受害者不願回憶當年的慘痛經歷,他們的子女更是不願意老人曝光這段經歷。陳厚志和志願者們一次次登門,用誠意和耐心感動老人,終於,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勇敢地站出來,控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為史正名

  此後,這些調查取證的資料和照片被整理出來,正是通過這些資料,讓人們最早了解到中國海南島「慰安婦」事件受害者,廣大社會開始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尤其是2001年7月,黃有良、陳亞扁等8名中國海南島「慰安婦」事件受害倖存者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要求日本政府公開道歉,並給予相應賠償,開始長達8年多的漫長訴訟之路。

  遺憾的是,訴訟結果最終還是未能如願。「現在只有王志鳳、李美金、陳連村和卓天妹4位老人在世,走了的那些老人直到去世都沒有等到正義來臨。」這些年來,陳厚志送走了一位又一位曾有相同經歷的海南老人,深感時間緊迫。

  「我會陪她們到最後,希望能完成她們的願望。」陳厚志表示,他會一直幫助老人,不要讓她們覺得自己被遺忘。未來,如果這些老人不在了,他將把這些影像資料進行整理展出,用他21年守住的歷史足跡發聲,因為正義需要照亮時光的黑暗,歷史必須要得到最後的正名。

相關焦點

  • 134 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陳厚志事跡
    陳厚志 陳厚志,男,黎族, 1962 年 12 月生,中共黨員,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金江農場南茂區養殖場職工。 他是保亭縣小有名氣的民間攝影師, 16 年來甘當志願者,義務為海南「慰安婦」受害者調查取證,成為了那些飽經滄桑倖存老人的精神依靠。 2008 年 12 月,陳厚志作為黎語翻譯,陪同 82 歲高齡的陳金玉前往日本東京,代表原告參加海南「慰安婦」事件受害者一案二審的第二次開庭。走進東京的審判庭,當陳金玉老人撕心裂肺的黎語控訴和哭聲感動全場時,連他也震撼了。
  • 回訪歷屆「感動海南」人物 陳厚志為慰安婦奔走一生
    「感動海南」2012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陳厚志:要為海南慰安婦奔走一生 越來越多志願者加入幫助慰安婦  近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對兩屆「  陳厚志,如今人們依然清晰記得,這個為海南慰安婦奔走近20年的志願者。2013年1月10日晚,他捧起了「感動海南」2012十大年度人物的獎盃。  「拿到獎盃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工作的目標。」那一刻陳厚志的心一下子敞亮了,「以前,總感覺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做,能力小,覺得孤獨、無助。可從那天起,我有了目標:要為海南慰安婦奔走一生。」
  • 保亭道德模範提名者陳厚志:覺得做的事很值得
    陳厚志 南國都市報記者汪承賢攝  甘當16年志願者,為海南慰安婦老人多方奔走的保亭金江農場南茂區養殖場職工陳厚志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前往北京期間,陳厚志接到電話被告知保亭南林鄉羅葵村委會什號村87歲林亞金阿婆重病,遠在北京的他十分焦急,通過電話協調保亭的醫院及紅十字會,將阿婆送往醫院治療。因老人無經濟來源,她的家人無力支付住院期間的醫療費和生活費,陳厚志於是與一起上京接受表彰的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惜商討如何解決。劉漢惜則表示,願意資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深陷海南歷史文化難割捨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容宇  被譽為「為珠江立傳第一人」的司徒尚紀,不僅是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珠江文化研究會的執行會長,更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大學的第一位地理學博士。
  • 海南日報數字報-冼夫人留下的歷史疑團
    因此給後人留下了不少歷史疑團,也給學術界帶來了許多困惑和爭議,有待考古發掘的進一步發現來驗證。  冼夫人來過海南嗎  關於冼夫人來海南的問題,民間普遍傳說她曾來過,並有不少民間遺留物作「佐證」。但是不可否認,至今尚沒有見到更確切具體的史籍記載,使之成為那些認為冼夫人未曾來過海南的人的藉口。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訪「坡棉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更路簿》是海南漁民世代在南海諸島生產作業的航海指南,其中蘊藏的歷史密碼涉及南海歷史、造船、航海技術、法律、自然地理、經濟等多個學科。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崖副刊:流動的閒情盛宴
    此外,在弘揚本土文化上副刊也顯現出應有的擔當,《和平日報》的一篇「海南風俗談」系列文章《海南的喪儀》,「瓊崖喪禮,多襲用古制,人死後即發訃報,孝子孫及親屬乃穿素白孝服……」,凸顯海南風土人情。  伍立楊指出,民國時期海南報紙副刊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甚大,總的來說質量穩定,欄目豐富,文章可讀性強。寫作內容及風格受到魯迅、鄭振鐸、鬱達夫、沈從文等人的影響。
  • 海南日報數字報-孫皓暉:大秦帝國 矢志深耕
    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葩  滿頭銀髮的孫皓暉,一道劍眉卻是烏黑髮亮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盛夏「表情」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紛紛利用相機、手機等記錄這些美景,並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手段發布,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陣陣讚美與豔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佳木的喜與憂
    B02/03  海南有佳木,花梨、沉香、烏木、香楠…… 「材質堅韌、色澤鮮豔、經久不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民國政要海南石刻遺墨》:珍貴人文讀本
    百年彈指,已成過往,英雄們的功過都已成為歷史,給後人留下的只是這些時代的印記。近日由海口市博物館館長張健平主編的《民國政要海南石刻遺墨》一書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舉辦的辛亥名人拓片專題展中展出的68位民國政要的石刻拓片遺墨,其中有50位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包括孫中山、于右任、胡漢民、李宗仁、馮玉祥、康有為、蔡廷鍇等,成為記錄海南歷史的一份珍貴的人文讀本。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王 全,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海口人,漢族,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副秘書長,白沙縣委副書記(掛職鍛鍊),省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委主任。現任五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正廳級)、機關黨組成員,擬任海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提名為省總工會副主席(負責常務工作,正廳級)候選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劉興林:我的後半生就在海南了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5月17日,劉興林應邀參加2016年海南省社科聯社團活動月暨海南國學教育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率先做了題為《國學教育必須批判繼承》的主旨發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空靈婉轉「歐歐調」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實習生 王蔡雨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美麗湖畔,椰風吹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歷史舞臺上的海南女性
    文/本刊特約撰稿   黃淑瑤   中國女性的地位是隨著歷史演進、朝代更迭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在中國古代社會,女性曾經被視為低於男性的附庸存在。而位於邊陲的海南島,卻有著迥異的性別文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洋文學勁吹「海南風」
    日前,作家阿來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南地處南海前沿,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在海洋文學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探索和積澱,中國現在越來越開放,國家和百姓的海洋意識逐漸增強,發展海洋文學符合時代大潮、符合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海南發展海洋文學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海南海洋文學的創作現狀如何?創作發展趨勢和前景怎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名木變遷軌跡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島森林變遷  花梨、坡壘、沉香、雞翅木、香楠、水椰……歷史上的海南島盛產珍稀林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示
    王  晶,男,1951年3月出生,漢族,現任海南維特律師事務所主任、海南省律師協會名譽會長。  王崇敏,男,1965年1月出生,漢族,現任海南大學副校長、海南省法學會副會長。  鄧愛軍,男,1968年5月出生,漢族,現任海口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海口市委員會副主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南山的崢嶸歲月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期望 實習生 王俊樂  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博南山,是一座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小山脈,橫亙在南渡江西岸。在這座山的周邊,曾上演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瓊崖革命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夾金山下見證「雪山不忘大海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際,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於5月8日—10日期間,邀請中央媒體和汶川地震援建省(市)的省級黨報黨端記者,同時聯動四川省內各市州黨報黨端,舉行全國黨報黨端聯合採訪活動。  5月8日至10日,本報記者隨採訪組走進海南援建的寶興縣,帶讀者探訪寶興縣海南高級中學,寶興縣人民醫院等海南援建點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