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工地現6座古墓 墓主或為明蜀王府太監(圖)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古墓挖掘現場。

古墓位於成都地鐵7號線一處工地裡。

  記者吳冰清劉秋鳳張想玲攝影吳小川楊濤

  成都錦江區金象寺附近的在地鐵7號線一施工作業區發掘出了一座古墓。近段時間,這附近的居民幾乎都知道這個「秘密」。古墓到底長啥樣,古墓的年紀多大了,主人到底是誰,已經成為居民們的茶餘飯後的閒談,但沒人能真正說得清楚。17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前往現場一探究竟。據專家猜測,古墓的主人或為明代宦官,其官職為承奉司承奉正,正六品。

  這座被當地人稱為獅子山的地方是否存在古墓,施工方表現得很隱晦。其中一位工作人員還迅速鎖閉施工作業區大門,阻止記者進入。但發現古墓這一事,在附近一帶早已人盡皆知。

  王大姐一家在附近打工,一直租住獅子山附近的一處民房裡。而在幾月前她就到現場親眼見過古墓。

  「今年開年之後,我們聽說這裡修地鐵施工挖出了古墓,都覺得稀奇,就來看熱鬧。」王大姐告訴記者,「當時已經有兩個地方挖出了古墓,但是墓穴不大,當時我去現場看到了不少陶器。有的像是花瓶,有的像是上了青釉的鼎。」

  住在施工處旁邊的居民鄭婆婆也見過古墓的「真容」,但她卻直言「沒啥子看頭,就是些罈罈罐罐之類的東西」。「聽說有古墓有幾百年歷史,每個墓大小差不多。」

  古墓碑刻

  「皇明勅賜承奉司奉正一石菴公墓表」。

  承奉司:明代親王府宦官機構,是一個比較有職權的部門。承奉司設有承奉正和左、右承奉(或承奉副),承奉正為六品,承奉副為七品,但這些屬官均為宦官。

  古墓啥樣

  6座古墓組成 大門圖案顏色仍能分辨

  「聽說這裡發現了古墓?」上午9點,記者來動工地門口。「你們也是來看古墓的啊?」工地上的師傅似乎對於前來問古墓的人習以為常。

  為了近距離看一眼傳說中的古墓,記者走進了工地。就在進門左手的一個「坑」內,凸出一個長約5米、寬約4米、高一米多,頂部呈拱形的「包包」,整個由靑磚砌成。

  當走到另一側卻「別有洞天」:整個墓高4米左右,外形仿佛一個東西朝向的宅子,但左上角已有些破損。古墓有兩道高一米五左右門,門上還修有屋簷,看上去十分精緻。

  就在屋簷上方,貼著兩個寫著「BM12」和「BM13」的標籤。此時,還有三四個工人正在用鏟子、笤帚清理著「房間」,不過,裡面空空如也。就在不到10米的地方,還有一座類似的古墓。

  精美的還不止這一處墓室,記者了解到,此次發掘的並非是一座古墓,而是一座古墓群,該古墓群由6座古墓組成。這些墓中,4座古墓呈兩組,分別與另一座相連。這兩組古墓的墓寬約3米,另外兩座相連的古墓寬度約在5米。

  據考古人員介紹,此次發現的墓室都非常精美。在記者沒有看到的墓室裡,墓室大門的牆壁由紅砂石建成,牆面繪有精細圖案,細看之下,還能分辨出這些圖案的顏色。走進墓室,屋脊由青石砌成,其兩端飛簷處還裝飾有獸圖,石質屋簷下的圓形瓦當和滴水均刻有花紋。

  主人是誰

  碑刻「皇明勅賜承奉司」 推測為蜀王府太監墓

  這些古墓的主人到底是誰?記者了解到,此次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了一座墓碑,這座墓碑寫明了其中一位古墓主人的身份。墓碑為長方形,刻有「皇明勅賜承奉司奉正一石菴公墓表」的字樣。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承奉司是明代年間的宦官官名。也就是說,這可能是一位明代宦官的古墓。碑文還記載,這位墓主姓石,祖籍為麻城人,該碑由其「子」所刻。

  記者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另一位考古人士的認同。「早年在成都琉璃場的工地上,就發掘過明初年間太監墓葬群,這次的發掘地點相距那裡不遠,很可能也是明代太監墓葬群。」另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考古人士表示,據他推斷,該古墓群的墓主為蜀王府府內太監。

  但這一說法並未得到成都市考古隊的確認。記者致電成都市考古工作隊負責此處考古的項目負責人謝濤,「這些古墓是在過年後,地鐵施工前期進行勘察時就發現的,我們現在正在對其進行發掘,但很多情況都不清楚。」至於這些古墓的數量和規模,謝濤也表示,只有在發掘結束後才能向外界公布。

  相關連結

  成都發現的太監墓

  史料記載,明代蜀王府的太監們死後大多葬在成都東郊。最近幾年,考古人員已經在這座太監墓附近發掘出了20多座太監墓。

  2003年5月:紅牌樓發現保存最為完好的明太監墓,並在其中發現了出自古代有名的大窯——明代龍泉窯的瓷瓶。

  2003年6月:金牛區五塊石發現3座坐南朝北的太監墓群。奇怪的是,裡面還葬著一名女性。墓裡有一個巴掌大的碗系青花瓷,估計市價在十餘萬元。

  2006年5月:琉璃場仁居路附近一工地挖出一個「一室一廳」的明代蜀王府的太監墓。墓室由1噸重的石條砌成,而產這些石頭最近的地方是都江堰。

相關焦點

  • 成都一工地現6座古墓 墓主或為王府太監(圖)
    古墓挖掘現場。   精美的還不止這一處墓室,記者了解到,此次發掘的並非是一座古墓,而是一座古墓群,該古墓群由6座古墓組成。這些墓中,4座古墓呈兩組,分別與另一座相連。這兩組古墓的墓寬約3米,另外兩座相連的古墓寬度約在5米。   據考古人員介紹,此次發現的墓室都非常精美。在記者沒有看到的墓室裡,墓室大門的牆壁由紅砂石建成,牆面繪有精細圖案,細看之下,還能分辨出這些圖案的顏色。
  • 成都地鐵施工挖出古墓群 墓主或為明代蜀王府太監
    成都地鐵施工挖出古墓群 墓主或為明代蜀王府太監 2014-07-18 13:12:44侍奉蜀王的太監們,去世後則分別埋葬在成都的東西南北,以示死後仍以蜀王府為中心。7月17日,家住成都東郊的市民張先生致電本報爆料:「我們這裡修地鐵好像挖出了古墓。」  墓室大門裝飾獅紋  在成都地鐵7號線東郊施工現場,一片數百平方米的空地上,裸露出一些磚砌的拱頂。走近一看,才發現這是一片古墓群。記者看到,這是一片精美的墓室。
  • 成都現最奇怪太監合葬墓,墓中八個字讓專家無不動容,為他們遷墳
    史料記載,明代蜀王府的宦官們大多葬在成都東郊。2014年,成都修地鐵的工人在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塊彩色墓磚。考古專家們聞訊趕到,結果發現此地居然有43座明代宦官墓葬。其中的一座墓葬中竟然還葬著兩個人,墓主品級相對較高,墓碑上「同堂共穴,兄弟永願」。讓在場的專家無不動容。其實成都並不是第一次發現宦官的墓葬群。早在2003年,紅牌樓就出土了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宦官墓。
  • 成都現高品級明藩王府宦官墓地 一對太監鐵哥們同眠500年(組圖)
    (原標題:成都現高品級明藩王府宦官墓地 一對太監鐵哥們同眠500年(組圖))
  • 高清:成都一地鐵工地挖出疑似明代太監古墓群 碑文刻「開國太師...
    高清:成都一地鐵工地挖出疑似明代太監古墓群 碑文刻「開國太師」【4】 來源:四川新聞網  2014年07月18日08:25 通過該墓群一墓碑碑文判斷,墓主身份或為明代宦官,其官職為承奉司承奉正,從六品。也就是說,墓主人或為明代太監。 現場目擊:墓葬規格極高 刻有「開國太師」 四川新聞網記者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據附近市民說,這一處墓葬是在數月前開始發掘的,目前屬於封鎖階段。「好幾個月前,就有人拿小鏟子在這兒挖了,後來聽說是古墓,我們就去看了熱鬧。」
  • 成都1處地鐵工地,挖出明朝太監墓,出土1件特殊女性用品
    今年,成都很多地方都在建地鐵。不久前,在一個地鐵建設工地上,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原來這裡發掘出了古墓,而且是由許多古墓組成了一組古墓群。有人通過墓碑上的碑文判斷墓主是明代宦官。其職責是為皇帝服務的。也就是說,墓主人可能是明代的太監。下面我們跟著小編去探究吧!
  • 成都發掘宋代古墓 墓中驚現「陰間房產證」(圖)
    昨天下午,成都建設南街一工地上發現了宋朝古墓,除4尊活靈活現的陶俑重見天日外,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一塊刻著漢字的石碑,專家說,這是「買地券」,相當於陰間的房產證。  成都市區再現古墓。昨日,成都建設南街一工地上,一座古墓出土。考古工作人員從墓葬內清理出4尊完整的陶俑,一塊石碑,銅鏡、陶瓷胭脂盒等物品。專家確認這是一座宋朝時的墓葬。
  • 成都發現三座巨大古墓 疑為明代蜀王墓葬
    成都發現三座巨大古墓 疑為明代蜀王墓葬 2008年04月11日 15:08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發表評論   昨日記者獲悉,近日,成都市考古工作隊在三聖街辦原糧豐村四組一建築工地上
  • 成都:地鐵工地挖出疑似明代太監古墓群 碑文刻「開國太師」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7日訊(記者 沈杏怡)今日,成都地鐵7號線施工工地上,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據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這裡挖掘出了一處古墓群。通過該墓群一墓碑碑文判斷,墓主身份或為明代宦官,其官職為承奉司承奉正,從六品。也就是說,墓主人或為明代太監。
  • 成都人你知道嗎?除了成體的明蜀王府、摩珂池,春熙路下面還有一個富春坊!
    進入考古工地,可以看到6間房址的遺址清晰暴露在地面上,這種12平米左右的房屋,不難讓人聯想到「前店後坊」的功能分區:臨街一側商人叫賣吆喝,後面工人趕製著商品。考古現場↓↓↓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人員透露,明蜀王府的範圍,宮城朝南前門抵達現在的天府廣場,後牆抵達東、西御河沿街,東西宮牆分別是現在的東華門街與西華門街。宮城外面還有一圈皇城,皇城的範圍就更大了,南邊到紅照壁,北邊到騾馬市、羊市街、西玉龍街,西至東城根街,東至順城大街。
  • 成都挖出高品級宦官大墓 墓志銘記錄罕見內情
    這兩名太監是誰  發小  兩人分別叫魏玉、阮英,結緣於成化十四年。當時,8歲的魏玉和6歲的阮英同時進入蜀王府。  22日,在成都市錦江區金象寺四組地鐵7號線川師車輛段工地上,數名工人正忙著把土堆裡的「碎片」裝箱。它們可不是一般的磚瓦碎石,而是價值很高的文物,此次裝箱,正是為了將它們異地搬遷,準備之後在新址進行復原。  2014年3月,地鐵施工的工人在此挖出了一塊彩色墓磚,43座明代宦官墓葬出現在考古隊員眼前。  在成都發現的宦官墓葬群中,這一處,墓主品級相對較高。
  • 廣州一工地挖出120座古墓 因風水好墓中有墓(組圖) (2)
    墓葬多:8000平方米的工地上,發現清理兩漢、三國晉南朝、隋唐、宋及明清時期古墓葬120座。  文物精:南越國的白玉璧、南朝的青釉雞首壺等文物精美罕見、保存完好,是廣州近年考古發現中的文物精品。
  • 南京鐵心橋荒山現無頭龜趺 系守衛明代太監墓
    在距離石烏龜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水泥牌,上面文字模糊,可以模糊辨出「碑亭軼名墓」等五個字。龜趺,又稱為「贔屓」,是傳說中的「龍九子」之一,常用來作為馱碑的碑座,在墓葬和古建築附近常見。「碑亭軼名墓」水泥牌,證明了這龜趺和一座無法考證墓主的古墓有關。
  • 蚌埠一工地上演「盜墓筆記」 六座漢代古墓被盜挖清理出大量墓磚
    古墓發掘現場9月6日下午,記者跟隨蚌山公安分局重案隊辦案人員來到「熱浪島室內水公園」工地。辦案人員指著腳下的一片泥地說:「這就是發現古墓葬的地方。」就在這片泥巴地下,居然埋藏著六座古墓。不久前,在這裡上演了一出蚌埠版的「盜墓筆記」。市民舉報古墓被盜「『熱浪島室內水公園』工地下面發現了古墓,很有可能被人盜了。」7月18日,市文物管理局接到市長熱線轉辦的市民舉報信息,「蚌埠熱浪島室內水公園」項目工地存在涉嫌盜掘古墓葬的行為。
  • 臥龜立鳥座青銅燻 廣州橫枝崗又現漢唐古墓(圖)
    橫枝崗又現漢唐古墓  本次發掘的12座墓中清理出320多件金珠寶貝  本報訊(記者成因通訊員丁巍馬建國朱家振)昨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橫枝崗恆福路銀行療養院工地進行的第二期搶救性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結束,大批珍貴文物隨之破土面世。
  • 河南一建築工地發現多座古墓
    周口一建築工地發現多座古墓,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其中綠釉陶犬頭大身體小,雙目圓睜怒視前方,惟妙惟肖。  □晚報記者 王晨/文 通訊員 韓嚴振/圖  本報訊 近日,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周口港口物流園區某建築工地進行文物勘探時發現多座古代墓葬埋藏,遂對其中兩座東漢磚室墓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出土了古錢幣「五銖」、綠釉陶犬、釉陶湯匙、綠釉陶灶、綠釉陶井、釉陶壺、獸足陶案、綠釉陶鼎、綠釉陶奩和帶字磚等珍貴文物。
  • 四川成都「青龍迷窟」中的朱元璋面部雕像,真的是素顏嗎?
    明蜀王陵中現已發掘了僖王陵、王陵兩墓。僖王陵,地宮全長28米、寬8.96昭米、高6.59米,地宮門高大雄偉,帝王之氣彰顯無疑。地宮精美華麗,極盡豪奢,其平面呈三進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門、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鏤空雕刻,整座墓室儼然墓主生時所處的王宮。
  • 荒野求生,我在成都與女神發生了一段不可思議的古墓探險
    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正覺山麓的明蜀王陵墓葬群,以僖王陵為中心散布10餘座明代蜀府諸王及王妃墓葬,形成了一處類似北京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勝跡太監墓群等大量文化遺蹟還有待開發,據說因為修地鐵還挖出來一片太監墳呢」。
  • 修體育場挖出明代太監墓 隨葬品中有商代青銅器(圖)
    修體育場挖出明代太監墓 隨葬品中有商代青銅器(圖) 2002年5月16日16:32  京報網-北京晚報
  • 西安一高校建築工地內發現古墓 學生:很激動
    近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園內一建築工地裡發現了一座古墓,雖然這座古墓除了磚頭,還沒有出土任何有價值的文物,但學生們還是表示很激動!南京作為六朝古都,自然是一處「風水寶地」,高校古墓會員眾多,大有和西安分庭抗禮之勢。